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月 09, 2013

美中醫學交流學會年會 湖北中醫藥大學組團參加

美中醫學交流學會(ACMES)日前在哈佛醫學院達娜法伯(Dana Farber)研究中心,Mclean醫院兩地舉行年會,共有25名醫師,專家發表報告,來自中國的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率團參加, 12名青年學者做口頭論文評比,6人獲突出服務奬。
            美中醫學交流學會今年的年會主題為“2013醫學前沿(Frontier of Medicine),探討東西相遇-初級護理的常見問題“。
ACMES會長孔學君,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副教授林旭,秘書長盧剛等人為推動該會的中美交流及期刊出版事物,今年不但邀來湖北中醫科大學代表團發表報告,和本地醫師交流,還請得人民衛生出版社美國公司總裁馬丁(Martin J. Wonsidewicz),以及該社期刊中心主任張鳳新出席。
            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陳運中,藥物化學教研室主任兼湖北省藥用植物研發中心主任盧金清,藥學院生藥教研室主任張秀橋,護理學院院長胡慧等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是美中醫學交流學會今年年會的一大特色,更突顯了該會的美中交流意義。該校課在北卡進修的護理學院副院長熊振芳博士也趕到與會。
        陳運中,盧金清在會中報告“中國四種薯的藥理成分比較”。胡慧等人就該校被國家列為重點疾病研究專科及專業的肝病,腎病,腦病,老年病,以及針灸研究近況做縱論。麻州傳統中醫協會會長張群豪也加入討論行列。
            在兩天的會議中,塔芙茨大學副教授Yoav Golan以“預防肺癌進展,以及新型肺炎疫苗的適應及特點,哈佛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Anans Mahadev講“2013年的癌症放射治療“,塔大醫學院神經科副主席Julian Wu講腦轉移的治療,紐約上州SUNY醫藥大學心臟科助理教授暨超聲心動圖實驗室主任劉侃蔣“心血管疾病,血脂管理研究的最新進展。醫學訴訟律師David Gould結合實例,提供做證,訴訟,以及因應登記局查詢的各方面注意事項。
該會今年首次舉辦青年學者口頭論文展示。12名獲邀者以圖片及精簡報告,介紹了個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評審結果,獲一,二獎者依序為麻省總醫院孔亞偉,哈佛公衛學院李艷平,獲三等奬者有三人,分別為麻省總醫院的袁建平博士,Forsyth研究所王玉華醫師,哈佛大學博士生陳陽。另有四名來自中國的青年學者獲得書面論文獎,包括武漢同濟醫學院協和醫院的李靜,陳澍,湖北中醫藥大學的李佳,鄭州大學藥學院的李海霞。
當天另有四名中西主治醫師做了病例報告競賽,由Beverly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楊為獲得優秀報告獎。
孔學君表示,該會能夠在2013年內出版四期中英文期刊,舉辦3次大型學術會議 ,10次小型研討會,參加波士頓龍舟賽,贊助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學中文”項目,全靠許許多人熱心匡助,包括該會遺傳學專刊執行主編之一的吳柏林教授, 以及會中獲頒突出服務奬的李勇,陸平,盧鋼,陳力超,劉樹柏,牛江河等人。

圖片說明:

            美中醫學交流學會講者及該會幹部合影。(圖由美中醫學交流學會提供)

            美中醫學交流學會會長孔學君(前右三)頒感謝狀給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陳運中(前右二),藥物化學教研室主任兼湖北省藥用植物研發中心主任盧金清(前左三),藥學院生藥教研室主任張秀橋,護理學院院長胡慧(前左二),以及張群豪(後左一),盧剛(後左二)等人後合影。(圖由美中醫學交流學會提供)

            美中醫學交流學會會長孔學君(右一),林旭(右四)頒發服務奬給牛江河(右五)等人。(圖由美中醫學交流學會提供)

            美中醫學交流學會會長孔學君(前右三),林旭(前左一),盧剛(後左三)和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陳運中(後右四起), 盧金清,李維根,張秀橋(前右二),護理學院院長胡慧(前左三),陳力超(後右二)等人在會議後合影。(菊子攝)

            湖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院長胡慧(右起),副校長陳運中,藥物化學教研室主任兼湖北省藥用植物研發中心主任盧金清,藥學院生藥教研室主任張秀橋等人是遠從中國到會的嘉賓。(菊子攝)


            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陳運中(右)贈送紀念品給美中醫學交流學會會長孔學君。(菊子攝)

星期五, 11月 08, 2013

11月9日波士頓地區抗議 ABC 集會動員書

119日波士頓地區抗議 ABC 集會動員書 -- 求關注 求轉發
119日遊行:  時間:11AM-13PM
地點:Boston Common(Park Street),Boston

最新資訊請點擊右上角按鈕關注本公共帳號。
各位同胞:
我們都是旅居美國大波士頓地區的華人華僑,119日在Boston Common (Park Street Side)集會,向ABC電視臺和Disney表示強烈抗議,遣責ABC電臺1016日播出的含有辱華言論的節目,正式表達我們的如下訴求:

第一:ABC承認錯誤,通過電臺和媒體網路正式地向全美華人和其電視觀眾做出誠摯道歉。
第二:ABC立即解雇Jimmy Kimmel
第三: ABC採取措施,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2013 1016日, 在美國ABC電視臺的Jimmy Kimmel Live節目中, 當主持人 Jimmy Kimmel)問到美國欠下中國龐大的債務, 如何解決時,一個六歲的男孩回答: 可以殺光所有華人。 這時Jimmy Kimmel竟然回答:這是一個有趣的想法。之後,他又居心叵測地提出 “我們是否准許華人活下去?的問題。該節目的製作是提前錄製的,在播出前對這樣的言論不刪減,不譴責,反而任其播出,充分顯示出該臺蔑視華人的立場和主 持人幸災樂禍的醜陋嘴臉。我們認為,在當今時代,如此辱華仇視種族的言語在我們社會應毫無容身之地。它的播出,是ABCDisney的恥辱。

 全美華人的抗議聲中,ABCJimmy Kimmel勉強進行了所謂的道歉,然而卻毫無誠意,絲毫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只是把他們錯誤的視頻用刪除的方法給遮蓋起來,並口口聲聲言下之意是我們華 人不能理解他們的玩笑。可是殺人,還是殺光一個種族能算是玩笑嗎?放眼全美,他們敢跟其他哪個族裔開這樣的玩笑?誘導鼓勵小孩以滅絕種族以及剝除別的種族 的生存權的方式來賴掉責任,是公共媒體所要傳給我們的孩子的嗎?今日的教唆,明日的校園慘案。今天的屠華言論,明日的種族屠殺宣言。

ABC 必須要正式地公開向所有華人和節目收看者道歉!必須要承認他們在那個節目中所說的話是非常不合適的,是在宣揚不恰當的暴力!並且是在孩子面前宣揚不恰當的 暴力!他們必須要為他們錯誤地錄製並播出這個節目表示誠懇的道歉!立即解雇Jimmy Kimmel!並且承諾今後在節目審查時引入相關機制保證類似錯誤 決不再發生!

來吧,是時候挺起我們的胸膛,捍衛我們的尊嚴,保護我們的孩子!來 吧,團結在一起,呐喊出你心中的憤怒,讓全美國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看到我們的力量!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們所有人在一起,力量是無限的!我們要讓 全美國都知道,從現在起,我們華人不再軟弱,我們的尊嚴不容侵犯!來吧,請參加我們下麵的抗議活動。如果因故不能親自參加,請你在財政上支持我們。

多謝你的支持和參與。
大波士頓地區抗議ABC活動的參與者們

11月9日遊行資訊:
時間:20131109日(星期六) 11AM - 1PM
地點:Boston Common (Park Street)Boston

地鐵紅線和綠線(Park Street)

年輕人學領導 湯威儀教五招

曾任IBM中國區副總裁的湯威頤博士(Victor Tang)日前在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TYCCNE)“We Meet”座談中,提醒年輕人,想要培養領導力,得在人格,頭腦,勇氣,同理心,力量等五方面下功夫。
            湯威頤是台灣外交官湯武之子,在重慶出生,在台灣,南美洲,以及美國等地成長,從IBM退休後,現為科技全球管理顧問公司 I3nsight LLC 總裁。11月四日, 他從自己的多年心得與撰述中,挑出對年輕人最有用的部分,闡述個人領導力要如何培養。
            他認為,“每個人都能當領導,但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怎麼當領導,要發揮,實踐領導力,有學習過程”,包括要有讓人能信賴的個性;要學習抽象思考,培養解決問題能力;要有自信心,敢冒險,能容忍環境中不確定性的勇氣;要有同理心的理解他人的處境與感受 還要懂得適時,適量的使用權力。
            他說, 領導有多種不同層次,從最基礎的監督者(Supervisor)和執行者(Administrator),到高層的管理者(Manager)和領導者(Leader),關鍵差別在於他們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力、解讀規則的彈性、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從一個層次提升到另一個層次,都需要很多經驗與過人的學習能力來奠基礎。
            「如果你不能當個優秀的追隨者,就不能當個優秀的領導者」。湯威頤勉勵年輕人踏入職場後,不必急於表現自己,先和上司建立良好關係,忠誠跟隨,做的事都能讓上司臉上有光,獲提拔,升遷,自己成為領導的機會就越大。他還以“上司要員工做ABC,員工能在第二天向上司回應,上司要求的三件事裏,B是對的、AC是錯的,再問上司有沒有想過DE”為例的指出, 追隨不能只是唯唯諾諾,還要舉一反三,才是優秀的追隨者。
            湯威頤在座談結束後,和出席者私下交流時進一步補充,指歷史是最好的借鑑,中外古今的許多領導者所以能成為領導者,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擁有至少一名忠誠的絕佳二把手。
            湯威頤也闡述了他自己當年在IBM接管中型電腦業務時,儘管各方不看好,但經由分析,針對中型企業挑了40種產業用途來打造服務項目,為中型電腦業務發展出一片天的過程。他說,要成為成功的領導者,除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外在條件,更重要的是自身有沒有做好領導的準備,並且有一股永不滿足的渴求,隨時想改變現狀。
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TYCCNE)的這場 WeMeet 講座,在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舉行,由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副財務主任王敏璇策劃,新創公司Manus Biosynthesis研究科學家曾賢中博士主持。出席嘉賓包括建築師王本仁、經文處經濟組長石大玲、波士頓新創網路公司OhYouHero副總裁陳品誠、頂大學人交通大學副教授許峻誠等人。
詳細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資訊,可上網 https://www.tyccne.org

片說明

為科技全球管理顧問公司 I3nsight LLC 總裁湯威頤(左三),在講座結束後,和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副會長王力遠(右一),會長康麗雪(右二起),王敏旋,曾賢忠等人繼續小聚。(菊子攝)

「領導力」講座會後,與會者合照。(圖由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提供)

昆士高中新校址 將是麻州最貴中學

 昆士中學校長張可仁(左起)向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行政主任
殷先彬,共同主席梅陳月嫦解釋,建新校計劃。(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波士頓市議會十一月廿日時一旦批准撥給四百一十萬元劃圖費,昆士高中和波士頓藝術學校共用,預定座落在25號地段,估計需斥資二億六千一百萬元,將是麻州最昂貴中學校舍的建造計劃,就離美夢成真更近一步。
            若一切進展順利,麻州交通廳將於明年七月和波市府簽約,出租25號地段。
            昆士中學校長張可仁(Richard Chang)六日晚出席華埠居民月例會,向三十多名出席民眾說明,建造昆士中學新校舍的原由,以及目前進展。
 25號地段夾在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24號地段和寶塔公園中間。
(周菊子攝)
            張可仁指出,昆士中學是一所共510名學生,逾半為亞裔的實驗學校,經該校首位校長黃伯勳的努力,成為波士頓公立學校中,唯一從六到十二年級都開辦有國際文憑(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課程的學校。取得文憑者,其學歷資格有許多其他國家,學校承認。這一文憑課程,也幫助了該校許多學生在升讀大學時獲得全額獎學金。該校企盼建新校舍,既能幫助該校因應日漸擴增的教學需求,讓目前分散在三個不同地點的學生,都能集中回到同一地點上課,也得以符合國際文憑課程組織每五年一次的嚴格認證要求,保有開辦該課程的資格。,
            波市公校部(BPS),麻州學校建築局(MSBA)與昆士高中在過去一年間,勘察過許多地點,最後認定夾在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24號地段,以及寶塔公園,也是黃述沾紀念球場之間,左右各有高速公路車輛分流道的 25號地段,最為可行。但那塊地是州政府的。
            張可仁透露,波士頓市長萬寧路在今年四,五月間,念及自己即將卸任,要實踐當年向黃伯勳許下的承諾,拿起電話和麻州州長派區克商量了一番,結果促使麻州交通廳以一元價格把該一地段租給波市府 99年,為昆士中學蓋新校舍。
            由於25號地段的地理位置特殊,在那兒蓋樓估計費用高逾二億元,正好波士頓藝術學校也在為覓地擴校煩惱,各相關單位於是提出合併兩校的計劃。
        他們計劃在25號地段建一座十層高大樓,昆士中學和波士頓藝術學校各有校舍,但共用圖書館,廚房,餐廳,護士室,禮堂,音樂廳,劇場等設施,還有二個完整的籃球場,一個佔地一萬平方尺,有1400個座位的體育館。
            由於這併校建築的費用估計高達二億六千萬元,一旦施工,將把麻州北牛頓高中從全美最貴高中這地位擠下來。
            有質疑者認為,北牛頓高中有2000名學生,波士頓藝術學校和昆士高中的學生人數加起來才1360,還是貴了些。但張可仁表示,昆士高中為校舍破舊,狹小,已煩惱了近十年,何況那將是一地兩校的計劃,波士頓藝術高中學生也將受益。他很期待這項目能早日完成,以免夜長夢多。
            波士頓市議會將於將於十一月廿日的會議中,決定是否批准市府動用四百一十萬元,規劃新校舍的建築藍圖。雖然麻州學校設施局估計會償還百分之八十款項,但州市府各將負擔多少費用,還待協商。

劍橋市議員改選 張禮能高票連任

麻州劍橋市今年有25人參選市議員。包括該市有史以來的第一位拉丁裔市議員Dennis Benzan在內,市民一口氣選出四名新市議員。華裔議員張禮能順利連任。
劍橋市採用的選舉制度較為特別,以比例計算得票數。今年選舉的初步結果,曾任市議員多年的Kenneth Reeves,以及才當了一任的現任市議員Minka vanBeuzekom,不幸落馬。四名新人Dennis Benzan, Dennis Carlone, Marc McGovern and Nadeem Mazen 進入議會,
新人中的Dennis Benzan是劍橋市有史以來的第一位拉丁裔市議員。在劍橋市民今年頭出的共17,128張選票中,有1258張選票圈選他為第一位。
劍橋市現任市議員中的張禮能( Leland Cheung, Tim Toomey, David Maher, E. Denise Simmons 以及Craig Kelley 等五人,當選連任,
另有一些輔助票,六日才進行計算,劍橋市將於十一月十五日公佈正式選舉結果。
Kenneth Reeves1990年當選劍橋市議員,並於同年獲議會同人推選為劍橋市長,做了一連三任。他也是麻州第一個公開的同性戀市長,第一個非洲裔市長。今年的劍橋市議員選舉,有899張選票圈選他為第一順位,讓他在25名候選人中排名第十,但劍橋市議會只有九名市議員席位。

張禮能獲得最多圈選他為第一順位的選票,共2317張。其次為 Toomey 1,417張,Maher 1,387 Benzan 1,258張, McGovern 1,151張, Simmons 1,143張, Carlone 1,019張,以及 Mazen 946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