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5月 13, 2005

前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的黃海龍舊地重遊

曾任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的黃海龍已睽違波士頓多年。數日前他重遊舊地,和黃官羨、黃君裕等黃氏宗親暢聚,還熱烈加入黃氏維護華埠社區治安的討論。

三月底從僑委會退休,轉任家族企業八達集團董事主席,並兼任僑委會發展委員的黃海龍表示,回來見老朋友的感覺真好。

關於華埠治安問題,他忍不住獻策道,若做長久之計,可由華人集中財力,蓋幾座由華人擁有,華人自己管理的大樓,再把自治管理推廣及四週整個華埠。

黃海龍預定五月廿日返台。前日他還特地抽空去參觀了機器人展覽。

「黑活地」發展計劃 波士頓重建取得土地程序不當,招標過程不公

一名女士十一日在波士頓重建局假波士頓凱悅酒店舉辦的「黑活地(Hayward Place)」發展計劃公聽會中,重火炮轟波士頓重建局取得土地程序不當,招標過程不公,將撥給昆士中學的一千三百萬元存款專戶,顯然無法動用。

「黑活地」座落在派拉蒙劇院及波士頓凱悅酒店對面,目前是一大片停車場。多年前,波士頓市市長馬連奧曾表示,昆士中學將來會在此設址。但現在昆士中學暫時落腳於阿靈頓街與馬津尼路交界處附近,未有任何蓋新校舍消息。

十一日晚,千禧年黑活地(Millennium Hayward LLC)發展公司董事長安東尼龐加羅(Anthony Pangaro)率轄下建築師等多人,向社區說明該公司提議在這三萬八千多呎的土地上,蓋樓高十一層,有三十三萬三千平方呎可用面積的辦公大樓,以及四萬呎的零售業用面積。二百廿六個停車位置,將設在地下三層,其中七十個停車位,會保留作公眾停車用。

波士頓鄰里聯盟(Alliance of Boston Neighborhoods)副主席雪莉(Shirley Kressel)在會上表示,波士頓重建局有無權力以政府徵用權(eminent domain)名義,從波士頓市政府手中取得「黑活地」,值得爭議。波士頓重建局給發展商十年的時間籌資,等如平白讓發展商在施工前賺取停車場收入,而且波士頓重建局儘管向發展商要來了一千三百萬元,存進附帶條件戶口(escrow account), 但根據她的查證,一旦狀況有變,發展商可取回所有款項,也等於波士頓重建局在發展商蓋成大樓前,甚至蓋成以後的一段長時間,都不能發出這筆款項給昆士中 學,但同一時間誰有資格在這段期間內從這帳戶中提款,卻無明確規範。雪莉表示,許多疑點,她以前就提出來過,但波士頓重建局卻在計劃影響報告(project impact report)中,只簡單的以她所提問題和評審大樓工程本身無關,就置而不顧了。

波士頓重建局媒體關係副主任表示,雪莉提出的許多問題,波士頓重建局已答覆過。至於一千三百萬元這事,以及到底波士頓重建局是把土地賣或租給發展商,須待計劃經理查證後,再回覆。

「黑 活地」發展案由於波士頓重建局的曾經變動發展要求,由歷經二零零一年春,發出「黑活地」招標書後,收到八份競標書,卻在二零零二年邀請其中四家競標開發商 就增列的底標二千三百萬元條件,重新投標。業界一直有不少爭議聲。不過,二零零三年一月,波士頓重建局宣佈選定千禧年黑活地(Millennium Hayward LLC)發展公司來開發這塊土地後,卻沒有人向波士頓重建局抗議。十一日的公聽會,儘管波士頓重建局準備了翻譯機,請來傳譯員,卻沒有一名華裔民眾出席,包括做報告的發展商等西人在內,出席總人數不過三十多人。

「黑活地」的公眾發表意見截止日期為五月廿三日。遞交地點為BRA, One City Hall Square 9th floor, Boston, MA 02201,傳真 617-742-7783,電話 617-918-4275 mark.mcgown.bra@ci.boston.ma.us

「你們辛苦了」 華埠民眾感謝義工巡邏隊

「你們辛苦了」。十一日晚,「海之味」餐廳大廚的一句親切問候,讓經過該餐廳後巷的華埠守望相助巡邏隊成員黃國威,陳家驊,Ken哥等人備感窩心。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仕維表示,本週六他們將派發三十件守望相助藍背心,並拜訪華埠商家,進一步擴大推動守望相助活動。他們也計劃把巡邏時間,延長為從下午四點半至晚上十點半。

陳 仕維及公所安全小組召集人黃國威十一日表示,他們非常感謝社區內善長仁翁的繼續捐款支持,包括黃氏公所捐三千元,黃官羨捐二千元,李壽泮的兩間餅鋪捐一 千,大紀元捐一千零四十元,吳氏、思能建築各捐一千,無名氏捐五百,他們獲得的社區支持捐款,已高達二萬四千元。目前他們已動支這筆款項每天聘請一名休班 警員加班四小時的巡邏華埠。據悉,由於週末缺乏巡邏義工,他們考慮在週末聘請私人警衛來巡邏華埠。

十一日晚,中華公所安全小組召開週例會,邀請了波士頓警察局守望相助小組成員華勒斯(Wallace Tiford)到場,為陳仕維、黃國威、余麗瑛、李厚鵬、梁永基、陳務枝、梁素英、何陳素貞等人講解社區守望相助概要,發給他們一份警察局守望相助介紹,一張重要電話號碼,一張打九一一電話報警時可用的嫌犯特徵形容表,口哨報警說明,並發給他們每人一個深藍色,小而響亮的口哨。

華勒斯強調,警方鼓勵民眾以「守望」方式來加強個人及社區安全,看見可疑人物,或可疑行動時,馬上打九一一報警,並利用嫌犯特徵形容表,來幫助警方確認可疑人物。但警方絕不鼓勵民眾涉險的嚐試自行去驅趕可疑人物。

會中,黃國威向華勒斯展示了公所安全小組已製作的口哨報警、嫌犯特徵形容中文翻譯,何陳素貞則將協助華勒斯取得好事福地方(Oxford Place)、康樂樓、彩絲大廈、美華村、大同村、公路村、華信屋、信義大廈等大樓的聯絡人名及電話,以便華勒斯和這些住宅大廈居民晤談,教他們怎麼「守望相助」。

因應梁素英提出的,泰勒街、乞臣街上的居民,沒有大樓管理處可代為協調、聯絡「守望相助」的教學活動,華勒斯表示,只要有四、五名居民可在同一天聚集在某一個人家,他就可以上門輔導。

華勒斯也指出,波士頓警察局守望相助小組成員法蘭克(Frank Hughes)可免費教女性居民自衛術,只要有意學自衛術的女士們,能提供場地,湊齊十人,就可請法蘭克開課。

華埠自助巡邏活動,持續至昨(十二)日, 已堂堂踏入第十一日,不但有湯偉雄、雷仲文、司徒方等多名新人加入巡邏行列,華埠大牌檔樓宇東主蔡鎮川十一日中午在街頭遇見黃國威時,當場表示願意加入巡 邏活動,為華埠安全出一分力。中華公所財政余麗瑛,十一日晚出席公所安全小組會議後,也到麗禮禮品店,在由蓉姑及單鳳琴管理巡邏簽到表上,簽下兩個週四的 巡邏時段。

一名參加巡邏,但不願具名的義工表示,華埠內有好幾宗搶案是發生在下午二、三點。由於這一時段,大部份的人都在上班,無法巡邏華埠,他建議華埠居民及商家與鄰居協議,時不時走出門口,互相寒喧一下,照顧彼此與街道上的安全。

星期四, 5月 12, 2005

華埠社區組織談華埠變遷

七十多名華埠社區組織代表,昨( )日中午聚集在龍鳳酒樓,出席華埠社區教育夥伴(Chinatown Community Educational Partnership)的年度迷你會,討論出華埠社區該怎麼定義的「大哉問」。

華 埠社區教育夥伴原本是華美福利會及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為爭取政府保留移民教育補助,邀請華埠社區內其他提供移民英語服務機構,於二零零零年時組成的聯盟。 在華美福利會及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分別獲得麻州政府通過撥給五年為期,依序每年十四萬二千元,以及每年五十萬七千元的教育補助後,昨日把每年一度的會議焦 點轉為波士頓華埠該如何因應改變,維持這個社區。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會主席張黃玉鶯、華美福利會行政主任李秋明、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梅大衛、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華人佈道會資深牧師陳德修、華埠聯盟共同主席梅雪嫻等六人,昨日應邀座談。

他們六人一致同意,過去十年來,華埠在人口數量、結構、分佈、態度上都有很大改變,華埠的街道、建築等硬體環境,也因華信屋、信義大廈等等高樓大廈的落成,風貌大不同於以往。

但 他們對華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社區,是否該因應已發生的變化,去重新確認、釐定華埠社區的定義,並沒有明確看法。關於華埠該不該多蓋可負擔住宅,以照顧中低 收入戶為優先要務;該不該顧及華人不再全是窮人,或教育程度不高移民的現狀,讓居住在郊區華人,有機會搬進華埠,為華埠貢獻心力;或該不該反映華埠居民早 已不全是華人的現實,讓非華人也有機會表達意見,由於會議時間有限,看法各異,他們只點到為止的談論。

出席者刑才華提出,這麼多年來,由於華人無錢無勢,華埠的地已被私人投資者及企業機構買得越剩越少,華埠該怎樣集結眾人力量,保住華埠這一據點,讓華人得到所須的精神、地域支持。

表明自己已是第五代華裔的梅雪嫻表示,其實很多華人已經不窮了。這問題似乎該拿去問那些有錢的華人,問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在華埠投資。她認為這或許和儘管現在已是西元二零零五年,在華埠內,有些習俗、做法仍然非常傳統社會結構有關係。

梅 大衛則表示,七十多人一起討論華埠變遷的這種事,在早年的華埠,絕不可能發生,可見華埠確然已有極大改變,只不過改變過程比較慢。他也指出,波士頓華埠社 區中心能在二年多內,完成籌款二百多萬元來建新家的目標,一方面是因為華埠社區的支持,一方面也是因為一些居住在華埠,或關心華埠的非華人捐款。他認為華 埠社區應體認這一事實,並充份利用這樣的條件,同時也想一想,什麼是構成社區的條件。

駱 理德則指出,對華人前進會來說,情況頗為尷尬。她說,華人前進會的宗旨是要維護工人權益,鼓勵民眾參與、瞭解政治,許多時候為弱小出頭,但是前進會在向外 募款,以籌集搬進信義大廈新家費用時,可以籌款的有錢華人卻可能曾是她們控訴的對象。她指出,例如房東中也有華人,而且還是逼遷房客的壞房東之一。

代表麻州參議員戴安威可遜(Diane Wilkerson)出席的李察吉歐達諾(Richard Giordano)在討論快結束時表示,這一討論會對他很具教育性。華埠社區機構應持續這樣的對話,並邀請州、市政府代表出席,以攜手找出幫助華埠社區發展的正確方向。

昨日會議的開幕主持者,華美福利會教育主任李察茍柏德(Richard Goldberg)報告道,華埠社區教育夥伴為改善華埠移民教育服務,已把聯盟內七所教育機構所提供課程種類,開課日期及上課時間等資料,集中刊登在www.ccepboston.net網站上,供人查閱。這些機構也開始交換教學材料,交流教學方式,以期改善教學效果。為加強他們對上課學生的未來就業服務,他們也已和波士頓的「一站到底」式就業中心The Workplace展開合作。

星期三, 5月 11, 2005

八名兩岸作家 哈佛聚首談著作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倫分會及哈佛文化工作坊七日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舉辦的「台灣傳統周」活動,雖因氣溫陡降,風雨刮人,影響出席人數,但八名兩岸作家,五十餘名聽眾在會場內交流一樣熱絡。

八名作家在會中各自講述所出版最新書籍概況。

現年已六十多歲的女作家黃美之是第二次來波士頓發表新書。她說「沉沙」一書內的七個故事,都曾在皇冠、新文學、歷史月刊等刊物上發表過,也都是發生於上個世紀,有真實根據的故事。她笑說,「追沙落日」的故事是阿Q式的寫來出氣,記錄她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竟因為白色恐怖,是被關在牢中渡過的經歷。

從外文系畢業,來美後成為工程師的作家張純瑛,謙說自己只是作者,不是作家,而且是從中年以後,才開始勤於寫作。七日她介紹了她翻譯的泰戈爾「漂鳥集」,以及「情悟天地寬」。

在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編目組有廿年工作資歷的張鳳,正在準備出第六本書,也預定六月一日應邀赴中國大陸復旦大學演講。她說自己當年在師大唸書時,非常害怕上 台,寫作就成了她抒發看法的最佳工具。多年來由於她研究歷史的興趣,以及她在哈佛大學,得以親摯過往哈佛的名人逸士,因此從「哈佛心影錄」開始,她應邀寫 了一系列以哈佛為名,有關哈佛的書。她笑說,近年來哈佛太受歡迎,以致有些以哈佛為名的書,還出現雙胞案的情況。

當 年在文匯報發表「傷痕」,後來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下海從商文人的盧新華表示,寫作現在是他的主要工作。去年秋天發表的「紫禁女」,是他的最新作品。他透 露,「紫禁女」面世後,他應邀往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人民大學等校,作了不下廿六場演講,談「傷痕」和「紫禁女」之間的關係,所反映的時代與歷史。他認為 「紫禁女」猶如在說中國人民經歷的傷痛,已形成了烙印。他也認為今日的中國人在國民性及文化上很有問題,例如竟然有人到廟裏乞求大奶、二奶、三奶能和平共 處;儒家原本提倡存天理,去人慾,但人們卻想錢想瘋了,只顧得存人慾,那還管天理。

從德州休士頓趕來的陳瑞琳表示,她原來是教書的,屬於學者型,是移民使她成為作家。她搬來美國後,原本自己的長處一無可用,但後來想到有華人移民的地方,就有華人文學,於是開辦了文化事業,從自由人報到王朝文化公司,並出版了「走天涯我在美國的日子」、「蜜月巴黎走在地球經緯線上」等書。她認為北美是移民作家生命力最強的地方,而且近三、四十年來,各類文體創作頻出,創造出一個新文學時代。

以 看風水聞名的李建軍,七日笑說自己在南加大五年,卻仍然不會英語,但他對人體工程學的看法、研究,仍然熱門。李建軍在會中還表示,中國的哲學思想和算命、 風水關係密切,因此他把中國的生肖和西洋的星座結合,出了一系列廿四本「生肖運程」、「每日運勢大公開」的命理書,當天並在會場送給有緣人。

曾 撰有「美麗的哈佛」一書的王正軍,為了替當年回國報效,卻遭下放、勞改命運的許多熱血青年一抒心情,寫了一本長達六十萬字的「哈佛之戀」。北京鴻達以大文 化發展有限公司還為她的這本書,出版了有聲版。她說,這些熱血青年當年「面向陽光,陽光卻在我背後畫陰影」,他們愛國,卻沒想過「國家讓不讓你愛」的受盡 挫折經歷,格外讓人心疼。

當 天壓軸的王尚勤,一開口就很坦白的說,出版商找她寫書時,她想的書名是「四十年來雲和月」,但出版商卻說,誰在乎她過去的四十年,於是書名就變成了「李敖 為誰哭泣」。她還說,作家多半都自尋煩惱,自我陶醉,自我誇張,而且又短命,又窮,何況她一生中和作家來往的經驗都很痛苦,所以她來美後從來不和作家來 往。這趟寫書,純粹是出版商找上門來。她說,作家已經太多了,在美國需要的是有更多中國人打入美國的輿論界,在大眾傳播媒體上為中國人建立更好的形象,別 再一天到晚埋首書桌,把自己關在象牙塔中的耕耘個人寫作。她透露,她很高興她那為美國電視劇寫劇本的兒子文佳中,最近打入好萊塢,把一個電影劇本賣了給米 高梅(Miramax)

星期二, 5月 10, 2005

徐立之小檔案

徐立之生於上海,長於香港,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及碩士後赴美,於一九七一年在匹茲堡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其後在Oak Ridge國家實驗室生物學組接受短期培訓,加入病童醫院遺傳學部。一九八九年,他成功斷定導致囊狀纖維症缺陷基因(囊狀纖維症橫隔膜調節基因),獲得加拿大皇家學會世紀獎。其後他獲獎無數,也是多個國家、機構的院士,包括倫敦皇家學院、台灣中央研究院、加拿大皇家學院,世就創新基金會,美國國家科學院等等。

他在二零零二年五月,獲選為香港大學第十四任校長之前,在多倫多病童醫院研就中心遺傳學及基因生物工程計劃擔任主管及首席遺傳學家,也是研究人類基因工程的國際性科學家組織HUGO的上一任會長。

徐立之在一九九四至二零零二年間,是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研究資助局的生物學及醫學學科小組主席。

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訪波士頓

甫於華盛頓特區獲頒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榮銜,並赴紐約訪問的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昨()日經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哈佛大學亞洲中心及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安排,在波士頓凱悅酒店講談「香港大學在亞洲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並宣佈李嘉誠基金會捐給該校十億港元(合一億二千八百萬美元),創下該校單筆捐款金額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

徐立之校長此行喜訊不斷。數週前該校推動的校友捐贈基金,上週也傳出已獲得二千萬捐款,設立了八個校友捐贈基金講座教授的消息。徐立之本人返港後,一週內將再出國,到以色列的臺拉維夫去,接受他的第五個榮譽博士學位。

徐立之昨日在會上表示,香港對中國及亞洲經濟發展得以有所貢獻的一大重點在人才,而香港大學歷年來在科學研究、人才培訓上的成績,眾人有目可睹,尤其建校九十四年以來,香港政府高層,幾乎全是港大校友天下的情形,誇張一點形容,簡直可以說港大控制了香港。

二零零二年九月才從加拿大應聘返港,接任校長的徐立之表示,全世界有三分之一人口,都在距離香港五小時之內,使得香港不但是個交通、運輸中心,是中國面對亞洲、世界的門戶,更也是世界各國通往中國的「聰明鍊接(smart link)」。香港大學面對這樣的週遭環境,除了要朝向加強學術研發,重視國際接軌,擴大社區接觸,爭取社會支持,把學校變成在校生與校友的大家庭等五大方向做佈署,更要訓練學生的解決問題技能,提倡終身學習的觀念。

徐 立之表示,香港具有培養世界一流人才的地理環境,他要做的是從制度著手改革校務,促使港大在教研經費,教研方向,以及各項課程的教授、執行上,都能達到一 流水準。例如該校目前和十八個國家的一百一十八所學校簽有互相承認學分協定,其中包括麻州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及達芙大學等。該校現下每年有七百名學 生到世界各國各校進修,使得該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更具國際觀。據悉,該校發展及校友事務部總監徐詠琁、黃妙月等人,今日將與哈佛大學的相關機構會晤,討教 學習籌款之道。

香港的教育體系,預計在二零一二年前,將改成三三四制,屆時香港大學也將由現行的三年制,改為四年制大學,學生人數勢必大增。徐立之表示,港大已在現有校舍西邊覓妥一塊地,準備擴建。

和徐立之校長同行的,還有該校首席副校長王于漸,副校長李焯芬等人。

徐立之等一行人,上週末在紐約和校友聚會後,前()晚也在波士頓和六十多名校友聚會。昨日的午餐會,有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柯偉林,哈佛大學亞洲中心常務主任夏滴翠,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Wilt L. Idema,大師級哈佛大學數學教授丘成桐等五、六十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