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IT-CEO暨波士頓清華校友會會長向凱致歡迎詞。(大會提供) |
(Boston Orange 周菊子劍橋市報導) 首屆麻省理工-清華創新峰會(MTIS)1月6日在MIT史隆管理學院王氏禮堂舉行,以6場專題演講,4場座談,探討創新科技正如何形塑人類的未來社會,中美企業發展機會何在,並闡述清華企業家協會的”TEEC領航計畫”,正致力扶持後起之秀。
大會主席,麻省理工學院華人企業家協會會長向凱和清華企業家協會美東區主席魏可成表示,兩會合作舉辦此會,旨在促進中美科技研究及企業創新之間的交流、發展。
清華企業家協會美東區主席魏可成(左)送感謝紀念品給MIT物理 教授暨Ligtelligence聯合創辦人Marin Soljacic。(周菊子攝) |
大會的六場專題演講,從社會公益大數據,中美企業機會,智慧城市,人工智能醫療,電腦硬體平台的變化,談到未來的金融科技,範圍很廣。
四場座談,分別以人工智能,從實驗室到創業,風險投資,醫療未來為主題。
做開場專題演講的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教授Alex
"Sandy" Pentland,或許是因應”中國區MIT新興科技論壇”即將於1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舉行,演講時用的幻燈片都以中文製作。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教授Alex "Sandy" Pentland談社會公益大數據, (周菊子攝) |
麻省理工學院城市規劃設計系副主任兼DesignX主任Dennis Frenchman。 (周菊子攝) |
Alex
"Sandy" Pentland建議對大數據安全性有興趣的人,到visionaryfuture.com上,查看”信任:數據 – 身分與數據共享新框架”,以及”金融科技前沿:未來商業探想,從區塊鍊和數字銀行到預測市場以及其他領域”這兩本書。要進一步瞭解MIT正在做的相關計畫,可以上網查trust.mit.edu,以及opalproject.org。
麻省理工學院城市規劃設計系副主任兼DesignX主任的Dennis
Frenchman,講的是”數位科技創造的未來城市(The
Future City Enabled by Digital Technology)”。他前年才和學生錢坤成立了一家公司,DF
Urban Design,正陸續為包括中國北京在內的15個國際城市,做改造計畫與設計。
Dennis Frenchman(左)和學生錢坤(右)合作創辦了 DF Urban Design公司。 (周菊子攝) |
在講談中,他也以韓國首爾和中國濟南的城市改造為例,指未來的智能城市設計,要走”可滲透國度(Permeable
Realm)”路線,能夠容許空間與時間隨著人物與活動,有各種不同的可能性。
他認為從全球機會角度來看,美國持續100多年,中國才35年多,未來發展及投資機會的前景大好。即使是科技創新,中國也正迎頭趕上美國,例如思科被華為趕上,GoPro不如大疆,Instagram 不如微信。由於中美兩國的環境不同,從2010年起的這10年,中美兩國時興的產業也有異,美國興智慧設備,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人工智能(AI),中國則興智慧設備,人工智能,智慧製造,半導體。
至於未來的商業機會,武平認為地方,區域或跨界經商都有很多機會,關鍵還在創新與否。
金唯智(Genewiz)公司創辦人孫中平。(周菊子攝) |
武平也以他個人的事業發展歷程為例,指出機會在哪兒就往哪兒走,有沒創新成分,有沒市場驅動力,都是個人做選擇或產業方向轉移的依據。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教授暨Witricity及Lightelligence這兩家公司聯合創辦人Marin
Soljacic談的是”一些新的硬體計算範式(Some New
Hardware Paradigms for Computing)”。
他簡短綜述了人工神經網路在深度學習上有突破進展,但要使人工神經網路表現得比真人好,就需要能量做更高速計算。量子計算看起來是好工具,但技術上很困難,只有一次看到答案的機會,已知的有用經典算法,諸如Shor’s, Grover’s的數量又很少。因此光學神經網路才是更容易實現光學計算的工具。
他認為,由於矽光子的成熟,以及人們對深度學習的巨大興趣,現在是重新檢視光學神經網路的好時機。
大會主席魏可成(左)送紀念品給 海投全球創辦人王金龍。(周菊子攝) |
金唯智(Genewiz)公司創辦人孫中平談的是”基金,健康及商業”。他從基因測序的價格陡降至一千元以下說起,指疫苗及抗體的基因表達研究,預測人體質量指數(BMI)變化的深度學習等,已容許人類用基因檢測來做個人化的精準醫療。金唯智公司的服務就聚焦在基因科技及其應用上。
人工智能座談,右起,魏可成,鄔濤,宮恩浩,曹旭東。 (周菊子攝) |
海投全球創辦人王金龍談的是”金融科技”。他指出,在投資理財上的科技應用,最早是網上經紀(online
brokerage),接著是機器人顧問,未來則是用人工智能及區塊鍊等技術來為人們配置資產。
他分析了這三種金融科技應用的發展趨勢及顧慮。
網上經紀正有著大機構整合,全面價格戰,使用更多社交網路元素等發展趨勢,例如TD
Ameritrade以40億元收購了Scottrade,穫多利(Fidelity)和Schwab在2017年減價40%等等。不過,使用網上經紀做投資的客戶多半缺乏專業知識,本身資產也不夠多元化。
清華企業家協會的2018年領航計畫6月開始接受報名。 |
機器人顧問的面市,正使理財服務競爭更加激烈,不過80%的投資者仍然偏愛面對面的和投資顧問談,投資者也強烈要求從查看戶口到投資,有更整合的解決方案,越來越多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銀行牽手了。例如黑石(Blackrock)收購了”未來顧問”,”Paypal”投資進Acorns。
由於中國的股票市場沒有西方世界的那麼成熟和有效率,法規障礙也高,機器人顧問還不太容易在中國市場運行。
從實驗室到改變世界座談。左起,沈大嵬,沈亦晨,任鐵耕, 張靖,盧斌。(周菊子攝) |
未來的金融科技則是使用人工智能,區塊鍊,來更自動化,個性化的為客戶理財。例如人工智能有著能夠深度學習,以生物識別方式辨認客戶真偽,容許客戶以自然語言處理交易等好處,區塊鍊技術可在財富管理價值鏈上的和客戶互動,投資組合管理,交易及結算,追蹤及報告等每個步驟,有相應的服務,包括分佈的數據庫,智慧合約,數位資產,錢包等。
王金龍認為由於區塊鍊技術的去中心化,每一筆交易都無法更改的數據安全性等特性,非常適合金融業使用,再加上智慧合約技術,甚至容許可信任的無第三方涉入的交易。
不過王金龍也承認,使用區塊鍊技術的比特幣,存在著可以被偷盜,卻由於區塊鍊去中心化特性,無法追查被誰偷盜的現實狀況,因此並不算安全。
王金龍也為三種不同形式的金融科技,舉了實例。網上經紀有不收手續費的”羅賓漢財務(Robinhood Financials)”,中國最大的投資社區”雪球”,機器人顧問第一個面市的應該是2008年成立”改善(Betterment)”,後來有招商銀行的”MGI”等等。未來的財富科技將是用人工智能,區塊鍊來處理,例如百度金融,海投全球等。
”人工智能競賽(The Race for AI)”座談由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高及編輯Will
Knight主持,講者包括Yottaa及Project Joy創始人魏可成,微軟數據科學高級經理鄔濤,Momenta.ai創始人曹旭東,Subtle
Medical聯合創始人宮恩浩。
他們指出,人工智能並不是新技術,但各行各業近年競相應用人工智能來優化企業架構或產品,人工智能才又火紅起來,也勢將不可避免的改變社會中的很多現狀。不過他們並不認為人工智能將在職場上全面取代人類,而會有如以往新科技出現時的,淘汰一些傳統行業,同時也催生新行業。
風險投資座談。左起,魏可成,王金林,王毅哲,祁培,楊磊, Reed Sturtevant。(周菊子攝) |
”從實驗室到改變世界”這場座談,藉由4個創業故事,宣傳清華企業家協會有個”領航計畫”。製造氮化鎵半導體芯片的劍橋電子公司創辦人盧斌,記錄分析個人身體運動數據的Figur8聯合創始人任鐵耕,致力於用光子加速人工智能計算的Lightelligence聯合創始人沈亦晨,以3D印刷製作手術用個人化關節的ZSFab聯合創始人張靖等4名座談者都參加了2017年的領航計畫。座談主持人,Waylens聯合創始人沈大嵬本人也是領航計畫的過來人。
他們4人分享了自己從研究走上創業這條路的經歷,也都指出,無論是行業知識,市場行銷,人脈資源,情感支持,領航計畫都給他們很多幫助,甚至為他們牽線取得發展資金。
醫療未來座談。左起,Xconomy 編輯Gregory Huang訪談金學成, 陳叔奇,Shirley Liu,Baohong Zhang。(周菊子攝) |
去年入選福布斯30名30歲以下創業家的沈亦晨透露,Lightelligence在2017年11月拿到1000萬美元投資,有一部分也得助於清華領航計畫。
領航計畫是清華企業家協會3年前在美國西岸創辦的項目,分職業組和創業組,面向所有人開放。2017年在紐約及波士頓試辦。獲選的8個團隊,有7個已經得到至少100萬美元投資,其中5個得到的投資額更高,總數加起來超過2000萬元。新一輪的團隊挑選,將從2018年6月起接受報名。
曾任波士頓清華校友會會長的企業家韓松(左)在會上與舊識喜相逢。 (周菊子攝) |
”風險投資”的座談,由清園創投管理合夥人王金林主持,與談人包括MIT The Engine的Reed Sturtevant,腦機器資本執行合夥人祁培,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光大安石董事總經理王毅哲。
楊磊顯然是座中經驗最豐富的創業投資人,做過更多樣化的投資,在如何挑選投資對象,該做短期或長期打算,得投入多少資金,什麼時候要介入管理等都有一套看法。他透露,當然也有過投資失敗案例,及時處理才是最好策略。
首屆MTIS會議爆滿。(周菊子攝) |
”醫療未來”的座談由Xconomy編輯Gregory Huang主持,與談人包括清華園創投管理合夥人金學成,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與計算生物系教授Shirley Liu,已被羅氏(Roche)收購的IQuum創辦人兼執行長陳叔奇,輝瑞(Pfizer)臨床生物資訊主任Baohong Zhang。他們談及人工智能,3D印刷等科技,未來勢必和醫療掛勾,只是實際應用時,如何與法規,社會道德融合,仍然需研議許多細節。金學成認為在生命科學領域,單細胞分析,精準醫療,跨界應用,個人化設計等都將很熱門。
MTIS大會由麻省理工學院華人企業家協會(MIT Chinese Entrepreneurs Organization,簡稱MIT-CEO)和清華企業家協會(Tsinghua
Entrepreneurs and Executives Club,簡稱TEEC)合作舉辦,今後將每年舉辦一次。今年這場會議,由MITCEO會長,也是本屆波士頓清華校友會會長,剛取得博士學位的向凱,以及今年獲選擔任清華企業家協會美東區主席的魏可成擔任大會主席。他們倆率40多名志工,在短短二個月內,籌辦完成,吸引了來自各界的數百人出席。![]() |
籌辦MTIS會議的志工們。(大會提供)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