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08, 2013

波市公校生北京留學歸來為浦公英籌款


八名參加美國人促進留學會(American Promoting Study Abroad,簡稱 APSA)的波士頓公校學生,日前在波士頓拉丁學校舉辦「中國明日、今日」表演會,為北京流民子弟學校─浦公英中學籌得二千四百多元。
      熊康、古凱玲等來自史紐頓(Snowden)國際高中、波士頓拉丁學校(Boston Latin School)、波士頓拉丁學院(Boston Latin Academy)等三所波士頓公校的學生,去年暑假參加了美國人促進留學會所辦的北京暑期漢語夏令營,遊覽景點、參觀公司、工廠、拜會政府機構,與當地學生、民眾近距離接觸。
      這些學生今年選擇舉辦「中國明日、今日」表演會,展示他們在北京期間的學習心得,也藉以籌款,資助北京流民子弟求學,聊表回饋心意。
      表演會這天,學生們自己演出舞獅後,邀請文聖拳宗師王安林示範武術,史紐頓樂隊演奏,波士頓拉丁學院、拉丁學校舞蹈隊跳舞,Tai Tran講談出國該知道的事,David TranJason YangJonathan Philistin等人表演中國武術,洛士百利表演藝術中心演出等等。
            統籌這一項目的波士頓公校中文交友項目協調專員汪剛柳透露,學生們今年選擇在美國最古老中學─波士頓拉丁學校的禮堂,舉辦表演會,但沒想到租用場地,依照校方安全規定,還得花錢聘請休班警員維持秩序,請餐食管理員等等,以致籌款成績不如預期理想,結算下來只有一千二百元左右。不過,今年仍有一位匿名捐款者,比照籌款額再捐一筆,使得籌款總額達到二千四百多元之數,將在整理後,由世界教育會轉交給浦公英中學。
            汪剛柳表示,從學生們到北京一行,親身體會中國文化、語言,回美後再經由辦理籌款會,因應辦活動時遭遇的各種狀況,學習、增加了領導能力,還籌得一筆數目不小的善款,可謂相當圓滿。

圖片說明:
            熊康(左起)、古凱玲在瑞獅出發前留影。(菊子攝)
            汪剛柳()頒發證書,表揚學生圓滿完成項目。(菊子攝)

餐館經營研習班 4/10 前受理報名


僑務委員會為提升僑營餐館業者經營能力及協助僑商創業轉型,並促進與國內業者交流及配合推動臺灣美食國際化,訂527日至67日日辦理「餐館經營研習班」,即日起至410日接受報名。
      「餐館經營研習班」將由「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承辦,聘請專業餐廚名師及國內知名講座擔任講師,教授餐館經營,研習內容包括餐館服務品質管理、競爭策略分析、連鎖餐廳經營實務、風險管理、成本控管、人力資源調度及觀摩參訪知名餐廳及相關企業等。
      該研習活動將採遴薦方式辦理,由各駐外單位或華僑文教服務中心推薦僑營餐館經營者或計畫轉型經營餐館之僑商參加。參加者須自付從僑居地到台灣的往返交通費用。其餘教材、師資及場地等學雜費用,以及研習期間之膳宿費(不含62日自由活動日餐費)均由僑務委員會負擔。
      查詢或報名,可洽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聯繫(617-965-8801)。招生簡章及相關資訊可至僑務委員會網站(www.ocac.gov.tw首頁/貼心服務/報名僑商研習班)或全球僑商服務網(www.ocbn.org.tw首頁/最新訊息)查閱。

星期四, 3月 07, 2013

李明亮訪波分享台灣醫療轉型經驗

 臺灣前衛生署署長李明亮(左一)在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顧問
郭旭崧
(右一)、經文處處長洪慧珠(左二)陪同下,到哈佛大學講談,
由哈佛公衛學院教授蕭慶倫
(右二)主持。(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臺灣前衛生署署長李明亮四日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講談「臺灣醫療系統轉型與改革」,指台灣經驗可供其他國家參考,但也坦承,人口老化、少子化等社會轉變,為台灣的醫療體系帶來新挑戰,預防性醫療已成為新方向。
      曾於2000年至2002年出任臺灣衛生署長,為台灣推動了全民健保制度的李明亮此行訪美,主要是應全世界最大生物製藥公司之一的邀請,出席「世界衛生領袖面對之挑戰」會議,順道為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台灣學生做一講談。
      創辦慈濟大學,現為名譽校長的李明亮,在短短一小時內,把「臺灣醫療系統轉型與改革」,做了提綱契領的講解。
      李明亮指出,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無論在經濟、政治、及醫療護理上,台灣都經歷了驚人的轉型。還早在2003年時,就已獲倫敦經濟學人信息組把台灣評為全世界第二最健康國家,僅次於瑞典。
      台灣能在醫療護理及衛生上做到這樣的成績,首先是醫療設施及護理人員的大幅度改善。其次為醫療體系的革新,接著整合主要、次要及第三級的醫療護理機構,最後是實施全民健保體系,現在是注重預防性醫療。
李明亮指出,1945年時,全台灣只有一家醫療機構,一家醫護中心,62%的嬰兒都是由不合資格的助手接生,僅有2%是由醫生接生。但現在全台灣已有12所醫學校,20306家私人診所,22家先進的醫療中心,38000名醫師,11500名牙醫,30000名藥劑師,125千名護士,每592人,就有一名醫師。每2000人就有一名牙醫師。每10000人有35張病床,比美國的有26張病床還好得多。
      傳染病的防治也成績顯著,早在1965年時,就已獲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為無瘧疾區。B型肝炎帶菌者的比率,也已於2010年時,降到低於0.1%
      他指出,台灣能做到這些改善,是因為公眾及政治領袖都認識到健康在社會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不但在1946年通過了傳染病控制法,也於1965年把家庭計劃納入全國經濟計劃之中。其次是改善醫療體系,務求每鎮每鄉都有醫療站的做法。1945年時每一鄉鎮只有15個醫療站,如今有371個。
      李明亮提及家庭計劃時,笑說得提醒人勿矯枉過正,因為台灣現在出現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年齡65歲以上者已佔總人口的11%,估計到2017年時,會增加到14%,到2060年時,可能會惡化到42%。同一時期,台灣的新生兒出生率,卻降到了0.1%,而且還在繼續下降。
      在全民健保上,李明亮指出,台灣大約在1960年代起,就為勞工及民工提供了醫療保險,1985年左右,擴及農民,1995年再擴大為全國醫療保險計劃,讓98.5%的民眾都有了醫療保險。
李明亮坦言,台灣的全民健保保費,不切實際的低廉。他以自己是一個退休公民為例,每月只花18.6美元,就能獲得全面、廉宜的醫療護理。他認為民眾也因此濫用了這一醫療護理保險。
      當天為李明亮的講談當引言人,曾為台灣醫療健保體系做顧問的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教授蕭慶倫表示,社會結構和醫療體系該如何設計,有很密切的關係。台灣在人口老化,慢性病增多情況下,現行醫保制度,若不增加保費,頂多能再維持四到五年而已,但台灣政府及立法機構礙於各界壓力,迄今未面對此一醫療體系該改革的問題。以他個人的瞭解來說,中國大陸政府對醫療體系問題的癥結所在,可能比台灣政府更透徹。

麻州府有意擴建南車站 請民眾提意見


華埠治安委員會昨()日在月例會中通過支持W酒店重開夜總會,報告牌照局已拒絕晚餐俱樂部的轉移娛樂牌照等的申請案。麻州運輸廳(MassDOT)也派員到會,說明正籌畫擴建南車站,籲民眾提意見。
            華埠治安委員會共同主席陳灼鋆在會上報告,波士頓牌照局上週舉行公聽會之後,已拒絕了新亞當屋轉移感覺(Felt)夜總會酒水、娛樂牌照的申請案。看來新亞當屋是無法開業了。
            感覺夜總會舊址的容客量為七、八百人,波士頓警察局A-1區警察一直擔心新亞當屋接手該一場地及牌照後,可能隨時轉變為夜總會,再為地方治安帶來困擾,一直積極反對。
            A-1區社區警察小組長利瑪(Tom Lema)為此稱讚華埠居民會出席新亞當屋的牌照轉移公聽會,表達反對意見。
有夜總會凱薩(nightclub czar)之稱的Brian Lesser,昨日與其律師Karen Siamo再度出席華埠治安委員會,強調在W酒店降落(Descent)酒廊舊址重開的酒廊,包括工作人員的容客量,僅約兩百人,Brian Lesser將使用能和網路連線,查察進場客人年齡、背景,並留下電腦記錄,容許警方事後調閱的掃瞄器,做為管控安全工具,並不容許任何人在Warrenton街和史都華(Stuart)街交界處的角落逗留、肇事之後,在出席會議者無人異議下,獲治安委員會支持。陳灼鋆提醒他們,還得再出席華埠社區議會(CNC)的月會。
麻州交通廳(MassDOT)長期計劃經理Kate Fichter昨日也出席了華埠治安委員會,說明麻州政府有意打通多徹斯特道(Dorchester Ave.),擴建南車站,以期該車站能更現代化、更大型,能承接更多交通量,還可藉此把多徹斯道開放給公眾使用,讓民眾更容易進入水前區(waterfront)
      南車站擴建計劃,目前已獲得三千兩百五十萬元的聯邦經費,將由麻州交通廳、麻州公路局(MBTA)、聯邦鐵路行政局、聯邦過境(Transit)行政局、美國郵政服務局、波士頓市政府、Amtrak、麻州港務局、波士頓區域MPO等機構合作進行。
      Kate Fichter還在會中略述了南車站的歷史,指出早在1899年啟用時,有28個車道,甚至比紐約的中央車站還要忙碌兩倍,但現在只有13個車道,並從1930年起,和美國郵政服務局共用場地。其後在1978年時,為逃避拆撤命運,由MBTA買了下來,再在聯邦政府資助下,完成大規模整修。
Kate Fichter透露,擴建南車站計劃,早於去年已啟動,現已進入收集資料做環境影響報告階段。整個計劃過程,估計須耗時五年,在這期間,麻州交通廳將進社區做報告,就理想中南車站應該是什麼模樣,有什麼設施,徵詢民眾意見。她也透露,非常粗略的估計,這將是項五到八億元的工程。
華人前進會副行政主任劉衛恒昨日特地出席會議,探問這樣的工程,都有些什麼樣的建築工作機會。希望相關機構能確保僱用本地工人。Kate Fichter坦言,這麼大的工程,可能得花上好幾年做計劃,談工作機會還早了點。
波士頓警察局A-1區警長李湯姆(Tom Lee)昨日也報告了上個月的華埠治安概況,總體良好,仍有三宗搶劫。其中一宗為二月十九日下午將近五點時,一名婦女走在路上,被匪徒搶走項鍊。他表示,儘管地方上的治安大致良好,民眾出外,最好還是成群結伴,有個照應。


圖片說明:

            Kate Fichter報告麻州府正籌劃擴建南車站。(菊子攝)

            波士頓警察局A-1區社區警察為建立警民關係,二月六日到亞裔青年會(YES)辦派對,和五十多名青少年歡聚。(翻拍自會場傳閱照片)

星期三, 3月 06, 2013

紐英倫客家鄉親歡慶天穿日

 紐英倫客家鄉親會和紐約客家鄉親會合影。(圖由紐英倫
客家鄉親會提供,謝開明攝
)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紐英倫客家鄉親會二日中午在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慶祝本地的第二屆「天穿日」。包括來自紐約的客家鄉親、本地的僑團首長,逾百人歡聚一堂,熱鬧無比。
紐英倫客家鄉親會跳採茶舞。(周菊子攝)
紐英倫客家鄉親會為彰顯客家傳統,在民國政府為感謝女媧煉石補天,訂定農暦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的慶祝這天,不但會場以客家花布、紅燈籠佈置出客家味的年節喜氣,奉上的美食,唱的歌,跳的舞,也全都客家味十足。會長張桂英還穿上傳統客家黑布服迎接嘉賓,前任會長曾秀梅及邱西薔、邱雪玲、鄭玉春等十數名鄉親組成舞蹈團,置辦兩套客家花布裝,獻演她們勤練了一年的「採茶舞」、「虞美人」。
            紐約客家鄉親會會長黃開榮(右一)率領代表團獻唱回應。(周菊子攝)
紐約客家鄉親會第八任會長黃開榮熱情回應紐英倫客家鄉親的邀約,不但與妻子羅玉昇等組成十八人代表團,送上168個發糕,雙料好意頭的到賀,還親自上陣獻唱客家歌,派出四名女兒戴上斗笠伴舞的演出「細妹按靚」,這描繪女兒待嫁心的傳統客家歌舞。黃開榮還鼓勵客家鄉親多生育,以俾更廣的傳承、發揚客家文化。
和紐約客家鄉親一起開車來波士頓的交通部觀光局駐紐約辦事處主任張維庭,也是客家人。這天不但一連演唱「客家老山歌」、「山歌子」、「平板客家小調」等三首客家歌,還帶來上百個環保袋、客家花布福袋、台灣觀光資料,送給到會者,展現了客家人的大方熱情。
紐英倫客家鄉親會會長張桂英(左一)、前任會長曾秀梅(左二)
林岱
(後左一)、副會長劉秀春(右一起)、鄭玉春等人,準備運送
已分裝好的一盤盤客家美食給到賀嘉賓、鄉親。
(周菊子攝)
陳裕逢、林展輝這兩名各有幾分之幾客家血統的客家鄉親,這天擔任主持人,妙語如珠的串場,故意把紐英倫和紐約客家鄉親的輪番上場,表演「客家真情」、「期待再相團圓」等舞蹈,說成逗陣競比,把出席鄉親全逗得頻爆笑聲,開懷得合不攏嘴。
紐英倫客家鄉親會成員響應傳統,這天紛紛拿出絕活,烹煮各色客家美食,包括艾草粄、芋粿、鑲豆腐、紅豆年糕、炒米粉、糯米飯、筍絲炒肉、炒高麗菜、椒鹽排骨、客家小炒、四川泡菜、鹹湯圓、福菜炒豆乾、蠔油芥藍等。
交通部觀光局駐紐約辦事處主任張維庭獻唱客家歌。(周菊子攝)
應邀到會同慶的各僑團代表,包括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陳銘俊,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會長黃淑英,波克萊台灣商會會長陳玉瑛,波士頓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陳永茂,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前任董事長王世輝,新英格蘭台灣商會會長胡美惠,輔仁大學校友會會長楊哲修等人,都被吸引得食指大動。
紐約客家鄉親和紐英倫客家鄉親說起來有點淵源。當初紐英倫客家鄉親為籌措創會事宜傷腦筋時,現年74歲,大方把個人所擁樓宇的其中一層,市價租金可達每月三千元的大約一千二百平方呎空間,以每年一元象徵性費用,出租給紐約客家鄉親的彭吉浦,就是紐英倫客家鄉親的諮詢對象。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也應邀和紐英倫客家鄉親會
會長張桂英
(左一)等人,一起唱客家歌。
(圖由紐英倫客家鄉親會提供,謝開明攝)
查詢紐英倫客家鄉親會詳情,可洽會長張桂英617-338-8801,或手機857-928-8268



            
陳裕逢(左一)主持節目。前排右起為紐約客家鄉親會長黃開榮夫婦,
張維庭主任,洪慧珠處長,郭大文主任,王本仁。
(菊子攝)
         
紐英倫客家鄉親會之友,蔡坤喜醫師,不但送出一頭乳豬做賀禮,
還親自操刀斬件,送到來賓面前。
(周菊子攝)
紐英倫客家鄉親會之友,蔡坤喜醫師,送出一頭乳豬做賀禮,
還親自操刀斬件。黎美惠(右)也來幫忙。
(周菊子攝)

波城洪門致公堂歡慶蛇年新春

 洪青體育會的五獅齊舞,一向都是波士頓洪門致公堂最驕人的堂寶。(周菊子攝)
 波士頓洪門致公堂顧問余共才(第二排左六起)、主席司徒宗達、元老伍伯和、
阮全義、監堂阮振強、主席鄺國添等一眾職員和瑞獅合影。
(
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波士頓洪門致公堂四日晚在仁義禮智信五旗高掛,金黃紅綠黑五獅齊舞,支持慈善利是發給五機構,同堂共歡嘉賓五百多人的熱鬧,主席祝願僑社和諧的語重心長中,歡慶蛇年新春。
洪門今年的新春慶祝會,照例由洪青體育會舞動五獅,元老阮全義、伍伯和與主席司徒宗達、鄺國添等人高舉紮滿綠背(美鈔)的大紅洪字,讓瑞獅採青獻桔中開幕。
司儀梅惠聰以中英文雙聲帶主禮。主席司徒宗達言簡意賅的拜年,祝願僑社安定、和諧。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駐波士頓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等人依序以廣東話致詞。主席鄺國添答謝。
同時於2010年當選為麻州有史以來首名州級華裔眾議員的黃子安、陳德基,去年雙雙獲選連任。四日晚他倆儼如兄弟,一起頒發州府表揚狀給波士頓洪門致公堂。他倆私下透露,正籌備在州議會內成立亞裔眾議員小組(Asian Caucus),結合民主、共和兩黨之力,為亞裔社區發聲。
 波士頓洪門致公堂主席司徒宗達(後排右三),鄺國添(後排左四)波士頓洪門致公堂
元老伍伯和
(前排左起)、阮全義和嘉賓,安良元老梅錫銳、經文處處長洪慧珠等人
在新春慶會中合影。
(
菊子攝)
洪門致公堂為表達對社區的關懷,每年都封利是,支持僑社團體。今年獲得洪門利是的五個團體為中華廣教學校、僑立學校、亞裔青年會(YES)Shriner Burn、大波士頓有誦讀困難兒童中心(Greater Boston Children’s Dyslexia Center)。代表有誦讀困難兒童中心領取利是的Bernard Goulding透露,該機構與波士頓洪門致公堂已有十五年的來往關係,但還是第一次獲得兩百元大利是,頗有意外收獲之感。
 廉豔(左起)、吳影、曾燕琴等三名專業歌手,不但人長得美,衣服穿得漂亮,
歌聲更加曼妙。她們一出現,立刻引得全場騷動。
(
菊子攝)
當晚由至德三德公所主席之一曹品慈主持,有不下十餘項的餘興節目,彰顯了波士頓本地人才的更見豐沛。專業歌星曾燕琴,聲樂科班出身的吳影及廉豔,穿著色彩鮮豔,設計華麗的禮服同時出場,齊聲高唱「歡樂中國年」,讓全場觀眾都為之眼前一亮,紛紛稱讚這一安排賞心悅目更悅耳。曹品慈、陳國航等人加入演唱行列的一曲曲「天蠶變」、「一點燭光」、「你的眼神」、「上海灘」、「萬水千山總是情」、「一見你就笑」、「粉紅色的回憶」、「酒醉的探戈」、「青藏高原」等廣東、國語流行曲,也展現了波士頓僑社從重視戲曲粵劇,轉為國語流行歌也佔一席之地的悄然變化。
洪門致公堂每年慶祝新春,都有嘉賓遠道來賀。今年到賀的嘉賓包括來自紐約總堂的兩名總理梅華生、陳競石,元老朱傑概、伍飛輝,主席李志聯、伍新傑等廿餘人。
波士頓洪門致公堂主席司徒宗達(右一),鄺國添(左一),接受麻州眾議員
黃子安
(左二)、陳德基(右二)頒給的表揚狀。(
菊子攝)
各僑團的總長、元老,包括全美安良工商會元老梅錫銳,黃氏元老黃官羨,伍氏元老伍育俊,余風采堂美東總長余超群,余氏元老余仕昂,藝聯慈善社元老文振賢,以及經文處副處長陳銘俊、組長簡宏昇,僑務委員馬滌凡,都應邀高坐主席台。美東公安隊新任會長胡振勝還獲特別介紹。
波士頓洪門致公堂兩名管財政的黃孟彪()、余麗媖()坐在接待桌前收禮,笑得
特別開心。
(菊子攝
波士頓洪門致公堂的主席司徒宗達、鄺國添,監堂阮振強,總書記梅惠聰,財政黃夢彪,理財余麗媖,外交陳德誠、司徒月華,核數黎益置,康樂龔順泰,幹事鄧安,洪青會長譚偉明、謝偉超,以及監督黃子聰、司徒彥鏗、黃國威、余培鋒、李厚鵬等人,也都在總書記梅惠聰介紹下,和出席眾人打招呼、拜年。


牛頓市3/9首辦中國文化節


麻州牛頓市社區自豪會(Newton Community Pride)將於39(週六)上午930分至下午5時,在牛頓文化中心(225 Nevada St., Newtonville)舉辦首屆牛頓市「中國文化節(Chinese Cultural Festival)」。
牛頓市社區自豪會是個非牟利組織,從1989年組成以來,就一直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豐富牛頓市居民的生活。該會規模近年越來越大,經辦活動項目也增為國際文化節、春、夏、秋、冬四季活動,以及不定期的各項活動。
國際文化節部份,今年有法、中、拉丁美洲、印度、俄國等文化節。三月二日,法國文化節打頭陣後,首次加入國際文化節行列的中國文化節,訂三月九日舉行。
傅麗娜、雷Reilley、沈安平、Alan Moy Soohoo、談繼欣、魏毅等六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策劃了這牛頓市第一屆中國文化節,已定舉辦兩場講座,十二項包括舞蹈、歌唱、武術示範等的現場表演。
當天上午的兩場討論會,分別訂於930分和1110分開始。首場主題為「來自中國生活藝術的健康:治療、清淨及內心平和(Healing, Clarity, and Inner Peace –Wellness through the Chinese Art of Living),談中草藥、針灸、風水、太極,及中國古琴音樂,講者包括中醫師陸衛東、Abby Kessler、潘台春、Lidong YuSteve Chen等。第二場講座主題為「做為美國人,中國的方式(Being American, the Chinese Way)」,談在美國認可、欣賞中國價值觀,培養一名有自信的快樂小孩,經由積極參與來定義自己的社區,認識領養社區等。講者包括哈佛學者魏毅、教育專家沈安平、牛頓市議員談繼欣、社工Katie Jae Naftzger等。
當天早上在舉辦講座的同時,會場內安排有兒童活動,下午的表演,依序有波士頓鼓舞團、波士頓東方傳統合唱團、劍橋中國文化中心、陳耀祥武術學院、波士頓東方舞蹈團、世界傳統武術比賽金牌得主王安林示範武術,哈佛大學木蘭藝術團、牛頓中文學校、XYY喜樂樂隊、天使舞蹈團、中華藝術協會、大波士頓亞美青少年交響樂團等。
查詢詳情可上網www.newtoncommunitypride.org,或洽617-527-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