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舉辦的第十九屆全美青少年國畫書法比賽,日前選出61金銀銅佳作等得獎作品。七名評審異口同聲表示,參賽者水準越來越好,評審越來越不容易。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會長譚嘉陵表示,今年共有來自馬里蘭州、紐澤西州、加州、明尼蘇達州、新罕普夏州、康州、華盛頓州及麻州等8州, 24所中文學校、書畫學苑及個人的334件作品參賽。其中國畫225件,書法109件。
七名評審,包括藝評家朱蓉、書法暨國畫家李蕙蓮、曾任哈佛大學歷史教授的藝品收藏家陸惠風,波士頓大學中國藝術史教授暨書法家白謙慎,建築師暨書法家鍾耀星,書法暨國畫家馬清雄、高靜華等,4月24日花了三個多小時,在波士頓僑教中心巡走於貼得滿牆滿室的參賽作品之間,仔細研究、討論,好不容易才選出61件金銀銅佳作等得獎作品。
譚嘉陵表示,這些作品將在麻州牛頓市的波士頓僑教中心(90 Lincoln Street, Newton Highlands)展出至五月四日。61幅得獎作品經裝裱後,將轉往牛頓中文學校等地展出,預定五月三十日以後上載到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網站,供人觀賞。
譚嘉陵說,今年的作品素質又提昇了,尤其是書法組,尺幅加大,對聯增多。很多件是從學校比賽中挑出來的優勝作品,確是件件精彩,美不勝收。雖然評審都是專家,在取捨上也頗感為難。
今年將依往例公佈名單,鼓勵各地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譚嘉陵並期望各校老師家長勉勵學生, 以參與為重,不要過份在意是否得獎,以盡量發揚中華文化的精髓,學習傳統中國國畫及書法共勉之。
這一比賽,由「譚嶽泉蕭運貞文教紀念基金」、「紐英崙藝術學會」及大眾捐款贊助辦理。明年仍將在同一時間舉行,查詢詳情可洽譚嘉陵781-259-8195,電郵Foundation@ChinesePerformingArts.net,或上網www.ChinesePerformingArts.net。
各組得獎名單如下:
國畫A組(九歲以下小),四十件作品參賽,金獎三人,加州吳宜真書畫社的謝晶晶、謝廣緣,加州硅谷藝術學校的張伯綸。銀獎為加州硅谷藝術學校張穎欣。銅獎四人,麻州牛頓中文學校藍雯雯,新澤西州孟華中文學校邱浩中、梁知恆,以及麻州牛頓中文學校蔡均易。入圍六人,加州吳宜真書畫社張邦寧,麻州牛頓中文學校鄒奕鍇,新澤西州孟華中文學校黃綺玲、司徒朗賢;康州月妹畫室鄭岳晴,新澤西州孟華中文學校梁知進,麻州墨趣齋李思汶。
十至十三歲國畫B組,九十五件作品參賽,金獎兩人,加州硅谷藝術學校徐紫璐,加州吳宜真書畫社陳潔瑩。銀獎兩人,加州吳宜真書畫社的陳立賢、Jaine Evora。銅獎三人,加州長寧工作室朱漢瑞,Christine Minor 國梅,馬里蘭州隨緣畫室王凱莉。榮譽獎五人,新澤西州朋朋畫室汪小可,邵家怡,加州長寧工作室劉思怡,加州硅谷藝術學校陳奕如,明尼蘇達州海明畫室鄒俊杰。入圍的有十七人。
國畫組(十四歲至十七歲),八十件作品參賽。金獎三人,加州長寧工作室鄭吉娜,兩幅對聯;加州吳宜真書畫社陳潔霖、宋璐茜。銀獎四人,馬里蘭州隨緣畫室周瑞海,加州吳宜真書畫社劉翠儀、張若涵、張雅涵。銅獎三人,加州吳宜真書畫社何紹瑋、李道凡、丘樂寧。榮譽獎兩名,馬里蘭州隨緣畫室鎮楚,加州長寧工作室黃旭明。另有十五人入圍。
國畫D組,十八至廿一歲,六件作品參賽。金獎一人,為加州吳宜真書畫社巢修容,銀獎二人加州硅谷藝術學校李晞瑜,新澤西州朋朋畫室雷鳳鳴。銅獎一人,加州吳宜真書畫社何欲靜。
書法S組(九歲以下),六件作品參賽。金獎加州長寧工作室金晴,銀獎加州長寧工作室朱珊珊,銅獎加州長寧工作室張芷晴。
書法T組,十至十三歲組,十八件作品參賽。金獎加州吳宜真書畫社陳立賢,銀獎三人加州百度書屋王嘉寧,加州百度書屋張文綺、林竭弛,銅獎三人,加州柏拉阿圖中文學校郭郁瑩,盧靖之、加州陳睿書法社陳康能。入圍三人。
書法U組,十四至十七歲,三十二件作品參賽,金獎三人,加州吳宜真書畫社丘樂寧、宋璐茜,加州陳睿書法社林哲萱。銀獎三人,加州百度書屋的陳安安、林宗儒、曾日新。銅獎加州吳宜真書畫社張若涵。榮譽獎五人,加州柏拉阿圖中文學校黃光宇、李道凡,華盛頓州奧林匹亞中文學校曾心怡,加州柏拉阿圖中文學校陳懷哲,加州洛斯阿圖高中劉鑫。梁琬渝、杜澤根、李露曦三人入圍。
書法V組,十八至廿二歲,五件作品參賽。金獎梁廉民,共有八幅對聯。銀獎加州百度書屋黃懷萱,四幅對聯。銅獎新罕布夏州郭永禮畫室李依恩。
圖片說明: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會長譚嘉陵(中)和義工長金滿(右一)在評選結束後,整理結果。(菊子攝)
波士頓僑教中心的牆壁,貼滿了書法國畫作品。(菊子攝)
兩幅得金獎的畫作。(菊子攝)
人生一定要有的八個朋友: 推手(Builder)、 支柱(Champion)、 同好(Collaborator)、 夥伴(Companion)、 中介(Connector)、 開心果(Energizer)、 開路者(Mind Opener)、 導師(Navigator)。 chutze@bostonorange.com ******************* All rights of articles and photos on this website are reserved.
網頁
- 大波士頓時事新聞
-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 Boston International Kids Film Festival
-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華美福利會/華埠社區聯盟/ 華人醫務中心/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 華夏文化協會
- AAC TAP CACAB NAAAP AARW AAWPI ASPIRE AWH WANG YMCA QARI
- 音樂 -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 10/5 Ayano Ninomiya, violinist Pei-Shan Lee, pianist
- 波士頓移民進步辦公室通訊/ Office of Women's Advancement/ Community Preservation Act
- 商會 - ACE Nextgen, 128 Cute, OCEAN, TCCNE, TCCYNE,波克萊台商會,波士頓華商會,波士頓亞裔房東會
- 創業 - Startup Boston 2024 Sept. 9-13
- Plays - Huntington, Boston Lyric, Company One
- 博物館 - Guggenheim Presents Wu Tsang: Anthem, Opening July 23
- 生物醫藥 - BTBA Mentor/Mentee 招募 開跑
- Mass Life Science Center 10/4
- Greentown Labs newsletter /MIT ClimateTech
- BIOVision/ Boston MedTech / Mass Life Sciences
- Mass BIO / LaunchBIO
- 麻州州長動態 - Nominates Rachel Hershfang as Associate Justice of the Appeals Court and Asha White as Circuit Justice of the District Court
- 波士頓市、昆士市,摩頓市、羅爾市
- Elections
- Boston City Councilor's updates
- BCA - Erin Genia Curates Yušká: Uncoil — the 27th Drawing Show at Boston Center for the Arts
- MIPIM 2021 -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return to Cannes for MIPIM September Edition
- 大學沙龍 第217期 梁在-小餐館,大世界: 從紐約唐人街說開去-華人移民研究的新視角 10/19
- 朱学渊 - 為中國史學的實證化而努力
星期三, 4月 28, 2010
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波士頓區新主任就職
美國國土安全局(Homeland Security)轄下海關邊境保護局(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的波士頓辦公室(Boston Field Office),昨(廿七)日舉行了該辦公室成立以來的首次首長交接儀式。Kevin Weeks從洛杉磯調回波士頓接掌主任一職。
由於海關職務近似軍職,昨日的交接,也仿如軍禮,有旗隊出列,演唱國歌及宣誓等儀式。海關邊境保護局助理局長Thomas S. Winkoski在儀式中把象徵波士頓辦公室的旗幟,從代理主任Nancy Gilocine手中,轉交給Kevin Weeks。
波士頓CBP助理主任Anthony,以及暫代主任一職三個多月的Nancy Gilocine,昨日在儀式中指出,波士頓海關的規模,雖然沒有洛杉磯那麼繁忙,員工也沒多到約1900人,但陸、海、空三種海關俱全,比較複雜,既有羅根機場等的空運海關,也有緬因州、佛蒙特州和新罕布夏州和加拿大的陸路交界,以及州際公路之間的協調處理,羅德島州、麻州等的數千哩的海岸線要巡防。
已在美國海關相關單位服務了三十五年,畢業於東北大學的Kevin Weeks昨日表示,照說他已有資格退休,但防衛美國邊境,保護國土、人民安全的工作很有意義,值得繼續努力以赴。他因此也很感謝Thomas S. Winkoski,讓他從洛杉磯調波士頓。他還記得,三十五年前在波士頓面試他的人。沒想到時隔三十五年,他幾乎在美國的每一入口邊境都工作過之後,竟有機會回到波士頓,坐上當年面試自己那人的職位。
Kevin Weeks表示,該部門的工作,是要保護邊境安全,把壞人及恐佈份子阻擋於國境之外,也確保貨物貿易及人民旅行都遵守美國法令規定,這包括得攜槍執勤,和警察合作,處理與移民法和毒品法有關的事務。
美國國土安全局海關邊境保護部是2003年三月一日成立的。波士頓辦公室負責紐英崙六州內,三十五個左右的海關入境口(port of entry),共有員工約1100人。據悉,其中大概只有四名華裔,都已擔任主管級職務,包括公共事務主任胡振勝(Ted Woo),入境口主管戴錦(譯音,Bernard Der),主管羅根機場的阮瑞奇(譯音,Richie Guen),以及戴蘿莉(譯音,Lori Thai)等人。
根據該部門網站,全美約有五萬二千名海關員工。其中有17,000海關邊境巡邏員,1,000名海域、空域專員(agents),以及約22,000 專員及農業專家。
胡振勝表示,Kevin Weeks正式上任以後,將會出席華埠社區活動,協助民眾瞭解該局工作。查詢該局詳情可上網http://www.cbp.gov。
圖片說明:
美國國土安全局轄下海關邊境保護局的公共事務主任胡振勝(左)、戴錦(譯音,Bernard Der)(右)都出席了該局波士頓辦公室新主任Kevin Weeks的就職典禮。(菊子攝)
海關邊境保護局助理局長Thomas S. Winkoski(左)把象徵波士頓辦公室的旗幟轉交給Kevin Weeks。(菊子攝)
由於海關職務近似軍職,昨日的交接,也仿如軍禮,有旗隊出列,演唱國歌及宣誓等儀式。海關邊境保護局助理局長Thomas S. Winkoski在儀式中把象徵波士頓辦公室的旗幟,從代理主任Nancy Gilocine手中,轉交給Kevin Weeks。
波士頓CBP助理主任Anthony,以及暫代主任一職三個多月的Nancy Gilocine,昨日在儀式中指出,波士頓海關的規模,雖然沒有洛杉磯那麼繁忙,員工也沒多到約1900人,但陸、海、空三種海關俱全,比較複雜,既有羅根機場等的空運海關,也有緬因州、佛蒙特州和新罕布夏州和加拿大的陸路交界,以及州際公路之間的協調處理,羅德島州、麻州等的數千哩的海岸線要巡防。
已在美國海關相關單位服務了三十五年,畢業於東北大學的Kevin Weeks昨日表示,照說他已有資格退休,但防衛美國邊境,保護國土、人民安全的工作很有意義,值得繼續努力以赴。他因此也很感謝Thomas S. Winkoski,讓他從洛杉磯調波士頓。他還記得,三十五年前在波士頓面試他的人。沒想到時隔三十五年,他幾乎在美國的每一入口邊境都工作過之後,竟有機會回到波士頓,坐上當年面試自己那人的職位。
Kevin Weeks表示,該部門的工作,是要保護邊境安全,把壞人及恐佈份子阻擋於國境之外,也確保貨物貿易及人民旅行都遵守美國法令規定,這包括得攜槍執勤,和警察合作,處理與移民法和毒品法有關的事務。
美國國土安全局海關邊境保護部是2003年三月一日成立的。波士頓辦公室負責紐英崙六州內,三十五個左右的海關入境口(port of entry),共有員工約1100人。據悉,其中大概只有四名華裔,都已擔任主管級職務,包括公共事務主任胡振勝(Ted Woo),入境口主管戴錦(譯音,Bernard Der),主管羅根機場的阮瑞奇(譯音,Richie Guen),以及戴蘿莉(譯音,Lori Thai)等人。
根據該部門網站,全美約有五萬二千名海關員工。其中有17,000海關邊境巡邏員,1,000名海域、空域專員(agents),以及約22,000 專員及農業專家。
胡振勝表示,Kevin Weeks正式上任以後,將會出席華埠社區活動,協助民眾瞭解該局工作。查詢該局詳情可上網http://www.cbp.gov。
圖片說明:
美國國土安全局轄下海關邊境保護局的公共事務主任胡振勝(左)、戴錦(譯音,Bernard Der)(右)都出席了該局波士頓辦公室新主任Kevin Weeks的就職典禮。(菊子攝)
海關邊境保護局助理局長Thomas S. Winkoski(左)把象徵波士頓辦公室的旗幟轉交給Kevin Weeks。(菊子攝)
星期二, 4月 27, 2010
湖北省大陣仗訪波 招人才年撥一億五
湖北省第一次來波士頓舉辦的海外高層次人才招募懇談會,廿四日吸引近二百五十人趕到劍橋市凱悅酒店參加。湖北省委常委暨組織部部長潘立鋼豪邁表示,只要是人才,到湖北找他,要什麼給什麼,一切可商量。
湖北省武漢市組織部部長盧國祥也在會中大談招才的褓姆式一站服務,以及只要是一流團隊,可撥給一億元經費,是領軍人才,可撥給五百萬元扶持資金,五百萬元風險投資基金,以及年利息額50%的銀行貸款貼息資金補助等優惠條件。
潘立剛及盧國祥也都不忘強調,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已於去年底獲國務院批准,成為中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享有中關村的同等待遇。
應湖北省代表團要求,承辦這場人才招募會的美中生物醫藥協會還邀來大波士頓地區多個社團負責人,以及哈佛、MIT、布朗大學等名教授和代表團交流。
包括128Cute會長張曉明、中國國有資產局宏觀戰略部部長程偉、中美知識產權協會創會會長張引,上海睿智化學資深副總裁徐亞軍,CABA 前任會長萬昭奎、韓軍,曾任麻省理工學院經濟人才論壇共同主席的段可等多人都提了不少意見,包括千人計劃中的年齡限在五十五歲以下,具正教授職別,得發表有多少篇論文等並不合理或合情,因為美國的正教授,在科研前瞻性上,往往不如獲有研發經費,帶有研究生的非正教授。論文的發表數量多,不等於論文內容有份量。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會長戴朝陽表示,湖北省這次來波城攬才的代表團,層級很高,規模很大,整體宣傳效果很好,來自省政府、武漢市、襄樊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及湖北、武漢、華中科技等大學院校的不同層級單位代表,共約三十人。會後的武漢大學圓桌會,還有今年初才獲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鋼等人參加。留美華人企業家協會主席胡運炤,哈佛大學病理學系(pathology)副教授胡國富等人,也都出席了會議。
廿四日的湖北招才懇談會開幕式,在司儀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路鋼,以及CABA董事會主席王義漢做介紹後,潘立剛及盧國祥講談湖北及東湖高新技術區概況。
潘立鋼表示,過去六十年來,湖北成就輝煌,首都武漢市的2009年人均GDP已超過6400美元,並獲國務院批為中國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在「惟楚有才,于斯為盛」下,湖北武漢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佔全國第三位,火炬計劃產業基地數量佔全國第四位。中央政府於2008年十二月起實施的「千人計劃」,湖北省也有37人入選,僅次於北京、上海和江蘇,居全國第四位。
潘立鋼指出,湖北為引進人才,除了配合中央政策,招睞符合千人計劃條件者之外,湖北省自己也推出了百人計劃,3551計劃,要在五到十年之內,引進兩百名海外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
他說,湖北省還打出了用待遇引才,用事業用才,用服務留才的口號,以人才優先為理念,大手筆的每年撥備一點五億元人民幣,向人才提固一次性一百萬元補貼資金,並打出「三個70%」,人才可享有70%股權的收入分配條件,來吸引優秀人才。
潘立鋼歡迎海外人才今年九月到湖北,參加第十屆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洽談會,以及武漢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慶典。
盧國祥主要是介紹東湖高新區,以及其內的人才特區。
盧國祥指出,東湖高新區是在1991年時由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1年獲批准為中國第一家光電子產業基地,成為中國光谷;2009年12月8日,正式獲批准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為全中國繼中關村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的自主創新示範區。園區內現有56個國家級科研院所,52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以及26家上市公司。
至於3551計劃是要在三年內,為消費、能源、光電等五大產業引進五十名重要的國際科技領軍人才,以及一千名高層次人才。該一計劃實施至今,已有三百多名各類人才遷進東湖高新技術區,創辦了五十多家公司,其中並有67人入選3551計劃,七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東湖高新區為3551人才計劃和千人計劃的入選者,提供了無償資助和配套資金達9880萬元。
湖北省海外高層次人才招募代表團這次來美,還拜訪了華府、紐約等地。
圖片說明:
湖北海外高層次人才招募懇談會現場。(菊子攝)
湖北省委常委暨組織部部長潘立鋼(左一)、湖北省武漢市組織部部長盧國祥(左二)等人和大波士頓社團代表座談。CABA會長戴朝陽(後立者)做現場安排。(菊子攝)
湖北省委常委暨組織部部長潘立鋼(左一)和張曉明(前右二)、徐亞軍(前右三)等人座談。(菊子攝)
中國襄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陳萬波(左一)和與會者面談。(菊子攝)
湖北省武漢市組織部部長盧國祥也在會中大談招才的褓姆式一站服務,以及只要是一流團隊,可撥給一億元經費,是領軍人才,可撥給五百萬元扶持資金,五百萬元風險投資基金,以及年利息額50%的銀行貸款貼息資金補助等優惠條件。
潘立剛及盧國祥也都不忘強調,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已於去年底獲國務院批准,成為中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享有中關村的同等待遇。
應湖北省代表團要求,承辦這場人才招募會的美中生物醫藥協會還邀來大波士頓地區多個社團負責人,以及哈佛、MIT、布朗大學等名教授和代表團交流。
包括128Cute會長張曉明、中國國有資產局宏觀戰略部部長程偉、中美知識產權協會創會會長張引,上海睿智化學資深副總裁徐亞軍,CABA 前任會長萬昭奎、韓軍,曾任麻省理工學院經濟人才論壇共同主席的段可等多人都提了不少意見,包括千人計劃中的年齡限在五十五歲以下,具正教授職別,得發表有多少篇論文等並不合理或合情,因為美國的正教授,在科研前瞻性上,往往不如獲有研發經費,帶有研究生的非正教授。論文的發表數量多,不等於論文內容有份量。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會長戴朝陽表示,湖北省這次來波城攬才的代表團,層級很高,規模很大,整體宣傳效果很好,來自省政府、武漢市、襄樊市,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及湖北、武漢、華中科技等大學院校的不同層級單位代表,共約三十人。會後的武漢大學圓桌會,還有今年初才獲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鋼等人參加。留美華人企業家協會主席胡運炤,哈佛大學病理學系(pathology)副教授胡國富等人,也都出席了會議。
廿四日的湖北招才懇談會開幕式,在司儀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路鋼,以及CABA董事會主席王義漢做介紹後,潘立剛及盧國祥講談湖北及東湖高新技術區概況。
潘立鋼表示,過去六十年來,湖北成就輝煌,首都武漢市的2009年人均GDP已超過6400美元,並獲國務院批為中國中部地區中心城市。在「惟楚有才,于斯為盛」下,湖北武漢內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佔全國第三位,火炬計劃產業基地數量佔全國第四位。中央政府於2008年十二月起實施的「千人計劃」,湖北省也有37人入選,僅次於北京、上海和江蘇,居全國第四位。
潘立鋼指出,湖北為引進人才,除了配合中央政策,招睞符合千人計劃條件者之外,湖北省自己也推出了百人計劃,3551計劃,要在五到十年之內,引進兩百名海外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
他說,湖北省還打出了用待遇引才,用事業用才,用服務留才的口號,以人才優先為理念,大手筆的每年撥備一點五億元人民幣,向人才提固一次性一百萬元補貼資金,並打出「三個70%」,人才可享有70%股權的收入分配條件,來吸引優秀人才。
潘立鋼歡迎海外人才今年九月到湖北,參加第十屆華僑華人創業發展洽談會,以及武漢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慶典。
盧國祥主要是介紹東湖高新區,以及其內的人才特區。
盧國祥指出,東湖高新區是在1991年時由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1年獲批准為中國第一家光電子產業基地,成為中國光谷;2009年12月8日,正式獲批准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為全中國繼中關村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的自主創新示範區。園區內現有56個國家級科研院所,52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以及26家上市公司。
至於3551計劃是要在三年內,為消費、能源、光電等五大產業引進五十名重要的國際科技領軍人才,以及一千名高層次人才。該一計劃實施至今,已有三百多名各類人才遷進東湖高新技術區,創辦了五十多家公司,其中並有67人入選3551計劃,七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東湖高新區為3551人才計劃和千人計劃的入選者,提供了無償資助和配套資金達9880萬元。
湖北省海外高層次人才招募代表團這次來美,還拜訪了華府、紐約等地。
圖片說明:
湖北海外高層次人才招募懇談會現場。(菊子攝)
湖北省委常委暨組織部部長潘立鋼(左一)、湖北省武漢市組織部部長盧國祥(左二)等人和大波士頓社團代表座談。CABA會長戴朝陽(後立者)做現場安排。(菊子攝)
湖北省委常委暨組織部部長潘立鋼(左一)和張曉明(前右二)、徐亞軍(前右三)等人座談。(菊子攝)
中國襄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陳萬波(左一)和與會者面談。(菊子攝)
星期一, 4月 26, 2010
僑團攜手大掃除 華埠市容亮晶晶
廿四日這天一早,五、六十名義工拿起掃把、畚箕加圓鍬、手套,響應「波士頓亮晶晶(Boston Shine)」這每年一度的街道大掃除活動。幾小時後,就把波士頓華埠面貌清理得煥然一新。
「波士頓亮晶晶(Boston Shine)」是波士頓市推行已久,呼籲市民同心合力,改善市容的活動。雖然目前仍以一年一度的形式舉行,但波市府已把這一活動的名稱改為「波士頓三百六十五天亮晶晶(Boston Shine 365)」,希望市民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注意環境清潔。
波士頓華埠則是在1986年時,有阮陳金鳳、陳毓禮等人組成的華埠美化會(Chinatown Beautification Committee),為維護華埠市容的清潔美麗而努力。近年有波士頓市府推行「波士頓亮晶晶」活動後,幾乎都由波市府撥給部份資金支持的非牟利機構波士頓華埠主街出面,籲請華埠社團響應。
今年有點特別的是,波士頓安良工商會會長黃國健在四月中表示,該會與華商會將和波市府合作,於四月廿四日這天,清掃華埠,美化市容。
廿四日這天一大早,八點多,黃國威、何遠光、何陳素珍與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副處長鍾麗文,秘書萬吳祥、黃翌弘等人幾乎同時抵達夏利臣街65號永豐銀行門前的集合地點。
梅氏公所主席梅麗梨,至德三德公所主席黃周麗桃、波士頓安良工商會幫辦翁英宏等人陸續抵達後,波市府亞裔聯絡員翁耀漢(Dennis Chin)也把波市府提供的清掃器材運到。
華埠今年出席「波士頓亮晶晶」活動的人以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亞裔青少年服務(YES),以及姍姍來遲的波士頓安良工商會人數最眾。黃氏宗親會也有黃氏婦女部共同主任黃周麗桃帶隊。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在處長洪慧珠親自帶隊下,幾乎全員到齊。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也率中心員工小慧加入陣容。洪處長打趣表示,有些同事平日在家都不須自己動手做家事,這天也拿起掃把,還真不容易。
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由元老陳毓禮,主席陳文浩帶隊,兵分兩路,一隊清掃威威餐廳與同慶餐廳中間的橫巷,一隊與經文處合作,清掃好事福街。亞裔青少年服務則由梁素瑛帶隊,清掃與新燒臘前的必珠街。波士頓安良工商會由黃國健、李天生兩名會長帶隊,清掃乞臣街。華埠主街董事黃國威下午還到廣教學校前,把人行道旁的黃色油漆刷上一層新漆。
油漆消防栓、電線桿等工作,多半由年青人包了來做。陳黃美蘭表示,塔芙茨醫療中心這天也有曾雪清等人與義工攜手,清掃該中心所在地的華盛頓街等地帶。
部份參與清掃的義工表示,華埠街道看來髒亂,主要是路邊堆積的煙頭、紙屑實在很多,或許該推動「你丟我撿」,或者隨地亂丟垃圾者罰款的做法,來保障華埠街頭的美麗。
「波士頓亮晶晶(Boston Shine)」是波士頓市推行已久,呼籲市民同心合力,改善市容的活動。雖然目前仍以一年一度的形式舉行,但波市府已把這一活動的名稱改為「波士頓三百六十五天亮晶晶(Boston Shine 365)」,希望市民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注意環境清潔。
波士頓華埠則是在1986年時,有阮陳金鳳、陳毓禮等人組成的華埠美化會(Chinatown Beautification Committee),為維護華埠市容的清潔美麗而努力。近年有波士頓市府推行「波士頓亮晶晶」活動後,幾乎都由波市府撥給部份資金支持的非牟利機構波士頓華埠主街出面,籲請華埠社團響應。
今年有點特別的是,波士頓安良工商會會長黃國健在四月中表示,該會與華商會將和波市府合作,於四月廿四日這天,清掃華埠,美化市容。
廿四日這天一大早,八點多,黃國威、何遠光、何陳素珍與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副處長鍾麗文,秘書萬吳祥、黃翌弘等人幾乎同時抵達夏利臣街65號永豐銀行門前的集合地點。
梅氏公所主席梅麗梨,至德三德公所主席黃周麗桃、波士頓安良工商會幫辦翁英宏等人陸續抵達後,波市府亞裔聯絡員翁耀漢(Dennis Chin)也把波市府提供的清掃器材運到。
華埠今年出席「波士頓亮晶晶」活動的人以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亞裔青少年服務(YES),以及姍姍來遲的波士頓安良工商會人數最眾。黃氏宗親會也有黃氏婦女部共同主任黃周麗桃帶隊。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在處長洪慧珠親自帶隊下,幾乎全員到齊。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也率中心員工小慧加入陣容。洪處長打趣表示,有些同事平日在家都不須自己動手做家事,這天也拿起掃把,還真不容易。
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由元老陳毓禮,主席陳文浩帶隊,兵分兩路,一隊清掃威威餐廳與同慶餐廳中間的橫巷,一隊與經文處合作,清掃好事福街。亞裔青少年服務則由梁素瑛帶隊,清掃與新燒臘前的必珠街。波士頓安良工商會由黃國健、李天生兩名會長帶隊,清掃乞臣街。華埠主街董事黃國威下午還到廣教學校前,把人行道旁的黃色油漆刷上一層新漆。
油漆消防栓、電線桿等工作,多半由年青人包了來做。陳黃美蘭表示,塔芙茨醫療中心這天也有曾雪清等人與義工攜手,清掃該中心所在地的華盛頓街等地帶。
部份參與清掃的義工表示,華埠街道看來髒亂,主要是路邊堆積的煙頭、紙屑實在很多,或許該推動「你丟我撿」,或者隨地亂丟垃圾者罰款的做法,來保障華埠街頭的美麗。
星期六, 4月 24, 2010
地球日MIT談中國再生能源
四月廿二日是地球日,全球這天格外關注環境議題。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協會也和中美歐氣候變化、能源及環境論壇合作,辦了場「再生能源在中國」講座,探討中國成為開發能源投資「一哥」原因。
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協會主席Rebecca Walsh Dell在開會前,請出席者參閱兩篇文章。一篇為紐約時報在今年一月刊登的「中國在製造可再生能源賽跑中領先(China is Leading the Race to to Make Renewable Energy)」,以及 Pew 環境集團的2010年報告「誰在贏這場綠色能源競賽?在這世界最大經濟體中的成長、競爭及機會(Who's Winning the Clean Energy Race? Growth, Competition and Opportunity in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ies)」。
MSNBC電視台也在廿二日晚播出了一輯「中國是綠色巨人嗎?」,以呼應這些文章及調查報告指出的,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力設備市場,中國政府在2009年這一年之內,就承諾了要花四百五十億元來提升電網(electricity grid)品質,並已在中國東北建了全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渦輪(Wind Turbine)、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板製造者。中國還在加緊建造核子反應爐、最有效率的火煤發電廠。儘管中國的大部份電力可能仍將由煤產製,但估計2012年時,中國的發電總量就會超過美國了。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項目(MISTI)主任史坦菲德(Edward S. Steinfeld)廿二日在講座中指出,人們在討論能源、環境等議題,評論誰輸誰贏時,常以國家和國家來做比較,但產業發展其實是個很長的過程,中國的情況其實是全球化的結果。中國的許多清潔能源成績,是跨國公司與中國攜手,分工合作出來的結果。
史坦菲德認為中國能夠在最近這幾年間走得這麼快,和中國的能源發展風格(style)或倫理(ethic)有關,也和誰有權做相關的能源發展決定有關。他說,中國要求建造第一流設備,採用最先進科技,和中國人的希望國家強大,加入已發展國家行列的心態有關。中國的追求和採用先進科技,其實是中國解決國家地位問題的方法之一。
Scientia集團總裁汪婕則表示,可再生能源面對的最大發展問題,是成本太高,中國能超趕很快,原因之一是中國的政策決定體制由上而下。歐美國家還在城鄉或聯邦議會中為製造核電或風電等對當地人民的利弊討論,耗時數年仍爭執不下時,中國已在高層一聲令下中,建造完成或推動了。
當天與會者有人提及技術轉移及中國是否承認美國專利權等問題,汪婕表示,專利權的認定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不少公司其實並不在乎技術轉移,因為科技本身的日新月異速度太快,當某一項技術順立轉移時,該公司已在技術上發展到另一層次了。
圖片說明:
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協會和中美歐氣候變化、能源及環境論壇創辦人陳奮(左一)和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協會主席Rebecca Walsh Dell(右二)合辦「中國再生能源」講座,邀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項目(MISTI)主任史坦菲德(Edward S. Steinfeld)(右一)和Scientia集團總裁汪婕(左二)講談。(菊子攝)
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協會主席Rebecca Walsh Dell在開會前,請出席者參閱兩篇文章。一篇為紐約時報在今年一月刊登的「中國在製造可再生能源賽跑中領先(China is Leading the Race to to Make Renewable Energy)」,以及 Pew 環境集團的2010年報告「誰在贏這場綠色能源競賽?在這世界最大經濟體中的成長、競爭及機會(Who's Winning the Clean Energy Race? Growth, Competition and Opportunity in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ies)」。
MSNBC電視台也在廿二日晚播出了一輯「中國是綠色巨人嗎?」,以呼應這些文章及調查報告指出的,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力設備市場,中國政府在2009年這一年之內,就承諾了要花四百五十億元來提升電網(electricity grid)品質,並已在中國東北建了全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渦輪(Wind Turbine)、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板製造者。中國還在加緊建造核子反應爐、最有效率的火煤發電廠。儘管中國的大部份電力可能仍將由煤產製,但估計2012年時,中國的發電總量就會超過美國了。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項目(MISTI)主任史坦菲德(Edward S. Steinfeld)廿二日在講座中指出,人們在討論能源、環境等議題,評論誰輸誰贏時,常以國家和國家來做比較,但產業發展其實是個很長的過程,中國的情況其實是全球化的結果。中國的許多清潔能源成績,是跨國公司與中國攜手,分工合作出來的結果。
史坦菲德認為中國能夠在最近這幾年間走得這麼快,和中國的能源發展風格(style)或倫理(ethic)有關,也和誰有權做相關的能源發展決定有關。他說,中國要求建造第一流設備,採用最先進科技,和中國人的希望國家強大,加入已發展國家行列的心態有關。中國的追求和採用先進科技,其實是中國解決國家地位問題的方法之一。
Scientia集團總裁汪婕則表示,可再生能源面對的最大發展問題,是成本太高,中國能超趕很快,原因之一是中國的政策決定體制由上而下。歐美國家還在城鄉或聯邦議會中為製造核電或風電等對當地人民的利弊討論,耗時數年仍爭執不下時,中國已在高層一聲令下中,建造完成或推動了。
當天與會者有人提及技術轉移及中國是否承認美國專利權等問題,汪婕表示,專利權的認定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不少公司其實並不在乎技術轉移,因為科技本身的日新月異速度太快,當某一項技術順立轉移時,該公司已在技術上發展到另一層次了。
圖片說明:
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協會和中美歐氣候變化、能源及環境論壇創辦人陳奮(左一)和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協會主席Rebecca Walsh Dell(右二)合辦「中國再生能源」講座,邀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項目(MISTI)主任史坦菲德(Edward S. Steinfeld)(右一)和Scientia集團總裁汪婕(左二)講談。(菊子攝)
星期四, 4月 22, 2010
節能減碳覓新技 華能訪波招人才
中國發展節能減排技術的行動,顯然正進行的如火如荼。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的發電公司華能集團,為在北京籌建清潔能源研究院,廿日特地來到麻省理工學院,以報效國家的理想,薪酬、住房、研發經費等的優惠,招睞人才。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能源環境研究會廿日為華能集團安排了一場介紹華能集團的講座,讓華能說明該公司此行要招聘廿名高級人才,包括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或名譽院長一人,總工程師一人,研究所負責人五名,實驗室負責人十三名等。主要對象為具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五十歲者。
中國華能集團總經理助理蔣敏華以「華能的清潔低碳發展之路」為題,講談了中國電力行業發展現狀、華能在潔淨低碳發電領域的新進展,以及發展方向。
他指出,華能有許多個第一記錄,包括在昆明石林建了中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達166MWp;2008年建成中國第一套燃媒電廠燃燒後二氧化碳捕集裝置,2009年建成世界最大燃煤電廠燃燒後捕集裝置,華能也在上海建了中國第一個溫室氣體減排研究中心,並正在天津實施零排放燃煤發電的綠色煤電計劃(GreenGen)。
華能集團為了成為清潔能源產業界的主要力量,刻正在北京建籌建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要設立六個專業部門,包括綠色煤電及賠基多碳多聯產技術部、溫室氣體減排技術部、低質煤技術利用部、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部、發電新材料部、電站優化設計部等。蔣敏華表示,該公司需要大量人才,邀請符合千人計劃條件者簽署意向書,內容包括發給待遇可比照申請者在美原有薪酬水平,另有住房,自由決定研究經費用途等優惠。
蔣敏華在講談時指出,中國的電力行業發展速度快,技術進步快,目前已能滿足社會的經濟發展的需要,其中火電量仍然最高,達65205萬千瓦,增長率最高的則是風電,發電量已達1613萬千瓦,增長率達92.26%,但整個產業結構,仍有可許多調整之處,包括積極發展核電、水電,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等。
在中國的五大發電公司和兩大電網中,華能集團的設備容量最高,達10438.18萬千瓦,但供電煤耗卻最低,每克/千瓦時僅為327.7。蔣敏華解釋的指出,每降一克煤耗,就能節省五十萬噸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百萬噸,該公司2009年和2008年相比,供電煤耗減少了5.89%。
截至2009年底,華能集團的總發電量達到104.4GW,約等於全中國供電量的12%,其中火煤佔了華能供電中的90%,因此加強煤電的傳統脫硫減排技術研發、改善,仍是華能的一大重點方向。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能源環境研究會會長陳雷表示,華能集團這趟來波士頓招人才的代表團,層級頗高,包括副總經理烏若思,總經理助理蔣敏華,西安熱工研究院副總經理劉偉,創新中心總工程師許世森,以及國際部的劉文莉等人。
廿日的會場出席者中,有不少西人。
圖片說明:
中國華能集團總經理助理蔣敏華(右)在會中回答出席者提問。(菊子攝)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能源環境研究會廿日為華能集團安排了一場介紹華能集團的講座,讓華能說明該公司此行要招聘廿名高級人才,包括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或名譽院長一人,總工程師一人,研究所負責人五名,實驗室負責人十三名等。主要對象為具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五十歲者。
中國華能集團總經理助理蔣敏華以「華能的清潔低碳發展之路」為題,講談了中國電力行業發展現狀、華能在潔淨低碳發電領域的新進展,以及發展方向。
他指出,華能有許多個第一記錄,包括在昆明石林建了中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達166MWp;2008年建成中國第一套燃媒電廠燃燒後二氧化碳捕集裝置,2009年建成世界最大燃煤電廠燃燒後捕集裝置,華能也在上海建了中國第一個溫室氣體減排研究中心,並正在天津實施零排放燃煤發電的綠色煤電計劃(GreenGen)。
華能集團為了成為清潔能源產業界的主要力量,刻正在北京建籌建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要設立六個專業部門,包括綠色煤電及賠基多碳多聯產技術部、溫室氣體減排技術部、低質煤技術利用部、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部、發電新材料部、電站優化設計部等。蔣敏華表示,該公司需要大量人才,邀請符合千人計劃條件者簽署意向書,內容包括發給待遇可比照申請者在美原有薪酬水平,另有住房,自由決定研究經費用途等優惠。
蔣敏華在講談時指出,中國的電力行業發展速度快,技術進步快,目前已能滿足社會的經濟發展的需要,其中火電量仍然最高,達65205萬千瓦,增長率最高的則是風電,發電量已達1613萬千瓦,增長率達92.26%,但整個產業結構,仍有可許多調整之處,包括積極發展核電、水電,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等。
在中國的五大發電公司和兩大電網中,華能集團的設備容量最高,達10438.18萬千瓦,但供電煤耗卻最低,每克/千瓦時僅為327.7。蔣敏華解釋的指出,每降一克煤耗,就能節省五十萬噸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百萬噸,該公司2009年和2008年相比,供電煤耗減少了5.89%。
截至2009年底,華能集團的總發電量達到104.4GW,約等於全中國供電量的12%,其中火煤佔了華能供電中的90%,因此加強煤電的傳統脫硫減排技術研發、改善,仍是華能的一大重點方向。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能源環境研究會會長陳雷表示,華能集團這趟來波士頓招人才的代表團,層級頗高,包括副總經理烏若思,總經理助理蔣敏華,西安熱工研究院副總經理劉偉,創新中心總工程師許世森,以及國際部的劉文莉等人。
廿日的會場出席者中,有不少西人。
圖片說明:
中國華能集團總經理助理蔣敏華(右)在會中回答出席者提問。(菊子攝)
星期三, 4月 21, 2010
中國六十後 媒體發展機會也大
日前落幕的哈佛中國評論年會,藉由CTR市場研究副總裁田濤和鳳凰衛視董事長劉長樂的講談,讓人驚覺,中國之內的機會多,竟然還包括媒體。
事實上關心中國媒體業的人大概早已察覺,中國媒體業的發展,近年來突飛猛進,其中電影業的票房,去年暴漲44%,達62億元人民幣,首次擠入全世界十大之一。
中國電影集團這國有企業,還打算今年底在上海上市。北京Polybona電影行銷公司,也計劃今年或明年在紐約上市。營業項目包括電影、電視,在香港上市時集資十一億元人民幣的華義兄弟,去年盈利額增長23%,達八千四百萬元人民幣,計劃今年推出十六個電視劇。
哈佛中國評論今年因此特地邀請了曾任ACNielsen副總經理(Deputy General Manager),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媒體調查研究公司的田濤,以及具香港太平紳士身份,持有香港亞視股權,現為鳳凰衛視董事長的劉長樂講談中國媒體是怎麼發展的。
田濤指出,在中國,報紙、雜誌,甚至電視等傳統媒體,都還是掌控在政府手中,而且還分中央、省市等層級,各有不同管制法規。但政府雖然撥給經費,但通常根本不足以支撐媒體的營運需要,媒體必須自行設法藉廣告等途徑,來賺取維持及製做節目費用,再加上中央政府提出三網合一概念,為提高節目質量而訂定限制購物台、電視劇播出時數、廣告播出量等政策,行政力量和市場互相衝突,城鄉經濟規模、品味差異大等媒體業環境的複雜,就更加明顯。中國媒體要從事業轉型為企業,才有真正的發展可言,其中廣告部份會是最容易劃分、轉型的部份。
中國境內電視台,有3287個以上頻道,一般民眾平均都能收看到一百個以上頻道,節目的需求量極大的事實,卻也給了有心自製節目者無窮機會。
劉長樂則在講談中指出,鳳凰衛視迄今還只是在中國有限的落地,但鳳凰網這新媒體(new media)的分佈,卻幾乎是無角不入了。最近的所謂鳳凰衛視落地台灣,其實也只是網路電視(IPTV)落地而已。
劉長樂在會中透露,當年鳳凰衛視要進台灣時,陳水扁政府原本是已批給了牌照,但陳水扁卻把這牌照收回去了。該台向台灣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投訴。怎知游錫堃發給該台一封信,指台灣新聞局敗訴,但要求鳳凰衛視補材料,結果一補八年,迄今仍無結果。劉長樂還指出,鳳凰衛視網路電視能進台灣,其間的一個環節,還可能是因為在台灣,網路電視不歸新聞局管,而是交通部管。
談到中國媒體「走出去」時,鳳凰衛視董事長劉長樂認為,中國媒體有希望走出去,但路仍漫長,採取什麼方法,很重要。他也坦言,任何海外媒體併購提案,只要具可行性,他都感興趣。
目前正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的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當天也出席了會議。他回應座中提問的指出,中國已有十二家媒體業在境內及境外上市。政府的目標是要提升媒體品質,幫助媒體「走出去」。
圖片說明:
田濤(左)、劉長樂回答觀眾提問。(菊子攝)
哈佛中國評論今年的會議,請來專業翻譯人員,聯合國資深同聲傳譯陳峰教授(左)。曾為鄧小平等中國國家元首做傳譯的梅江中(右)應劉長樂之請,出席做翻譯。(菊子攝)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在哈佛中國評論中做回應。(菊子攝)
事實上關心中國媒體業的人大概早已察覺,中國媒體業的發展,近年來突飛猛進,其中電影業的票房,去年暴漲44%,達62億元人民幣,首次擠入全世界十大之一。
中國電影集團這國有企業,還打算今年底在上海上市。北京Polybona電影行銷公司,也計劃今年或明年在紐約上市。營業項目包括電影、電視,在香港上市時集資十一億元人民幣的華義兄弟,去年盈利額增長23%,達八千四百萬元人民幣,計劃今年推出十六個電視劇。
哈佛中國評論今年因此特地邀請了曾任ACNielsen副總經理(Deputy General Manager),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媒體調查研究公司的田濤,以及具香港太平紳士身份,持有香港亞視股權,現為鳳凰衛視董事長的劉長樂講談中國媒體是怎麼發展的。
田濤指出,在中國,報紙、雜誌,甚至電視等傳統媒體,都還是掌控在政府手中,而且還分中央、省市等層級,各有不同管制法規。但政府雖然撥給經費,但通常根本不足以支撐媒體的營運需要,媒體必須自行設法藉廣告等途徑,來賺取維持及製做節目費用,再加上中央政府提出三網合一概念,為提高節目質量而訂定限制購物台、電視劇播出時數、廣告播出量等政策,行政力量和市場互相衝突,城鄉經濟規模、品味差異大等媒體業環境的複雜,就更加明顯。中國媒體要從事業轉型為企業,才有真正的發展可言,其中廣告部份會是最容易劃分、轉型的部份。
中國境內電視台,有3287個以上頻道,一般民眾平均都能收看到一百個以上頻道,節目的需求量極大的事實,卻也給了有心自製節目者無窮機會。
劉長樂則在講談中指出,鳳凰衛視迄今還只是在中國有限的落地,但鳳凰網這新媒體(new media)的分佈,卻幾乎是無角不入了。最近的所謂鳳凰衛視落地台灣,其實也只是網路電視(IPTV)落地而已。
劉長樂在會中透露,當年鳳凰衛視要進台灣時,陳水扁政府原本是已批給了牌照,但陳水扁卻把這牌照收回去了。該台向台灣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投訴。怎知游錫堃發給該台一封信,指台灣新聞局敗訴,但要求鳳凰衛視補材料,結果一補八年,迄今仍無結果。劉長樂還指出,鳳凰衛視網路電視能進台灣,其間的一個環節,還可能是因為在台灣,網路電視不歸新聞局管,而是交通部管。
談到中國媒體「走出去」時,鳳凰衛視董事長劉長樂認為,中國媒體有希望走出去,但路仍漫長,採取什麼方法,很重要。他也坦言,任何海外媒體併購提案,只要具可行性,他都感興趣。
目前正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的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當天也出席了會議。他回應座中提問的指出,中國已有十二家媒體業在境內及境外上市。政府的目標是要提升媒體品質,幫助媒體「走出去」。
圖片說明:
田濤(左)、劉長樂回答觀眾提問。(菊子攝)
哈佛中國評論今年的會議,請來專業翻譯人員,聯合國資深同聲傳譯陳峰教授(左)。曾為鄧小平等中國國家元首做傳譯的梅江中(右)應劉長樂之請,出席做翻譯。(菊子攝)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在哈佛中國評論中做回應。(菊子攝)
哈佛台灣夜市人氣熱絡
哈佛大學台灣文化社日前在該校舉辦「2010夜市」活動,以十三道台灣名菜、小吃、五種甜點,三種飲料,以及六項夜市遊戲,二場表演,讓近兩百名出席者興奮的體會台灣夜市感覺。
今年大四,即將畢業的哈佛台灣文化社社長張哲偉表示,該社創辦於1986年,一向致力於推廣台灣本土傳統及文化,並在哈佛校園內舉辦講座或活動,促使人們關注台美議題。其中的「台灣夜市」很受歡迎。
今年他們為了強調台灣味道,以及更真實的展現台灣夜市那種內容五花八門,人們自在穿梭遊賞的那種感覺,不但一整套餐單,全是具台灣特色的菜餚,還特地擺出丟沙包、射汽球、麻將、象棋、麻將賓果、套圈圈、勾瓶子等夜市型遊戲,讓出席的人可以邊吃邊玩。會場中央的長桌,還擺出了山地服飾,以及介紹台灣的宣傳冊、歌曲CD等。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包括開胃菜的蔥油餅、包子、茶葉蛋,主食的鍋貼、台式米粉、香腸炒飯、肉燥飯、椒鹽排骨、三杯雞、台式香腸、芥蘭、白菜、麻婆豆腐,以及甜點的銼冰、烤年糕、杏仁豆腐、蛋塔、波蘿麵包、西瓜,飲料的珍珠奶茶、綠茶等等這些菜餚,全是台灣文化社的社員和義工們親手烹製的。
一名在紐英崙中醫學院就讀,那天到場幫忙的義工說,該社社員們為了烹製足夠逾百人享用的份量,輪班進廚房,可真是做飯做菜,做了一整天。
為了增加活動內容的豐富性,他們這晚還請來麻省理工學院的扯鈴隊,一隊嬉合舞蹈組做現場表演。這兩項充滿活力與動感的表演,搏得熱烈掌聲。
台灣文化社社長張哲偉最後率該會幹部,包括共同會長洪寶修、秘書蔡旭倫、財政施亞倫、社交及外展主席胡蝶、宣傳主席張立人等,感謝一眾社員及來自衛斯理學院、塔芙茨大學、波士頓大學等多所學校的義工。當然他們也不忘感謝台北久久、筷子和湯匙、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機構的贊助。
圖片說明:
哈佛台灣文化社的洪寶修、張哲偉、施亞倫、胡蝶、張立人、蔡旭倫等幹部感謝社員、義工及出席者的支持。(菊子攝)
會場內,出席同學們邊吃邊聊,不亦樂乎。(菊子攝)
麻省理工學院扯鈴隊表演。(菊子攝)
今年大四,即將畢業的哈佛台灣文化社社長張哲偉表示,該社創辦於1986年,一向致力於推廣台灣本土傳統及文化,並在哈佛校園內舉辦講座或活動,促使人們關注台美議題。其中的「台灣夜市」很受歡迎。
今年他們為了強調台灣味道,以及更真實的展現台灣夜市那種內容五花八門,人們自在穿梭遊賞的那種感覺,不但一整套餐單,全是具台灣特色的菜餚,還特地擺出丟沙包、射汽球、麻將、象棋、麻將賓果、套圈圈、勾瓶子等夜市型遊戲,讓出席的人可以邊吃邊玩。會場中央的長桌,還擺出了山地服飾,以及介紹台灣的宣傳冊、歌曲CD等。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包括開胃菜的蔥油餅、包子、茶葉蛋,主食的鍋貼、台式米粉、香腸炒飯、肉燥飯、椒鹽排骨、三杯雞、台式香腸、芥蘭、白菜、麻婆豆腐,以及甜點的銼冰、烤年糕、杏仁豆腐、蛋塔、波蘿麵包、西瓜,飲料的珍珠奶茶、綠茶等等這些菜餚,全是台灣文化社的社員和義工們親手烹製的。
一名在紐英崙中醫學院就讀,那天到場幫忙的義工說,該社社員們為了烹製足夠逾百人享用的份量,輪班進廚房,可真是做飯做菜,做了一整天。
為了增加活動內容的豐富性,他們這晚還請來麻省理工學院的扯鈴隊,一隊嬉合舞蹈組做現場表演。這兩項充滿活力與動感的表演,搏得熱烈掌聲。
台灣文化社社長張哲偉最後率該會幹部,包括共同會長洪寶修、秘書蔡旭倫、財政施亞倫、社交及外展主席胡蝶、宣傳主席張立人等,感謝一眾社員及來自衛斯理學院、塔芙茨大學、波士頓大學等多所學校的義工。當然他們也不忘感謝台北久久、筷子和湯匙、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機構的贊助。
圖片說明:
哈佛台灣文化社的洪寶修、張哲偉、施亞倫、胡蝶、張立人、蔡旭倫等幹部感謝社員、義工及出席者的支持。(菊子攝)
會場內,出席同學們邊吃邊聊,不亦樂乎。(菊子攝)
麻省理工學院扯鈴隊表演。(菊子攝)
星期二, 4月 20, 2010
哈佛中國評論連辦三場醫療領域講座
醫藥業在美國因經濟不景走下坡,在中國卻因改革開放奠基礎。日前出席哈佛中國評論第十三屆會議的相關專家、業者都表示,中國的醫藥業正在大步向前,相關法規雖不盡完善,有心人機會極多。
哈佛中國評論今年的年會也因應這現象,一口氣安排了三場醫藥類小組討論,分別講談「中國的生物科學:從椅子到市場(From Bench to Market)」、中國醫療業的新興機會,連接中國 和世界。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中國項目的創辦主任劉遠立昨(十九)日下午在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的中國沙龍講座中則指出,中國的醫改、藥改,因應全球發展趨勢,要為人民提供更多醫療服務,並控制、降低開支時,有其獨特做法。他個人認為中國內的醫生,有如夾心三明治,既要面對老百姓醫生什麼病都應該能治好的過高期望,又得因應醫療服務收費,由發改委統一擬定,價格常低於成本,逼使部份醫生不得不以多開藥等方式,來賺取能維持生活的開銷。
劉遠立也提出參考新加坡做法的意見。他指出,新加坡在同一家醫院內設ABC不同等級病房,讓病人不論貧富,都可獲得同樣水準醫療服務,但付費不同,住的病房設備就有優劣之別的做法。
在哈佛中國評論的三場醫療小組討論中,出席者分別聽到來自業界、學界及政府機構的訊息。
「中國的生物科學:從椅子到市場(From Bench to Market)」這場講座由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企業發展資深副總裁徐亞軍主持。講者包括復旦藥學院院長,也是國家重大研究計(973)首席科學家的朱依淳、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工,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科技公司(BioBay)總經理劉毓文、輝瑞亞洲副總裁楊青、葛蘭索史克研發副總裁魯白等人。
劉毓文在會中介紹BioBay的發展過程,指出該工業園既追求創新發展,也以房地產優惠、政府服務等配套措施,為有技術者提供創業機會。成立迄今,該園區內已有五家企業承擔了九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有兩家企業獲得省重大科技成果,園區內公司也申請到十一個科技部創新基金。其中還有一人入選了千人計劃。
中國醫療業的新興機會這場,由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中國行動計劃主任劉遠立主持,講者包括D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顧問公司醫療及製藥服務執行主任David Wood、麥肯錫顧問公司大中國區主任Rajesh Parekh、保諾科技(北京)新興領域產品研發副總裁鄧天敬、健贊()亞洲研發總裁姜灿文等人。
Rajesh Parekh指出,在中國的醫藥公司中,本地公司和國際及合資企業的市佔率及營業額相比,穩定增加。在銷售排行上,雖然輝瑞和惠氏(Wyeth)公司合併的公司排第一位,但中國本土的JS 揚子江公司,不但排名第五,還跨入藥物創新領域,投資了十二億元人民幣來建研發設備,獲得聯邦藥物局(FDA)批准,開始第一期的糖尿病創新物物測試。成為第一個由中國研發,進入美國做臨床實驗的化學藥物。
不過他也指出,雖然中國境內的醫藥公司發展局勢看好,但逼於競爭,也已出現越來越多的併購現象,出現具全國性地位的醫藥公司,例如中國最大的藥物分銷商國藥公司和中國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就在2009年十月合併了。2009年十二月,則有上海醫藥和上海中西藥業,以及SIIC合併了。過去五年來,醫療儀器市場也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估計直到2013年都還會有每年約16%的增長。
鄧敬文則指出,製藥業在全球市場遭遇困境,進行整合,縮減研發經費之際,中國的生命科學業卻因為市場潛、醫療保險改革、政府支持、世界級研究人員陸續進駐、境內也人才豐富等因素,發展蓬勃,經費充裕。不過中國製藥業目前還沒有自己做全方位研發的能力及興趣,政府進行投資時不夠明智,資本市場不成熟,相關法規不健全,在發展上還有很多障礙得克服。他認為中國醫藥業的未來發展有好幾種模式,其中適合海外人才的模式是把政府、風險投資公司、學術及研發外包服務(CRO)結合成一個虛擬生物科技公司。
連接中國和世界這場討論,有岭南基金會執行董事Leslie Stone、喬治敦大學法學院奧尼爾機構(O’Neill Institute)中國醫療法計劃項目主任何欣薇、美敦力基金會國際項目(The Medtronic Foundation)主任Mark Lindberg,以及劉遠立、David Wood等人出席講談。
圖片說明:
徐亞軍(左三)主持的這場「中國的生物科學:從椅子到市場(From Bench to Market)」講座,講者包括朱依淳(右起)、施一工、劉毓文、楊青、魯白。(菊子攝)
劉遠立教授(右四)主持的這場中國醫療業的新興機會講座,講者包括David Wood(右起)、Rajesh Parekh、鄧天敬、姜灿文,以及協助策劃這三場醫療保健講座的哈佛學生劉宇(左一)等人。(菊子攝)
哈佛中國評論今年的年會也因應這現象,一口氣安排了三場醫藥類小組討論,分別講談「中國的生物科學:從椅子到市場(From Bench to Market)」、中國醫療業的新興機會,連接中國 和世界。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中國項目的創辦主任劉遠立昨(十九)日下午在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的中國沙龍講座中則指出,中國的醫改、藥改,因應全球發展趨勢,要為人民提供更多醫療服務,並控制、降低開支時,有其獨特做法。他個人認為中國內的醫生,有如夾心三明治,既要面對老百姓醫生什麼病都應該能治好的過高期望,又得因應醫療服務收費,由發改委統一擬定,價格常低於成本,逼使部份醫生不得不以多開藥等方式,來賺取能維持生活的開銷。
劉遠立也提出參考新加坡做法的意見。他指出,新加坡在同一家醫院內設ABC不同等級病房,讓病人不論貧富,都可獲得同樣水準醫療服務,但付費不同,住的病房設備就有優劣之別的做法。
在哈佛中國評論的三場醫療小組討論中,出席者分別聽到來自業界、學界及政府機構的訊息。
「中國的生物科學:從椅子到市場(From Bench to Market)」這場講座由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企業發展資深副總裁徐亞軍主持。講者包括復旦藥學院院長,也是國家重大研究計(973)首席科學家的朱依淳、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工,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科技公司(BioBay)總經理劉毓文、輝瑞亞洲副總裁楊青、葛蘭索史克研發副總裁魯白等人。
劉毓文在會中介紹BioBay的發展過程,指出該工業園既追求創新發展,也以房地產優惠、政府服務等配套措施,為有技術者提供創業機會。成立迄今,該園區內已有五家企業承擔了九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有兩家企業獲得省重大科技成果,園區內公司也申請到十一個科技部創新基金。其中還有一人入選了千人計劃。
中國醫療業的新興機會這場,由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中國行動計劃主任劉遠立主持,講者包括D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顧問公司醫療及製藥服務執行主任David Wood、麥肯錫顧問公司大中國區主任Rajesh Parekh、保諾科技(北京)新興領域產品研發副總裁鄧天敬、健贊()亞洲研發總裁姜灿文等人。
Rajesh Parekh指出,在中國的醫藥公司中,本地公司和國際及合資企業的市佔率及營業額相比,穩定增加。在銷售排行上,雖然輝瑞和惠氏(Wyeth)公司合併的公司排第一位,但中國本土的JS 揚子江公司,不但排名第五,還跨入藥物創新領域,投資了十二億元人民幣來建研發設備,獲得聯邦藥物局(FDA)批准,開始第一期的糖尿病創新物物測試。成為第一個由中國研發,進入美國做臨床實驗的化學藥物。
不過他也指出,雖然中國境內的醫藥公司發展局勢看好,但逼於競爭,也已出現越來越多的併購現象,出現具全國性地位的醫藥公司,例如中國最大的藥物分銷商國藥公司和中國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就在2009年十月合併了。2009年十二月,則有上海醫藥和上海中西藥業,以及SIIC合併了。過去五年來,醫療儀器市場也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估計直到2013年都還會有每年約16%的增長。
鄧敬文則指出,製藥業在全球市場遭遇困境,進行整合,縮減研發經費之際,中國的生命科學業卻因為市場潛、醫療保險改革、政府支持、世界級研究人員陸續進駐、境內也人才豐富等因素,發展蓬勃,經費充裕。不過中國製藥業目前還沒有自己做全方位研發的能力及興趣,政府進行投資時不夠明智,資本市場不成熟,相關法規不健全,在發展上還有很多障礙得克服。他認為中國醫藥業的未來發展有好幾種模式,其中適合海外人才的模式是把政府、風險投資公司、學術及研發外包服務(CRO)結合成一個虛擬生物科技公司。
連接中國和世界這場討論,有岭南基金會執行董事Leslie Stone、喬治敦大學法學院奧尼爾機構(O’Neill Institute)中國醫療法計劃項目主任何欣薇、美敦力基金會國際項目(The Medtronic Foundation)主任Mark Lindberg,以及劉遠立、David Wood等人出席講談。
圖片說明:
徐亞軍(左三)主持的這場「中國的生物科學:從椅子到市場(From Bench to Market)」講座,講者包括朱依淳(右起)、施一工、劉毓文、楊青、魯白。(菊子攝)
劉遠立教授(右四)主持的這場中國醫療業的新興機會講座,講者包括David Wood(右起)、Rajesh Parekh、鄧天敬、姜灿文,以及協助策劃這三場醫療保健講座的哈佛學生劉宇(左一)等人。(菊子攝)
僑委會種子教師培訓班五月廿一日開課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籌辦的「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計畫」,今年第二屆,將分別在波士頓等十一個城市,從五月廿一日起,一連開課三天,即日起接受報名。
波士頓僑教中心表示,這一種子教師培訓計劃,去年推出後,在全美各地華文教師圈引發熱烈迴響,今年擴大範圍,在波士頓、洛 杉磯、芝加哥、紐約、華府、舊金山、溫哥華、西雅圖、多 倫多、亞特蘭大、休士頓,共11大城市辦理。
這 次的課程內容,包括傳統祈福香包、敬老重陽節慶介紹、中華民族服飾、兒童太極劍、金箍棒、東北竹板 舞、客家傘舞、教學行政及推廣等。
僑委會表示,這次的課程將更貼近海外華語文市場需求,有一整套充滿創意,具突破性的課程計畫,應可更豐富「在地中文老師」的文化教學內容,並提昇個人的執教生涯。
僑務委員會表示,儘管每年暑假,僑務委員會都會從台灣派出多組民俗藝師,前往美西、美東、美南等地支援,但僑務委員會多年來一直期盼能把中華文化的美,與當地學生的特性加以結合,讓教中文的學校、老師以及僑團,平時就能運用,才研擬出這一套培訓種子教師計劃。
「2010年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計畫」預計今年內,在北美洲培育600名種子文化教師。整套培訓課程免費提供。
這一培訓班,目前僅開放線上報名,有意參加者須上網www.ocac.gov.tw,在僑委會這網站的首頁下方點選「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班」,辦理報名手續,或電洽岑小姐510–252-9226 X106。
波士頓僑教中心表示,這一種子教師培訓計劃,去年推出後,在全美各地華文教師圈引發熱烈迴響,今年擴大範圍,在波士頓、洛 杉磯、芝加哥、紐約、華府、舊金山、溫哥華、西雅圖、多 倫多、亞特蘭大、休士頓,共11大城市辦理。
這 次的課程內容,包括傳統祈福香包、敬老重陽節慶介紹、中華民族服飾、兒童太極劍、金箍棒、東北竹板 舞、客家傘舞、教學行政及推廣等。
僑委會表示,這次的課程將更貼近海外華語文市場需求,有一整套充滿創意,具突破性的課程計畫,應可更豐富「在地中文老師」的文化教學內容,並提昇個人的執教生涯。
僑務委員會表示,儘管每年暑假,僑務委員會都會從台灣派出多組民俗藝師,前往美西、美東、美南等地支援,但僑務委員會多年來一直期盼能把中華文化的美,與當地學生的特性加以結合,讓教中文的學校、老師以及僑團,平時就能運用,才研擬出這一套培訓種子教師計劃。
「2010年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計畫」預計今年內,在北美洲培育600名種子文化教師。整套培訓課程免費提供。
這一培訓班,目前僅開放線上報名,有意參加者須上網www.ocac.gov.tw,在僑委會這網站的首頁下方點選「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班」,辦理報名手續,或電洽岑小姐510–252-9226 X106。
華埠總體發展計劃選定五個優先發展地點
201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第二階段公眾會議會場。(圖由華埠居民會提供) |
201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監督委員會選出的五個 優先發展地段及四個入口處。 |
據悉,由於五個優先發展地段,包括紐英崙中華公所(CCBA)擁有業權的土地,CCBA已有董事發出他們怎麼不知情的質疑聲,也有社區人士指出,顯然波城華埠社區的內部溝通有待加強。
201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監督委員會的十三名監督委員,技術委員會的九名委員,和受聘的Taintor & Associates及社區圈(Community Circle)兩家顧問公司,共評估了華埠一帶,三十個可能進行發展地段,才從中挑出五個地段,建議優先發展,分別為12地段,A地段, R-1地段,前鋒(Herald)街50號,以及包括25、26a、26b地段的南灣區(South Bay)。
他們也圈出Hinge Block、菲利浦廣場(Phillips Square)、南灣區及紐約街等四處為一般大眾進入華埠的主要入口點,可營造華埠予人的第一印象。
統籌201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的華埠牌樓聯盟協調員梁志生表示,委員會是以華埠社區可發揮影響力,促成發展機會最大,做為挑選標準。這些地段是否將進行發展,或依照華埠總體發展計劃擬定的指導原則進行發展,主導權仍屬於土地擁有者,包括波士頓重建局、麻州交通部及紐英崙中華公所。
有社區人士指出,前述五個地段中,A地段目前有昆士中學臨時校舍座落其上,一旦搬遷後,可能得等波士頓華人佈道會執行換地權,完成遷建工程後,華埠社區才有機會推動這從長方型變成稜型的地段。
前鋒街五十號,也就是紐英崙中華公所的SCM大樓,目前由中國超市(C Mart)租用。梁志生表示,塔芙茨大學當年把土地捐給紐英崙中華公所時,雙方訂有協議,這一地段將來要用作發展可負擔住宅,他們的委員會因此才把這一地段挑選進優先發展行列。
在201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監督委員會的委員名單上,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梁永基,名列其中。梁志生日前也證實,技術委員會委員中的何陳素珍,已要求轉由其丈夫,也是中華公所董事的何遠光出任該職。
據消息人士透露,有中華公所董事私下質疑,怎麼中華公所不知道自己擁有的土地,被別人選做了優先發展地段,也有中華公所董事提出,在華埠總體發展計劃把中華公所的土地包括進該計劃之前,怎麼沒派人到中華公所做說明。
也有社區民眾事後疑惑的表示,2010華埠總體發展計劃的目標不是要訂定確保華埠社區社會經濟及文化充滿蓬勃生氣的未來發展指導原則嗎,怎麼變成了挑選少數幾個地段做為優先考慮發展對象。
Taintor & Associates及社區圈(Community Circle)這兩家顧問公司在201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舉行了第二階段的第一次公眾會議後,已整理出一份長十三頁的報告。
當日出席會議的社區民眾所提要求包括,要把創造工作機會、建可負擔住宅、改善人行道環境、文化設施、表達出華埠特徵、停車位、圖書館、戶內戶外的休閒娛樂空間、畫定華埠社區界線,開放公共空間等要素,都加進華埠總體發展計劃中。
社區民眾也認為夏利臣(Harrison)街是應該最先進行改善的街道,該改善的包括街燈、建小公園、維護夜間治安等等。
201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監督委員會和技術委員會將在四月廿一日、五月十九日、六月九日、十六日等這幾天,繼續開會討論市區設記的指導原則,再安排時間向波士頓重建局展示草案,最後於六月三十日舉行第二階段的最後一次公眾會議,交待落實華埠總體發展計劃的策略。
查詢華埠總體發展計劃的研擬相關詳情,可上華埠牌樓聯盟網站http://www.chinatowngateway.org。
星期一, 4月 19, 2010
哈佛中國評論談中國六十後挑戰仍多
昨(十八)日落幕的哈佛中國評論(Harvard China Review)會議,一連三天,出席講者們幾乎都坦言,中國整體環境複雜,面對挑戰極多,官方主導力量仍大,要建立國際影響力,全面改善民生,還得從政府政策等繼續著手改變,給民間企業更大發揮空間。
今年跨入第十三屆的哈佛中國評論會議以「六十耳順(China After Sixty- Growth and Prospects)」為主題,共有十六場小組討論,兩場全體出席的座談,一場主題演講,以及開場及閉幕講話。重量級的學者、專家及企業家雲集。今年更首次安排了藝術講座。
哈佛中國評論今年的講座,不但出席人數空前多,達到逾千人,而且十六場小組討論中,除了三場醫療保健講座以英文進行外,絕大部份都以中文進行,又一度把哈佛殿堂變成了中國人的世界。
十七日的主題講座,主講人是鳳凰衛視控股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講題依序為中國傳媒過去三十年來的變化,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貢獻,以及雲集計算是科技業的下一波革命。
劉長樂侃侃而談傳媒業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具有推手地位。他說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解決了人民吃飯、族裔和諧及宗教信仰等三大問題,中國和外部國家的關係,也達到有邊無界的和平狀態,但這些年間最大的轉變,應該是中國的世界觀,摒棄了階級鬥爭,講究和諧,追求經濟發展。
在中國知識份子先天下之憂而憂等理念下,中國最高領導人如胡錦濤等,對媒體的提拔也有很大轉變,在中國政治體制民主化的進程中,容許媒體逐漸從單一宣傳,轉變成提供新聞、資訊等的多重或雙向溝通管道。過去這些年間,鳳凰衛視採訪了全世界二百多名元首,播出時,基本上都未刪減等,都是促成整個中國社會內部轉變的動力。
劉長樂認為中國媒體還有三大回歸要做,包括回歸到以人為本,新聞真理,以及市場機制等。
劉長樂也指出,媒體和互聯網結合的電子化,在中國是尤其重要的媒體走向。中國農民工普遍用手機上網,手機網民人數已達1.2億,南方都市報的一篇網民追蹤,扳倒一名貪官,這難得的庶民勝利的報導,就是佐證。
田溯寧則指出,電腦科技的從主機時代走向個人電腦時代,現在再走向集中並共享資源,主要因素包括寬帶網路出現,虛擬處理可行,實際應用的網路速度與頻寬,都容許個人更容易的從同一來源擷取數據,同時使用不同服務等。他表示,中國企業家在面對未來時,最重要的是從根本上做創造,並抱著求知若渴,處事若愚的態度。
十七日下午的全體出席座談,講者為五位著名的中國專家,包括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的前後任主任,傅高義(Ezra Vogel)、柯偉林(William Kirby),國際經濟教授庫柏(Richard N. Cooper)、波士頓大學東亞研究項目主任傅士卓(Joseph Fewsmith)、政治經濟教授柏金斯(Dwight Perkins)等人。
柯偉林引述孔子「論語為政篇」,笑言希望中國過了「六十而耳順」之後,能在走向和諧社會之際,踏入「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傅高義則藉着中國歷代領導人更換,來歷數了中國變遷,並指中國內部仍然複雜,面對許多困難問題待解決。柏金斯指中國向前看,面對的是生產力問題,以及如何製造內需,促進消費,帶動經濟成長。傅仕卓則坦言,在中國經濟是由政治決定,因此中國的價值觀體系,政治才是問題關鍵。
十八日早上的全體出席座談,講者為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重慶市委副秘書長暨中國國家發改委巡視委員趙艾、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董事長曹德旺、EMC中國卓越研發集團主席范承工。
前高盛(Goldman Sachs)大中國區主席胡祖六昨日中午做了閉幕講談,指出中國歷經數次世界金融危機,經濟仍穩定發展,因而受益的在國際間地位及影響力獲提升,但面對未來,是否能成為金融風暴中的最大贏家,仍要看中國是否能在全世界矚目之下,不再對世界經濟變化反應過度,不會把金融風暴的教訓誤讀為市場經濟及創新是壞事,也不會因為中國經濟發展遠較其他國家為好而盲目自滿。如果中國能妥善平衡內部的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但收益低的「三高一低」經濟模式,重新調整,並因應全球氣候變化等趨勢,發展低碳經濟,中國最終會是贏家。胡祖六也鼓勵學子回中國發展。
會議共同主席陳奕倫、朱嘉莉表示,今年除了小組討論數量空前之多外,出席人數也暴增近兩倍,從去年的六百人到今年的約一千一百人。其中有約30%到40%來自外州,甚至有人遠從加拿大、英國飛來出席。不少學生團體會外反映,在會議中或應另外安排時間,專供這些以中國議題為重心的學生團體交流。
圖片說明:
哈佛中國評論的主席沈一辰(前右三)、年會主席朱嘉莉(前右四)、陳奕倫(前左五)等工作人員在會議結束後合影。(菊子攝)
胡祖六(左起)、劉長樂、田溯寧,以及泰康人壽總裁陳東升在哈佛中國評論年會中擔任講者及嘉賓。(菊子攝)
哈佛大學的中國專家們,傅仕卓(右起)、柏金斯、柯偉林、傅高義和庫柏等人講談中國六十年。(菊子攝)
哈佛中國評論今年的年會出席人數遠超過主辦單位預期,每場講座都幾乎擠到連站位都沒有。(菊子攝)
清華大學院長施一工:人才是中國競爭力核心
2006年放棄美國優渥待遇回中國,造成「施一工效應」之說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工,十七日在哈佛中國評論會議中,激動表示「數量不能取代質量」,人才是中國競爭力核心,搏得全場熱烈掌聲。
施一工早在三十六歲,2003年時,就因為研究抑制細胞凋亡因子的蛋白SMAC,對破解致癌原因有貢獻,獲國際蛋白質學會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學家獎,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正教授,2005年當選為華人生物學家協會主席,2007年成為普林斯鈍大學終身講座教授之後,2008年二月,他卻放棄了普大這榮譽,以及NIH等機構提供,足可支持他的實驗室運作到2012年的巨額經費,毅然回中國,出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引起了廣泛矚目,連紐約時報都做了一篇報導。
十七日他在哈佛中國評論會議中坦言,他反對其中一名與會講者的高言能在哈佛殿堂用中文開會,是好事。他強調語言只是工具,在世界全球化之際,不應以語言來分界線。
施一工以錢學森當年回中國,對中國的快速進步起到巨大作用,有人把錢學森比為一人抵五師為例,指數量絕不能取代質量。他也舉例指出,中國現在每年可培養出大學畢業人才達四千二百萬,美國四千萬,中國學子發表的論文數量也已排到世界第二位,但以生命科學領域來說,中國目前所表現出來的研發能力,僅及美國的1%到2%左右而已。
他坦言自己放棄在美國的優渥待遇,忍受在北京生活,空氣污染到含鉛量之高,對人體健康不益等種種問題,全因為他有心要為國家培養人才。
施一工認為中國政府顯然還未真正瞭解到,中國所面對的嚴重問題之一,是何時才能在各個不同領域,培養出足夠數量的一流人才。他認為中國的千人計劃實施辦法也很有可議之處,但這全要靠有心人共同努力。他鼓勵所有人都成為該一理念的擁護者。
根據清華大學校本部資訊,施一工因為對細胞凋亡通路中蛋白質調節機制的深入研究,與美國國家衛生署(NIH)的格哈德哈默博士,同獲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THE 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將於四月廿六日在以色列的臺拉維夫大學領獎。
圖片說明:
施一工十七日在哈佛中國評論中的發言,引發現場熱烈掌聲的支持。(菊子攝)
施一工早在三十六歲,2003年時,就因為研究抑制細胞凋亡因子的蛋白SMAC,對破解致癌原因有貢獻,獲國際蛋白質學會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學家獎,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正教授,2005年當選為華人生物學家協會主席,2007年成為普林斯鈍大學終身講座教授之後,2008年二月,他卻放棄了普大這榮譽,以及NIH等機構提供,足可支持他的實驗室運作到2012年的巨額經費,毅然回中國,出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引起了廣泛矚目,連紐約時報都做了一篇報導。
十七日他在哈佛中國評論會議中坦言,他反對其中一名與會講者的高言能在哈佛殿堂用中文開會,是好事。他強調語言只是工具,在世界全球化之際,不應以語言來分界線。
施一工以錢學森當年回中國,對中國的快速進步起到巨大作用,有人把錢學森比為一人抵五師為例,指數量絕不能取代質量。他也舉例指出,中國現在每年可培養出大學畢業人才達四千二百萬,美國四千萬,中國學子發表的論文數量也已排到世界第二位,但以生命科學領域來說,中國目前所表現出來的研發能力,僅及美國的1%到2%左右而已。
他坦言自己放棄在美國的優渥待遇,忍受在北京生活,空氣污染到含鉛量之高,對人體健康不益等種種問題,全因為他有心要為國家培養人才。
施一工認為中國政府顯然還未真正瞭解到,中國所面對的嚴重問題之一,是何時才能在各個不同領域,培養出足夠數量的一流人才。他認為中國的千人計劃實施辦法也很有可議之處,但這全要靠有心人共同努力。他鼓勵所有人都成為該一理念的擁護者。
根據清華大學校本部資訊,施一工因為對細胞凋亡通路中蛋白質調節機制的深入研究,與美國國家衛生署(NIH)的格哈德哈默博士,同獲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THE 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將於四月廿六日在以色列的臺拉維夫大學領獎。
圖片說明:
施一工十七日在哈佛中國評論中的發言,引發現場熱烈掌聲的支持。(菊子攝)
星期六, 4月 17, 2010
何淑圭、陳守信、蘇懷仁「玉山」分享經驗
紐英崙玉山科技協會和駐波士頓台北經濟辦事處合作,日前在希雷人類基因會議室(Shire Human Genetic Conference Room)舉辦領導力發展論壇,邀得陳守信、何淑圭、蘇懷仁等三名學術、企業界成功人士分享經驗,吸引了近百名學子、學人出席。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當天在開幕致詞時,除了轉述馬英九總統日前在哈佛大學視訊會議中講談的台灣近況之外,也以成功只受限於各人的想像力,前輩的指導可帶大家少走許多彎路等話,鼓勵出席者把握機會,向當天的講者請益,發揮創意。
當天應邀講談的成功人士分別為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系教授暨中研院院士陳守信、希雷人類基因療法公司資深副總裁(Shires Human Genetics Therapy)蘇懷仁,以及奧羅瑞(Aurora)影像科技總裁何淑圭。
陳守信當天直接了當的指出,要成功首先得真正喜歡自己做的事,然後要有良師益友,譬如他當年的博士導師BN Brockhouse,他後來合作的Cliff Shull,都是諾貝爾獎得主。他那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全球記憶網計劃首席負責人的妻子劉欽智,五十年如一日,他的學生和他合作無間的做水的三臨界點研究等,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坦言自己即將離開希雷(Shire)公司的蘇懷仁,也是當天這領導力發展論壇的發起人。他說年輕人最常問他,美國業界到底有沒有玻璃天花板,該怎麼突破。他以自己的發展經歷指出,在發展領導力上,建立支持系統(support system)很重要,在妻子、家人之外,得交些能談知心話的朋友。不過業界的一項大忌是,別和你的老闆、下屬或公司內的人事部員工做朋友。經營出平衡的,有品質的生活,也是培養領導力的方法之一。在「世界是平的」全球化環境中,培養開放態度,能尊重、瞭解他人文化、思想方式的態度,也很重要。
原本是成功的銀行家的何淑圭,侃侃而談她是因緣際會的走上創業這條路。她父親的患癌症去世,促使她決心幫助一家瀕臨破產的研發治療癌症儀器公司找貸款。在幫忙幫到底的情況下,最後竟演變到她回台灣台南,向家族親人及統一集團的高清愿等人借來約兩千萬元,還一肩挑起執行長工作,繼續發展該一好產品。
玉山科協理事李政欣、方凱威在講談結束後主持的問答,出席群眾提問十分踴躍。
查詢玉山科協詳情,可上網http://mjne.org/。
圖片說明:
方凱威(左起)、何淑圭、陳守信、蘇懷仁、李政欣等人在玉山科協的領導力論壇中主持問答。(菊子攝)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當天在開幕致詞時,除了轉述馬英九總統日前在哈佛大學視訊會議中講談的台灣近況之外,也以成功只受限於各人的想像力,前輩的指導可帶大家少走許多彎路等話,鼓勵出席者把握機會,向當天的講者請益,發揮創意。
當天應邀講談的成功人士分別為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系教授暨中研院院士陳守信、希雷人類基因療法公司資深副總裁(Shires Human Genetics Therapy)蘇懷仁,以及奧羅瑞(Aurora)影像科技總裁何淑圭。
陳守信當天直接了當的指出,要成功首先得真正喜歡自己做的事,然後要有良師益友,譬如他當年的博士導師BN Brockhouse,他後來合作的Cliff Shull,都是諾貝爾獎得主。他那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全球記憶網計劃首席負責人的妻子劉欽智,五十年如一日,他的學生和他合作無間的做水的三臨界點研究等,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坦言自己即將離開希雷(Shire)公司的蘇懷仁,也是當天這領導力發展論壇的發起人。他說年輕人最常問他,美國業界到底有沒有玻璃天花板,該怎麼突破。他以自己的發展經歷指出,在發展領導力上,建立支持系統(support system)很重要,在妻子、家人之外,得交些能談知心話的朋友。不過業界的一項大忌是,別和你的老闆、下屬或公司內的人事部員工做朋友。經營出平衡的,有品質的生活,也是培養領導力的方法之一。在「世界是平的」全球化環境中,培養開放態度,能尊重、瞭解他人文化、思想方式的態度,也很重要。
原本是成功的銀行家的何淑圭,侃侃而談她是因緣際會的走上創業這條路。她父親的患癌症去世,促使她決心幫助一家瀕臨破產的研發治療癌症儀器公司找貸款。在幫忙幫到底的情況下,最後竟演變到她回台灣台南,向家族親人及統一集團的高清愿等人借來約兩千萬元,還一肩挑起執行長工作,繼續發展該一好產品。
玉山科協理事李政欣、方凱威在講談結束後主持的問答,出席群眾提問十分踴躍。
查詢玉山科協詳情,可上網http://mjne.org/。
圖片說明:
方凱威(左起)、何淑圭、陳守信、蘇懷仁、李政欣等人在玉山科協的領導力論壇中主持問答。(菊子攝)
北美中樂團波士頓演奏「荒漠錦堂曲」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日前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喬登廳(Jordan Hall),為北美中樂團舉辦「荒漠錦堂曲」專場音樂會,既展示中國樂器、樂曲在造型、音韻上與西方音樂的不同,也介紹給觀眾們中樂新編人才。
北美中樂團是1999年由擅長吹笙的胡建兵所創辦。2001年他還加入了馬友友的「絲綢之路」樂團。其他的主要成員包括去年應紐約現代博物館(MoMA)做專場演奏,已是著名管子演奏家,現任北美中樂團藝術總監的包鍵,以及曾為好萊塢電影「西藏七年」配樂,曾為PBS紀錄片「紅旗下的中國之聲」等演奏的長笛演奏家陳濤等人組成。全團共約十餘人。
北美中樂團這次在波士頓的「荒漠錦堂曲」專場音樂會,既意在展現中國傳統民樂之美,也要秀今人古曲新編的成果。
當晚的演奏曲目由七人合奏江南絲竹八大曲之一的「行街」開場,接著的夏文杰板胡獨奏「河南梆子腔」,周懿琵琶獨奏唐大歌舞大曲「綠腰」,陳濤笛子獨奏「秦川抒懷」,以及合奏的「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干」,北京智化寺古音樂「畫錦堂」等,都是以這些中樂演奏家們的優美技巧,演繹出中國具地方特色的民樂,以及具磅礡氣勢的宮廷音樂。
這場音樂會中,還演奏了多首團長胡建兵改編的古曲,包括晚唐陳康士根據屈原同名抒情長詩做成的古琴曲「離騷」,有說是後漢蔡文姬,有說是唐代董庭作曲的「胡笳十八拍」,原為甘肅民歌的「花兒與少年」。
胡建兵還以笙獨奏了一首他自己做曲的「天空」。
在這場音樂會中,出席聽眾們不但享了耳福,還藉著曲目介紹,學得不少中樂知識。其中陳濤在參與演奏「胡笳十八拍」一曲時使用的塤,具說還是1976年,考古學家們在甘肅省玉門市火燒溝出土了廿幾個有四千年歷史的六孔塤後,中樂界才有人開始研究怎麼吹奏這一樂器。陳濤表示,他也是從那時才開始吹奏這樂器。
圖片說明:
北美中樂團團長胡建兵(右一)、藝術總監包鍵(右四)、長笛演奏家陳濤(左一)等全體團員在演出後合影。(菊子攝)
陳濤向到後台請教者展示他用的塤,這人們平日少見的中樂器。(菊子攝)
甄若矛(右一起)、張正山、高偉民、中華表演基金會會長譚嘉陵和黃少堅等波士頓本地的中樂演奏家們到後台探望北美中樂團團員。(菊子攝)
北美中樂團是1999年由擅長吹笙的胡建兵所創辦。2001年他還加入了馬友友的「絲綢之路」樂團。其他的主要成員包括去年應紐約現代博物館(MoMA)做專場演奏,已是著名管子演奏家,現任北美中樂團藝術總監的包鍵,以及曾為好萊塢電影「西藏七年」配樂,曾為PBS紀錄片「紅旗下的中國之聲」等演奏的長笛演奏家陳濤等人組成。全團共約十餘人。
北美中樂團這次在波士頓的「荒漠錦堂曲」專場音樂會,既意在展現中國傳統民樂之美,也要秀今人古曲新編的成果。
當晚的演奏曲目由七人合奏江南絲竹八大曲之一的「行街」開場,接著的夏文杰板胡獨奏「河南梆子腔」,周懿琵琶獨奏唐大歌舞大曲「綠腰」,陳濤笛子獨奏「秦川抒懷」,以及合奏的「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干」,北京智化寺古音樂「畫錦堂」等,都是以這些中樂演奏家們的優美技巧,演繹出中國具地方特色的民樂,以及具磅礡氣勢的宮廷音樂。
這場音樂會中,還演奏了多首團長胡建兵改編的古曲,包括晚唐陳康士根據屈原同名抒情長詩做成的古琴曲「離騷」,有說是後漢蔡文姬,有說是唐代董庭作曲的「胡笳十八拍」,原為甘肅民歌的「花兒與少年」。
胡建兵還以笙獨奏了一首他自己做曲的「天空」。
在這場音樂會中,出席聽眾們不但享了耳福,還藉著曲目介紹,學得不少中樂知識。其中陳濤在參與演奏「胡笳十八拍」一曲時使用的塤,具說還是1976年,考古學家們在甘肅省玉門市火燒溝出土了廿幾個有四千年歷史的六孔塤後,中樂界才有人開始研究怎麼吹奏這一樂器。陳濤表示,他也是從那時才開始吹奏這樂器。
圖片說明:
北美中樂團團長胡建兵(右一)、藝術總監包鍵(右四)、長笛演奏家陳濤(左一)等全體團員在演出後合影。(菊子攝)
陳濤向到後台請教者展示他用的塤,這人們平日少見的中樂器。(菊子攝)
甄若矛(右一起)、張正山、高偉民、中華表演基金會會長譚嘉陵和黃少堅等波士頓本地的中樂演奏家們到後台探望北美中樂團團員。(菊子攝)
星期五, 4月 16, 2010
哈佛辦學術研討會慶祝杜維明七十大壽
杜維明(右)和馬若德(中)、孔復禮(左)在座談休息時間中交換意見。(周菊子攝) |
杜維明和王德威(右)在會後進一步討論。(周菊子攝) |
1940年在中國雲南昆明出生,1968年獲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歷史博士學位的杜維明,先後在普林斯頓、加州柏克萊、哈佛等大學任教。1996到2008年間擔任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社長。他曾在2001年時獲聯合國秘書長邀請加入傑出人士文明間對話團(Group of Eminent Person for the 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目前擔任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也仍保留有哈佛大學亞洲中心研究員(Associate)身份。
哈佛亞洲中心主任克雷門(Arthur Kleinman)推崇杜維明(左)的中國影響力。(周菊子攝) |
杜維明教授七十大壽座談會,現場擠滿了人。(周菊子攝) |
在「文化中國」這場講座中,哈佛中國文學教授王德威以「文化中國、多元文化中國、跨文化中國」為題,指「文化中國」不是形容詞,而是動詞,意味著要藉助人文來培養、轉變中國。他也以「論語」泰伯篇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做為恭賀杜維明大壽的期許。
王德威從回顧杜維明在1991年戴達洛斯(Daedalus)春季刊上發表的「文化中國:邊緣中心論(Cultural China: The Periphery as the Center)」,把中國人就是漢人,生在中國、講中文、遵循忠於族裔行為的這傳統、僵硬看法打破,在學術界引發廣泛討論。杜維明的當原本被視為正統、中心的社區不再具有指引方向的權威時,邊緣就反過來成了中心。
王德威指出,杜維明的這中國文化邊緣中心論,引發各種討論聲音,包括杜維明自己認為文化是棵活樹,不斷衍變。李歐梵認為邊緣化或都會化不受原居家園限制;王庚武認為多個中國文化中心持續的在和當地文化協商中;孔復禮則把內陸中國和海域中國拿來做比較。
許多學者都在何謂中國人、中國文化、價值觀、行為、思想、傳統,該根據族裔、地域、語言或宗教來區分等,從不同角度發表看法。年輕一代的學者,後來既抱歉意,又具挑釁意味的提出許多批評、反判性看法。有些人甚至直接宣稱自己不是華人。
不過王德威也以中國已在全世界83個國家中,建了282個孔子學院,並計劃到2020年時,建成一千個,不過孔子學院教的不是孔學,是中國語文,以及胡錦濤、溫家寶講話時還帶有山東腔,央視主播卻遭批評開始帶有港台腔,來指出中國文化或文化中國,其實有著非常多元的聲音,要怎麼定義,是否會像中國大陸鼓吹和諧社會後,坊間出現的流行語一樣,「被和諧掉了」,賈平凹、哈金、高行健、郭小櫓這些身處不同國境,以不同語文寫作的人,要怎麼劃分,恐怕還看未來衍變,仍待繼續研究。
清華大學代表團邀校友回國參加百年校慶
清華大學將於明年四月的最後一個週日慶祝創校一百週年。校長顧秉林率領百人訪美團來到波士頓,在十三、十四這兩日,以學生藝術團演出,介紹傑出校友晚宴等活動,與大約三百名本地校友、僑團代表歡聚,邀請校友們明年回母校慶祝。
顧秉林率領的「百年清華、百名師生」訪美團,行程包括走訪舊金山、紐約、波士頓、芝加哥。顧秉林在四月八日時,還到華府在百人會年會的發表講談。
顧秉林和副校長袁駟等人率領的訪問團,十三日晚由學生藝術團在班特利(Bently)大學舉行了一場「清舞飛洋、華夏增輝」表演會,演出民樂、京劇、舞蹈,十四日晚由波士頓清華校友會籌辦,在華埠帝苑大酒樓舉行晚宴,安排了1940年土木系畢業的李詩穎、1977化工系畢業,現任道富集團全球顧問公司副總裁的劉瑩、1984數學系,2006獲COPSS總統獎的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生物統計系共同主任林希虹、1993計算機系,2009年獲無錫530計劃A類投資,創辦了江蘇紫荊花信息公司的韓松等傑出校友,在「你的故事,我們的清華」這主題下,分享了他們的人生心得。
十四日的晚宴,還有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以「中國能救世界嗎」為主題,做十五分鐘講談。波士頓清華校友會董事會主席林巍和孫毅、陳勇等人還把「媽呀,中國」一歌,改編成「媽呀,清華」,做了一場男聲六重唱。
已擔任清華大學校長七年的顧秉林,十四日晚在宴會中向清華校友們報告學校近況,指出福布斯(Fobes)雜誌今年才把由清朝皇家園林改建的清華選為全世界校園最美的大學之一,校友們籌辦了清華助貧基金等。他也在晚宴致詞時呼籲校友,一代代傳承清華文化,發揚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精神,多提建議,協助母校把軟實力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顧秉林表示,無論是工業、科技,或政治,清華對中國的改革、發展,一直都有很重要貢獻,不但中科院、工程院有25%的院士是清華校友,就連中國領導層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去年有四名,今年有三名是清華校友(胡錦濤、習近平等)。
顧秉林也說,中國學生普遍有創新能力不足現象,這是教育改革要著力的地方。清華這次派出包括廿多名教授的百人訪問團,目的之一,就是要搜集資訊,做教改參考。該校也在努力進行能源、氣候變化、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以為促進社會發展做些貢獻,在國際上獲得更高認可。
顧秉林鼓勵所有校友,重溫三通,「東西融通、古今貫通、文理匯通」,「衝建設、強基礎、求創新」的有所行動,起而言,並言必求實、求是,以在社會上發揮更大作用。
顧秉林在回答校友提問,現在學校有多少女同學時表示,當年他求學時,學校只有五班,從一到四班,全是男生,只有第五班有十幾名女生。他笑說,所以現在學校要加強文科,才好多招收些女生,目前女生約佔全校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
圖片說明:
慈祥和藹,風度極佳的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向波城校友講話。(菊子攝)
清華年輕一輩中的傑出校友韓松,去年已從波士頓轉赴江蘇創業,十四日也趕到會場與校長顧秉林歡聚。(菊子攝)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的國情講談,指出中國要從黑色經濟(煤)轉向綠色經濟(環保)。(菊子攝)
波士頓清華大學校友會董事會主席林巍(中)等人演唱他們改編的「媽呀!清華」。(菊子攝)
顧秉林率領的「百年清華、百名師生」訪美團,行程包括走訪舊金山、紐約、波士頓、芝加哥。顧秉林在四月八日時,還到華府在百人會年會的發表講談。
顧秉林和副校長袁駟等人率領的訪問團,十三日晚由學生藝術團在班特利(Bently)大學舉行了一場「清舞飛洋、華夏增輝」表演會,演出民樂、京劇、舞蹈,十四日晚由波士頓清華校友會籌辦,在華埠帝苑大酒樓舉行晚宴,安排了1940年土木系畢業的李詩穎、1977化工系畢業,現任道富集團全球顧問公司副總裁的劉瑩、1984數學系,2006獲COPSS總統獎的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生物統計系共同主任林希虹、1993計算機系,2009年獲無錫530計劃A類投資,創辦了江蘇紫荊花信息公司的韓松等傑出校友,在「你的故事,我們的清華」這主題下,分享了他們的人生心得。
十四日的晚宴,還有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以「中國能救世界嗎」為主題,做十五分鐘講談。波士頓清華校友會董事會主席林巍和孫毅、陳勇等人還把「媽呀,中國」一歌,改編成「媽呀,清華」,做了一場男聲六重唱。
已擔任清華大學校長七年的顧秉林,十四日晚在宴會中向清華校友們報告學校近況,指出福布斯(Fobes)雜誌今年才把由清朝皇家園林改建的清華選為全世界校園最美的大學之一,校友們籌辦了清華助貧基金等。他也在晚宴致詞時呼籲校友,一代代傳承清華文化,發揚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精神,多提建議,協助母校把軟實力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顧秉林表示,無論是工業、科技,或政治,清華對中國的改革、發展,一直都有很重要貢獻,不但中科院、工程院有25%的院士是清華校友,就連中國領導層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去年有四名,今年有三名是清華校友(胡錦濤、習近平等)。
顧秉林也說,中國學生普遍有創新能力不足現象,這是教育改革要著力的地方。清華這次派出包括廿多名教授的百人訪問團,目的之一,就是要搜集資訊,做教改參考。該校也在努力進行能源、氣候變化、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以為促進社會發展做些貢獻,在國際上獲得更高認可。
顧秉林鼓勵所有校友,重溫三通,「東西融通、古今貫通、文理匯通」,「衝建設、強基礎、求創新」的有所行動,起而言,並言必求實、求是,以在社會上發揮更大作用。
顧秉林在回答校友提問,現在學校有多少女同學時表示,當年他求學時,學校只有五班,從一到四班,全是男生,只有第五班有十幾名女生。他笑說,所以現在學校要加強文科,才好多招收些女生,目前女生約佔全校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
圖片說明:
慈祥和藹,風度極佳的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向波城校友講話。(菊子攝)
清華年輕一輩中的傑出校友韓松,去年已從波士頓轉赴江蘇創業,十四日也趕到會場與校長顧秉林歡聚。(菊子攝)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的國情講談,指出中國要從黑色經濟(煤)轉向綠色經濟(環保)。(菊子攝)
波士頓清華大學校友會董事會主席林巍(中)等人演唱他們改編的「媽呀!清華」。(菊子攝)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