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16, 2025

魏靖儀、汪奕聞為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演奏 近300觀眾掌聲久久不歇

魏靖儀(左)和汪奕聞(右)為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演奏。
(圖由中華表演藝術既金會提供)
               (Boston Orange) 臺灣新生代小提琴家魏靖儀(William Wei)和鋼琴家汪奕聞(Evan Wong),111日晚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喬丹音樂廳 (Jordan Hall) 為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舉辦音樂會,近300名觀眾報以久久不歇的熱烈掌聲、歡呼聲

這是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第36屆音樂季的第2場音樂會。早於2015 年曾在伊麗莎白女王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獎的魏靖儀和2016 仙台 (Sendai) 國際鋼琴賽銀獎及觀眾獎得主汪奕聞演奏了1 首現代及3首古代作曲家作品。

魏靖儀是備受國際矚目的台灣新生代小提琴家,西德日報 (WestDeutsche Zeitung)稱他「已證明自己是位大師,以魔幻敏銳的方式詮釋音樂」。

汪奕聞獲有歐美兩地的博士學位,日本「蕭邦 (Chopin)」雜誌形容他「音色優美,充滿透明感,在嚴謹詮釋中展現豐富才華」。他還曾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就讀,並且獲得榮譽學士學位。曾任中國哈爾濱音樂學院特聘教授的汪奕聞,目前是日本經紀公司Yatabe Music Associates旗下藝術家,以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的專任教授,同時也在台北市立大學、輔仁大學授課。

汪奕聞從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畢業後,這還是首次回到母校,面對著座中有許多位曾對他有深遠影響的老師,當晚演出時,他既緊張,又興奮。

當晚演奏曲目中的現代作品,是做北美首演,由曾留學波士頓作曲家張玹所創作,「安土 ( Earthing) 敦仁 (Songs of Dun Ren)」專輯中的「床上的劇場 (Theaters on the BEDs)」。

張玹是接受敦仁醫院委託,為該院病友創作,前往參訪時,看到該院以病友為中心,提供由內而外的支持,輔助病患恢復自我照顧能力,想到藉由音樂,喚醒病患記憶,搭起與過往聯繫橋樑,走上恢復健康之路。張玹在創作此曲之初,自己正經歷著非常痛苦,導致自律神經嚴重失調的恐慌症,創作過程有如他的自省、自癒、自知旅程。專輯中的「如歌的行版」、「道別 I」、「道別 II」、「又是美好的一天」和「床上的劇場」,不單只為敦仁病友譜寫,還記錄了他的自我內在對話與身心重建經歷,讓他明白敦仁醫院為什麼以易經「安土敦乎仁」自期,於是把他這張長56分鐘的專輯命名為「安土」。

古典樂曲有蕭斯塔科維奇 (Shostakovich)的「G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34號」,克拉拉舒曼 (Clara Schumann)的「小提琴與鋼琴三首浪漫曲,作品22號」,以及羅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121號」等。

「波士頓音樂情報 (The Boston Musical Intelligencer)」樂評 Lee Eiseman高度讚揚這場音樂會,還仔細評論,稱讚2位音樂家對每一首作品的演繹,喬丹廳的全新斯坦威D型鋼琴,魏靖儀所使用來自奇美文化基金會的1722年斯特拉迪瓦里(Joachim-Elman Stradivarius)小提琴。他把這場演出形容為「喬丹廳的四星級震撼」。

他稱讚魏靖儀巧妙、細膩的處理,讓音色價值百萬,每個音域,動態都令人讚嘆,汪奕聞則是音樂感十足,演奏帶有持久而甜美有如歌唱的味道。他還說這2位音樂家對蕭斯塔科維奇 Shostakovich「小提琴奏鳴曲」的詮釋,令他印象深刻,認為是他聽過任何演出中最優秀之一。

這位樂評也因為音樂會中演奏的一個樂章,對作曲家張玹全長36分鐘的這 「安土 (Earthing)」專輯,產生了興趣。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位在音樂會後舉辦慶祝酒會,30多名出席音樂會的跨世代音樂家們都應邀出席,並恭賀魏靖儀和汪奕聞當晚表演成功。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表示,音樂會視頻將上傳到該會的油管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FCPA/videos免費供大眾欣賞,關注該會可上Instagram,以及推特@ cathychanfcp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