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12月 28, 2007

摩頓市亞太動力 製播社區電視十二年

很多人已經熟悉,卻也有很多人仍然不知道,一個完全由義工組成的電視節目製作團隊「亞太動力」製播的「亞太三菱鏡」節目,現已堂堂邁入播出第十二年。

身為創辦人之一,現任節目監製的曾佳兒,負責法律專欄與人物採訪的黎德慧,與製播節目的靈魂人物之一,曾在香港無線電視台及港台任職剪接師近廿年的黃仲銘,以及除了監製這一職位外,什麼職位都做過了的趙劍雄談起這一節目,都既愛又嘆。

愛的是,這個節目發揮了提供社區新聞、活動消息、法律及醫藥知識、英語學習等為移民社區服務的作用,讓他們結識了批有志一同的朋友,也滿足了他們製播出有品質節目的成就感。嘆的是,做電視節目的確是非常耗費時間及精力的活動,做這社區電視節目,資源有限,他們每個人又都是義工,每人有自己的正職,要培訓人手,做突破、發展,實在不很容易。

經驗豐富的黃仲銘是1994年移民來美的。他當初陪接受訪問的教會朋友出席「亞太三菱鏡」節目,獲邀加入製作團隊,就再也沒離開過。

黃仲銘說,「亞太三菱鏡」的義工們真的很可愛,為興趣,為服務社區,經常貼錢來做節目。小如出外做訪問時,自己付停車費,買咖啡點心給受訪者,大如曾佳兒、司徒錦信夫婦當初為了把節目做好,斥資近四千元來買比一般消費者用等級高一、二檔的攝影機及附件,讓他非常感動。

當初他們是在摩頓市社區電視台(Malden Access TV)的攝影棚內製做現場播出節目。每次做節目,從監製、三名攝影師、場務、音效、視訊控制到一、二名節目主持等等,至少要九個人。一有人沒來,就得一人當兩人用,而且拍攝過程中出了錯,也只能將錯就錯的設法補救,因為現場直播,停不下來。對於除了黃仲荷之外的這批原本從未做過電視節目的義工們來說,非常的有挑戰性。

最近這幾年,他們不但從小攝影棚換到大攝影棚,還開始製播外景節目,做人物專訪,旅遊特輯等軟性新聞節目,也接受華人醫務中心、紐英崙醫院、聯邦司法部等社團機構的邀約,製做飲食營養、腦傷疾病、小朋友骨随移殖、防止虐待老人等特別節目,或是應邀出席採訪一些社區活動。有時為了因應社區要求,他們的義工還得向各自所屬的公司請假,才能抽空出來做拍攝。

早年曾是香港無線電視台新聞主播,現為大波士頓法律事務援助處律師的黎德慧說,他們這批義工面對的其中一大挑戰是時間。以前做現場節目時,七分鐘的法律常識節目,包括房東房客權益問題,移民改革法內容等,她常得花兩個小時多來準備。現在她們開始製做外景節目,又遇上出外景,到了拍攝地點,安裝設備、打燈,調整佈景等,至少先要花掉四十五分鐘,接著拍攝中途NG,或出狀況,就得多花時間。她曾經試過為一段約十五分鐘的節目,拍了八小時,何況拍完還得剪接、製作特效。

但黎德慧不諱言,製做出來的節目水準、品質越來越好,整個的製作過程越來越流暢,社區的反應也好,讓她們很有滿足感。

趙劍雄當年是以家長身份,獲邀上電視討論摩頓市新建五所學校,才認識了「亞太三菱鏡」這製作團隊,覺得製作電視節目新奇、好玩,就投身其中至今。

目前負責統籌,任職於華美福利會的曾佳兒,對「亞太三菱鏡」的狀況最為清楚。她說,從1996年開始,至今十二年,除七、八月義工放假暫停外,她們一年十個月,約做廿個節目。每次的節目約一小時,有國語及廣東話新聞,有二個訪問,以及法律專欄,醫療專欄,英語教學,及宗教時段等。

她們製做的節目多,主要的義工除前述眾人外,還包括Becky Luo、馮清華

Ruth Tsoi Marbin Lee、梁衛生、以及黎宜芬、蕭蔭強這兩名醫師,人手有限,很希望有義工幫忙,但要求至少能承諾一年,以免人手流動太大,反而給製作節目造成統籌麻煩。經會長張仲荷的努力,她們也正在籌劃申請經費,以期能有更進一步發展。

有意加入成為義工者,可洽趙劍雄617-901-3044,或寄信到P. O. Box 165, Malden, MA 02148

據悉,「亞太三菱鏡」最初是由鄭偉波的MAPAC(摩頓市亞太裔美人聯盟)創辦的,後於2002年八月,轉由「亞太動力(Asian Spectrum Inc.)」接手,節目名稱則保留原來的「亞太三菱鏡」。

「亞太三菱鏡」每週二晚上八點,在摩頓市康卡斯(Comcast)第三台,以及每週二中午十二點半,在波士頓市的康卡斯第廿三台播出。逢第二及第四週為重播節目。每年他們都主辦摩頓市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今年預定在二月廿三日(週六),在該市BeeBe學校禮堂舉行。

圖片說明:

亞太三菱鏡的義工們,曾佳兒(後右四)、趙劍雄(後左二)等人。(圖由亞太三菱鏡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