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24, 2014

“Grace Lee項目”紀錄片探討亞裔刻板印象

            WGBH電視台為誌記亞美傳統月,五月廿二日放映一名韓裔女孩Grace Lee所拍的紀錄片“Grace Lee Project"。
            這部2005年拍成的紀錄片,長68分鐘,獲有紐約亞美國際電影節的新導演獎等好幾個獎項,主要內容是追尋各地名叫Grace Lee的女孩。
           拍片者本人, Grace Lee,在密蘇里州時,在她家四周附近,學校裏,除了家人外,就只有她是亞裔,讓她一直以為自己很特別。那想到上大學後,搬到紐約,加州等地時,幾乎每個認識她的人,都還認識至少一個,另一個名叫Grace Lee的女孩。突然之間,她的名字,變成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在紀錄片中,她聘請了一名私家偵探,來幫她找到底有多少Grace Lee。結果驚人的,全美有不下二千名Grace Lee。僅只在加州洛杉磯一帶,就有不下300Grace Lee。由於被問到的人,都形容Grace Lee是一名溫柔,安靜,勤奮,用功的女孩,促使她製作了個Grace Lee部落格,邀請名叫Grace Lee的人和她聯絡,還長途跋涉的去探訪散落各地的Grace Lee,採訪他們。

            在這許許多多的Grace Lee中,的確絕大多數都吻合Grace Lee形象,只有少數比較特別,包括李小龍的母親,也名叫Grace Lee;加州一所高中有名Grace Lee,怕學校通知她父母一些她不希望父母知道的事,竟然火燒學校;底特律有名高齡八十多的華裔Grace Lee,仍然活躍的為青少年服務,還與非洲裔社區互動格外良好。
            在麻州,比較出名的Grace Lee ,是曾任麻州財政廳副廳長,麻州亞美局(Asian American Commission)主席,韓裔的李熈愛。

華美福利會推動經濟發展 辦小企業講座

華美福利會(AACA)日前慶祝全美小企業週,在泰勒街會所內舉辦小企業講座,從小企業行政局可利用的資源,可負擔保險法帶來的改變,談到僱主應注意的工作場所責任問題,展現該會擴大服務範圍企圖。
            華美福利會的這場小企業講座,由該會董事長陳美霞,行政主任李秋明親自坐鎮,東方銀行企業銀行業務副總裁Ashley A Irez歡迎出席者。
            三場講座,依序為美國小企業行政局(SBA)經濟發展專員伍少武介紹的該局服務項目與資源,哈佛朝聖者醫療護理公司關係經理譚女士(Rose Hom)安排的可負擔醫療保險(ACA)法實施後的應注意變動,以及Ropes & Grey律師事務所安排的律師的民權及經濟正義委員會講座。
            伍少武在會中淺談小企業行政局強調的三C,亦即資本(Capital),咨詢(Counseling),合約(Contracting)。介紹該局提供的資源,包括合作夥伴SCORE的輔導員Jerry Blakely,婦女及企業中心的Gina Marciano,以及麻州州政府的Bonnie Haymon會指點人如何和州政府做生意。
            伍少武還發給出席者一份厚厚的資料,包括專為亞裔編撰的聯邦機構資源指南(Guide to Federal Agency Resources),該局發行的麻州小企業資源,提醒小企業東主,在2014會計年度內批准的7(a)類,低於十五萬元的貸款,可享有免繳規費福利。六月十日早上九點,該局將舉辦亞裔進出口講座。
        哈佛朝聖者醫療護理公司的政府事務及項目顧問Patrick D. Cahill表示,十月份起,可負擔醫療護理法(ACA)交易所去年十月開始運作。他指出,聯邦政府的可負擔醫療護理法基本上仿自麻州做法,只是以前麻州的要求比聯邦政府還嚴格,如今則放寬到有員工五十人以上,卻仍未替員工買醫療保險者,才會被罰款。他也解釋了再保險稅,凱迪拉克(Cadillac)稅等相關法條細節。
            Ropes & Grey律師事務所的Jonathan ChengNate Kurtis發給出席者一份頗厚的中英文對照講義,闡述小企業成立時的基本法律考量。
            波士頓市政府商務發展辦公室當天也派員到場,發放小企業執照及許可申請說明等資料。
            經營保險批發的Donald Choi表示,這講座內容十分豐富,他學到不少以前不知道的相關知識,也認識了以後有問題時可以找的人。


圖片說明:

            華美福利會的這場小企業講座,由該會董事長陳美霞(),行政主任李秋明(右)親自坐鎮小企業講座。(菊子攝)


            哈佛朝聖者醫療護理公司的政府事務及項目顧問Patrick D. Cahill解釋可負擔醫療護理法實施後的改變。(菊子攝)

熊峰訪劍橋中國文化中心 示範揮毫如打太極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日前邀請書法家熊峰演示中国书法,即席揮毫,寫書法有如練太極。夕陽紅活動站耆英們個個興致盎然,想看看是否真能練三個月就寫出一手好字。
            熊峰是一名旅日書法家,在江西南昌出生,四歲起學書法,廿四歲擔任南昌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會長,1999年十月赴日,進行文化藝術交流,創作書法,並教學。2002年,獲中國政府認定為“世界(49個國家)活躍的中國人書法家,畫家“,2010年受日本政府聘為上海世博會日本國家管漢字藝術總監。2012年他應邀到臺北創作時,寫就的一幅“緣”字,獲蔣孝嚴收藏。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董事長紀虎民表示,他在中國訪問時,認識了熊峰。當獲悉熊峰將來美國芝加哥出席活動時,就邀他順道訪問波士頓,給該中心老人家們一個機會,見識一下熊峰的“教你三個月,就能寫出一手好字”是怎麼個教法。他也透露,劍橋中國文化中心正考慮以後開辦書法班。
            熟悉中國書法者都知道,中國書法字體有古真(楷)草隸篆行等六體,一般人寫書法,多半只專注於其中一種字體,但熊峰這天卻即席揮毫的展示他各種字體書法都會寫。
            熊峰也顯得很有教學經驗,邊示範,邊建議座中耆英們拿手臂當毛筆,以天空作宣紙,邊運動,邊熟悉運筆寫字的姿勢,還一邊強調,要從筆尖接觸到紙張的那一霎那,找出寫字的感情,看是該輕或該重的把筆收回來。他甚至還舉水滸傳故事為例,說寫字有如要且戰且走,以逆時針方向寫橫豎,一勾一撇一捺,要筆筆到家等。

            當天的出席者中,本地書法好手,方正厚,莊著學等人出席觀摩。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工作的古畫修復家高競,也來交流。

右起,劍橋中國文化中心副董事長陶凱,董事長紀虎民邀書法家熊峰示範。(菊子攝)

            右起,劍橋中國文化中心副董事長陶凱,董事長紀虎民,熊峰,高竸欣賞他們身後的熊峰作品後合影。(菊子攝)

            熊峰即席揮毫,以不同字體寫出劍橋兩字。(菊子攝)

            出席聽講的耆英們與熊峰(右五)合影。

            熊峰即席揮毫 。(菊子攝)


綠路保護會 董事有華人

綠路保護會(Greenway Conservancy)日前在蘿絲甘迺迪綠路上,州街和牛奶街交界處的圓環噴泉(Rings Fountain)旁舉辦年度晚宴。波士頓市長馬丁華殊(Mayor Walsh)(中),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綠路的新行政主任Jesse Brackenberry等人,全都在場,與數百名出席者熱絡互動。
波士頓華埠至孝篤親公所的陳毓禮( 左二),陳余寶愛(右一),塔芙茨醫療中心社區健康主任曾雪清(左一)等人,都因為波士頓市議會議長林乃肯(Bill Linehan)的助理陳偉民(右二)是綠路董事之一,特地出席,並與波士頓市長合影。

前述諸人,年前曾協力籌款,為綠路上的華埠公園添購桌,椅,遮陽篷。(圖由陳偉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