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13, 2012

華埠社區聯盟關注可負擔住宅趨勢


華埠社區聯盟(TCC)(十一)日在月例會中介紹區域平等聯盟,淺談可負擔住宅趨勢,獻花、送蛋糕,感謝麻州參議員陳翟蘇妮(Sonia Chang Diaz)在轄區包括華埠時的與社區合作。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項目主任吳欣儒昨日在華埠社區聯盟月會中,與區域平等行動(Action for Regional Equity)的代表介紹,十一月三十日與十二月一日兩天,他們將舉辦「2012平等論壇:是行動時刻(Equity Forum 2012: Time for Action)」,邀請行動中(On the Move)、波士頓租客聯盟(Boston Tenants Coaltion)、城市生活(City Life/ Vida Urbana)等機構主持講座,請社區居民、社區組織、政策製定者及社區活躍份子共聚一堂,討論就業機會、交通問題,公平及可負擔住宅、醫療等等議題。他們並將邀請政策鍊接(Policy Link)創辦人暨行政主任Angela Glover Blackwell擔任主講人。
            吳欣儒回答出席者提問時,坦言該機構的網站還在建構中,有意參加會議者,可以電子郵件和他們聯絡,actionma1@hotmail.com,或vivien.wu@asiancdc.org
            華埠社區聯盟昨日的議程,還安排了吳欣儒講談「可負擔住宅趨勢」。她在講談時,標出的題目為「住宅項目資源及趨勢(Housing Program Resources & Trend)」。
            由於幻燈片放映機出狀況,與會眾人不太能進入狀況。TCC協調員梁志生徵得吳欣儒同意,將在會後把吳欣儒的幻燈片內容轉寄給大家。
           吳欣儒在講談中解釋何為住宅輔導項目(Housing Counseling Program),說明亞美社區發展協會(ACDC)是麻州住宅擁有者合作協會(MA Homeownership Collaborative)、聯邦房住局本地住宅輔導機構(HUD Local Housing Counseling Agencies)等機構的持證會員,以及ACDC所提供住宅輔導項目的內容,上課人數,接受輔導後結果,以及個案研究等。
            華埠社區聯盟(TCC)發起人之一的梅雪嫻在會中表示,吳欣儒講的似乎都是亞美社區協會在住宅輔導上做了些什麼,但當天開會通知上的議程講題卻是「可負擔住宅趨勢」,似乎有誤導之嫌。
            昨日華埠社區聯盟(TCC)月會還有段溫馨場面。TCC主席曾雪清代表聯盟,送花及蛋糕給麻州參議員陳翟蘇妮,在她明年一月三日起不再代表華埠之前,聊表感謝之意。
            陳翟蘇妮表示,小時候她母親就常帶她進華埠,她父親陳福林的祖先又來自中國,讓她一直覺得和華埠有傳統及血脈相連關係,她也很感激過去以來華埠給她的支持,很高興自己曾為華埠爭取過雙語選票,將來華埠有需要她的地方,她一定幫忙。
            目前在麻州難民移民聯盟(MIRA)工作的蔡恩禮,昨日也出席會議,他藉機會向陳翟蘇妮進言,希望她重視雙語教育問題,推動議員們從雙語教育事實上是鼓勵學子掌握兩種語言能力這角度,加以支持。陳翟蘇妮坦言,與移民有關的議題,無論是在州議會或者國會,都是複雜而敏感話題。她本人就非常不瞭解,在美國亟需人才,以增加國家競爭力之際,為什麼還要把那些年輕有為的移民遣返回原居地。

圖片說明:

            麻州參議員陳翟蘇妮()在華埠社區聯盟月會中切蛋糕。旁為亞美社區發展協會項目主任吳欣儒。(菊子攝)

波士頓二度祭孔 彰顯尊師重道精神


波士頓僑教中心和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中華藝術協會合作,日前舉辦「第二屆祭孔大典」,跳六佾舞,莊嚴肅穆的誌記儒家創始人孔子誕生至今2653年,也藉以表達本地僑社重視傳統文化。
            根據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有關祭孔的解釋,祭孔一直都是官方主祭的祭典,民間很少有參與機會,但其禮儀與形制,卻對民間及其他禮俗有很深遠影響。    祭孔大典的祭器與儀式,歷代官方文書都有記載。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日前也遵循古制辦理。
            儀式由擂鼓開始,鼓初嚴、鼓再嚴、鼓三嚴後,正獻官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分獻官經文處副長處陳銘俊、文化組組長黃薳玉;陪祭官僑務委員馬滌凡、陳家驊,牛頓市市議員約翰萊斯(John Rice)、榮光會理事長殷尚堅、國民黨波士頓分部常委王競芳、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王月娥,糾儀官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等祭官與佾生就位,擔任通贊的台學聯會長王俊凱宣佈「啟扉」,再陸續進行迎神、上香、恭讀祝文、行三鞠躬禮、跳六佾舞、奏雅樂、送神、闔扉、撤班、禮成等程序。
            台北市孔廟的祭孔典禮,共有37道程序。波士頓的祭孔,少了進饌、撤饌等程序,算是簡化版,但整個儀式,除一眾祭官,以及36名佾生之外,包括引贊王一涵、張靜芸,鼓手陳昱宏、鑼手鄭安琪、龍頭勞少儀、Heather、斧頭陳義雄、林錦雲、傘曾正泉、扇曾正明等,還真動用了不少人。
            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王月娥當天特地感謝所有參加祭孔典禮者,也感謝中華藝術協會總監陳玉律教六佾舞,藝協學員、中華語文學校、勒星頓中文學校和至善學堂的學生跳六佾舞,台學聯、紐頓元極舞班、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前會長莊紀華等人各方面的協助。她表示,舉行祭孔典禮,不單只讓人瞭解先人對祭禮的重視,對孔子的尊敬,也能促使海外華人子弟更瞭解孔子對中華民族,甚至全人類的影響。


圖片說明:

      祭孔大典佾生與祭官、執事們合影。(圖由波士頓僑教中心提供)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擔任祭孔大典正獻官。(圖由波士頓僑教中心提供)

星期五, 10月 12, 2012

波市長增撥三萬元助新波士頓人學英語


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九日舉辦第二屆高峰會,討論新移民在融入主流社會上,面對就業、英語學習、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教育等三方面挑戰的進展。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om Menino)在會中宣佈,增撥三萬元,資助新波士頓人學英語。
      波士頓市是全美第一個為協助移民融入主流社會而設立專屬辦公室的城市。從創辦起就擔任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的陳清音,九日在市年(City Year)位於南端(South End)的拉維尼公民論壇(Lavine Civic Forum)主持這第二屆高峰會。
      陳清音表示,新波士頓人辦公室為更有效的協助新移民融入主流社會,去年舉辦了第一屆高峰會。為移民提供服務的州市政府單位、社區組織及學校,慈善機構等,派出了逾百人與會,並整理出波士頓移民所面對的三項最大挑戰,協助子女獲得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教育(K-12),學習英語(English language acquisition (ESOL)),以及能夠養家糊口的工作(Jobs)
      陳清音指出,各領域為移民服務者九日在第二屆高峰會中,報告了各自在前述三領域的進展。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九日為高峰會做開幕講話時,強調移民對波市的重要性,波市為移民服務的決心,並宣佈了增撥三萬元辦英語培訓這大禮。
      波市長辦公室說明,前述三萬元撥款,是經由新波士頓人辦公室每年舉辦「我們是波士頓(We are Boston)」嘉年華會籌回來的錢,將指定用於促使學校及社區組織,為家長及照顧者提供英語課程,以期波士頓公校能和家長及學童溝通,同時用於為學生增加輔導及教導資源,以加強職前或就業用英語培訓。
萬寧路表示,二百多年來,波士頓因不斷有海外出生的移民來此定居而受益,但也有太多新移民面對障礙而無法全面發揮所長。在英語不流利下,許多人被迫同時做多份低薪工作,繼而更難找到能夠幫助他們賺取足夠養家活口薪資,幫助他們的子女順利求學的適合他們的英語班,或成人教育、就業訓練。新波士頓人高峰會要做的就是加速移民家庭在教育及經濟上取得佳績。
九日的高峰會,安排有波士頓重建局研究主任Alvaro Lima報告波市的新波士頓人概況,及以一場新波士頓人議程座談,請來新波士頓人英語項目(ENB)行政主任Claudia Green,波市長辦公室就業及社區服務主任Conny Doty,波士頓公校Eileen de los Reyes,以及教育合作中心Laurie Gagnon做說明。
Alvaro Lima表示,過去十年來,波市人口增加4.8%,年齡更輕,更聰明,結構更多元化。年齡在2034之間的人口佔35%,在全美25大城市的年輕人口比率排名中高居第一位,其次為奧斯汀(Austin)、華府、亞特蘭大、西雅圖。有44.3%的波市居民擁有大專學位者,排名第四,僅次於西雅圖、舊金山、華府。
他指出,波市人口最大的改變是多元化。1980年代,70%的波市居民是白人,2010年代的如今,僅有47%,其次為非洲裔人佔22%,西語裔佔18,亞裔佔9%。在居民出生於海外的人口比率中,波士頓市也在全美25大城市中排名高居第六,僅次於洛杉磯、聖荷西、紐約、舊金山、休士頓。
他還指出,要不是不斷有移民定居波士頓,波市人口將比1990年時還少。在所有移民進波士頓的人口中,海地人最多,佔10.2%,其次為中國,佔9%。多名尼加佔8.3%,越南佔4.2%
Alvaro Lima報告的數據中,最引人注意的一項是,移民和本地出生者的薪資差距,和教育程度成正比。教育程度越高的移民,和本地出生者之間的薪資差距越大。同樣擁有研究所教育程度者,本土出生者的平均年薪為九萬四千五百元,海外出生者則為六萬二千六百元。他表示,如何彌平移民與本土出生者之間的種種機會差距,就是新波士頓人辦公室致力解決的問題。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om Menino)()在新波士頓人高峰會中宣佈增撥三萬元,幫助新移民學英語。旁為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陳清音()(菊子攝)

星期四, 10月 11, 2012

第五屆絲竹春吟音樂會 展現中樂演奏新人輩出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為第五屆「絲竹春吟」青少年中國器樂音樂會甄選出來的十三名個人及團隊,上週末和表演嘉賓翁慧一起,讓波士頓第一教堂,一整晚繚繞著優美中國器樂妙音。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會長譚嘉陵指出,「絲竹春吟」青少年中國器樂音樂會是為激勵青少年學習中國器樂意願,引發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並為他們提供觀摩與表現機會而發起、籌辦的音樂活動。過去四年來,已有數百名青少年曾經參加。
今年為誌記五週年,「絲竹春吟」採取先辦甄選會,再辦演奏會的形式舉行,共27922歲青少年參加了甄試,有13名個人,以及林湛濤執教的波士頓二胡樂團、李平執教的揚琴古箏青少年樂團、陳志新執教的波士頓水底魚打擊樂團等三個團隊,獲選於六日晚在波士頓第一教堂表演。
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碩士,今年才成為紐英崙音樂學院現代即興表演系首名中國樂器學生的翁慧,當晚以嘉賓身份,壓軸演奏了「四段錦」、「臨安遺恨」兩曲。
評審老師中的東北大學音樂系主任Anthony De Ritis,中國歷史學者陸惠風,當晚做了簡短講評。
Anthony De Ritis二年前開始接觸中樂,去年才以傅爾布萊特(Full Bright)學者身份,到中央音樂學院做研究。他認為這次的參加「絲竹春吟」甄選者,有許多人水準之高,令人印象深刻。
陸惠風則指音樂和書畫都是講究神與氣的藝術。他認為今年獲甄選演出者,不但氣定神閒,神勻氣足、神氣一貫,還展現出音樂的浪漫,能包括痛苦、恐懼、緊張等複雜的美感,讓人聽出些深沉意義。
今年獲選演出的中國樂器學生,以揚琴、古箏為多。其中表演揚琴的有顧昕然的「春到清江」,梅靜藍的「梁祝」,張坤的「映山紅」,黃雅美的「雲端」,秦玄的「青年敘事曲」,Serena Blacklow的「天山詩畫」。表演古箏的有葉明麗的「幻想曲」,王斯若的「雪山春曉」,周潤曉的「雪山春曉」等。
笛子和笙,各只有一人獲選。周明以笛子演奏「揚鞭催馬運糧忙」。今年十五歲,住在貝爾蒙鎮的賴欣洁,演奏笙。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居然是藉由QQ上網,跟從一名在杭州的老師學吹笙。才學了三年,這晚就能上場演奏「歡樂的草原」。
獲選演出者中,只有一隊雙人組。就讀北牛頓高中,從小學四年級起就隨張鎮田學揚琴的譚鼎翰,和就讀康可卡萊爾(Concord-Carlisle)中學,原本學小提琴,四年半前轉跟馬燕學二胡的黎德高,演奏了「洪湖人民的心願」。
當晚出席的家長,顧鴻生、周雄偉等人,對自己的小孩獲選演出,都感到高興非常。林湛濤、李平、陳志新等樂團老師,也為他們的學生合作無間,有韻有致,笑得臉上綻花。
前述表演者經知名小提琴家張萬鈞(Lynn Chang)、東北大學音樂系主任Anthony De Ritis,以及朱蓉、陸惠風、王麗文、吳潤霖、尹沛、張長峰等音樂家及藝評學者,依技巧、音樂性、台風儀表及整體表現評分。獲選者不但獲頒獎狀,還獲得八十到二百元不等獎金。
查詢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詳情,可洽譚嘉陵,電話781-259-8195,電子郵件Foundation@ChinesePerformingArts.net, www.ChinesePerformingArts.net




圖片說明:

      「絲竹春吟」全體演出者及出席評審、主辦人等會末合影。(菊子攝)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會長譚嘉陵(左二)和黎德高(右起)、賴欣洁、譚鼎翰等人會後合影。(菊子攝)

      第五屆「絲竹春吟」音樂會特別表演嘉賓翁慧彈奏姿勢優雅。(菊子攝)

新英格蘭專業中文教師會開放會員資格

新英格蘭地區專業中文教師協會會長葉金惠()贈送剪紙一幅,
感謝舒士百利雪塢
(Shrewsbury Sherwood)中學助理校長 Heather Gablaski()
擔任講者。(圖片由新英格蘭地區專業中文教師協會提供)
      (Boston Orange) 新英格蘭地區專業中文教師協會 (NECTA) 上週末舉辦年會,修改章程,即起開放會員資格,歡迎各層級教授中文老師加入,互相交流切磋。該會也將為參加該會研習課程老師,爭取州府承認的進修點數。
      新英格蘭地區專業中文教師協會三年前成立時,只限新英格蘭地區公私立中小學中文教師加入成為會員。上週末,該會在牛頓市華僑文教中心舉辦2012年度會員大會暨秋季中文教師研習會,約45名與會老師熱絡討論,決定開放限制,歡迎新英格蘭地區中文學校,以及大專院校的中文老師們都加入陣容,以加強交流效果。
老師們在新英格蘭地區專業中文教師協會秋季中文教師研習會
中學習帶動唱教學。
(圖片由新英格蘭地區專業中文教師協會提供)
在麻州外語協會裏負責中文的劉善理也在會中表示,將爭取州府承認老師參加新英格蘭地區專業中文教師協會研習課程的進修點數。
      當天的秋季中文教師研習會部份,該會安排了不下六名老師,分別講談了如何帶動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如何準備麻州的中文教師執照考試,在中文課教室裏,如何用TPR教學,製作紙藝品,使用Evernote工具等內容。
舒士百利雪塢(Shrewsbury Sherwood)中學助理校長 Heather Gablaski,深入淺出的講解如何利用各種不同活動,幫助學生上課時專注學習,進而達到管理課堂目的。出席老師們都覺得這場演講非常精彩,獲益不淺。
剛通過麻州教師執照考試,已依序進入勒星頓鎮的Jonas Clarke中學、麥菲爾德市(Medfield)Thomas A. Blake中學等主流學校教中文的鄭專如和朱金台,這天也應會長葉金惠之邀,分享她們準備執照考試的經驗,為有心成為中小學老師者,提供了不少切中要點的幫助。
      陳麗嘉這天帶了三名波士頓文藝復興學校(Boston Renaissance Charter School)老師來,和與會老師分享活潑有勁的TPR教學。陳麗嘉把在場老師們帶得又動又唱,氣氛相當活潑有趣。
本身是舒士百利雪塢(Shrewsbury Sherwood)中學老師的新英格蘭專業中文教師協會會長葉金惠,這天講談數位工具Evernote。她表示Evernote不僅適於用來計劃並準備教學內容,還因為可以在電腦,iPhoneiPad和安卓(Android)手機上使用,為中文老師們在平日的上課做筆記或瀏覽網頁文章,帶來很多方便。
當天的最後一堂課是由目前在新罕布夏州(NH) 貝德福(Bedford)高中任教的王明德,教做聖誕樹摺紙。
新英格蘭地區專業中文教師協會這次的年會,還有鄭與崔(Cheng & Tsui)出版社提供了數本中文教學圖書供抽獎。

星期三, 10月 10, 2012

科技副部長王偉中 11 月出席MIT-CHIEF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創業論壇五名正副主席,左起李瑞、張旭,
崔媛媛、祁培、孟慶軒等人為第二屆論壇啟動按燈。
(圖由MIT-CHIEF提供)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創業論壇(MIT-CHIEF)訂十一月十六至十八日在該校Stata中心舉行,以「大數據(Big Data)」為主題的第二屆論壇,六日在該校全球經濟及管理教授黃亞生開場講話助陣中,假劍橋市萬豪(Marriott)酒店正式啟動。
 論壇共同主席張旭強調論壇主旨在創新。(圖由MIT-CHIEF提供)
MIT-CHIEF共同主席李瑞、張旭在啟動式中,介紹了第二屆論壇的最新進展,說明註冊購票網頁已開通。他們並再次指出,MIT-CHIEF是麻省理工學院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中國為背景,旨在促進中美創新創業領域高端交流的平台,內容包括會議、板塊討論、創業大賽及科技展覽等。其中的創業計劃比賽部份,今年有來自中美兩國的將近160個團隊參加,目前已有25隊進入複賽,角逐總額二萬美元的現金大獎。
第二屆MIT-CHIEF工作人員合影。(圖由MIT-CHIEF提供)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著名經濟教授黃亞生,六日應邀為論壇啟動式講話。
今年的第二屆論壇,會議日期已延長為兩天半,主題在「大數據」之外,還增加了創新教育。屆時黃亞生將與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就如何孕育中國的創新環境做討論。其他的座談討論主題,包括創新創業、政策與初創公司孵化器、大數據運動、清潔能源、醫療業等。
論壇今年的共同主席為李瑞、張旭,副主席為崔媛媛、孟慶軒、祁培。他們說明,應籌備會邀請,已確定出席的學術精英、企業領袖、創業明星、政要官員,包括中國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軟通動力執行長劉天文,VMware副主席Charles Fan,麻省理工學院創業論壇馬丁信託中心(Martin Trust Center for MIT Entrepreneurship)創辦人兼主席,也是張朝陽創辦搜狐的主要支持者愛德華羅伯茲(Edward Roberts)、軟銀投資宋安瀾、金沙江創投賈石漣等人。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陳剛,Acebright製藥公司副總裁戴朝陽、上海睿智副總裁徐亞軍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創業論壇今年還將增加科技產品展示、就業招聘等活動,希望能為創新科技及新興公司和學者、學子,提供內容更豐富的交流平台。
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張旭,秘書長雷雨,劍橋中國文化中心副董事長陶凱,128華人科技企業家理事李妍紅、紐英崙美中醫藥開發協會林慶聰等人均應邀到賀。
凡在十月十九日前報名參加論壇會議者,可獲10%購票優惠。查詢詳情可上網http://mitchief.org/register

龍岡親義公所主席改選爆爭議

  出席十月六日選舉開票的紐英崙龍岡公所部份成員及嘉賓,前排右起趙利邦、
趙英才,後排右起趙啟超、劉秀華、張錦龍、關麗莎、司徒宗達、黃光野、
劉碧枝、劉素嬋。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幹部改選爆出爭議,有32名會員出席了十月六日的投票,並以28票選出現任副主席劉碧枝為下屆主席。據稱目前人在香港的現任主席趙金歡,早前發信表示,十二月九日才是選舉日。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恭喜劉碧枝當選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下屆主席。(周菊子攝)
            根據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中文書記關麗莎十月六日在開票前的簡要說明,以及會後對本報提問的回答,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主席趙金歡七月時突然交出17名新會員表格,一張340元的支票,以及該等會員五月份繳交會費收條,接著宣佈選舉日期從四月訂定的十月七日,改為十二月九日,有故意延期,等新會員符合投票資格,繼而操縱選舉之嫌。包括趙羨藻、趙英才等元老,以及多名顧問、職員,因此在九月三日趙金歡召開會議時,紛紛出席會議,並投票決定十月六日選舉。
            在補充說明中,關麗莎指出,前述新會員中,有13人為已多年未繳會費的前會員。
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元老趙羨藻(前右一)、趙英才(前左一)等人
為公所選舉出狀況,感到不快。
(周菊子攝)
            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現任主席趙金歡隨後於九月十日、十五日,兩度發信,強調十二月九日才是選舉日,並指該一日期已於七月十五日在會員大會上通過,其他未經主席同意,以選委會名義擅自發出的信或口頭通知選舉,均屬無效。
趙金歡在九月十日發出的第十屆(2013-2014)主席選舉通知書中表示,由於世界龍岡親義公所第十五屆懇親大會訂十一月十八日至廿二日在香港舉行,因此她必須及早發信通知宗親,十二月九日出席主席選舉,到公所投票。
根據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章程,該公所選舉應在每年十一月第二個星期日的下午兩點,召開會員大會,並推選執委候選人。今年由於世界龍岡親義公所將於十一月十八日至廿一日在香港召開,該公所的幹部選舉,勢必提前或延後舉行。
            關麗莎表示,七月十五日開會,趙金歡把選舉日期改為十二月九日時,一眾出席會議者因前述原因,並無人提出異議,但事後認為突然多出17名新會員,而且會務幹部一向採行內閣制,十五日卻出現32名理監事候選人,認為事有蹊蹺,才在九月三日趙金歡召開會議時,有17人出席,並以133的票數,通過訂定了十月六日為選舉日。
            由於趙金歡的連發兩信,聲稱除非主席同意,所有的選舉通知均屬無效,包括八名選委會、元老及顧問,以及六名現任職員,才於九月廿五日聯袂簽名發信給會員,指控趙金歡有意操控選舉,表示龍岡親義公所的籌備選舉事宜,多次會議均受主席趙金歡干擾,所做決議無法執行,但九月三日通過的十月六日為選舉日,是唯一一次經由會員投票決定出來的選舉日期。
            九月廿五日這封信還附了一份選舉通知,列出現任副主席劉碧枝,中文書記關麗莎,核數關美玲,康樂趙啟超等人是2013-2014年度主席選舉的候選人。
十月六日開票時,波市愛丁保羅街十一號內出席在座者包括趙羨藻、趙英才、劉碧枝、關麗莎、趙啟超、趙利邦、張錦龍、劉真明、劉素嬋、趙張秀媚、關鳳霞、劉秀華、趙靜霞、劉健炎等人。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應邀在下午三點時抵達會場,開票、唱票。
            趙羨藻等人在開票後的討論中表示,若趙金歡繼續發信,否定十月六日的選舉結果,不排除發起罷免其主席職位行動之可能。
            根據紐英崙龍岡公所財政提供的會員名單,該會現有會員79人。其中劉姓30人,關姓22人,張姓10人,趙姓17人。該會目前尚無自置物業,以愛丁保羅街十一號為聯絡處。
            趙金歡本人目前不在波士頓,未能就前述選舉一事做回應。
註:  龍岡親義公所中文書記關麗莎來函說明,7月15日,趙金歡主席交出17張新會員申請表和13個舊會員的會費。—共三十人。也即是會有三十張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