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10, 2013

牛頓社區高地日 僑教中心展文化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昨(9)日參加牛頓高地社區日(Newton Highlands Village Day),擺出介紹中國文化攤位,再度成為該活動亮點之一。
      牛頓高地社區日是牛頓市行已多年,鼓勵商家集中擺攤,吸引地方市民遊逛,刺激地方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活動。每年這天,林肯(Lincoln)街沿路都擺出許多美食、手工藝、兒童遊樂等讓人琳琅滿目的攤位。
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應牛頓市議員約翰萊斯(John Rice)之邀,也擺出手工藝書法攤位,以推廣傳統中華文化。
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特別請波士頓僑教中心志工團的曾正泉、鄭玉春及劉悅慧等3人,在現場示範、介紹書法,並透過教、寫毛筆字,現場做解說,向圍觀的民眾介紹中華文化。他們還教小朋友親手練習現做十二生肖的摺紙燈籠,,派發宣傳台灣國際化醫療、台灣觀光旅遊等的文宣資料,鼓勵遊客到台灣旅遊。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的攤位,還派送台灣的十二生肖燈籠、台灣國寶櫻花鉤吻鮭紙雕,以及國旗徽章等裝飾品及紀念品,大受遊逛民眾歡迎,紛紛駐足探問台灣文化。
郭大文表示,這樣的參與美國主流社區文化藝術活動,正可體現台灣的文化軟實力,提高台灣的國際能見度。約翰萊斯也感謝僑教中心,稱今年的攤位既有巧思,又有創意,為該社區的活動,更添多元文化色彩。


圖片說明:

      牛頓市市長華倫塞提()、牛頓市議員約翰萊斯()歡迎郭大文參加活動。(圖由僑教中心提供)


      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左二)感謝志工劉悅慧(左起)、鄭玉春、曾正泉及曾秀梅等人幫忙擺攤做介紹。(圖由僑教中心提供)

麻州前州長Paul Cellucci辭世 享壽65

曾於19972001年間擔任麻州州長的保羅瑟祿奇(Paul Cellucci),和盧伽雷氏症纏鬥5年後,68日下午因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在家中過世,享年65歲。
保羅瑟祿奇老家赫德遜(Hudson),從小鎮鎮議員一路攀升到麻州州長,再獲派為駐加拿大大使。根據麻州大學醫學院發佈的聲名,他過世時,家人陪伴在旁。
麻州政府計劃在本週稍後,在州議會內舉辦紀念式。保羅瑟祿奇的遺體將葬在州內的旗廳(Hall of Flags)裏。追思儀式預定在赫德遜的聖麥可教堂舉行,日期將於稍後宣佈。
            保羅瑟祿奇在政界逾30年,從未輸過一場選舉,他的保守財政原則,強勢環保議程,以及對自由社會政策的支持,對麻州的共和黨重振聲威,功不可沒。

麻州開徵賭博稅5%

麻州賭博局(Massachusetts Gaming Commission)520日公佈的新賭博稅,凡賭博贏錢高於600元,立即扣稅5%做法,上週末讓薩福克城(Suffolk Downs)跑馬季節的開季賭馬客,埋怨不已。
該一新稅法意味著,在麻州內的各賽馬場贏錢超過600元,到櫃台領錢時,會自動被扣30元。
薩福克城營運長Chip Tuttle61日起,跑馬季節開始時,實施這一做法。他說這一新稅項,讓該公司許多顧客驚愕。
他說,旨在為麻州增加稅收的這一做法,可能導致相反結果。該公司顧客反而被嚇走,轉往新罕布夏州、羅德島州,以及一些未受規範地點。
5%的稅,原本包括在2011年,准許麻州設立3家休憩地賭場,以及1家吃角子老虎機的麻州擴展賭博法內。該法是否適用於跑馬,並不清楚。
在薩福克城以及其他跑馬協會要求澄清後,麻州稅務局指示,本季開始,跑馬要預扣稅。

這一5%的新稅,已從2011年起適用於彩券中獎額高於600元者。當麻州內的賭場開張後,這一稅法將適用於所有的賭博。

星期六, 6月 08, 2013

Analog Devices 陳寶興談企業內部創業

新英格蘭北京大學校友會博雅論壇日前邀類比設備公司(Analog Devices,簡稱ADI) 企業院士陳寶興講談企業內創業(Intrapreneurship),分享他在ADI之內開辦一家公司的經驗。
陳寶興指出,企業界一些規模較大公司,為更順利開發新產品,有鼓勵員工在公司內部創業的做法。在這情況下,創業員工在組織團隊,研發產品,甚至生產上,都能更自由發揮,卻又能在資金、市場行銷等方面,獲得母公司支持,成功機率更高。
北大博雅論壇指出,許多人不知道,蘋果的賈伯斯(Steve Jobs)也是在企業內創業者,蘋果的麥金塔(MacIntosh)iDevices就是最佳例子。
ADI的內部創業例子是微機電系統(MEMS)1980年代,一群工程師開始檢視設計移動零件設計進半導體零件內的可能。1989年時,他們正式推出這計劃,並於1993年推出第一個商業發行的微機電系統加速儀(MEMS accelerometers)。這項目幾度瀕臨倒閉,最出名的例子是1999年時,由北大校友趙陽從公司分離出去,成立了美新半導體(MEMSIC)公司。2001年,該公司獲得數以千萬元計,甚至上億元投資,成為一家盈利公司。截至2013年,共售出10億以上的微機電系統。
他自己在Analog Devices公司內部創業的過程,始自1997年到1999年的從概念衍化。他原本受聘執行一項可行性研究,利用GMR發展出數位絕緣(digital isolators)的模型,進而衍進成微轉型器(micro-transformers),之後建造出新的模型。
這數位絕緣器可用於汽油、電動混合汽車,液漿電視(Plasma TV)、電力供應器、病人監視器等等,用途很廣。
1999年到2001年,他交出一份商業計劃書,公司從2個人擴展到7個人,第一個藕合器(coupler)也誕生了。
後來ADI想要刪減公司開支,他這項目面臨停頓威脅,在一名客戶提議下,他和另外兩人在ADI之內重新開展出一條新產品線,之後從2003年到現在,他們處於不斷創新的過程中,迄今已生產、出售了10億頻道。
陳寶興總結做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內部創業者的條件時,指出必須是名創新者,能夠改變,肯思考,願意動手做,還能承受風險,敢於堅持,注意力集中,懂得和人結盟,有遠見,瞭解企業及客戶的需要,不受職務頭銜所限,能夠跨越組織間的障礙,更要會享受、喜愛這份工作。


圖片說明:

                   陳寶興。(菊子攝)


                   陳寶興(右四)和北大博雅論壇的武世瑾(左三)、權奇敏(左二)等人會後合影。(菊子攝)

紐英崙華人歷史會談華埠變遷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日前以講座,探討19402000年間,社區人士如何因應不斷變遷的華埠,鼓勵社區人士趁相關人士仍然在世,搶救波城華埠歷史。
該講座的題目為「19402000年間,社區對不斷變遷中華埠的回應(Community Responses to a Changing Chinatown, 1940–2000)」,有布朗大學亞美研究博士候選人,目前在塔芙茨大學擔任亞美研究講師的陳家杰(Thomas C. Chen),和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亞美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仲岳(Michael Liu)應邀講談。
陳家杰的主題為「論證戰後波士頓華埠內的種族及空間(Contesting Race and Space in Boston’s Postwar Chinatown)」。
他從自己正在撰寫的博士論文中,摘取了有關市區更新與華埠社區關係的部份做闡述。
陳家杰指出,19401960年間,華埠的族裔人口面貌就已轉變,其後的兩項重大交通工程,包括1951年到1959年間興建的中央幹道隧道,19631968年間興建,可連接波士頓及芝加哥的麻州收費公路(Mass Turnpike),更對華埠面貌有重大影響。
1950年間,波士頓市整體發展計劃,把波士頓華埠和商業區連成一體。大波士頓地區有許多華人,在1949年中國大陸變色後,把畢生積蓄投資於改造他們所居住的波士頓華埠,由而出現地方上的第一座大型樓宇,座落於乞臣街20號的波士頓安良工商會大樓。
陳家杰以幻燈片展示出一份1950226日的波士頓前鋒報(Boston Herald)報導,稱華人斥資100萬元,建成社區中心,把華埠轉變成一個姿彩非常的美麗地方。
中央幹道隧道及麻州高速收費公路的興建,徵地、拆遷,逼使許多華人搬出華埠,以及其後的塔芙茨大學、當年稱為紐英崙醫療中心等機構在華埠一帶的擴張,都曾引發華埠居民遊行抗爭。
            劉仲岳正在寫書。這天他挑了其中波城華埠與非洲裔美人之間關係部份,闡述這兩個族群之間的關係演變。
在波士頓長大,曾出版「亞美激進社區的蛇舞:社區、願景及力量(The Snake Dance Of Asian American Activism: Community, Vision and Power)」一書的劉仲岳指出,1960年代以前,華人和非洲裔美人之間,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即使如華美福利會等服務機構,以及1980年代參與興建林肯街一號大樓的商人及業主,也一樣。那時,主要是激進的行動團體,和非洲裔美人發展、建立關係。
亞美行動(The Asian American Movement)影響了這些團體的想法,讓他們看到有色人種社區之間合作的重要,以及非洲裔美人社區在社會改變上的領導力。
劉仲岳舉出波士頓市的傳奇人物之一Mel King曾支持華埠車衣廠工人爭取權益等行動為例,指那建立起關係,第三世界工作交換所(Third World Jobs Clearinghouse)在建築業爭取工作機會,衍進為同儕關係,今日為爭取可負擔住宅而成立的「城市權利(Right to the City)」,則是同盟關係。對大部份的華埠來說,華埠和非洲裔美人社區之間的關係,都是建立在當有需要的時候,只有激進行動組織,和非洲裔美人社區保持著密切關係。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當天還特地拿出由該會董事陳小慧保管的歷史圖片,展示華人早年在紐英崙地區備受歧視景象。該會董事范王柳娥會後還和劉仲岳談起,曾任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的胡國新,也是華美福利會創辦人之一。他們應把握機會,訪談胡國新,以為華埠保留更多真實歷史。

圖片說明: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的講座由董事羅薌萊(左起)主持,邀劉仲躍、陳家杰講談。(菊子攝)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董事范王柳娥()指出,華人早年在紐英崙地區有不少慘痛經歷。(菊子攝)

亞裔婦女健康會籲加強收集數據 促婦女就診

亞裔婦女健康會日前在聯邦儲備大樓舉辦「麻州亞裔婦女健康狀況」座談會,邀專家報告,點出資料、數據收集不易,以致社會大眾常忽略了亞裔婦女在癌症、糖尿病、精神及性、生育等方面的實際健康狀況,呼籲各界攜手合作,改善亞裔婦女的身心健康。
            亞裔婦女健康會(Asian Women for Health)是個新成立的組織,由創辦亞裔婦女乳癌項目的黃千姬出任行政主任,日前邀得亞美糖尿病協進會(AADI)、亞美婦女性健康計劃(AWSHIP)、塔芙茨癌症中心、東南亞聯盟、打破沉默項目,羅爾社區健康中心等十餘個機構合作,舉辦一日會議,上午請專家報告,下午安排出席者座談,藉以促進為亞裔婦女健康服務的各機構工作人員互相認市識,交流。
            麻州州長亞美顧問委員會主席陳潁玉代表州長,在會上頒發了一份表揚狀給黃千姬。
            麻州亞美局暨麻州婦女地位局(MA 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委員,華裔泰人Chris Chanyasulkit為會議擔任主講人。她指出,就如黃千姬所說,亞裔婦女常是全家支柱,總默默先照顧全家其他人的食衣住行,渾然忘記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
            她指出,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亞美研究院(IAAS)Carolyn Wong博士,去年發表了一份麻州內亞裔美人的健康數據報告,強調在健康資料收集上,尤其是和亞裔有關的資料收集,存在差距極大問題。
            IAAS指出,當收集數據或做報告時,在一個大類下的所有次團體的數據,都被整合進一個大組合中,這樣做,遮蓋住了次團體間的差異。舉例來說,肝癌對亞太裔美人的影響程度不同,越南、韓國及菲律賓人染患肝癌的比率,比其他亞裔高很多;麻州的亞裔婦女教育程度在全美最高,但在薪資平等上卻排名第37,和她們做同樣工作的男性每賺一元,她們只賺77分錢。更有甚者,聯邦政府及其他24州的平等待遇法案,包含的敘述語言,都比麻州詳盡。
            以染患結核病(TB (tuberculosis))的比率來說,麻州亞裔也比白人高25倍。西語裔及黑人依序為7倍、8倍。
            Chris Chanyasulkit表示,麻州婦女地位局將在本年度的議會議期中,優先推動通過類似工作定義法、有薪病假法、平等殘障保險法、在學校提供健康教育的相關法案、和青年健康有關地法案等。
            麻州癌症全面預防及控制項目主任Gail Merriam在會中指出,癌症在麻州居民死因中排名第一,超過心臟病及中風,平均每年有36000人染患癌症,13000人死於癌症。
            根據20052009年的麻州數據,亞裔染患其他癌症的比率,都比白人為低,唯有胃癌,高達13.3%,比白人的9.6%高。麻州50歲以上婦女,亞裔婦女染患大腸癌的比率也比其他族裔為高,達66.4%
            波士頓大學社工系副教授Hyeouk Chris Hahm指出,1524歲之間的亞裔婦女自殺死亡率最高,從2000年的每10萬人中有2.7人自殺死亡,躍升至2009年的有5.3人自殺死亡。
            當天出席報告的還有加斯林糖尿病中心亞裔協進會的Greeshma Shetty,劍橋健康聯盟的亞裔精神健康主任Kim Nghiem,以及麻州公共衛生廳流行病項目的Susan Manning、波士頓公共衛生局的指甲沙龍安全項目協調員Tiffany Skogstrom等人。下午座談的有波士頓基金會婦產科學者羅新國(Kuon Lo)等人。

圖片說明:

            麻州州長亞美顧問委員會主席陳潁玉()代表州長,在會上頒發了一份表揚狀給黃千姬。(菊子攝)


            健康領域專家在會中座談,回答出席者提問。(菊子攝)

星期五, 6月 07, 2013

MIRA臂助自由獎 表揚麻州長、沈其樂等4人

麻州移民難民聯盟(MIRA)5日晚在費爾蒙柯普利酒店舉辦籌款晚會,頒發「臂助自由(Give Liberty a Hand)」獎,表揚4名在政策、項目上,幫助麻州境內移民獲得經濟、文化成就的有功者,呼籲移民政策修改,要讓家庭團聚。
當晚獲表揚者為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波士頓重建局計劃長沈其樂(Kairos Shen)、東方銀行董事長Robert Rivers,以及波士頓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Paul Grogan4人。
派區克在領獎時強調,他的個人經驗,讓他真心相信公平、正義的力量,也認為認同這價值觀的人,怎麼可能恨那些受這價值觀吸引而來美國的人。「我們(美國)」一定是瘋了,才會讓那些來美國深造,學有所成的人才;那些勤奮、努力,想在美國紮根,過更好生活的人離開美國。美國要強大,就應把勝利者都拉到自己這邊來。
沈其樂領獎時坦言自己以前不太知道MIRA這組織,但他本人曾經歷過三次身份轉換,才成為美國公民,深知美國體系制度的繁瑣,MIRA這類組織因此很重要。他感謝一路走來提攜他,給他機會的Paul L. McCannLowell Richards及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等人。
Robert Rivers是葡萄牙人後裔,他的名字取自羅伯甘迺迪,以象徵追求平等權利。他的姓氏是曾祖父當年來美,為找份工作,要聽起來比較美國化而改的。他個人因這家族背景,一向十分擁護支持社會正義的工作與行動,擔任南岸醫院基金會、南岸青年會等許多非牟利機構的理事,最近並成為MIRA的新美國人集成學院(Integration Institute)的顧問。在銀行界從收銀員做起,31年後做到銀行董事長,他是努力必有所成的絕對支持者。
波士頓基金會擁有資產8億元,是美國最老、最大的社區基金會之一,也是MIRA當年創辦時的資助者之一。2012年共撥款8800萬元給大波士頓內非牟利機構。該會現任執行長Paul S. Grogan在執掌波士頓基金會前,是哈佛大學政府、社區、公共事務副校長,還創辦過城市執行長協會(CEOs for Cities)、社區發展信託會。
MIRA行政主任米樂娜(Eva A. Millona)表示,今年是該機構成立26週年,感謝130個機構會員,以及各界人士的幫助,他們得以成功遊說州府議會,保住了造福移民的4300萬元州政府預算,擊敗20多個反移民的法案修訂。該機構認為,移民法修改,應助家庭團聚,當晚的節目儀式,特地邀請才獲奧巴馬總統召見,以親身經歷述說幫助移民家庭團聚之重要的Cleghorn鄰里中心社區組織員Miguel Leal講劃。
MIRA在米樂娜接手行政主任一職後,發展迅速。在她的MIRA過去一年成就報告中,MIRA在全州20個不同的公民宣誓入籍地點,登記了4000名新選民;徵取到600名義工,服務逾4000小時,協助1000名合法永久居民完填妥入籍申請表,經由大波士頓入籍項目(Greater Boston Citizenship Initiative,簡稱GBCI)等機構,為低收入移民節省了逾150萬元的法律費用及申請費;帶頭推動「讓家庭團聚紐英崙巴士行」活動,把地方移民家庭載到57個城市去,和成百上千的人,分享他們的移民故事。MIRA還參加MassCOSH所率領的聯盟,爭取聯邦議會通過了「臨時工『知道的權利(Right to Know)』」法案,保障移民勞工不受剝削。
當晚的司儀為甫於529日當選為麻州薩福克第一區參議員,即將於下週卸除現任麻州眾議員這職務的Linda Dorcena Forry,將是麻州參議會首名非洲裔參議員。晚會共同主席為Robert L. Beal及麻州前州長杜卡吉斯的夫人Kitty Dukakis 

圖片說明:

      麻州移民難民聯盟(MIRA)「臂助自由」晚會的主辦者、嘉賓及得獎者,左起,東方銀行董事長Robert Rivers、麻州前州長杜卡吉斯、Julie Chavez Rodriguez、杜卡吉斯夫人KittyMIRA行政主任米樂娜、波市計劃長沈其樂、Robert L. Beal(菊子攝)

麻州前州長杜卡吉斯()和沈其樂畢業於同一所學院,相識已久。(菊子攝)

      麻州難民移民辦公室主任Josiane Martinez(右起)MIRA行政主任米樂娜等人頒獎給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菊子攝)

      晚會共同主席Robert L. Beal(右起)MIRA行政主任米樂娜頒獎給波士頓基金會執行長Paul Grogan(菊子攝)


      MIRA臂助自由籌款晚會,不下二百人出席。(菊子攝)

Evan Falchuk進華埠 宣傳參選麻州長

麻州競選公職者,現在流行提早宣佈參選。甫創辦聯合獨立黨的費爾闕(Evan Falchuk)65日晚進波士頓華埠居民會,宣佈意願,2014年要選麻州州長。
      費爾闕(Evan Falchuk)是麻州長大,在Auburndale住了很多年的猶太人,現年43歲,有3名子女。他曾在華府做律師,過去13年來擔任最好醫師(Best Doctors)公司的行政主管,是全美州長協會的企業學者(corporate fellow),到過美加、歐洲等地工作。
      他和一群麻州公民於2013125日成立了聯合獨立黨(United Independent Party)
      費爾闕透過華埠居民會行政主任殷先彬的翻譯,告訴居民會月會出席者,麻州內兩黨當權的體制,人們選擇有限,他和許多居民長久以來質疑,厭倦那些政治爭論,也對許多政治領袖更忠於黨派底線,而不真正提出解決問題辦法的情況不滿。他因此認為,人們需要有個合理的政治替代品,能夠在對人們日常生活有影響的事務上,以普通常識找出能迎合許多選民要求的解決問題辦法。
            他祖父Solomon Falchuk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眼見信仰猶太教的家人被殺,儘管身無分文,仍想盡辦法從俄國逃亡,原本想去美國,卻被送到古巴。幾年後,他搬到委內瑞拉,成功的做起生意,並在讓家人到美國過更好生活,接受教育、養育健康子女,享有安全、自主、自由的夢想實現後,活到101歲。
費爾闕(Evan Falchuk)表示,他的家庭背景,讓他深知移民社區的需求,也決定主動追求改變,要在改革公校教育、降低小企業稅賦等方面,給民眾一個更好的未來。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ACDC)行政主任陳潔瀅在該會房屋外展聯絡員呂嘉媚協助翻譯下,向華埠居民會成員說明24號地段發展近況,包括第一期將建217個市價出租單位,95個可負擔出租單位,第二期將建50個可負擔出售單位等。第一期工程預定今夏動工,現籲請華埠居民會簽署請願信,支持該會第二期工程向波士頓市府鄰里發展部(DND),鄰里房屋信託基金申請經費。
出席居民對到底要建多少個單位,房屋價格及租金幅度,很感興趣。眾人在會中花了不少時間計算,按個人收入的30%80%計算,每月租金大概多少。其中有不少單位算出來的價格在8001000元左右,不少居民搖頭嘆息,聲稱還是太貴。

圖片說明:
  
      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前左六)、梅陳月嫦(前右三),以及執委、嘉賓們,和參選麻州州長的費爾闕(Evan Falchuk)(前右四)合影。(菊子攝)

      華埠居民會月會,總有至少三、四十人出席。(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