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26, 2012

台灣同學會會長聯席會議 前輩分享經驗


新英格蘭地區台灣同學會聯合會的會長們在會長聯席會議中和經文處處長洪慧珠(前右五)、文化組組長黃薳玉
(前右四)等人合影。(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駐波士頓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上週末借用薩福克(Suffolk)大學法學院講室,舉辦新格蘭地區各大學院校中華民國台灣同學會會長聯席會議。出席會長們既聆聽了前輩的經驗,也更清楚了經文處可為同學提供急難救助、台灣風土民情,就業機會資訊,辦活動補助等等的服務。
 經文處處長洪慧珠(前右三)、文化組組長黃薳玉(前左一)和王世輝
(右起)、張重華、游子揚、宗家洸等教授合影。(周菊子攝)
                在經文處文化組與新英格蘭學聯的協調安排下,來自十八所學校的廿、三十名出席會長、副會長,當天聆聽了四名教授,一名玉山科協會長的留學、就業經驗談。

張重華、王世輝、游子揚、宗家洸教授
                 已定居波士頓逾廿年的塔芙茨大學電子電腦工程系電腦工程項目主任張重華、曾在哈佛大學任教的根管專科牙醫師王世輝,以及甫獲美國國家標準與科技局(NIST)五年補助,進行多孔多相介質研究,年方38的麻州大學羅爾分校助理教授游子揚,二年前才從加州轉來,加入波士頓學院化學系,擔任助理教授,年方36,目前仍然單身的宗家洸等四名教授,當天在綜合座談環節中,從留學生生活、求學、就業、法律常識等各方面,和出席會長們分享他們的個人經驗。
                   新英格蘭台灣同學會聯合會副會長林子為等人表示,前輩們的經驗談,的確很有啟發作用,其中游教授的浪子回頭故事,最牽動人心,他鼓勵大家發揮「它山之石可以攻錯」精神,以別人經驗為借鑑,不必等自己犯錯才學習,要懂得自己思考等的勸喻,還真觸動他們開始往這方向想。
                  宗家洸還以最近在台灣發生的清華大學畢業生到澳州當台勞的新聞為引,提醒同學們及早開始想畢業後要留在美國,回台灣,或到其他地方找工作的事。他指出,近年全球經濟不景氣,找工作不妨把眼光要放遠,別局限一踽。他自己甚至去過沙烏地阿拉伯,見識到了全世界少有的,用錢堆起來的地方。
                 自己開公關服務公司的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會長馬曾夏慧,這天應邀,以「邁向成功之路:關鍵和指南」為題,做專題演講。她的講談大綱包括她個人在商場中勤奮工作,有效溝通的得勝經驗,以及時機就是關鍵、別臨陣磨槍、要如何和人有效率的溝通、打交道,加快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度,要有主見,但不具侵略性,要建立起業務準則,要學會陳述和達成交易的藝術等。
            經文處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陳銘俊、新聞組組長賴水池、商務組組長石大玲、文化組組長黃薳玉、領務組秘書洪毓羚、移民署秘書張豐茂等人,當天在會中向出席會長們介紹各自的業務內容,可和同學互動之處。
               洪慧珠處長表示,同學們願意出國留學,就是肯在自己身上投資。如果每個人都善自努力,抽時間參與社區服務,平日注意放眼世界,關注周遭發展與國際大事,就是在做對自己、社會、國家有益的事。她也鼓勵同學心向台灣,十月三日晚出席在柯普利費爾蒙酒店舉行的雙十酒會,當台灣的外交尖兵。
                  陳銘俊副處長提醒學生,經文處扮演著同學們海外的父母角色,他還把自己的手機號碼貢獻了出來,歡迎同學有事需要幫忙,隨時找辦事處。
                新聞組組長賴水池說明該組業務在增進紐英崙地區對台灣的瞭解。該組備有光華雜誌、台灣評論、台灣今日的刊物,可供同學索閱。該組也和摩頓市、昆士市、劍橋市等地的社區電視台合作,播映介紹台灣風土民情的影片。十月廿日,該組將和哈佛電影檔案館合作,放映「賽德克萊」一片。
                  商務組組長石大玲說明該組工作重點為促進美台雙邊商務及投資。他提醒同學們,行政院國科會和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合辦有高科技人才招聘網HighRecruit,有心回台工作者,不妨及早上載個人履歷,以隨時獲悉廠商新發出來的職缺訊息。
                     洪毓羚提醒同學們,經文處設有24小時急難救助電話617-650-9252。張豐茂提醒同學,出入境別攜帶一萬元以上美金,也別帶肉類、雞蛋。移民署在全世界28個地點設有辦公室,歡迎有意加入該署服務者參加特考。
                      會中一名東北大學同學向出席眾人請教,指校內有師長言談明顯種族歧視,該怎麼辦。幾乎所有的發言者都表示不宜啞忍,但也不宜直接對抗,不妨向校內相關輔導單位反應,若能收集證據,就更有糾正該情況的可能。會中也因此討論起文化差異、語言溝通,都是留學生可能遭遇狀況的原因。

黃氏宗親會賀黃國威當選美東總長


波城黃氏宗親會廿三日晚在帝苑大酒樓席開三十三桌,慶祝該會主席黃國威當選為全美黃氏宗親會美東總長,並宣布2015年第25屆全美黃氏懇親大會將在波士頓舉行。
            黃氏宗親會是波士頓宗親人數眾多的姓氏團體之一,登記成為會員的男女宗親共一千餘人,歷年來當選過美東總長,並升任為元老者不在少數,包括帝苑大酒樓東主黃官羨,最近才出版了一本二戰軍功回憶錄,已年逾八十的僑聲音樂社創辦人黃君裕,以及甫於年前過世的九龍餐廳東主黃偉炎,2009年過世,曾參與設計越戰期間所使用飛機的黃煜棠。
            2009年在紐約舉行的第23屆全美黃氏懇親大會中,波城黃氏宗親年輕一輩,目前在普利矛斯郡警察局(Plymouth County Sheriff’s Department)擔任Detail Coordinator的黃立輝,經來自全美各地的128名代表投票,當選為美東副總長。
            今年2012年八月廿六日在亞歷桑納州鳳凰城舉行的第24屆全美黃氏宗親會懇親大會,也有來自廿多州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並以71票選出來來自波士頓的黃國威(台山三合人)為美東總長,來自紐約的黃鉅璋(台山冲蒌)人為美東副總長。當選為美西總長的是黃惠喜(台山白沙)人,美西副總長為黃燁昂(台山白沙)人。元老團並選出黃定江、黃培湛為元老團主席。
            波城黃氏宗親會內部人士透露,今年的美東總長之爭,對波城黃氏來說,有些特別。今年已做滿三年全美黃氏美東副總長,去年底還當選為紐英崙中華公所財政的黃立輝,依宗親會慣例成為全美黃氏美東總長候選人。但波城黃氏宗親會今年再度擔任主席的黃國威,在該會兩名元老,黃官羨、黃君裕提名下,也加入競逐美東總長行列。
            兄弟相爭的結果,年紀稍長,在波城僑社服務時間更長,有兩名元老支持,歷任僑聲音樂社社長、華埠治安巡邏隊隊長、洪門致公堂主席的黃國威,以71票當選為全美黃氏美東總長。
            廿三日晚,僑社各界紛紛到賀。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陳銘俊、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黃伍一家親的伍氏公所元老伍伯和、主席伍煥華、伍侃滋等人都出席親賀。當選為黃氏美東副總長的黃鉅章,當晚也特地從紐約趕來,與宗親、僑團同慶。
餐敘間,黃納斯擔任司儀,黃國威和雷玉霞獻唱了多首歌曲,感謝僑界到賀。
                
圖片說明: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右起)、黃氏宗親會主席黃仁宇、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陳銘俊(左一)一同祝賀黃國威、黃鉅章當選為全美黃氏美東總長、副總長。(菊子攝)

星期二, 9月 25, 2012

第五屆青少年中國器樂比賽 9/29 徵選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將於106日週六晚上七點半於波士頓First Church of Boston舉行 “絲竹春吟”青少年中國器樂音樂會。所有在音樂會裡的演出者,須先報名參加929日的徴選。音樂會將邀請翁慧示範演出古箏。音樂會門票每人 10美元。歡迎大眾到場聆聽。

徴選會報名截止日期為2012925日。報名費為每人() 30美元,如同時報名兩項以上樂器,第二項以上之報名費為每項25美元。凡922歲的青少年,不論國籍地區,能自費親赴美國波士頓參加者皆歡迎報名參加。

徴選於929日下午三點,在波士頓First Church of Boston舉行。依年齡分組,不分樂器、可以獨奏或合奏方式。共分為四組,甲組: 9歲及以下;乙組:10-13歲;丙組:14-17歲;丁組:18-22(團體則以組員平均年齡分組)。器樂種類分為絃樂、管樂、彈撥樂器、打擊樂器等。一共將選出15個人 () 106日音樂會中演出。被選出的每人()分發獎狀及獎金。獎金丁組 $200、丙組 $150、乙組$100、甲組 $80,個人及團體數目一樣。所有參加演出者,皆頒獎狀以玆鼓勵。

今年徴選會之評審委員有知名小提琴家張萬鈞 (Lynn Chang) 、東北大學音樂系主任 Anthony De Ritis、及朱蓉、陸惠風、王麗文、吳潤霖、尹沛、张长峰等音樂家及藝評學者組成。中國器樂指導老師不担任評審。演出曲目以傳統中國樂曲為主。演奏時間不得超過 5 分鐘。評分依技巧、音樂性、台風儀表及整體表現。結果於計分完畢後同一天宣佈。

第五屆青少年中國器樂比賽簡章及報名表可於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網站下載:http://www.chineseperformingarts.net/contents/competition/music/2012/index.htm

查詢請洽: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會長譚嘉陵
電話: 781-259-8195,

群星舞動慶雙十 波城僑胞好開心


僑委會派出支持海外各地慶祝雙十特派的文化訪問團,昨(24)晚在波士頓劇院區威伯劇院(Wilbur Theatre)演出「群星舞動慶雙十」,以精湛水準,新舊僑胞及學生都照顧到的節目安排,搏得滿堂采聲。
      僑委會今年派來波士頓的表演團,由臺灣知名藝人陸一嬋、方芳、陳凱倫、郎祖筠、蘇霈,以及今年甫獲得金曲獎最佳臺語男歌手獎的荒山亮等人組成,兼有老幹新枝。
  他們表演的曲目既有「熱情的沙漠」、「站在高岡上」,清新悅耳的小調「西湖盼」、「滿場飛」,也有膾炙人口的臺語歌曲「內山姑娘要出嫁」、「乾一杯」,僑胞耳熟能詳的粵語歌曲「上海灘」,以及饒富趣味的獨幕秀(One-Man Talk Show)等,內容十分多元。
紐英崙中華總會的余麗媖、單鳳琴、雷國輝,梁潔瀅,紐英崙婦女新運會的李曹秀萍,波士頓榮光會的殷尚堅等人,一早就在會場迎迓到會僑胞。僑界大老如陳毓璇、黃官羨、梅錫銳、蔣宗壬、楊克敬等人都捧場出席。
節目一開始時,早年是台灣著名童星的主持人陳凱倫,穿著一身黑衣,襯上白色西裝外套,別著亮晶晶的鑲鑽蝴蝶結胸飾出場,很有舞台氣氛的宣佈,該團此行巡迴美國,共22天,將演出十場,第一場就在波士頓。
他接著請紐英崙中華總會會長,今年剛過八十歲生日的陳毓禮上台,歡迎到會僑胞,再和表演團團長,僑委會的參事郭大文互贈牌匾、禮物。郭大文也特地感謝兩名僑務委員陳家驊、馬滌凡,以及紐英崙中華總會等人為這慶祝雙十表演團安排場地,接待等一應事宜。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致詞時笑稱,慶祝雙十表演團,早年稱為宣慰僑胞團,但如今的僑胞,幾乎全都生活豐裕,那裏需要宣慰。不過僑委會安排表演「菜單」照顧週全,倒是很得人心。
陳凱倫隨後演唱「兩隻蝴蝶」展示他雖然是演戲出身,聲音可也不差的演唱功力。
接著出場的郎祖筠有千變女郎之稱,2000年起創立了春禾劇團。她穿著貼身的黑亮皮衣,長馬靴,展現出「熱情的沙漠」後,再和陳凱倫在過場對談,笑稱父親是滿人,母親是客家人,所以她是滿漢大餐。去年的建國百年慶祝,慶祝的是革掉了她父親所屬的王朝;又說人們見到她,總有三問,是否眷村人,會否打麻將,喜不喜歡喝酒等,可是三個問題的答案卻都是「不」。
在介紹朗祖筠接下來唱的這首客家歌「會無」時,朗祖筠指出,客家話的對和錯,常讓聽的人把對聽成錯。台下的紐英崙客家鄉親會會長張桂英也馬上附和。兩人還即席對了幾句客家話,把陳凱倫聽得一頭霧水,只能傻笑。
對本地的廣東老僑或早年來自台灣的新僑來說,接著出場的歌手荒山亮,可是新到不行,居然還是以演唱布袋戲主角人物竄紅。他今年六月才剛當選為2012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一曲「乾一杯」、「天荒地老」,展示了他得金曲獎絕非浪得虛名的實力。
荒山亮在和主持人陳凱倫的對談中透露,他父母一人是中文老師,一人是音樂老師,自己雖曾到休士頓學酒店管理,卻天生我才難自棄的為布袋戲作曲寫詞起來。
      昨晚其他的表演還包括蘇霈唱「西湖盼」、「滿場飛」,方芳唱「上海灘」、「郊道」,陸一嬋唱「再看我一眼」、「可愛的玫瑰」。
晚會演出最後在全體大合唱「站在高崗上」、「中華民國頌」等歌曲聲中結束。


            梁潔瀅(左起)、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紐英崙中華總會會長陳毓禮、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波士頓僑務委員陳家驊、僑委會參事郭大文、僑領陳毓璇、前任波士頓國民黨常委李伍綺蓮、經文處副處長陳銘俊等人歡迎僑胞出席慶祝雙十演出。(菊子攝)

            群星舞動慶雙十由陳凱倫的一曲兩隻蝴蝶開場。(菊子攝)

            紐英崙中華總會會長陳毓禮()送「餘音繚繞,造福僑胞」牌匾給僑委會,由僑委會參事郭大文()代收。(菊子攝)

            台下觀眾們鼓掌。(菊子攝)

            千變女郎郎祖筠()演唱熱情的沙漠。(菊子攝)

            荒山亮是新科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菊子攝)

中華耆英會九月慶生賀中秋


中華耆英會白禮頓樓日前為九月份壽星慶祝生日,報告九月廿八日將舉行中秋節慶祝會,十月二日、九日辦糖尿病等健康講座。
      中華耆英會的慶生會照例由李積秀、樂趙令瑜擔任司儀。中華耆英會白禮頓樓主任梅麗梨歡迎到會耆英們後,向九月份壽星黃蓮娣,吕少娟兩人獻上鮮花、禮物。
      耆英會歌唱班這回表演了三首歌,南屏晚鐘、沙里红巴、耆英會好處多。
      唱到「耆英會好處多」這首歌時,耆英們紛紛笑著合應,互相述說,要不是耆英會為他們週到安排,就沒有這每月一次的歡樂場面。
      這天做個人秀的耆英有七人,周玉韶唱的了最配合場面的生日歌,其他有羅予禮表演「您和我,祝您平安」,李景光唱「錯點鸳鸯」,李彥莊唱「栲红」,李振修唱民歌「小板凳」,何佩榮唱「思念」,楊憫貴菊唱「橄欖樹」等。
      慶生會中最受歡迎,當然還是抽獎活動。不過耆英們也都很看得開,恭喜抽中獎品者,沒抽中的預祝彼此下次好運。


圖片說明:

      司儀李積秀(左起)黃蓮娣、吕少娟、司儀樂趙令瑜在贈送生日禮後合影。(圖由中華耆英會提供)

黃蓮娣(左起)、吕少娟兩名壽星齊切蛋糕。(圖由中華耆英會提供)

星期一, 9月 24, 2012

波城台山鄉親會慶十週年 喜會員近八百

波士頓台山鄉親聯誼會副會長黃漢湖(右起)、吳子瑞、會長李照桃、副會長許惠儀
(左一)等人都感謝顧問黃官羨(左二)對該會的支持。(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波士頓台山鄉親聯誼會廿一日晚在中西地方長官賀匾林立、僑團鄉親紛至沓來,歌舞演出與美酒佳餚爭輝的熱絡中,盛大慶祝十週年,報告鄉親會員已達785人的喜訊。
高宏偉等人組成的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喜洋洋樂隊演奏。(周菊子攝)
            慶祝會由仙藝曲藝社奏樂,醒師助興,笛子吹奏八仙賀壽拉開序幕。副會長朱星發宣佈晚會開始後,司儀梁小玲邀請一眾貴賓致詞,包括聯誼會顧問黃官羨、陳毓璇,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紐約台山聯誼會會長余鋼深,華盛頓台山同學會祝賀團團長李仲雄等人。全體台山鄉親會職員、顧問等大合唱「我的中國心」。
            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波士頓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也都應邀到賀,還協助頒發各單位送給波士頓台山鄉親聯誼會的賀匾、賀狀、賀函。
 新星藝術學校校長林勁(中左)和蔣家桐(中右),以及一眾十二到十六歲的國標舞學員
為祝賀台山鄉親會十週年,在演出前排舞。
(周菊子攝)
            從創會迄今擔任會長的李照桃表示,波士頓台山鄉親聯誼會是經由27名台山鄉親熱心奔走,才得以在2002年九月廿七日成立。那時由於會址窄小、偏僻,聚會不易,會務發展遲緩,一直到2006年八月,也仍只有196人。
李照桃指出,幸虧同為台山鄉親的帝苑酒樓大老闆黃官羨,見鄉親會幹部的確熱心服務,不但慷慨撥給必珠街3號土庫,還出錢翻修的給了該會一個美倫美煥會址,甚至還出錢買電視機、音響、訂購書報,在鄉親會旁邊闢建出黃官羨閱報室,使得台山鄉親們進城到華埠,既可和鄉親茶敘,還可讀報看書增加新知。該會會員人數,因此逐步陡增,如今已高達785人。
天使舞蹈團表演。(周菊子攝)
根據該會當晚在會場派發的十週年特刊,該會顧問團、會長、職員組織龐大。顧問共有六人,包括黃官羨、陳毓璇、陳毓禮、陳天佐、黃國威、黎亮均、陳如光、梅杰三,名譽會長十二人,包括趙英才、陳迪惠、許柏照、朱紹昌、劉惠龍、伍廣籌、李金源、雷樹泉、丘雲達、鄺巧雲、蔡金球、陳日華、譚瑞乾、李華煥。會長也有六人,李照桃、朱星發、吳子瑞、黃漢湖、許惠儀、黃紹培。職員則有十八人。
波士頓台山鄉親聯誼會慶十週年,台上賀匾林立。波市議員林乃肯獻唱
My Way」。(周菊子攝)
這十週年特刊不但有各贊助鄉親的相片,讓鄉親藉圖認人,還登出不少鄉親中的詩人墨客作品,包括司徒天正、丘雲達、陳天佐、陳日華、麥國燕、伍金亮、吳紹營、陳惠迪等的詩,鄺元傑的憶僑鄉舊事文章,余新銘的記錄該會十年新氣象,出了黃紹培、許惠儀、黃偉健、黃恭蓮、陳晶年、麥東玲等一眾年輕人,為該會注入新血的文章。特刊中還闢出一頁,賀該會職員陳沃舜榮獲北京第二屆德藝雙馨杯世界漢詩藝術大會金獎。
能人異士眾多的台山鄉親們,在過去這些年間,每逢家鄉有代表團到訪,必組織宴會接風洗塵,暢敘家鄉種種變遷,僑居地方景況,前後不下六次。其中2008年台山市僑務招商考察團訪波士頓那次,李照桃等鄉親會幹部,號召了不下五百名鄉親及僑團代表擺出歡迎宴。招商團團長譚國渠介紹鄉情之詳盡,也贏得鄉親們陣陣掌聲。該會顧問長毓禮還率領訪問團拜會波士頓市府,締造了台山波市交往紀錄。
李照桃在回顧台山鄉親聯誼會過去十年間做過的事時還報告,該會在2009年九月時,和大波士頓僑團合作,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慶祝大會。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該會也響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口號,發動鄉親募款,共捐出21380元。
李照桃認為台山鄉親聯誼會走過十年,有此泱泱氣派,既要感謝該會大恩人黃官羨,也歸功於僑社支持、會員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無私奉獻、互相包容。他期許該會所有會員戒驕、戒躁,將來更上層樓的為會員及社會服務。

專業中文教師會研習教用谷歌網上工具


新英格蘭專業中文教師協會922日在波士頓僑教中心舉辦「現代科技與中文教學結合研習營」,教會十幾名出席中文教師使用谷歌(Google)所提供的許多網上功具,藉以改善個人備課,甚至教學效果。出席老師都表示獲益良多。
新英格蘭專業中文教師協會訂十月六日再辦另一場工作坊,並舉行會員大會。
      新英格蘭專業中文教師協會會長葉金惠表示,現代科技日新月益,進步神速,網上已有很多免費工具,可幫老師們在備課或教學上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只是老師們多半很忙,許多人沒有足夠時間深入瞭解,又或平日少接觸相關科技,不知道市面上已出現這些好用工具,該會因次特地做了深入淺出整理,廿二日這天和有緣出席的老師們分享。
      新英格蘭專業中文教師協會這天在課堂上教中文老師們如何架設個人的教學部落格,如何使用數位工具做學生自我評量考試及線上記錄等。她還講談了谷歌的有力搜尋(Power Searching with Google)、把檔案儲存到谷哥新推出的谷歌檔(Save Attachment to Google Drive)、谷歌聲音(Google Voice)等,以及使用谷歌文件(Googel Document)來做出學生能收到並即時回饋的試卷、問卷,以及令人心動的筆畫筆順工具等。。
            葉金惠指出,使用網際網路來搜尋各人所要的不同資訊,是今日社會許多人常做的事,但查出來的內容和各人要找的資料常有很大差距。谷歌公司也知道這一現象,特地推出網上課程,從九月廿四日起,由谷歌資深研究科學家Dan Russell講解「更快找到你要的資料(Find just what you’re looking for, faster)」、馬上找到最可信的來源(Get right to the most credible sources)、解決甚至最有挑戰性的問題(Solve even the most challenging questions)。一旦學會谷歌有力搜尋(Power Searching with Google),在網上找東西,應會更有效率。
      網路上,也已有些如何善用搜尋引擎的小訣竅,包括使用減法,例如要搜尋紐約,但不是紐約市,輸入的搜尋字眼就可以是New York –City。可以指定檔案類型。在某一個字的前後使用引號(“)等。
      葉金惠還為出席老師提供了自行上網進修的機會,http://www.google.com/insidesearch/landing/powersearching.html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廿二日特地到研習營會場為老師打氣,再趕往機場迎接「群星舞動慶雙十」演出團到波士頓。

圖片說明:

      新英格蘭專業中文教師協會會長葉金惠()、秘書張福增()稱讚波市公校世界語部門主任林遊嵐當天上課最認真。(菊子攝)







星期六, 9月 22, 2012

波市議會通過對立派選區地圖


波士頓市的選區重劃,週三在波市議員提多傑克遜(Tito Jackson)出人意外的逼使議會就地投票下,再次以七比六票局面,通過一份新地圖。
            波市長發言人喬綺絲(Dot Joyce)表示,市府會審閱這一地圖,但她懷疑市長會支持這一份新地圖。她指出,市長早前否決前一份選區重劃圖,就是因為該圖未能照顧到地方民眾的顧慮。這份新地圖,和之前的那份,似乎差不多。
            代表牙買加平原(Jamaica Plain)的市議員歐馬利(Matt O’Malley)去年春天時,和提多傑克遜一起草擬了該份地圖。他說,情況的確令人意外,但也是提多傑克遜行動精明,才能通過他們認為是最好的一份地圖。
            支持這份新地圖的議員包除了傑克遜、歐馬利之外,還有多徹斯特的議員Frank Baker、不分區議員普莉斯萊(Ayanna Pressley)、約翰康納利(John R. Connolly )、小阿若約(Felix G. Arroyo),以及任務丘(Mission Hill)的麥可羅斯(Michael P. Ross)
            投反對票的有波市議會議長莫菲(Stephen Murphy) ,代表布萊頓鎮(Brighton)的席歐莫(Mark Ciommo) ,代表南波士頓及華埠的林乃肯(Bill Linehan),代表海德公園的康沙弗(Robert Consalvo),代表東波士頓的拉馬帝納(Salvatore LaMattina),以及代表多徹斯特的楊西(Charles C. Yancey)
            波市議員楊西在投票後發出聲明,指波市議會剛通過的地圖,和波市長萬寧路早前否決的地圖差不多,都沒能讓麥特潘(Mattapan)保持完整,以形成波市第五個有色選區。
            楊西批評,波市議會新通過的這選區地圖基本上是個保護現任市議員的地圖。他也批評提多傑克遜的地圖,分散了多徹斯特內下丘(Lower Mills)社區,也違反了一人一票的精神。他說,依法,九個波市選區必須符合每區人口約68,621人,偏差範圍在10%以內。傑克遜提交的選區圖,偏差範圍為8.8%,他提交的地圖,偏差範圍卻只有3.2%。不但可在東波士頓形成一個大部份由拉丁裔人組成的第五個有色社區,也能在華埠保持一個大多為亞裔的社區。
            楊西稱讚麻州眾議員的選區重劃過程,把麻州內的有色選區從十個增加到廿個。


麻州亞美局辦論壇 鼓勵青少年從政


麻州亞美局(Asian American Commission)(廿一)日舉辦首屆青年領袖論壇,邀費奇堡市長黃素芬等人現身說法,鼓勵亞裔青少年放大膽子,謀求從政,為亞裔發聲。
            麻州亞美局是2006年經麻州議會立法通過成立的一個常設組織,應有委員21人。今年的主席為律師李保華,副主席為麻州電信局局長陳光耀。新科委員包括聯邦平等機會就業局(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 (EEOC))資深主任安豐貴,韓美協會代表李慶海、泰籍華人Chris Chanyasulkit、中學老師陳俊暉等。他們針對麻州政府內亞裔仍少的現狀,決定舉辦青年領袖論壇,幫助亞裔青少年瞭解何謂民代,如何參選,如何進入政府工作,期以增加政界、政府內的亞裔面孔與聲音,培養更多亞裔領袖人才。
            昨日的青年領袖論壇,在麻州財政廳廳長葛羅斯曼(Steve Grossman)致詞後,舉行了三場講座,藉著「打開民選辦公室之門」、「政府就業及實習機會」、「社會改變及自我賦權」等主題,拓展青少年們的眼界。
            葛羅斯曼在致詞中憶述他祖父1900年代抱著要讓子女接受教育,自己經營企業,將來回饋社區等理念移民來美。深受祖父影響的他,相信將來麻州最重要的兩個字是移民和創業。他也闡述財政廳和社區銀行合作,幫助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得貸款的做法,就是在實踐這些理念。他鼓勵亞裔青少年們為未來努力,將來也別忘了回饋社區。
            麻州亞美局新科委員Chris Chanyasulkit在主持「打開民選辦公室之門」這場講座時,先描述了麻州內的亞裔人口與政壇亞裔所佔比率概況。她指出,在麻州的六百五十八萬餘人口中,有349,768人為亞裔,佔總人口比率約5.3%,但亞裔民代的比率,卻可能還不到1%。她把「我們能做什麼來改變這現象」的問題,拋給了六、七十名出席青少年。
            28歲那年首度當選,如今已在位第三任的費奇堡市市長黃素芬,羅爾市有史以來第二位柬埔寨裔市議員Vesna Nuon2011年參選波市第二選區議員,以87票之差飲恨的李素影等人,在「打開民選辦公室之門」這場講座中,和青少年分享他們的參選經驗,鼓勵青少年,只要有心,人人都有機會服務。
            「政府就業及實習機會」這場講座,由包括聯邦平等機會就業局(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 (EEOC))資深主任安豐貴主持。麻州政府內,目前職位最高華裔,2009年由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指派為麻州電信局局長(Commissioner of the 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s and Cable)的陳光耀(Geoffrey Why),今年獲麻州州長派區克聘為州長辦公室社區主任的李超榮,以及Wonda WongJuanita Allen等人,和出席者分享他們在州政府內工作的經驗。
      「社會改變及自我賦權」這場講座,由身為中學老師的麻州亞美局委員陳俊暉主持。Lisa StrackSarath SuongAaron Tanaka,以及曾經在華人前進會做社區組織工作的黎麗莎(Lisette Le)等人,分享他們在社區組織內推動社會改變的工作經驗。
麻州亞美局行政主任周柏凱表示,該局旨在為亞裔服務,希望有更多熱心人士投入與該局合作行列。該局很快將設立兩席無薪,但有很多學習機會的專員(Associate)職位,容許年輕人直接和他及一眾委員們為社區服務。下一屆的麻州亞美局青年領袖論壇,該局還將頒發新星(Rising-Star)獎,表揚一名對社區有重大貢獻的年青人。



圖片說明:

            麻州財政廳廳長葛羅斯曼(Steve Grossman)(左二)應麻州亞美局主席李保華(左一起),以及李慶海、副主席陳光耀、安豐貴等委員之邀,為青年領袖論壇致詞。(菊子攝)

            主持人Chris Chanyasulkit介紹講者Vesna Nuon(左一起)、費奇堡市市長黃素芬、李素影等人。(菊子攝)

            麻州亞美局首屆青年領袖論壇有六、七十名青年參加。(菊子攝)

京士頓街120號破土動工 26層高大樓將成新地標


波士頓華埠公園旁的京士頓街120號,昨(廿一)日舉行破土儀式。預定2014年中,就有一座高26層樓,共240個出租單位的嶄新摩登大樓竣工,成為進入華埠的新地標。
            京士頓街120號又名「圓點精美襪子大樓(Danty Dot)」,是座有113年歷史的大樓,但早在1970年代就因為麻州政府興建高速高路而被斬截一半。益士石(Essex)街和表面(Surface)道交界處因此凹凸不平的大樓磚牆,也在過往車輛及行人面前羞澀了幾十年。
            北美乞臣集團發展商奧瑞朗(Ori Ron)2006年以九百萬元買下該一土地後,就開始進入波士頓華埠,和社區民眾討論發展計劃。2008年取得發展許可,卻遇上全球金融風暴,期間再歷經數次發展計劃變更,去年底和和俄亥俄州克利夫蘭(Cleveland)的森林市企業公司(Forest City Enterprises Inc)去年底達成五五合資協議後,終於在今年六月拆樓,把「圓點精美襪子大樓(Danty Dot)」送進了歷史,整理出一大片空地,準備建造預計耗資一億零五百萬元的新大樓。
            即將新建的這棟樓,由Elkus Manfredi 建築師樓設計,用材混合玻璃、大理石及水泥。設計團隊還包括Perkins Eastman及內部裝潢設計公司RODE Architects Inc.
            根據波士頓重建局資料,這棟大樓的土地面積為14,447平方公呎,樓宇面積為228,865平方呎。有70個停車位。
            昨日的破土儀式,由森林市企業公司董事長Frank C. Wuest在華埠公園的帳篷中按下鈕鍵,京士頓街120號工地,砰砰響起機器重擊土地聲音,做為工程啟動象徵。
      波士頓重建局局長Peter Meade,綠路保護會行政主任布瑞南(Nancy Brennan),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鋆等多人,應邀上台致詞,稱讚奧瑞朗等人的堅持努力,期許華埠公園一帶將更形熱鬧、美麗。布瑞南對京士頓街120號將闢出一片佔地約2200平方公呎的戶外空間,與綠路(Rose Fitzgerald Kennedy Greenway)相連,另闢一五千平方呎左右餐廳的設計,更是稱許。
      為符合波市的包容性區域規劃法(inclusionary zoning act),京士頓街120號撥出了四塊地給華人經濟發展協會,供該會在好事福平安街上建造48個可負擔住宅。華經會董事長蔣宗壬昨日在會場透露,估計明年四月可動工。
            昨日有近百人出席京士頓街120號的破土動工儀式,但波市長萬寧路(Tom Menino)因故未出席,華埠出席的人也比預期為少。民意代表則有波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出席。
           北美乞臣集團透露,新大樓內將有五個左右的可負擔住宅。


圖片說明:

北美乞臣集團負責人奧瑞朗(Ori Ron)()和森林市企業公司董事長Frank C. Wuest()攜手,終於促成他們身後京士頓街120號破土動工。(菊子攝)

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鋆代表華埠,在京士頓街120號破土動工儀式上致詞。(菊子攝)

京士頓街120號昨日的破土動工儀式,出席者絕大多數是西人。(菊子攝)


When completed in mid-2014, 120 Kingston Street will feature 240 apartment units with floor plans ranging from studios to 3-bedroom units. The project will also enliven the area by providing 4,500 square feet of street level retail space.
”What makes Boston unique is that we create housing opportunities for all of our residents,” said Mayor Thomas M. Menino. “The 120 Kingston Street project will add rental options in a stunning new building on the Greenway to the downtown market, while creating 48 affordable units in Chinatown—strengthening and preserving the community’s cultural fabric.”
“This is truly a remarkable site with wonderful visibility within the neighborhood, great accessibility and impressive views,” said Frank Wuest, president of Forest City Boston. “The 120 Kingston building will be an impressive addition to the Boston skyline that will nicely complement the Greenway and create a great new facet of living in this neighborhood.”
Adjacent to the Rose Fitzgerald Kennedy Greenway, the site is very well located within the city at the nexus of the Financial District, the historic Leather District and Chinatown. Because of the adjacency of the Greenway, residents of 120 Kingston Street will have impressive city views. Residents on the tower’s upper floors will enjoy views of the waterfront and Financial District high rises just to the north.
The tower’s design is a contemporary blend of granite, concrete and convex radius glass which reaches nearly the full height of the building, reflecting a gentle turn in the path of the Greenway at that point. Designed by Elkus Manfredi Architects, the exterior building design team also includes Perkins Eastman and RODE Architects which is handling the design of the interior spaces.
Residents will enjoy a fifth floor amenities level that will include a fitness center, a private lounge area for residents and a multi-purpose studio able to accommodate everything from parties and meetings to yoga classes. The building will also provide three levels of parking for residents.
As part of the overall project, the partnership that is building 120 Kingston Street is contributing funds and deeding four parcels of land to the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ncil, Inc. (CEDC) for the creation of approximately 48 new housing units at their Oxford Ping-On project, two blocks away in Chinatown. Along with aiding in the creation of much needed affordable housing in the heart of the neighborhood, the 120 Kingston project will also include several affordable housing units on site. 
 “Our project on Kingston will provide added street life and urban vibrancy to this neighborhood,” said Ori Ron, managing partner of Hudson Group North America, LLC. “We’re very happy to be part of this neighborhood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1990’s Hudson Group has developed over 50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condominiums in the nearby Leather District and is well in tune with the pulse of the neighborhood, its amenities and its future potential.
While this is the first development project for Forest City within downtown Boston, the Company has been active in the metro market since 1984. Forest City developed, co-owns and manages University Park at MIT, a highly regarded urban mixed-use, bio-tech/research campus in Cambridge. The 2.3 million total square foot, multi-building project included the adaptive reuse of historic, former industrial buildings, as well as all-new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bio-tech/research facilities and commercial spaces including retail, dining, hotel and neighborhood support services. University Park also features an attractive, central green space area.

星期五, 9月 21, 2012

加藤嘉一:日本買釣魚台 中國抗議有理


來自日本,曾住中國九年,現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做訪問學者的加藤嘉一,上週末在「劍橋沙龍」講座中指出,「釣魚台事件」是已擱置了40年,終究必然浮現的主權問題。要解決,困難度大,還待相關各方高層次人員深入研究,找出能顧及雙方利益的人才做橋樑。
      今年是中日關係正常化的四十週年,四月時,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華府演講,拋出既然日本政府沒動作,東京都決定自己出錢買下釣魚台列嶼,以保護日本國土的話,引起軒然大波,中國及台灣、香港民眾,全都反應激烈。
劍橋沙龍為此,請來曾為南方週末撰寫時事評論,出版過《以誰爲師:一個日本80後對中日關係的觀察與思考》一文,1984年在日本伊豆出生的加藤嘉一到哈佛燕京圖書館講談「中國人和日本人誰誤解了誰」。
加藤嘉一指出,從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今年四月在美國華府發表要集資買釣魚台言論後,日本民眾馬上就捐出不下廿億日元。中國各地則爆發反日抗議遊行,拒買日貨呼籲,僅只九月十五日這將被記入歷史的一天,就有2850個城市的逾六萬民眾上街等等現象來看,釣魚台事件已從歷史的主權之爭,發展成為國民情感問題。雙方人民都已經不再理性,很多對中日歷史有深入瞭解的學者,礙於這種情勢,也幾乎全都保持沉默。
加藤嘉一這天在講座中聲明自己不瞭解台灣、香港,講談只就中國及日本內的情況分析。
他認為,事情會演變到這個程度,源自於中日雙方的誤讀、誤判。日本以為政府從私人手裏買下釣魚台,無論是國有化或非國有化,都一樣還是實質控制著釣魚台,卻沒想到中國人民對「國有化」反應這麼激烈。中國則是沒理解到日本政府拋出「國有化」一詞,只是因應東京都知事買島聲言而採取的保持兩國關係行動,怕一旦由地方政府的東京都知事把島買下後,情況會亂。
加螣嘉一認為,他不得不承認,既然中日關係正常化協議中有擱置釣魚台爭議,任何一方都不可單方面採取行動的約定,就算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台後,處理釣魚台相關事務不會做任何變動,中國政府仍有理由向日本提出抗議,不然無法向人民交待。
加藤嘉一認為,四十年前,中日雙方為了關係正常化,把釣魚台主權問題暫時擱置不談,有如埋下一顆將來要爆的炸彈,問題遲早會爆發出來。如今爆發的原因,約有三點。一為中日雙方的國家實力,如今空前接近。二為兩國政府的內部統治力下降。三為在目前的公民社會中,人們溝通不暢通,信息不對稱。
其中的國家實力部份,中國的綜合國力近年突飛猛進,早已不若往年般對日本投鼠忌器。政府控制力上,中日雙方政府對民眾、社會的控制力都已大幅下降。日本自從1995年首次以民主方式更換首相後,連年換首相,連整個內閣想意見一致都不容易,遑論政策要有一慣性。中國則是毛鄧時代,僅管獨裁,總是首長說了算。如今人民權利意識高漲,政府忙著維穩,動輒有成千上萬網民在微博上批評,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想要推行任何改革,都不容易。至於溝通不暢通,信息不對稱部份則是,學者專家礙於民眾情緒,沒人敢說話,很多理性聲音被埋沒了。一般民眾既不理解何謂實質擁有,很多上街遊行的人,是失戀、失業或生活壓力大,其實並不真為反日而上街。
在講座中,並沒有人追問釣魚台的主權歷史。根據網路BBC中文網,釣魚台事件持續在中國發酵。該網引述NHK報導,指深圳日資企業較多的工業園區發生數千名員工罷工、示威行動。共同社引用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消息,指中國各地海關開始加強對日本貨物的檢查力度。
  
圖片說明:

      加藤嘉一在劍橋沙龍中表示,中日雙方需合作解決問題。(菊子攝)

      劍橋沙龍發起人之一陸惠風為講座做引言。(菊子攝)

      釣魚台問題熱門,有五、六十人出席。(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