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9月 24, 2010

MIT新興科技會議 陳志翔介紹未來交通、城市

MIT所設計的可折疊摩托車。(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誌的第十屆新興科技(EmTech)會議,昨(廿三)日落幕。MIT媒體實驗室研究員陳志翔以「未來交通」為主題的講談,展示未來車,以及車輛共享理念,獲得會場熱絡掌聲。
陳志翔在EmTech會議中講談未來車及未來城市。(周菊子攝)
              今年的EmTech會議,重心放在能改變局勢的創新研發、理念或成就上。三日會期,各有不同重點,及重量級講者。第一天是「從實驗室到市場」,有微軟(Microsoft)未來社會經驗實驗室(FUSE Lab)主管Lili Cheng,第二天是「全球通訊及合作」,有SPRINT 執行長Dan Hesse4G及無線通訊的快速增長,會改變人們的未來生活;有資訊科技界的遠見家,Wolfram Research的創辦人Stephen Wolfram,講談未來的電腦運算,配合數據搜集,幾乎什麼問題都能找到答案。第三天,也就是昨日是「未來加油」,有MIT媒體實驗室研究員陳志翔,講談未來車及車輛共享的未來城市。
     陳志翔()接受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誌主編Jason Pontin()
的訪問。(菊子攝)
                   EmTech 今年的年度人道主義者獲獎者為製作Ushahidi部落格,來自肯亞的David Kobia2008年肯亞在選舉後發生暴亂,他的這一部落格網站藉由人們的自由上網,匯整出各地暴亂的報告,幫助不少人避開暴亂,性命得救。
                   今年獲得TR35表揚的人,還包括Philip LowNeuroVigil的創辦人及執行長。他在幫助病人自我監測神經系統疾病上有極大進展而獲獎。谷歌創投合夥人陳天浩則是因為研發了谷歌工具列(Google Toolbar)、谷歌分析(Google Analytics)及谷歌聲音(Google Voice)而獲獎。
MIT所設計的未來車,上下車時要打開整個車頂。(周菊子攝)
                昨日的「未來加油」主題日,重心在下一代的燃料、車輛及清潔科技。演講者包括Exxon Mobil的資深科技顧問Nazeer Bhore,蜆殼全球解決方案(Shell Global Solutions)的首席科學家Jose Bravo,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全球改變中心環境政策研究的共同主任John Reilly等人。加州理工學院的Harry Atwater講談了太陽能的科技發展。
                         陳志翔昨日介紹的未來車,是麻省理工學院已研究經年,內容擴展了許多的「智慧城市(Smart Cities)」項目近況報告。
陳志翔早從2003年,這項目剛起步時,就參與其事。昨日他報告了四種未來車。
一種是重量輕到不及一千磅,每加倫汽油可跑150200英哩,停車佔用的面積可比現在已上市的「智慧車(Smart Car)」還小的城市電動車(Citycar)
一種是由台灣工研院和韓國三陽汽車(Sanyang Motors)合作,以大約150個零部件組成的可折疊摩托車(Roboscooter)。傳統由汽油啟動的摩托車,至少有一千到一千五百個零部件。
另一個是綠輪(Green Wheel),有電力輔助的自行車,非常節省能源。
最後一個是重新發明的,供個人在市區內自由行動的車輛。這一車輛不但在設計上,進出車輛的方式和傳統車輛大不相同,四個車輪可以靈活轉動,容許車輛平行停洎,設計上還把全車分成可供不同廠商生產的部件,再組合成一輛車等。
陳志翔還侃侃而談汽車共享,指法國巴黎已實施,波士頓市也正準備推動的自行車共享模式,或者是ZipCar的模式,其實也可以用在汽車上,幫助未來城市解決交通擠塞,停車位不易找的問題。尤其是對寸土寸金的城市來說,同樣一百輛車,停這種車的面積不到傳統車所需面積的三分之一,原因之一是傳統車體積大,停車場的走道需留出更大空間所致。

波市府舉辦第十一屆新波士頓人社區日

波士頓市新波士頓人辦公室昨(廿三)日在波市府大樓內,舉辦第十一屆新波士頓人歡迎會,擺出九十個攤位,為新搬進波士頓定居,使用125種不同語言的移民們提供資訊,幫助他們在波士頓生活得更自在。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昨日中午到會場歡迎一眾移民,強調波市府舉辦這「新波士頓人社區日」活動,旨在協助新移民熟悉市府提供的各項服務,生活安定後,參與市內各項活動,真正成為波市居民一份子。他說,儘管波市是個民眾使用125種不同語言的多元化城市,但波士頓市是大家的,每個人都有機會。
            波士頓市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陳清音在歡迎致詞中指出,波士頓市內的新波士頓人,一年共約賺取四十億元,為麻州及波市政府帶來稅收約十二億元。新移民的生活開銷,也為波市本地創造了29,000個工作機會。在大波士頓地區,移民開辦了約5700家小生意,僱用了約13,500人,代表了約十三億元的銷售額。移民對波市貢獻良多,是波市繁榮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陳清音也強調,新移民常因環境陌生,不敢表示意見,但波市府希望不但能幫助移民適應環境,安頓生活,更能鼓勵新移民發聲,參與市內事務,尤其是要參與投票。
            昨日的新波士頓人日活動,由波士頓重建局項目經理林泰英擔任司儀。新波士頓人辦公室經理張家燁,公關及社區外展員Kathleen “Katleen” Jeanty等人坐鎮入口處,歡迎到場的移民。工作內容和為移民服務有關的中華耆英會副行政主任張昆,勞工及就業服務機構的黃夏儀等人,也都到會表達關心。
            昨日的「新波士頓人社區日」,在旗幟遊行,展現波市移民多元化後,會場內有各族裔文化的音樂、舞蹈表演節目,有人帶隊遊市政府大樓,還有不下九十個非牟利機構、組織,在會場擺設攤位,介紹各種移民可使用的服務。波士頓公共圖書館有總館科技部的曹榮昌、南波士頓分館的譚安琪等人,擺出狄斯奈世界英語、美國公民入籍考試的書、DVD等等,向過往移民說明,只要辦張圖書館證,就可免費借用公圖館的所有書及錄影音帶等。波士頓市府還成立了「出租住宅資源中心(Rental Housing Resource Center)」,為租屋而住的新移民,提供租屋指南,租客權益等相關資訊。在租戶與房東發生爭執時,還可出面仲裁等。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也特地安排了移民律師,在會場為新移民提供免費諮詢。
            JobNet到會場擺攤的呂東南(Tony Lu)指出,有心進入職場工作的新移民,第一關要克服的還是語言。他在JobNet 服務逾五年,見到太多醫生、工程師、教授等高級知識份子,或專業人士,因為語言障礙,而無法適才高就。他對新移民的建議是,先多唸些書,包括ESL等英語課程,或是接受技能訓練(skill training)
            呂東南表示,昨日擺攤的機構不下九十家,其中有不少服務,還真是不到會場不知道。他建議新移民該多出席這類活動,以連他都不知道。
            新波士頓人辦公室公關及社區外展員Kathleen “Katleen” Jeanty表示,昨日約有一千人出席活動,其中約有二百人為華裔。
            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陳清音在儀式部份結束時,特地指出,大波士頓地區的墨西哥人,九月份將慶祝獨立兩百週年,十一月紀念革命百年,本地華人社區則將於本週末慶祝國慶日。       
            查詢新波士頓人辦公室詳情,可洽617-635-2980,或上網www.cityofboston.gov/newbostonians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中左)在向新波士頓人強調,在波市,每個人都有機會。(菊子攝)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的曹榮昌(右起)、譚安琪向新移民介紹,辦圖書證可借許多書及錄影帶,DVD(菊子攝)



            「新波士頓人社區日」擺有JobNetBoston Career Link等多個幫助新移民找工作的攤位。(菊子攝)

星期四, 9月 23, 2010

經文處長洪慧珠中秋探耆英送月餅

九月廿二日慶中秋,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與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前(廿一)日、昨(廿二)日,依序探訪喜齡會、中華頤養院,以及波士頓華埠君子樓,送上月餅、水果籃,祝賀耆英們中秋節快樂。
            在中國傳統一年三節中的中秋節時,由經文處處長和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聯袂拜會耆英的「傳統」,是前任波士頓僑教中心簡許邦「創」出的傳統。去年甫到任,就開始拜會賀中秋的洪慧珠處長認為這探訪活動很有意義,今年不但增加探訪地點,還大方出資購買月餅。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提起洪處長的豪爽,就豎起大姆指。
            大波士頓區中華文化協會(GBCCA)喜齡會,由於有老波士頓的趙鍾英等人居間張羅,在波城僑社中一向是個備受嬌寵的團體,廿一日這天的慶祝中秋節聚會,也既有馬滌凡獻唱,策劃文娛節目,又有義工陳富雄及劉緯珊夫婦掌廚,以新鮮果蔬配精湛廚藝,會場氣氛熱絡,四十多名出席者無酒也酣,差點樂不思蜀了。
            中華頤養院則因住在院內的老人家,多半已行動不太靈活。洪慧珠處長及黃正杰主任體貼的,在中華頤養院院長陳力,營養主任金杏濱等老人家們熟悉的人陪同下,親自把月餅送到老人家手中,讓老人家們感到很窩心。
            洪處長與黃主任昨日又到波城華埠的中華耆英會賀節,在該會營養項目經理江浩平等人陪同下,與老人家們閒話家常,分享月餅、新鮮水果。

圖片說明:

            大波士頓文協的趙鍾英(前左一)等喜齡會成員和到訪的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前左四)與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前右一)合影。(圖由波士頓僑教中心提供)

            中華頤養院營養主任金杏濱(左起)、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黃正杰
、中華頤養院院長陳力、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等人送月餅給頤養院內的耆英們。

陳天浩、盧冠達、謝國基、孫劍 4華裔獲MIT TR35創新獎

孫劍專程從中國飛來出席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誌
(MIT Tech Review)的「新興科技會議(EmTech)」。(
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 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誌(MIT Tech Review)的「新興科技會議(EmTech)」,今年跨入第十屆。昨(廿二)日獲表揚的TR35中,有陳天浩、謝國基、盧冠達、孫釗等四名華裔科技達人。
            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誌的TR35創新者獎,是頒給三十五歲以下,但在科技、商業及藝術的研究或應用上,有傑出創新表現者。最初辦理時,名稱為TR100,也表揚一百名優秀年輕學者及研究人員,2005年起,縮小範圍,只挑出三十五人給予表揚。
陳天浩從科研轉入谷歌的創投行列。(菊子攝)
            2008年時,曾出現三十五名獲獎者中有十人為華裔的記錄,今年華裔有四人。而印度版的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誌聲稱,今年有廿名印度裔科技人獲表揚。
            四名獲表揚的華裔科技達人及其獲獎原因分列如下:
盧冠達()、謝國基()都是教授,也都另外開了公司。(菊子攝)

            陳天浩(Wesley Chan)32歲,現為谷歌(Google)創投的合夥人(partner)。他加入谷歌已九到十年,是早期員工之一。2005年他的谷歌小隊組收購了兩個初創公司,為谷歌推出了「谷歌分析(Google Analytics)」,2006年他參與創辦了「谷歌音訊(Google Voice)」,這可把語音留言自動轉成文字,也可一個號碼供多機使用的軟體。現在,他把目光放在做創投上,尋找包括生物科技、自然能源領域的發展機會。父母來自香港,會聽廣東話,學過二年國語的陳天浩表示,谷歌創投的預算每年約一億美元,目前在美國境內進行投資,波士頓也有一名谷歌創投代表。
            盧冠達(Timothy K. Lu)29歲,現在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助理教授,由於他在噬菌體(bacterio Phage)上的研發有成,能夠製造酵素,溶解生物膜(biofilm),用這方法來治療實驗老鼠時,存活率由原本的20%增加到80%
            父母來自台灣,能說國語的盧冠達,1999年才來波士頓,在麻省理學院及哈佛大學就讀,取得博士學位。他說該一生物科技還可用於增加能源效率。2008年他和朋友共四人創辦了Novophage (現改名為Ascendia Biotechnology)公司後,迄今共贏得至少十萬元的商業計劃書比賽獎金。一旦該技術獲美國藥品管理局(FDA)批准後,他計劃先往醫院推廣這一技術。
            謝國基(Smauel K. Sia)34歲,現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生物醫藥工程系助理教授。他受關注的研發成果是可用來做成本廉宜診斷的微流體芯片(microfluidic chips) 。使用這微流體芯片做血液檢測,不但材料只花約廿美分,血液檢測也可在十二分鐘內就有結果。
2004年時,他和研發團隊創辦了Claros Diagnostics2007年獲得Oxford Bio等創投公司的七百八十萬元投資,剛在歐洲獲批准使用,美國部份還在爭取FDA批准中。
父母來自香港的謝國基透露,他的公司打算進非洲進行愛滋病(HIV)方面微流體芯片研發。
            孫劍(Jian Sun)33歲,微軟亞洲研究員。他解決的問題是研發出一種方法,讓人們更容易的訓練電腦分類照片。他發明的系統最近被整合進微軟的Bing影象搜尋引擎。
            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誌(MIT Tech Review)今年的「新興科技會議(EmTech)」,從九月廿一日開幕起,將持續進行至九月廿三日。

圖片說明:

            盧冠達()、謝國基(右一)TR35的獲獎者,分批談論各自的研發成果。(周菊子攝)

            盧冠達()、謝國基()都是教授,也都另外開了公司。(菊子攝)

            陳天浩從科研轉入谷歌的創投行列。(菊子攝)

            孫劍專程從中國飛來出席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誌(MIT Tech Review)的「新興科技會議(EmTech)」。(菊子攝)

星期三, 9月 22, 2010

至孝篤親慶中秋 發獎學金 報告修章

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上周末在華埠龍鳳酒樓慶祝中秋,舉行會員大會。約六百廿名宗親歡聚一堂,享用美食,聆聽族務進展,賀學子獲獎學金,各送一盒月餅給九十二歲的陳佩君,九十三歲的陳李寶意,以示敬老,向耆英拜節。
            今年的中秋正日是陽曆九月廿二日,宗親們見面不忘探問,今年中秋有什麼家人、親戚回來團聚,散居他地的親朋好友,近況如何,氣氛十分溫馨。
至孝篤親公所主席陳文浩、陳禮當晚在族務報告中說明,公所董事會81日完成章程修改,包括公所的宗旨、性質、會員資格、會員大會程序、董事會及顧問人事等的條文內容,都有修訂。
陳文浩指出,章程修改中,職員部分改變重大,包括取消部份副級職位,修改選舉程序,發通知細則等,其中主席、副主席、財政等三個重要職位,可連任,但不能連續超過四年。歷山寄廬正、副主任的職責,也有修訂等。
章程中還新增條款,註明婦女部宗旨、會員資格、職員、選舉、任期、會議等。
陳文浩宣讀章程修改細節後,當晚與會的至孝篤親公所會員,無異議的通過了章程修訂條款。
至孝篤親公所主席陳文浩當晚還介紹了由公所議員陳迅所設計公所新會徽,在紅、黃兩色兩中有一大象,輝映公所源自舜帝,孝感動天,有象助耕的歷史故事。公所祖訓的「至仁本孝,篤敬先親」也列在兩旁,讓人在見到會徽時,就被提醒著要秉持仁心,孝敬先親。
陳文浩當晚派發了公所通訊,列明公所過去一年來的活動。他也做了口頭簡介,包括公所為安多福高中、南漢米頓鎮(South Hamilton)Pingree高中,勒星頓兩所中學的修習中文學生示範祭祖,介紹姓氏宗親會的由來、作用;婦女部辦了更年期講座;與聯邦國土安全局的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合作,舉辦聯邦政府招聘,出入海關注意事項等講座。
他也特地指出,今年的至孝篤親公所春宴,有麻州州長與波士頓市長同時出席,可謂前所未有的隆重,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袁健生,也以宗親之誼,到公所上香祭祖。
頒發獎學金鼓勵宗親後進向學,是紐英崙至孝公所每年必辦的活動。至孝篤親公所的獎學金委員會由元老陳毓禮擔任主席,公所英文秘書陳黃海蘭、主席夫人余寶愛擔任審核委員。她們評選出來的六名得主為波士頓大學的楊錫鴻、羅德島大學的Elizabeth Chin、麻州大學的胡綺華、薩福克大學的袁海偉、麻州大學的陳靄琳、東北大學的胡煦泉等。他們每人各獲獎學金1000元。陳文浩事後補充說明,要符合這獎學金的申請資格,不但得學業平均成績達3.5以上,還要有為社區服務事蹟,並不容易呢。
當晚的餘興表演節目,有公所顧問陳天佐年僅十四歲的外孫鄺家輝現場演唱,他的精湛歌藝,搏得滿堂采聲。


圖片說明:

            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主席陳禮(後左一)、陳文浩(後左二),獎學金委員會黃陳海蘭(後右一起)、余寶愛、陳毓禮等人和獲得獎學金的學子們合影。(菊子攝)

            陳毓禮(右起)、陳仕維、陳單鳳琴、和陳家驊(前左起)、陳禮、陳文浩等人一起送月餅給九十二歲的陳佩君。(圖由至孝篤親公所提供)

            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主席陳文浩(後左起)、余寶愛、陳毓璇、陳禮、黃陳海蘭、陳毓禮等人頒發獎學金給獲獎學子,胡煦泉(前左起)Elizabeth Chin、陳靄琳、胡綺華、袁海偉、楊錫鴻。。(圖由至孝篤親公所提供)

星期二, 9月 21, 2010

攀七頂登二極 清華校友王雷創世界第十人記錄

            攀登上世界七大巔峰,滑行過南北兩個極點的人,據說全世界迄今只有十位。其中一人,也是今年五月廿四日才剛完成記錄的,竟是一名身高不足一米六,年齡已有三十八的嬌小女子─王雷。
            波士頓清華校友會由會長張偉、副會長王穎等人安排,十八日晚,在布魯克蘭鎮的老四川餐廳,舉辦了一場慶功餐會,請王雷和校友們分享她的登頂經驗,以及成為達成這記錄的全世界第一位華裔、亞裔女性後的際遇。
            生於江蘇南通,長於北京,畢業於北京四中,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有北卡大學計算機碩士學位的王雷,早從2003年,還在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修MBA時,開始攀峰,登上了非洲最高峰,位於肯尼亞與坦桑尼亞交界處的乞力馬扎羅峰(Kilimanjaro, 5895)
以前一向很少運動的王雷開始迷上攀峰,是20032004年間,看了兩部記錄片,「觸及巔峰(Touching the Void)」,和「死在山上:第二高峰婦女( Death on the Mountain: Women of K2)」,深受啟發。
2005年她攀上歐洲最高峰,位於俄羅斯的厄爾布魯士峰(Elbrus, 5633)2007年,一舉攀登三大高峰,位於美國的北美洲最高峰麥金利峰(McKinley, 6195m),位於印尼的大洋洲最高峰查亞峰巒(Carstensz Pyramid, 4884),南極洲最高峰艾森峰(Vinson Massif, 4897)2008年再登上位於阿根廷的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Aconcagua, 6962m),以及南極點、北極點。
這之後,為了完成征服珠穆朗瑪峰(Everest),創下攀登七峰兩極世界記錄的理想,王雷辭去工作,專心培訓體能與登山技巧,也為籌措登頂所需的五、六萬美元費用,經由清華校友會、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亞洲波士頓等機構,舉辦籌款會。
今年(2010)的五月廿四日,王雷終於征服許多人夢魅嚮往的世界之巔,高8848.13米,在尼泊爾和中國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
回答校友們探問,登頂的霎那她想什麼時,王雷平靜的說,想的是「要怎麼活著下山」。
許多人都聽說過,登頂是「死亡挑戰」。早從1921年有記錄以來,就流傳有許多人壯志未酬,葬身山谷的故事。
王雷這天也說,在那麼高的喜馬拉雅山脈,從大本營到山頂,共分四個營區,登山隊為適應天候,保持體力,得在營區間上上下下,整個登頂過程,花了二個月。她們那隊,廿六人出發,只有十六人登頂成功。
萬科房地產董事長王石為慶祝六十大壽,今年二度登頂,和她們那隊駐紮在同一個大本營。
王雷在回答出席校友們的熱烈發問中指出,上到大本營以後,基本上駐札地都是冰川,不但氣溫在一天之內變化極大,可以從零下十度,上升到華氏115度,也經常發生雪崩,雪塊滑移的事。她的帳篷,就發生過一夜之間,帳篷旁邊出現一個山谷的驚險狀況。去年還有人被雪崩時掉落的大雪塊砸死了。
所有生活上的起居飲食,上洗手間、洗澡,在那也都成了很具挑戰性的活動。雖然登山者幾乎每人都請有一名當地嚮導,幫忙做飯,但除非多付錢,洗衣服這些事,還得自己來。
王雷也提到,登頂上到相當高度後,人體肌肉會開始出現流失狀態,連睡覺都是件消耗體力的事。在登頂過程中,一小時能攀爬二百米,已是很快的速度了。
登頂成功後,王雷原本猶豫著要不要馬上回美國,後來決定回家看看父母,在北京的大學及中學同學們聽說了她的經歷,為她聯絡了當地媒體,結果讓她從原定停留五天,延長一週,變成一整個暑假都留在中國,和各式各樣的個人、機構及媒體接觸。湖南衛視的楊瀾,也邀她上「天下女人」接受訪談,著實讓她體會了一下名人效應。她的未來突然變成有無數的可能性。
目前王雷還不確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但擔任勵志演講人(motivational speaker),從事領導力培訓,是方向之一。她將於十月三日回中國一趟。
查詢王雷相關詳情,可上她的個人網站www.leisventures.com

圖片說明:

            波士頓清華大學校友會候任會長馬志雲(左起)、孫陽、現任會長張偉、公關劉禎科(前右一起)、副會長王穎、校友會董事會主席林巍等人都為王雷(前中)登頂創記錄高興。(菊子攝)

            波士頓清華大學校友會副會長王穎代表校友會送紀念品給王雷。(菊子攝)

            王雷()說明登頂的四個營區。(菊子攝)

            王雷登頂後,拿出清華校旗拍照留念。(圖由波士頓清華校友會提供)

復旦校友王雷、朱雲鵬分享創業經驗

創辦「八方視界」的王雷,創辦Neo Bio Pharma的朱雲鵬,日前在大波士頓復旦校友會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學者聯誼會合作舉辦的「復旦校友沙龍」中點出,有心創業者,開步前應先想清楚自己的終極目的,啟動後須打破慣性,適時調整思考模式。
            大波士頓復旦校友會會長唐浩表示,中國經濟起飛後,國內創業成風,大波士頓也有許多人想加入創業行列,王雷、朱雲鵬這兩名校友的逐步漸進,或決定了就做下去(Just do it)的不同模式創業經驗,對後進很有參考價值。
            王雷是復旦大學應用機械系的畢業生,在維琴尼亞科技學院(Virginia Tech)獲工程機械博士學位,再修得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的商管碩士(MBA),曾經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NAE)的一百名傑出年輕工程師之一。
            他與Rick Goodman等人於2006年創辦的「八方視界(8D World)」,以兒童為對象,在網上虛擬世界中提供最高至七年級程度的沉浸式英語學習環境,不但曾獲得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NECINA)的創業計劃書比賽首獎,今年也獲中國風險資金新聞好評。
            在「八方視界」之前,王雷參與創辦了曾籌資五千萬元的Emptoris這合約管理軟體公司,擔任商業發展副總裁,把IBMAccenture這兩家世界頂尖的系統整合公司爭取為客戶。
            王雷說他自己從復旦畢業後,一路深造,接受學術教育,把他培養得一板一眼,本性中可能有的創業衝動,早磨得不見蹤影。但2000年他回中國參加活動,見到正起步的中國,機會實在很多,就酌磨著該做點什麼,後來決定開公司,是因為在原任職公司已做到了頂,有些自己想做的事,在原有公司體制限制下做不到,就要換條路來走。
            從他的經驗來說,想創業的人首先該問自己是為什麼要創業,走上這條路之後要有執行力,在公司逐步發展時,還得能因應環境變化,果斷做決定,有創辦團隊成員出現不適合留在原崗位狀況時,痛苦也要做調整。
            朱雲鵬是復旦大學的分子生物及生物化學博士,曾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獲芝加哥大學商管碩士(MBA)。他張貼在個人網站上的履歷寫著,共同創辦了LabScout.com,擔任Vital製藥的商業發展經理,創辦Neo Bio Pharma,並擔任執行長。
            朱雲鵬向出席校友們坦白自己有要「贏」的心態,當年擔任商業發展經理時,能夠把客戶從別家公司爭取到自己的公司時,就很有成就感。他也喜歡達成不可能的任務。決定開公司時,他其實一點經驗也沒有,甚至該怎麼向客戶收錢,怎麼做帳,都是一點一滴慢慢學的,但他的理念是,看到機會,就要跳下去做,該解決的問題,用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精神應付。他的Neo Bio Pharma買下了別人的專利,要發展勞動力密集的高科技業。
            當天有將近三十人出席,有好些非校友,但想創業的人,都來取經。其中好些人探問,都有博士學位的王、朱兩人,以華裔面孔如何在美國做行銷(sales),要創業,該先進大型諮詢公司開眼界,還是進大公司學習,進小公司實地體驗,怎麼籌錢等等。


圖片說明:

            復旦校友會會長唐浩(前右一)邀與會者合影。(菊子攝)

            復旦校友會會長唐浩(右一起)在講座結束後,感謝倆名校友王雷、朱雲鵬。(菊子攝)

            八方視界創辦人暨執行長王雷和復旦校友分享經驗。(菊子攝)

星期一, 9月 20, 2010

廣教學校籌款徒步行 走出新氣象

 中華廣教學校昨(十九)日舉行一年一度的籌款徒步行。二百多名師生及社區熱心人士,一起邁步向前,為廣教學校走出新氣象。
            廣教學校校方昨日下午表示,各界捐款一時還無法結算,將於九月廿日之後公佈。該校也表示,十二月十一日將舉辦年度籌款晚宴,亟盼各界熱心人士,屆時繼續支持廣教學校。
            廣教學校昨日也透露,該校校長周豔玉上週合約期滿,因另有高就已離職。該校現由副校長劉曉楠代理校長一職。
            昨日一早十點,步行隊伍就從廣教學校的校址,中國城87號泰勒街出發,沿途經過塔芙茨醫學院,新英格蘭法學院。二百多人一路上歡聲笑語,既欣賞沿途風光,也交流近況,人人樂在其中。
            徒步行的隊伍抵達目的地的州政府大樓後,排排坐,在州政府大樓門前留影,再環繞波士頓中心公園一圈,以強調運動健身,才算完成整個的徒步行行程。
            今年的廣教學校徒步行,由代理校長劉曉楠及行政員張麗,董事會主席蔡倩婷、董事陳毓禮等人張羅,有兩項創舉,一是邀得波士頓地區高校學生學者聯合會加入徒步行列,認識一下這大波士頓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學校,一是徒步行之後,在棒球場內辦燒烤會,給參加徒步行的一眾善長仁翁,一個坐下來休息,享受燒烤樂的機會。
            包括BU主席劉天強,班特利副主席李軼等人的波士頓大學(BU)、班特利(Bentley)大學、哈佛醫學院、麻省理工學院、麻州大學高校學生學者聯合會,都派有代表參加。
去年從廣教學校畢業,現任學校小助教,才15歲的Christine Wong表示,廣教學校每週日早上10點準時開課。這天雖然得比平日早起一些,但是徒步行籌款是項有意思的活動,早起也心甘情願。
目前在廣學校上二年級,家住波士頓的鄺寶瑩,昨日一早由父母陪同,來參加活動。她父親是美國人,特地送女兒上廣教學校,陪她參加校內活動,希望女兒能學到更多中文,了解更多中國文化。
廣教學校的資深教師區美鶯、呂錦芳等人,每年都陪同學生徒步籌款。社區人士,也有黃國健、李厚鵬、鄧北海、單鳳琴、陳家驊、陳文浩等人陪走。最難得的是廣教學校的老朋友,現年已八十六歲的阮陳金鳳,也加入了徒步行列,和小班小朋友們形成有趣對比。她說自己希望藉著加入徒步行活動,來表示自己對中文學校教學及傳承中國文化的支持。
            廣教學校校董陳毓禮事後透露,他們本來的計劃是,參加徒步行活動的人,在燒烤會時,還可乘天鵝船,享受遊湖樂趣,沒想到市府公園部在勞工節之後,就已暫停遊湖活動了。他笑言明年得遊說市府延遲停駛天鵝船的時間才行。
            整個徒步行活動,約歷時2小時。燒烤會後,徒步行隊伍再從公園出發,返回校址。


圖片說明:

            廣教學校籌款徒步行的參與者在麻州州政府大樓前合影。(楊欣欣攝)

            廣教學校的籌款徒步行,今年沿路舉著旗幟,非常醒目。(楊欣欣攝)

            廣教籌款徒步行增加燒烤會,大受歡迎。(楊欣欣攝)

            廣教董事長蔡倩婷(左一)、代理校長劉曉楠(左二)與支持籌款行活動的學生代表。(楊欣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