網頁

星期五, 4月 25, 2008

望合墓園紀念碑設計太現代? 華埠有人關心,沒人出席說明會

望合墓園華人移民紀念碑的設計到底符不符合社區期望?華埠坊間有人關心的私下議論,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十九日下午在中華公所會議廳舉辦的說明會,卻幾乎無人出席。

紐英崙中華公所在三月份的董事會中說明,為籌建望合墓園華人移民紀念碑,華人社區不少社團、個人捐了款,但去年三月廿四日,紀念碑落成啟用後,有當天出席盛典的人,對紀念碑設計的過於現代化,以及簡單化,感到不滿,質疑社區為籌建此碑所捐的錢,都是怎麼用的。

華史會共同會長范王柳娥昨(廿四)日表示,當初籌建紀念碑時,她們就已安排要辦一場說明會,請設計師林如坤親自講解。十九日的說明會是早就排定了的。她們還計劃為埋葬在該一墳場的華人,製作一份資料庫清單。

十九日這天,包括林如坤,華史會的兩名會長,范王柳娥、江念祖,理事陳建立、劉寬玲,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英文書記陳國華,五名記者,陳黃海蘭,加上三、四名年輕學生,共只有十幾人在場。也在座的台山同鄉會會長李照桃,當天原是為辦理登記入會到中華公所的,臨時應請才加入聆聽陣容。

在會議中,江念祖放映了一段幻燈片,講述學生們如何藉著到望合墓園祭拜,來和中國傳統及祖先,建立起更強的聯繫關係。他計劃利用這一場地,辦理更多亞美文化的教育活動。

林如坤則以包括中國寺廟、皇宮、羅盤、黃山等的許多張幻燈片,花了不下四十五分鐘,說明他的設計理念,揉合了中國四合院由外往內,座北朝南的聚合傳統,還藉著不同色石頭鋪出象徵性的流水等,來對應金木水火土的五行風水觀念,也特地為了讓處身紀念碑所在地者能遠眺象徵性的山水美景,而調斜了紀念碑的方向。

林如坤的說明,似乎並沒有說服在場的所有人。范王柳娥表示,當初做現代化的設計是要讓後代華人更願意到望合墓園,藉著祭祖,傳承中國文化。但有出席者在會後表示,紀念碑如果是為達到讓後代瞭解、尊重傳統的目的,就不應該完全拋棄傳統的紀念碑設計,因為冀望去到紀念碑前的人,能夠和林如坤有一樣的想像力,意識得到他設計中象徵化了的中國傳統,有點不切實際。

當日出席的李照桃笑說,林如坤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很西式,不是受過中國傳統教育者所有的理解。在他印象中,傳統的中國義莊(公墓),鋪陳完全不是這樣。不過他本人並未去過望合墓園,不便批評。他也認為,「一道鄉村一處情」,不能強求,波士頓市政府願意拿錢出來,為華人移民建紀念碑,已是件好事,何況會中也聽說,這紀念碑將來還有修繕、改變的餘地。

根據華史會當天放在會場的該會2007年會訊記載,建造望合墓園華人移民紀念碑共耗資十八萬元。大額捐資者包括波市府的布朗基金(Edward Ingersoll Browne Fund),華埠信託基金、波市公園及康樂局,以及各捐五千元以上的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李氏宗親會、黃氏宗親會、柯德文父子公司等。捐款一千元以下的華埠社區個人及團體,也有近百。

波市府布朗基金信託會主席鮑伯福萊明(Bob Fleming)(廿四)日在回答本報記者查問時表示,大約五年前,該會撥款兩萬元,資助紀念碑的設計工作,約二年半前,再撥款十萬元,資助工程費用。他表示,雖然該會撥發款項,但這一公共藝術作品的設計,是經過了無數次社區會議討論,華史會審核,該會同意,並經由公園局批准才落實的。他本人記得,在中華公所的春宴上,設計師林如坤就曾講解過設計圖。在運作過程中,他從未聽過有人對設計表示不滿,迄今,他也只聽到許多稱讚。

根據波市府公園局網站,波市共有三處市營公墓。布萊頓(Brighton)鎮的長青(Evergreen)墓園建於1848年,麥特潘(mattapan)的望合墓園建於1851年,海德公園(Hyde Park)的好景(Fairview)墓園建於1892年。這三座墓園供有廿五萬筆埋葬資料,佔地共約二百畝。望合墓園管理人員表示,光是排C字的記錄,就有不下五千筆。由於所有墓地資料是以書面簿冊記載,她表示很難查察到底有多少人葬在望合墓園,更別說要查有多少華人葬在那了。

圖片說明: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兩名會長范王柳娥(左一)、江念祖(右三),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左二)等人,在公所會議廳辦望合墓園華人移民紀念碑設計說明會,設計師林如坤(左三)親自到會講解。出席者包括陳建立(左四起)、陳黃海蘭、陳國華、李照桃。(菊子攝)

林如坤在會中以幻燈片展示攝於今年三月的望合墓園華人移民紀念碑照片。碑前新添了一對瑞獅。據悉,那是原來預定安裝在華埠牌樓前,面朝華埠商區的兩隻石獅子。(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