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07, 2015

穩定華埠未來從中華貿易大樓開始 CRA九月改選執委

華埠社區土地信託會理事梅清嫣(左起),李素影與華埠居民會
共同主席余仕昂等人呼籲華埠居民向波士頓重建局請願。(菊子攝)
波士頓華埠居民會(CRA)五日晚開會,宣佈九人參選不分區執委,呼籲民眾填寫請願信,促請波士頓重建局(BRA)未來發展中華貿易大樓時,優先考量穩定華埠社區。
            波士頓華埠居民會五日晚在昆士小學飯堂召開月會,包括華埠社區土地信託報告,亞美社區發展協會(ACDC)第12號地段工作坊,介紹居民會不分區執委候選人,報告廣告招牌公司計畫等有四項議程,共約五十人出席。
            華埠社區土地信託會是今年一月成立,共有9名理事,以打造可負擔住宅,穩定華埠社區為宗旨的組織。
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左二),梅陳月嫦(右四)介紹參選
不分區執委的劉華權(左起),馬華,余顯生,
Arturo Gossage
黃楚等人。(菊子攝)
            理事中的梅清嫣,李素影,五日晚在華埠居民會月例會中表示,波士頓市公有土地稀少,但是穩定地方社區的重要資源。以華埠而言,近在咫尺的中華貿易大樓,有如懷寶,然而如果華埠居民不表態,波士頓重建局不會想到該棟大樓在穩定華埠社區上可以發揮多大作用。他們希望華埠居民們可以一人一信的簽署一份請願明信片,籲請波士頓重建局局長高登(Brian Golden)一旦重新開發中華貿易大樓,要優先考慮波士頓華人社區的未來穩定。
 策略集團的董事長Susan Tracy(右二),副董事長David E. Newman
(中)在翻譯(右一)協助下做報告。旁為
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
(左一),梅陳月嫦(左二)。(菊子攝
            華埠社區土地信託會的九名理事,包括鄭繼良,梅清嫣,Jeffrey Hovis,梅陳月嫦,陳家傑,李素影,劉仲岳,梁國正等人。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由該會工作人員呂嘉媚報告,為推動發展可負擔住宅,該會邀請民眾分別於八月八日(週六),八月廿二日(週六)的上午十點至下午一點,到信義大廈社區室(38 Oak St., Boston, MA)出席討論會,想像雙樹酒店旁停車場的12號地段,發展可負擔住宅的可能性。
            討論會將為提供早、午餐,及托兒服務。查詢可洽May.lui@asiancdc.org,或617-852-2380,內線212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呂嘉媚(中)請居民出席座談會,討論把
12號地段蓋成可負擔住宅的可能性。(菊子攝)
            波士頓華埠居民會執委會包括分區執委9席,不分區執委8席,共17人,二年一任,每年輪流改選。今年輪到改選不分區執委。執委會共同主席余仕昂與梅陳月嫦當晚宣佈有9人角逐8席。
            居民會當晚派發了一份候選人名單,列出候選人中英文姓名,以及所居住屋村或街道,但並無候選人簡介。
            根據名單,參選華埠居民會不分區執委者包括住在乞臣街的Arturo Gossage,南灣東伍新杏,君子樓莫若沖,公路村劉華權,堡壘村梁潤梅,君子樓馬華,華信屋余顯生,堡壘村黃楚瑜,乞臣街余佩英。
        候選人中的Arturo Gossage2007年搬進華埠後,居住迄今,房租逐年上漲,從不到1300元漲至超過1800元,其中還有一年一漲20%。他坦言自己因為賺錢不易,一門課一門課的修,花了16年時間才取得學位,深切希望其他不需要像他一樣那麼辛苦,經駱理德鼓勵,才在雖然知道多名居民會執委英文不流利,溝通可能有一定程度障礙中,仍然願意參選,為社區出力。
            曾經在七月廿日到華埠社區議會(CNC)陳情的兩家廣告招牌公司,招牌建築(Boardstruction),以及代表橙桶媒體(Orange Barrel Media)的策略集團(The Strategy Group),八月五日晚也都到華埠居民會解釋了他們的提案。
            招牌建築(Boardstruction)負責人史諾雯(Marilois Snowman)在黃願明協助翻譯下,說明該公司有意在尼倫街(Kneeland)165號的Veolia能源廠大樓外牆,做一面60X20呎的大廣告牌。為爭取支持,允諾捐款7,500元,或撥出營收的2%等。
            策略集團的董事長Susan Tracy,副董事長David E. Newman到會說明,原本已獲波士頓重建局批准的數位電子廣告牌,現因更動安裝地點,從W酒店面向天滿(Tremont)街的外牆,換到面向史都華(Stuart)街,尺寸也改為258寸乘158寸,而須重新向波士頓重建局的區域規劃委員會申請批准,並爭取社區支持。
           

CYPN 今夏好忙碌 爬山,攀岩,騎車,塑身樣樣來

華人青年協會攀登白山合影。(圖由華青會提供)
夏日炎炎正好眠?才不呢。華人青年協會(CYPN)這兩週玩瘋了,從百人登山,攀岩,越野騎摩托車,到研究塑身減肥,幾乎沒停過,這週末還要殺到紐約去賽龍舟,下週末要師從吳弭學政治。
華人青年協會攀登白山合影。(圖由華青會提供)
            吳迪一創辦的華人青年協會,在眾多小夥伴響應,各就興趣的揪團行動下,發展得如火如荼,不但每個週末有活動,還推陳出新的花樣百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加入。
            日前的百人登山,由華人青年協會幹部,何鵬,董蔚,張薇,以及志工林詩詩等人負責,以何鵬今年為該會統籌攀登藍山(Blue Hills)活動的經驗為參考,小心翼翼地策劃各項細節。
            要讓包括很多互不相識者的一百人,井然有序的同時參加一個活動,絕不是件簡單事。他們在出發前,線上線下策劃了不下三星期。
越野騎摩托車。(圖由華青會提供)
            爬山這天,陽光明媚,分別來自金融,法律,科技等不同領域,包括還在唸書,剛剛就業的年輕人,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從WelchDickey山徑的徒步行走4.5英哩,一路輕鬆談笑的走了4小時15分鐘,即使原本生疏,走到終點時,也都變成了好朋友。
            其中50多人在歸途中還決定繼續“偶遇”,從山上下來後,轉往波士頓聚餐,享受高談闊論的興奮。
            住華森市,在Sandbury一家公司做財務的陳小璐,直說爬這一趟山,認識好幾個志同道合者,真是太難得了。
塑身、減肥,大家都有興趣。(圖由華青會提供)
            從衛斯福(Westford)來的電子工程師琳達(Linda)說,這次爬山竟讓她同時克服了恐高症和腳痛毛病,她簡直要為決定參加活動頒獎給自己了。
            來自康州哈特福市,還是跆拳道高手的知識產權律師北辰,在徒步爬山過程中,偶爾當起領隊。一路上展現身輕如燕姿態的她笑說,她不僅自己經常爬山,還催促父母和他一起爬山來鍛鍊身體。
華人青年協會在七月三十一日還辦了塑身減肥講座,由協會創辦人,體重瘦了三分之一的吳迪一,以及龍舟隊隊長楊雅青,營養師孔璋琳(譯音)主講。
這週末,該會一批划龍舟好手將遠征紐約,日前聚餐誓師。下週末的八月十四日晚上六到九點,華人青年協會將於麻省理工學院的E51-335教室(2 Amherst St
越野騎摩托車。(圖由華青會提供)
Cambridge, MA 02142)舉辦講座,邀刻正競選連任的波士頓市首名華裔市議員,今年剛滿三十的吳弭,分享她的從政經驗,講談華人影響政治的方法。






            

            


            

CITY OF BOSTON WORKS WITH COMMUNITY PARTNERS TO BOOST COMPOSTING EFFORTS

For Immediate Release: August 7, 2015
Contact: Press Office, 617-635-4461
CITY OF BOSTON WORKS WITH COMMUNITY PARTNERS TO BOOST COMPOSTING EFFORTS
Boston - Friday, August 7, 2015 - Mayor Martin J. Walsh's Office of Neighborhood Services, Environment, Energy & Open Space, and the City of Boston Public Works Department joined community partners in building an Aerated Static Pile Facility, from which heated carbon dioxide-enriched air is captured and pumped into an adjacent greenhouse, at the Mattapan Ecovation Center to boost composting and recycling in the City of Boston.

"Each and every single resident and visitor to the City of Bost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well-being of our environment," said Mayor Walsh. "By working together, we can make Boston one of the most sustainable and climate-resilient cities in the country. It starts with us, and this greenhouse is a part of our solution. I extend my gratitude to Public Works, Neighborhood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 Energy & Open Space for continuing to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our community."

The center, located at 416 American Legion Highway, is a 2,800 square foot greenhouse that uses biological energy created from composted materials to help aide in the process and production of plants. The composting greenhouse will be used to recycle approximately 1000 cubic yards of organic materials annually.

"This greenhouse establishes a national urban model that combines state and private funding with local resources and talent to address the effects and causes of climate change," said Bruce Fulford of City Soil.

This project was made possible through a grant award from the Urban Agricultural Program at the 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MDAR) and the Suffolk County Conservation District. City Soil & Greenhouse contributed and secured more than $100,000 in materials and services match to the MDAR funds for the project.

As part of its Climate Action Plan, the City is committed to reducing waste by increasing recycling and diverting organics. In 2013, the City piloted Project Oscar, a residential community composting program. The City is exploring opportunities to expand it to 2 additional neighborhoods this year.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Project Oscar, visit: www.cityofboston.gov/food/ compost.

星期四, 8月 06, 2015

經文處教育組選送17人到台灣深造

大波士頓今年共有17名學生,分別獲得教育部「臺灣獎學金」及「華語文獎學金」,即將赴台進修。經文處教育組日前特地舉辦行前說明會,協助這些學生預做相關準備。
教育組表示,教育部為鼓勵美國學生到臺灣留學,特地設置「臺灣獎學金」與「華語文獎學金」等兩項獎學金。「臺灣獎學金」是鼓勵學生到臺灣攻讀學位,「華語文獎學金」,是鼓勵學生到臺灣進修華語。
過去這些年來,駐波士頓教育組已從新英格蘭本地甄選過數十名學生赴臺攻讀學位或研習華語。其中不少研習語言學生到了台灣之後,愛上台灣,決定留在台灣攻讀學位,還進而申請到攻讀學位的獎學金,讓許多耳聞目睹的學生對台灣更感興趣。
駐波士頓教育組組長黃薳玉日前在行前說明會中,頒發得獎證明書,並就辦理赴臺簽證事宜,臺灣生活環境,做相關說明。該組還編製了「赴臺留學手冊」給獲獎學生們參考。
            今年獲獎的學生,有4人獲得教育部臺灣奬學金,13人獲得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其中有好幾人之前爭取到暑期實習機會,已先前往其他地區或國家實習了一段時間,
當天會上,邀請到獲得2014年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的溫嘉卉,簡述她去年到國立臺灣大學國際華語研習所學華語的經驗。在中文程度大幅進步之餘,她決定繼續在臺大攻讀華語教學碩士。由於她的表現優異,今年她也是臺灣獎學金的得獎者之一。
            溫嘉卉在說明會中分享了她在臺灣的生活經驗,例如臺北市的悠遊卡有很多功能,可用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也可作電子錢包,在便利商店小額購物。
溫嘉卉還用驚嘆語調表示,臺灣的便利商店和美國大不相同,幾乎一應生活所需,都可在便利商店買到或辦到。
即將赴臺學生們探問的事物包括,美國手機可否帶到臺灣用、申辦臺灣手機門號的程序、打包行李時該準備哪些衣物等。
            黃薳玉表示,為協助獲獎學生們交流,該組製作有通訊錄。她建議學生們互通有無,交流經驗。
教育組表示,該組每年1月公告「教育部臺灣獎學金」與「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簡章,331日截止申請,經過書面審查及面試等遴選程序後,6月上旬公告受獎名單。
  
圖片說明:

駐波士頓教育組組長黃薳玉(左三)與獲得2015年教育部臺灣獎學金的溫嘉卉(左一起),獲華語文獎學金的Arianna DeMinico 、關藹倫、Greyson Lewis,以及Frances Brittingham等人穿上教育組送出的「Study in TaiwanT恤合影。(圖由教育組提供)

余文博全票當選余風采堂美東副總長

余風采堂新任美東副總長余文博,陳華美夫婦。(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紐英崙余風采堂84日傳喜訊。兼具會計師,律師資格,現已退休的余文博,在第25屆全美余氏懇親大會中全票當選美東副總長。
            余文博雖然是紐英崙余風采堂的美東副總長新人,但早從1970年代就已加入宗親會,歷任各項職務的為族人服務。
            1946年出生,3歲那年隨家人從中國廣東台山移民香港,19歲時才移民來美,進東北大學修得會計碩士學位,加入四大會計師樓之一的德勤會計公司工作,還利用晚上時間繼續進修,在薩福克大學研習法律,直到1979年,他通過律師資格考試後,才自行開業。
        余文博不諱言他很幸運,在那個一元可以買3打雞蛋的年代,有嬌妻陳華美在餐廳當簿記,領一週70元的薪水來供他念書。直到他畢業,工作後,嬌妻還勤奮的一度在尼倫街75號拿到幾百呎面積店面,開過書店。
            在德勤公司工作時,他可以賺到大約14,000元一年,七年後自行開業,萬事起頭難的客戶得一個個去找,年收入也銳減至3000元,很是艱苦的撐了好一段時間。直到堅持有成,會計師事務所賺錢了,四女一男的五個小孩陸續報到,他們倆夫婦不得不更加勤奮工作,手腦並用的把握所有增加收入機會。大約是1975年,他們用75,000元在尼倫街(Kneeland)買下一棟六層高大樓,之後,一有機會就收購,竟把尼倫街20號到46號之間,一整段街道上的大樓都買了下來,被許多人熟識他的人稱為唐人街大地主。
            談及這些過往時,余文博笑說,那麼多個小孩要上學唸書,一個人的學費就不下25萬元,何況還得籌措食宿,交通費,他有許多棟房子都因為要付這些費用賣掉了。不過他很開心,如今都住在加州的這幾個小孩,全都很爭氣,一個在營業額逾千億元公司當營運長,一個是建築師,一個在時裝界。他退休後和妻子經常加州,麻州來回飛,探親人,看朋友。
            余文博透露,他早從1970年代就在余風采堂內服務,由於他的專業,也經常為其他宗親公所,社團組織做顧問,包括藝聯慈善社,華林派,美華協會(OCA),甚至波士頓華埠獅子會,波士頓亞裔共和黨協會,他都是當年的創辦人之一。曾經他還在華林派創辦人陳培周遊世界的去示範,表演武術時,應邀隨同。余文博表示,在紐英崙的這些社區關係,朋友情誼,是他到加州時的想念,這次同意參選余氏美東副總長,既是宗親盛情難卻,也實在是他有心回饋,想為他成長的地方做些事。

全美余風采堂第25屆懇親閉幕 下屆洛杉磯見

全美余風采堂第廿五屆懇親大會四日閉幕,61名來自14個城市的各地宗親代表,推選出四名新一屆美東,美西正副總長,邊盛讚紐英崙余風采堂承辦成績,邊相約三年後洛杉磯再聚。
            四日晚,余氏宗親在喜臨門大酒樓舉行閉幕式,由司儀余白石主禮。宗親們向忠襄公畫像行三鞠躬禮,再由元老余習文主持新舊任正副總長交接典禮。
在八月一日至四日間,余氏宗親們在凱悅酒店一連開會四日,討論族務,四日中午在波士頓龍鳳酒樓接受本地僑界的設宴歡迎。四日晚在喜臨門大酒樓公佈新任正副總長當選人,依序為美東紐約的宏基,紐英崙的文博,以及美西舊金山的永源,鳳凰城的文澤。
原美東總長,紐英崙的余超群,今年任期屆滿,在懇親大會落幕之際,升為元老。去年才因余金爵辭世,減少一名元老的紐英崙余風采堂,也因此恢復有二席元老局面。另一名元老為已高齡85有餘的余仕昂。
新上任的美東總長余宏基來自紐約,英文說得比中文流利。美西總長余永源言簡意賅的期許宗親團結,努力,明天更好,2018年在洛杉磯舉辦第26屆全美懇親大會時,請踴躍出席。
美東副總長,紐英崙本地的余文博致詞時坦言是余超群鼓勵,也為服務宗親,這才儘管自己已退休,工作又無薪,還是同意參選,結果得票率百分之百,很令人開心。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賴銘琪,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當晚都應邀出席,也都用廣東話致詞。
賴銘琪指紐英崙才經歷了破紀錄降雪逾百呎的冬天,四日下午又遭逢罕見的大降冰雹,可見紐英崙實在獨特,不但人才濟濟,服務熱心,更難得的是非常支持政府及經文處。郭大文先為僑委會副委員長呂元榮因公務,無法留至閉幕致歉,再祝福大會圓滿順利,族務蒸蒸日上。
紐英崙余風采堂主席余國華,元老余仕昂接著一一致詞後,再由余建興,余艷玲主持娛樂節目,以余氏婦女組與多名歷任主席組成合唱團,演唱“友誼之光”的強調宗親互助,發光發亮,以及組隊跳“撲家轉換舞伴(Poker Mixer)“,”最炫民族風“,”撲加集體舞(Poker Line dance)“來展現余氏宗親能歌善舞。

圖片說明:

        全美余風采堂元老習文(中)主持新舊任美東,美西正副總長交接。右起,新任的文澤,文博,永源,宏基,卸任的超群,以信,海量,鋼深。(菊子攝)

        全美余風采堂元老習文(中)主持新舊任美東,美西正副總長交接。右起,新任的文澤,文博,永源,宏基,卸任的超群,以信,海量,鋼深。(菊子攝)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右起),經文處處長郭大文恭喜紐英崙的余文博當選美東副總長,余超群升任元老。(菊子攝)

            紐英崙余風采堂婦女組和歷屆主席組成合唱團,演唱“友誼之光”。(菊子攝)

            紐英崙余風采堂主席余國華夫婦(前左)等人跳換舞伴舞。(菊子攝)


            紐英崙余風采堂籌辦這次全美懇親大會的骨幹成員。左起,余國華夫婦,余厚利,余定邦夫婦,以及右起,余景新,陳余寶愛。(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