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09, 2013

波士頓校巴司機罷工 三萬餘學童受影響 市長大怒


波士頓市學校巴士司機昨(八)早罷工,逾三萬名學童上學受影響。波市府大動作,指責司機們這麼做不合法, 將採取法律行動,控告司機工會,並對參與罷工司機做紀律懲罰。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om M. Menino)在市府召開記者會表示,這非法罷工行動必須停止,“我要所有這些巴士司機明早恢復上班”。
            萬寧路表示,那些去到學校的學生們,昨日下午沒有巴士可搭,但校方人員將設法讓學生能回到家。市府也會在昨晚通知家長們,校巴司機們週三是否繼續罷工。
            波市府估計,約有33000名學受這罷工事件影響,不但市府人員意外,警察巡邏找流落街頭的學生,家長們也焦頭爛額,臨時找替代交通工具,送子女上學。
            波市學校系統的約650輛校吧,只有約30輛昨早上了路。有關人員表示,罷工事件源起於代表司機的工會,和承辦學校交通的公司意見不同。
            代理公校總監約翰麥當諾夫(John McDonough )表示,他們知道也感受到家長們對昨早情況的不滿。他誓言將動用公校部門可用的一切辦法,來讓校巴上路。
聯合鐵工地方工會8751代表大約700名為Veolia公司工作的校巴司機。該會的申訴委員會主席Steve Kirschbaum表示,該抗議行動反映了Veolia公司今年取得巴士合約以來,司機們的不滿。
南端(South End)的黑石(Blackstone)小學,昨早有好幾名學生搭警車到校。校長Danielle Morrissey表示,該校640名學生中,約70%得搭校巴上學,其中包括250人來自東波士頓,35人有多重殘障,需要特殊巴士載送,但昨日沒有巴士開到該校。
聯合鐵工地方工會8751代表大約700名為Veolia公司工作的校巴司機。該會的申訴委員會主席Steve Kirschbaum表示,該抗議行動反映了Veolia公司今年取得巴士合約以來,司機們的不滿。
波市校巴司機上一次罷工,發生在1991年。
波士頓公校為因應這一狀況,昨日取消了所有的下午體育課。Veolia公司申請禁制令,要求司機們回去上班。
波市府表示,需要查詢最新相關資訊的家長,可上網
 bostonpublicschools.org,或打電話617-635-9520

圖片說明:

            校巴司機罷工,三萬餘學生上學受影響,波士頓市長萬寧路大發雷霆。(圖由波市府提供,Isabel Leon攝)

15名台灣藝術家抵波士頓辦台灣新媒體藝術展


竹圍創藝國際公司率15人代表團,昨(八)日抵達波士頓,將代表台灣文化部,於十月十日至十三日間,在假波士頓大學舉辦的2013年國際藝術村交流雙年會中,推出「超越:臺灣新媒體藝術」展覽。
前身為1981年成立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2年升格的文化部,為培養台灣的藝術人才,每年都辦「選送文化相關人才出國駐村交流計畫」及「國內藝術村營運扶植計畫」這兩大計畫,一方面選拔文化相關人才出國駐村與國際藝術家近距離交流、對話,一方面補助國內藝術村進行國際交流及設備升級等項目。
今年文化部另以組團方式,派員參加美國波士頓大學舉行的國際藝術村交流雙年會(TransCultural Exchange,簡稱TCE),並在會中建立臺灣藝術村,形成與國際藝術村面對面溝通局面,讓臺灣藝術村正式邁向國際。
獲選組團的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率領了15名台灣藝術村負責人、策展人及藝術家來參加這次訂名為“啓發思想(Engaging Mind):亞洲內的國際機會“雙年會,以「超越:台灣藝術行動」為主題,展現台灣藝術家與策展人在數位錄影,影像表達等方面跨領域的近期藝術創作。
團員中的蕭麗虹、吳瑪悧和黃文浩等三人,將參加會議座談。
蕭麗虹是竹圍工作室負責人,在台灣從事藝術村經營管理逾19年,將分享實務經驗,以及她對亞洲藝術村生態的觀察和研究。
吳瑪悧本身是藝術家暨策展人,曾於2013年獲得台新藝術獎視覺類首獎,她將談論台灣藝術家在生態環境與社會永續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以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計畫作為代表案例。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黃文浩,則以台灣藝術與科技的最新突破為發表主題,進行台灣案例分享。
台灣藝術村的成員將包括: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白屋藝術村)執行長商毓芳、都蘭糖廠藝術村專案經理李佳芸、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策展經理王麗雅,以及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專案經理孫育晴等。目前正在美國參加駐村計畫的趙書榕、黃翊、郭奕臣、廖祈羽、吳孟璇等台灣藝術新秀們,也將參加活動,展示他們的視覺、舞蹈、新媒體與數位的駐村藝術創作。
「超越:台灣藝術行動」計畫的共同策展人,當代藝術館前館長、現為獨立策展人的賴香伶,也將出席展會,擔任諮詢顧問,審查各國新興藝術家的駐村計畫和個人簡歷,媒合台灣藝術村的國際交流計畫。
台灣新興編舞家黃翊將於10月12日的開幕式後,在年會晚宴中演出他最新的駐村創作
「超越:臺灣新媒體藝術」將於10月10日至13日,在波士頓大學808藝廊(808 Commonwealth Avenue, Boston, MA 02215)展出,歡迎民眾前往觀賞。


會議資訊

臺灣文化部代表團參加2013年國際藝術村交流雙年會,特舉辦「超越:臺灣新媒體藝術」展覽,歡迎民眾前往觀賞。

文化部為拓展國內藝術村與國際之交流互動,增加臺灣文化相關人才參加國際藝術村之駐村機會,今年首度辦理「國際藝術村交流暨博覽雙年會」,經過評選後委託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辦理,預計於本(102)108日至14日組織臺灣藝術村、策展人及藝術家代表團,前往美國波士頓參加國際藝術村交流會(TransCultural Exchange,簡稱TCE),於1010日至13日在波士頓大學808藝廊舉辦「超越:臺灣新媒體藝術」展覽,歡迎有興趣之民眾前往808畫廊觀賞。

文化部長期重視國內外藝術村交流對藝術人才養成之重要性,每年辦理「選送文化相關人才出國駐村交流計畫」及「國內藝術村營運扶植計畫」兩大計畫,一方面選拔文化相關人才出國駐村與國際藝術家近距離交流、對話,一方面補助國內藝術村進行國際交流及設備升級等項目。今年則另透過組團參加美國波士頓國際藝術村交流會建立臺灣藝術村與國際藝術村面對面溝通之機會,讓臺灣藝術村正式邁向國際。

在文化部的支持下,竹圍創藝國際有限公司將率領台灣藝術村負責人、策展人及藝術家共15位參加本次雙年會,內容包括數位錄、影像展覽,參與年會座談會以及簡介臺灣藝術村等活動,並以「超越:台灣藝術行動」為主題,展現台灣藝術家與策展人近期創作的跨領域計畫,以及創意融入生活的藝術實踐。

台灣代表將有蕭麗虹、吳瑪悧和黃文浩等三位成員參加會議座談。蕭麗虹是竹圍工作室的負責人,她將把在台灣從事藝術村經營管理超過十九年的實務經驗與大家分享,並說明她對亞洲藝術村生態的觀察和研究。吳瑪悧身為藝術家暨策展人,曾於2013年獲得台新藝術獎視覺類首獎,她將談論台灣藝術家在生態環境與社會永續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以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計畫作為代表案例。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黃文浩,則以台灣藝術與科技的最新突破為發表主題,進行台灣案例分享。此外,台灣藝術村代表,包括: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白屋藝術村)執行長商毓芳、都蘭糖廠藝術村專案經理李佳芸、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策展經理王麗雅,以及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專案經理孫育晴等也將出席大會,將各藝術村的專長與特色分別展示。最後,當代藝術館前館長、現為獨立策展人的賴香伶女士,其也是本次「超越:台灣藝術行動」計畫的共同策展人,亦將前往擔任諮詢顧問,審查各國新興藝術家的駐村計畫和個人簡歷,為台灣藝術村的國際交流計畫進行媒合。

本代表團也邀請目前正在美國參加駐村計畫的趙書榕、黃翊、郭奕臣、廖祈羽、吳孟璇等台灣藝術新秀們參加,他們的創作領域包羅萬象,包括視覺、舞蹈、新媒體與數位藝術等。透過他們的實際駐村經驗,可讓與會者了解台灣藝術家在世界各地參與國際交流計畫的現況和實際案例。另在交流會中,亦設有攤位介紹台灣的藝術村。

台灣在新媒體與高科技領域有領先世界的知識與技術,許多創意人才在政府與民間的支持下發揮創新精神的基礎。本次參展,亦設有台灣新媒體特展,邀請策展人邱誌勇教授,以「超越」為主軸,挑選出台灣最具當代跨領域精神的20件作品,包括充滿詩意的互動性裝置藝術、科技與數位表演實驗,以及新型態的劇場創作,展現新媒體藝術家跳脫制式化的前瞻風格,藉此增加台灣藝術家的知名度及曝光率。該展預計於1012日在波士頓大學808藝廊舉行開幕,開幕式之後,將由台灣新興編舞家黃翊於年會晚宴中演出他最新的駐村創作。

「超越:臺灣新媒體藝術」展覽訊息如下,歡迎有興趣之民眾前往觀賞。

特展:超越:台灣新媒體藝術
日期:20131010日至1013
地點:波士頓大學808藝廊(808 Commonwealth Avenue, Boston, MA 02215)

會議資訊:
TransCultural Exchange Conference國際藝術村交流會2013年雙年會
日期:20131010日至1013
地點:波士頓大學

漢字文化節書畫攝影展琳琅滿目


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紐英崙中華公所紐英崙藝術學會北美藝術家協會波士頓中華書法會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合作,十月五日在中華公所會議廳舉辦“漢字文化節雙十書畫攝影展”。
            當天到會嘉賓眾多,會場滿是書畫,攝影作品,配上代表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出席的波士頓音樂學院博士生林士凱即席演奏小提琴,儼然成為一場藝術饗宴。心思獨到的畫家郭天涵,特地選了一幅“梅花”,一幅“牡丹”參展,借以寓意花開並蒂,和平共處。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稱讚表示,從會場琳琅滿目的展出,可見紐英崙地區人才濟濟,僑胞們推廣,發揚中華文化藝術的熱心,令人敬佩。
            經文處副處長陳銘俊表示,他來波士頓前,曾有人告訴她,波士頓天氣很冷,但迄今為止,他看到波士頓四季分明,感受到波城民眾熱情,這天齊聚在中華公所出席書畫攝影展,慶祝雙十,更展現了中國人飲水思源,重視民主的心。他希望大家繼續以發揚中華文化為榮。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指出,國父孫中山是廣東人,今年慶祝孫中山創建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對廣東僑胞來說,紀念這天,更有意義。他相信如今活在自由民主地區的人民,都感念孫中山當年推翻滿清,創建了民治,民有,民享的三民主義,民主自由國家。
            當天由黃周麗桃擔任司儀,波士頓中華書法會會長陳綺怡主禮。她感慨十分的表示,國父孫中山與黃花崗72烈士等熱血青年,創建了中華民國,直到今天都還在人心中留有深刻印象。他感謝伍育俊以書法草擬了國父遺囑,讓人在欣賞書法之餘,也可感念孫中山當年的建國心情。他認為本地各藝術團體也處於類似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階段。當天的展覽,全靠各會熱心成員在台前幕後攜手合作。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當天一一介紹了他任內的中華公所職員,包括中文書記翁宇才,英文書記陳國華,財政黃立輝,核數李潔英。
紐英崙藝術學會會長林浩宗北美藝術家協會會長黃定國當天也致詞,送出作品參展。包括楊澍,李蕙蓮等好幾名已有許久未參加華埠活動的藝術家,也出席與盛。
當天參展的藝術家及展出品包括,波士頓中華書法會: 伍育俊---( 總理遺囑), 方正厚---(有容乃大), 李蕙蓮---(字畫), 甄雲龍---(書法--蘭亭),  陳綺怡---(知難行易)。紐英崙藝術學會: 林卓培---(潑墨書畫), 林浩宗---(水彩--天鵝),周長---( 書畫--印章專家), 張小茵---(攝影), 梅宇國---(書法),蘭詩------(書法--朱紹昌詞)。北美藝術家協會:  黄定國---(攝影),程嶺------(書法--印章), 郭天涵---(書畫--梅花)。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  譚嘉陵---(國畫--荷花),林士凱(KEVIN LIN ---小提琴演奏)。
  
圖片說明:

            出席嘉賓們合影。(菊子攝)       

            陳綺怡(左二)致詞。(菊子攝)

            郭天涵(中)和出席者談書畫。(菊子攝)

            林士凱代表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演奏小提琴。(菊子攝)

首次三城華埠土地使用研究顯示美東華埠亞美人流離失所


First Three-City Chinatown Land-Use Study Shows Asian Americans Displaced from East Coast Chinatowns
Philadelphia, Boston, and New York City Chinatowns Under Threat
Today, the Asian American Legal Defense and Education Fund (AALDEF) held a briefing webinar to launch its new report on the dramatic gentrification of Chinatowns in Boston, New York City, and Philadelphia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report, Chinatown Then and Now, contains some of the first-ever land-use data collected on the three largest Chinatowns on the East Coast.
“Chinatowns have provided the city’s immigrants with support networks and affordable housing for over a century,” said Bethany Li, staff attorney at AALDEF. “Gentrification and ongoing redevelopment projects, however, threaten to destroy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se once-thriving immigrant communities.”
AALDEF, in collaboration with community partners,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hundreds of volunteers, spent a year recording data, block-by-block and lot-by-lot, in order to document the existing land uses in the three Chinatowns. This first of its kind report reveals current commercial,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patterns in Chinatowns that shed light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neighborhoods to immigrant communities and highlight spaces of particular vulnerability to gentrification.
The white population in Chinatown has increased faster than the overall population in the three cities, especially over the last decade, with the number of white residents doubling in Boston and Philadelphia. Family households  have also decreased dramatically in Chinatowns, from 73% to 47% in Boston, 82% to 73% in New York, and 61% to 49% in Philadelphia, which is a key indicator of gentrification.
"This report is a sound warning to all of us that Chinatowns are turning into a sanitized ethnic playground for the rich to satisfy their exotic appetite for a dim sum and fortune cookie fix,” said Andrew Leong, J.D., Associate Professor, College of Public and Community Servic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Boston. “We must fight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a vibrant, living Chinatown that serves the residential and small business needs of working class immigrants.”
In all three Chinatowns, government policies have accelerated gentrification in unique ways. In New York City, Mayor Bloomberg’s 12-year term marked an era of high redevelopment, including massive rezoning changes and the designation of Chinatown as a 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 (BID). The land use study shows the "high-end" retail stores dotting Chinatown boundaries are now heading towards more traditional parts of the area. Moreover, relaxed rent regulation laws have enabled land-owners to illegally evict low-income tenants in favor of those who can afford the higher rent.
In Philadelphia, luxury development continues despite the need for affordable housing and green space. Philadelphia’s Chinatown has the least amount of green space of any of the three areas surveyed.
In Boston,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has shaped Chinatown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in other cities, as the land use data shows that many of the parcels are devoted to large institutional uses (Tuf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Emerson College, and Suffolk University) that have not added resources for Asian immigrants living and working in the neighborhood. Boston’s Chinatown is now also vulnerable to planned luxury development. 
“The gentrification that threatens to transform these areas is not just the natural result of market forces or the general evolution of these cities," said Li. “They are a very direct result of local policies of neglect, demolition, and redevelopment that local governments have perpetuated for decades. The uproar 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a Walmart in Los Angeles Chinatown should serve as a warning to everyone who is concerned with the survival of Chinatowns on the East C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