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CHIEF第六届年度峰会欢迎您的参与
MIT Stata Center
2016年11月12-13日
10支高新科技创业团队激烈争夺3万美金奖金
若干科技团队项目展位,
近千名观众汇聚一堂
嘉宾阵容
名单将持续更新,排名不分先后
主论坛嘉宾 Keynote Speaker
Zhang Shoucheng 张首晟
斯坦福大学、J.G. Jackson和C.J. Wood 物理学教授; 丹华资本创始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Robert Samuel Langer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历史上H-index最高的工程师。
Zhang Charles 张朝阳
搜狐公司创始人,现任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中国互联网的先驱;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于199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实验物理学博士学位。
Li Feng 李丰
峰瑞资本创始人;创建过互联网广告大数据公司“秒针系统”;加入过华兴资本,参与领导多项融资;曾为IDG资本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
Wang Victor 王强
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曾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美国“贝尔传讯研究所”软件工程师。
Gan Eric
软银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目前为阿里巴巴与软银集团合资成立的的SB Cloud Corporation之首席执行官及代表董事;曾创立eAccess公司。
Chris Evdemon
Sinovation Ventures (创新工场)合伙人,现任Sinovation North America首席执行官;全心投入于创业及天使投资项目。
Cheng Terry 程天纵
曾任中国惠普公司总裁及董事;曾任美国德州仪器亚太区总裁、富士康副总裁;创立了Terry & Friends来帮助培养年轻团队,主要致力于计算机硬件创业板块,现已指导创业者三年之久。
Xu Siqing 许四清
阿尔法公社创始人,曾在四家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工作过,作为COO带领其中一家ChinaCache在NASDAQ上市。
Zheng Weifeng 郑卫锋
PowerVision(臻迪)创始人兼 CEO。其公司专业提供国际领先的智能无人系统、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系统、虚拟仿真系统等产品及专业服务,研发领域主要涉及无人机、软体机器人等。
Trond A. Undheim
MIT Startup Exchange (STEX) 负责人,隶属MIT Industrial Liaison Program (ILP);曾搭建MIT专属数字化平台,为来自超过230个不同国家的1000多个MIT初创公司提供服务。
(名单将持续更新 排名不分先后)
七大分论坛 Panel Discussion
无人驾驶
Autonomous Driving Panel
硬件制造
Hardware Panel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Panel
生物医疗
Healthcare Panel
先进材料
Materials Panel
未来能源
New Energy Panel
初创企业早期发展
Early-Stage Startup Development
详细嘉宾信息 请访问主页查看
购票请点击链接:
扫描或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购票链接
更多年会相关信息 请查看:
11月起会有最新创业大赛团队采访,详情请关注MIT-CHIEF微信公众号和映客号
MIT-CHIEF映客直播号: 220753924
Homepage
Facebook
MIT-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um
Twitter
@chiefmit
Weibo
@MIT中国创新与创业论坛
LinkedIn
MIT-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um
2016 MIT-CHIEF商业计划书总决赛将在年会期间于11月12日下午在MIT Stata Center举行,获胜团队将获得3万美元奖金。十支决赛团队与大牌评委的思维碰撞,不容错过。Ricult是由4位MIT毕业生创立的全球物流供应链公司,旨在用高科技改善世界各地数以亿计低收入农民的贫困状态,减少他们的采购及物流成本,扩大营销市场。Ricult会建立三大平台:物流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和金融平台。他们采用来自MIT的区块链技术,连接农民和金融机构,减少农民的金融成本,为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75度致力于打造提高家居舒适与效率的智能通风温控系统,实现对温度的智能调控并提高效率。团队成员包括哈佛智能电网/楼宇博士后,哈佛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华为美国研发部门前主管,以及在美国销售上百万智能硬件产品的企业家。STA TECH 研发的产品BPFlex 是世界首创的头戴式动态智能血压监测仪,其创新的硬件设计和数据处理算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 本产品融合了三大前沿无创连续血压监测技术,可为用户提供24小时高频每搏间血压测量,血压测量准确度和稳定性可达ICU(手术监护)精度级别。 本项目依托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的技术专利。Lux Labs的剑桥智能光学材料(CALM)项目源于MIT物理系近期在纳米光学材料上的突破,一种新型光学薄膜,研究成果最初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并被《探索》杂志评为全球百大科技突破。该薄膜本身只有5-10微米厚,比一张纸还要薄20倍,却可以选择性的透过从一个角度传播来的光线,而100%的反射/散射/吸收从其他角度进入的光线。Aatonomy 搭建了一个针对企业的机器人智能服务提供平台。该公司第一个解决方案采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使无人机在不使用GPS或外界辅助定位的情况下能自主跟随人(或物体)移动。Vibronix致力于开发先进的成像和传感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核心技术产生的产品目前扩展到影像诊断,手术导航,光学活检等多个医疗器械领域。其中,AcouStar是一种柔性组织术中导航系统。通过术前在肿瘤部位植入一个定位线,然后通过声学-光学混合定位技术实现乳腺手术中的实时肿瘤部位的追踪定位。这项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完成更精准,更快速的手术。Giaran从美国东北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由几位经验丰富的连续创业者,并在人工智能领域享誉盛名的专家创立。公司通过机器学习和机器视觉技术结合大数据实现了实时虚拟现实的妆容显示。佳人的技术能够通过镜中的虚拟现实体验实现去妆,妆色搭配,肤质测量,肤色检测,用户兴趣记测等功能,并根据以上信息与用户更加个性化的进行护肤,美妆交流与教学。Innovein是由美国著名加速器Y Combinator孵化的明星创业团队,专注于新型人工血管的研发及相关治疗方案。 Innovein团队研发了全球首个人工静脉瓣,为病人提供彻底治愈方案。其专利技术多次获奖,将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Kynplex团队来自哈佛大学,致力于打造一个全球科技交流平台,将科技公司与科技机构汇聚在此平台上,共同传播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目前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分享不同科技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这些信息分散在数以千计的出版物,网站和新闻稿中。 Kynplex使公司和机构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展示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形成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Tekuma致力于创作世界上最大的画廊。我们将日常公共空间转化为艺术和设计的展示窗口,革新艺术和创意内容的传播和销售渠道,让每个人和艺术与艺术家建立联系。 Tekuma的团队由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计算机系和地产研究中心的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组成。http://mitchief.org/contest
合作伙伴

合作媒体
支持机构

90年代的中国,对创业者来说,融资非常不容易。那时候VC刚进入中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题。即使天王天后级别的IT大佬,出道之前,也是一边闭门苦修内功,一边绞尽脑汁逛撩VC,直到某一天,被投资人看中,融进第一笔钱,才算出道。20年前,刚出道的张朝阳,究竟是怎么撩到第一笔钱的。1994年,已获得博士学位,并留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朝阳,偶然在实验室里接触到了当时吊炸天的“网络”(只是局域网)。从此,网络的魅力深深存在张朝阳的脑海里,他决定不再走寻常学术路,而是回国创办自己的网络公司。31岁生日那天,张朝阳回到国内,正式开始了创业历程。然而,1995年的中国,VC和“天使”相当稀少,于是他又返回美国寻找投资人。当时的美国人对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充满怀疑,几乎没人愿意听他的计划 (完全不像现在,美元VC和人民币VC天天抢项目)。有一次,母校MIT的教授为张朝阳介绍了一个投资人。这个人想投又很犹豫,而且他担心张朝阳找到其他融资后就不会再找他了,于是问张朝阳是否还有其他人想投资。张朝阳表示还有高盛的投资人,这个人在张朝阳走后马上就联系了那位投资人,表示希望先不要给张朝阳投资,等他回中国发展好一些了再投。毫不知情的张朝阳接着去高盛拜见约好的投资人,“那个老头跟我寒暄半天,突然脸色一变说:我决定不给你投资了,我来告诉你电梯怎么走,你出去吧。”张朝阳回忆道。突然的转变让张措手不及,张绝望地下了楼,在电话亭排队给波士顿的律师打电话。他抓着电话不断问律师“怎么办”,后面排队的人不耐烦地说:你怎么打那么长时间?“ 我就回头看着他,很着急,但是也没有办法。”这段经历让张朝阳印象深刻,“当时也就为了融几万美元。“他补充道。最终,张朝阳的坚持还是打动了身边的人,他得到了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蒂(没错,就是写《数字化生活》的那位预言家)和斯隆管理学院爱德华·罗伯特一共22.5万美元(相当于当时2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投资,注册了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在1998年正式成立搜狐网。1999年,搜狐推出新闻及内容频道,向综合性网络门户发展。2000年7月,搜狐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上市。你以为创业的时代,人人都在争分夺秒的飞速发展,最后谁都能站上高峰?生命中每一分钟都很有意义,你努力坚持奔跑的每一步,都会成就未来的你。下周末,在MIT,不仅有张朝阳,还有很多已经站上高峰,却依然努力奔跑的人,邀请你一起聆听:
(为保证视频播放清晰流畅,建议在连接Wi-Fi情况下观看)搜狐公司创始人,现任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中国互联网的先驱;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于199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实验物理学博士学位。斯坦福大学、J.G. Jackson和C.J. Wood 物理学教授; 丹华资本创始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历史上H-index最高的工程师。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曾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美国“贝尔传讯研究所”软件工程师。峰瑞资本创始人;创建过互联网广告大数据公司“秒针系统”;加入过华兴资本,参与领导多项融资;曾为IDG资本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软银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目前为阿里巴巴与软银集团合资成立的的SB Cloud Corporation之首席执行官及代表董事;曾创立eAccess公司。MIT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及政治经济学教授, 曾任职于哈佛商学院和密歇根大学。创新工场合伙人,现任创新工场北美首席执行官;全心投入于创业及天使投资项目。云启创投的创始合伙人,之前是纪源资本(GGV Capital) 的合伙人,在GGV有10年(4年在硅谷)的投资经验;在智能手机零部件、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等领域领导和参与了多个成功项目和拥有丰富的经验。麻省理工学院原子能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系主任,等离子体科学和聚变中心主任,研究的新型紧凑型聚变反应堆在近期有重大的技术突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IT机械系系主任,Pappalardo微纳工程实验室主任,世界知名纳米热电材料和流体学者。阿尔法公社创始人,曾在四家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工作过,作为COO带领其中一家ChinaCache在NASDAQ上市。曾任中国惠普公司总裁及董事;曾任美国德州仪器亚太区总裁、富士康副总裁;创立了 Terry & Friends来帮助培养年轻团队,主要致力于计算机硬件创业板块。PowerVision(臻迪)创始人兼 CEO。其公司专业提供国际领先的智能无人系统、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系统、虚拟仿真系统等产品及专业服务,研发领域主要涉及无人机、软体机器人等。MIT Startup Exchange (STEX) 负责人,隶属MIT Industrial Liaison Program (ILP);曾搭建MIT专属数字化平台,为来自超过230个不同国家的1000多个MIT初创公司提供服务。
Early-Stage Startup Development
www.mitchief.org/speakers2016 MIT-CHIEF Annual Conferencehttp://mitchief.org/buy-ticketshttp://mitchief.org/conferenceMIT-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umMIT-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um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1000574010136879412539http://businessleaders.com.cn/12/33374_1.html
(为保证视频播放清晰流畅,建议在连接Wi-Fi情况下观看)自动驾驶技术是当下学术领域和商业世界的热点之一。各大高校、科技公司都不惜在该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与研发力量。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井喷,也让整个行业对未来若干年内解放双手充满着期待。当世界都在为其减少交通拥塞和事故的巨大潜力而兴奋时,近期几起自动驾驶系统事故却为整个无人车行业带来了不小打击。究竟是软件设计中存在隐患,还是现有硬件平台无法满足自动驾驶的需求?自动驾驶应该依赖于廉价的视觉传感器,还是需要更昂贵的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技术还有哪些细分领域的潜在商业应用?它与通信、能源等传统行业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全自动驾驶技术又会对未来交通和城市规划有着怎样的颠覆性影响?更重要的是,未来自动驾驶技术与投资的风向到底在哪里?学术巨擎们与独树一帜的初创公司CEO将在无人车分论坛给出他们各自的答案。在无人车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投资人们也会在现场,为创业者分享亲身经验,交流投资体会。
Will Knight 是《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编辑。 他的专栏内容涵盖机器智能,机器人和机器自动化,也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多方面的相关研究。 在加入《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之前,他在“新科学家”杂志担任线上编辑。
肖建雄是AutoX的创始人和CEO。在此之前他是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创建了普林斯顿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实验室并于2013年至2016年担任主任。他于2013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获得博士学位,于2009年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获得学士与哲学硕士学位。他的研究在3D深度学习、自动驾驶、RGB-D识别与映射、大数据、大规模众包、机器人深度学习等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他获得的学术奖项包括:2012年欧洲计算机视觉会议(ECCV)最佳学生论文奖、2012谷歌研究最佳论文奖、2012年谷歌美国/加拿大计算机视觉奖学金、2011年麻省理工学院CSW最佳研究奖、2014和2015年Google教师奖。加州理工大学博士,计算机视觉和认知科学领域专家。 他所创立的基于频域的视觉注意机制理论,是近10年来在视觉注意机制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他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全球华人博士中,学术文章被引用最多的作者,学术论文如Saliency detection: A spectral residual approach(发表于CVPR)、Image signature: Highlighting sparse salient regions(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Jonathan How 是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教授,航空航天实验室主任。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导航与控制,用于不确定环境下协调多辆无人车的分布式鲁棒规划算法,用于无人机的适应性飞行控制,理论与实验鲁棒控制。How在1987年从多伦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分别在1990和1993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学术论文 "Decentralized Information-Rich Planning and Hybrid Sensor Fusion for Uncertainty Reduction in Human-Robot Missions” 被授予美国航空航天协会2011年导航、制导与控制会议最佳论文奖。Iyad Rahwan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媒体艺术与科学副教授,同时也是AT&T职业发展教授,领导可扩展协作研究小组。 Rahwan拥有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学位,并且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数据,系统与社会研究所教员。 Rahwan的研究工作属于计算机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侧重于集体智慧,大规模协作和人工智能的社会方面。 他领导的团队在美国国务院的标签挑战中,仅利用用户的社交媒体上的面部照片在12小时之内在偏远城市定位出用户的位置,赢得了冠军。 他的工作被收录于主流学术期刊(包括科学和PNAS)和媒体(包括纽约时报,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在创建云启资本之前,黄榆镔是纪源资本(GGV Capital) 的合伙人,在GGV有10年(4年在硅谷)的投资经验。黄榆镔在智能手机零部件、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等领域领导和参与了多个成功项目和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加入GGV之前,曾在硅谷为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美国Sun Microsystems工作多年。他获得美国旧金山大学学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学硕士学位和新加坡南洋商学院MBA。http://mitchief.org/speakers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