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10, 2013

波士頓雙十國慶酒會七百餘嘉賓同歡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108日晚在波士頓費爾蒙卡普利廣場酒店(The Fairmont Copley Plaza Hotel)舉辦「慶祝中華民國建國102年國慶酒會」,有五名州長,六名國會議員送上親筆賀函,來自麻州,羅德島州,新罕普夏三州的十餘名參眾議員,多國駐波士頓外館代表親自出席,共七百多名僑界領袖、學人及留學生到會,場面十分盛大。 
國慶酒會儀式在全體出席貴賓大合唱美國及中華民國國歌中揭開序幕,在經文處處長洪慧珠祝願中美兩國邦誼永固,說明台灣抱著做“和平締造者”心態,多年來致力維持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努力以活路外交來擴大與世界的交往聲中進行。
洪慧珠處長在致詞時說,國父孫中山當年創建中華民國時,已為將來發展擘劃了自由,民主,法治的偉大藍圖。他的這些理想,都已在臺灣實現。如今的台灣,不僅經濟蓬勃,科技環境佳,最重要的是具有軟實力,優秀人民。
其中的經貿成就,可見於過去五年來全球經濟蕭條,台灣仍能維持平均近3%的經濟成長率,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四,還是全球第二大資訊品製造國。
至於軟實力與人民,洪慧珠指出,台灣的運動員、發明家、國際志工甚或學生,近年都在國際舞台上有傑出表現,讓臺灣從「學習者」轉變為「創新者」,從「潮流追隨者」轉變為「文創標竿」,從「受援者」成為「人道援助的提供者」,讓人引以為傲。
在中美關係上,洪慧珠強調美國是台灣外交上最重要的夥伴,多年來一直支持台灣參與如世界衛生大會(WHA)等聯合國專門機構活動。甫於上週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38屆大會,也是在美國支持下,才在從1971年後,時隔四十年的今日,首度再次參加。
至於臺灣與新英格蘭地區的關係,去年迅速發展,新英格蘭對臺出口貿易額約10.2億美元,其中麻州出口貿易額接近9.18億美元(918 millions),較2009年成長約50%
當晚上台及致詞者,包麻州參議會多數黨助理領袖Harriette Chandler、麻州眾議會多數黨領袖Ronald Mariano、麻州兩名華裔眾議員黃子安,陳德基,羅德島州參議會議員Elizabeth Crowley、Brian Patrick Kennedy、新罕布夏州眾議會議員Pamela Tucker、波士頓市議會議長莫菲(Stephen Murphy)、聯邦眾議員Joseph Kennedy, III選區辦公室代表Nick Clemons,以及華人經濟發展協會董事長蔣宗壬博士等政要及僑領。
趕到會場的還有麻州眾議員Kevin Honan、新罕布夏州眾議會議員Marylinda Garcia、波士頓市長候選人暨現任麻州眾議員馬丁華殊(Marty Walsh)等人。
智利、巴西、海地、立陶宛、摩納哥、波蘭等駐波士頓領事團成員亦到場致意。
 經文處今年的酒會,連司儀人選都隆重其事,特地從華府請回中英文及廣東話都非常流利的波城舊友,如今在聯邦政府Ginnie Mae資金市場辦公室擔任國際市場主任的林雄生。
新英格蘭台灣同學會聯合會會長林俞安,副會長呂承翰等人當晚還做義工,幫忙招呼到會嘉賓。
酒會現場除設置大型螢幕播放「奮起行動  扭轉未來」、「李安奧斯卡得獎及致詞短片」、「品味台灣」、「創造臺灣品牌」、「果香風華台灣的水果」及「福爾摩莎,夥伴在台灣」等影片外,會場入口處,陳列了紐英崙藝術學會的國畫,書法,攝影作品展現臺灣社會文化多元發展的不同面向。
酒會歷時兩小時餘,會場人潮不斷,氣氛熱絡。

圖片說明: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左六)與一眾政要,僑領,向出席嘉賓舉杯敬酒。(菊子攝)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前中)與副處長陳銘俊夫婦(前右),教育組長黃薳玉(前左二),新聞組長朱永昌(前左一)和經文處工作人員在酒會結束後合影。(菊子攝)

            羅得島州的葉超(右一),畢靈頓,吳子平(左一)陪同羅州政要到會。(菊子攝)

            潮州同鄉會會長楊克敬(後右三),副會長鍾炳南(前左一)等人和經文處副處長陳銘俊(後左三)在雙十酒會中合影。(菊子攝)
            麻州兩名華裔眾議員黃子安(右三),陳德基(左二)和阮鴻燦(有二)等人是出席雙十酒會的老相識。(菊子攝)

            已是哈佛大學研究員的漸凍人陳俊翰(前)在母親陪同下出席雙十九會。(菊子攝)

            雙十酒會的熱鬧場面,一直到快散會時,還有許多人談興正濃。(菊子攝)

            陳毓禮,陳毓璇,阮陳金鳳三姊弟,難得的同時出席雙十酒會。(菊子攝)








林建元為台灣論壇講台北市更新的可持續發展


曾任臺北市副市長的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林建元,十月七日應波士頓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臺灣論壇」之邀,講談“台北市可持續發展的都市再生計劃(Urban Regeneration of Taipei 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臺灣論壇」講座是中華名民國(臺灣)教育部與波士頓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合作的獎助計畫。
林建元以「每個大都市都有河流經過,但彎曲不同;每個大都市都有類似規畫理念,但風貌各異」開場,藉台北市在2010年的兩項大活動:上海世界博覽會及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闡述台北市府在「智慧城市」、「廢棄物管理」及「美化市容」三方面的成績。
在「智慧城市」方面,林建元指出,自2000年以來,台北市推出免費無線網路,以「E政府」、「1999熱線」24小時資訊服務及遠端醫療服務等,讓市民享受「安全無死角」、「一卡任悠游」和「無紙化」的高品質都會生活。
在「廢棄物管理」上,台北市長期運用垃圾不落地、垃圾費隨袋徵收、廚餘回收、掩埋場綠化等「廢棄物管理」策略方式,達到廢棄物減量高達66%及重生資源達47.7%的驚人成果。台北市應邀在上海世博設立的「邁向資源循環永續社會城市典範」案例館,展示了該一成果。
「美化市容」部分,國際花卉博覽會於201111月在臺北揭幕,展期長達6個月。台北市配合花博,藉由改善「道路景觀」、「河濱綠地」及運用「公共資源」等階段性工程,逐漸綠化有礙市容觀瞻的老舊廢棄建築,空地及工地,並以花圃代替校園圍牆的把校園公園化,使得 「臺北更美麗」。
林建元教授表示,都市更新不只是敲掉老舊建物,重新蓋個更大更新的建築,更需要配合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做有系統、有規畫的循序漸進改造。
總結時,波士頓大學管理學院策略與創新系教授暨波士頓大學社會企業及可持續計劃執行主任保羅‧麥克曼尼斯(Paul McManus)以他長期擔任波士頓市萬寧路顧問的經驗,分享了波士頓市在提供市民更佳生活品質上所做的類似努力,包括兩市都提倡的「出租腳踏車」,公車到站時間顯示牌等便民措施。
在問答時間中,一名來自北京的同學問臺北市如何照顧由外地湧入都會區謀生的年輕人。林教授指出這似乎是所有都會區的問題,臺北市也面對房價高、一屋難求的困境。保羅麥卡尼指出,南波士頓創新區推出微型住宅,是波市因應這一情況的做法之一,但長期來說,仍由物業稅越漲越高,都市貴族化,負擔不起的人,被迫遷出都市的問題。波士頓是也仍在尋求更好地因應辦法。


圖片說明:

右起,波士頓亞洲文化中心主任Eugenio Menegon,建築師王本仁,經文處教育組組長黃薳玉,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林建元(左三),波士頓大學社會企業及可持續計劃執行主任 Paul McManus(左一)等嘉賓在演講結束後合影。(菊子攝)

昆士華樂耆年中心辦講座教預防腦中風


昆士市華樂耆年中心昨(九)日舉辦講座,邀來Carney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何恭睿,講談“腦中風”。
何恭睿曾在北京協和醫院做科研,畢業於耶魯大學,並於麻省總醫院受過科研培訓,臨床專長包括中風,癲癇,帕金森症,多發性硬化,老年痴呆等。
他指出,腦中風在美國人死因中,排名在前,每年約有795 千人患腦中風,每年都有134千人死於此病,在1996年到2006年間,因中風而死的比率,降到33.5%,死亡人數也減少了18.4%
            昨日他為出席耆英們解釋了什麼叫做“腦中風”,也提出九點預防做法。
何恭睿指出,腦中風是腦血液循環突然發生障礙的疾病,可能是各種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又叫腦血管意外。
這一病症在臨床上的表現為永久應腦功能障礙,少數是開始時為過渡性,再轉變成永久性。
腦中紛紛為缺血性腦中風(腦梗死),和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其中腦梗死佔80%以上。
預防腦中風,有九個要點,包括要了解血壓,知道是否有房顛,戒煙,飲酒適度,瞭解膽固醇,控制糖尿病,適當運動,飲食要低鹽低脂,減重並縮小腹圍。
常見的腦中風預兆有,頭暈,肢體麻木,暫時性吐字不清,講話不靈,肢體無力或動作不靈活,和平時不同的突然頭痛,不明原因地突然跌倒,一側肢體不自主地抽動,雙眼突然間一時看不清眼前景象等。
突然發生腦中風時,一般會出現的情況包括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雙眼向一側凝視,一側或雙眼的視力喪失或模糊等,暈眩加複視,出現以前少見的嚴重頭痛,嘔吐,意識出現障礙或抽搐等。
他提醒耆英們,出現腦中風,送醫院治療前,應先評估血糖是否過低,要讓患者保持平臥或側臥位置,清除口腔中的嘔吐物,撥打911電話。

圖片說明:

            華樂耆年中心羅文燦牧師(右一),華康家護中心發展主任譚秀婷(左起),華樂耆年中心主任關靜儀邀何恭睿醫師講解腦中風。(圖由華樂耆年中心提供)

            會場聽講者眾。(圖由華樂耆年中心提供)

華美專業人士將於加州辦環保持續會議


   

Burlingame, CA - The Chinese American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s (CAEP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akes place on October 12 and 13 at the Double Tree by Hilton Hotel at 835 Airport Blvd. in Burlingame, CA.  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will focus on three area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1)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 Re-inventing our waste water infrastructure and 3) Effective clean up of our air, soil and groundwater.
Speakers include Harlan Kelly Jr. General Manager of the San Francisco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 1996 Nobel Laureate in Physics, Dr. Douglas Osheroff of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technical and policy staff from State and local agencies, the private sector and academia.
The Chinese American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CAEPA) founded in 1988, i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hrough seminars and workshops, CAEPA provides a forum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knowledge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policies. Many members have extensiv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continue to work on environmental efforts in Pacific Rim countries.
For more conference information, visit: www.caepa.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