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就當過全國聯播節目主持人的何日生,1995年時又在南加大傳播管理學院進修,曾歷任中天、台視、超視的新聞主播及製作人,以及中國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人兼製作人。他主持的節目曾榮獲電視金鐘獎、行政院新聞局社會建設獎以及新聞局有線電視最佳新聞節目獎。他2004年製作的「清水之愛」,更榮獲國際艾美獎,入選亞非地區最佳新聞紀錄片。
何日生說當年他認為自己要當個好記者,不適宜有宗教信仰,儘管受「他家師姐」是慈濟人的影響,卻一直未跨入慈濟門坎,直到從美回台七年後,越來越覺得台灣傳播界的氛圍不好,和自己追求發展,講究意義,不善迎迓的個性不符,又經由證嚴上人的催促,在他四十一歲那年,他終於「回」到慈濟。
何日生笑說自己的成長就像台灣的發展歷史,都不中、不西,似乎也因此奠下基礎,讓他在找尋人生真意的尋尋覓覓中,接受了慈濟這融合中西與台灣的思想。
他是宜蘭人,在田邊長大,但只有小學程度的父親從事機械工作,所以他從未務過農。母親因為當年住在九份金瓜石,下山就得三小時,因此沒上過學,不識字,但父母對他的愛,讓他成長得很健康,也一直很單純,小時候在師長的厚愛下,總是當班長,經常參加演講比賽,也總是得獎,讓他養成很愛挑戰別人的習慣,但一路發展的順遂,甚至在2002年時,國民黨、民進黨的人都拉他從政,不時讓他意氣風發的興起自我偉大感。也給他帶來「麻煩」,連妻子都批評他最愛自己,最終在四十一歲時,也接觸過基督教的他,才在尋尋覓覓之後,慢慢瞭解,要單純、大量放棄慾望,幫助別人,超越自己,人生才會快樂。
何日生去年出版的一本書,「一念間:我所體悟的慈濟思惟」,就闡釋了證嚴上人結合了中國、西方,以及很台灣的三種思維。
很西方的是證嚴上人很理性,講究科學,不迷信。建醫院,開大愛電視台,使用電腦上網等。很中國儒家,是佛教講究割親捨愛,六親不認,但證嚴卻重視家庭,要慈濟人視病如親。很台灣是證嚴有如台灣人的務實,成本控制做得極好,克勤克儉的講究一步一腳印。
當晚出席的慈濟人,包括慈濟的波士頓第一顆種籽蔡靜薇,以及人醫組陳光偉,陳裕逢等人,都為何日生能在短暫的訪美行程中抽出時間與慈濟人晤談,感到開心不已。
圖片說明: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日前在波士頓和慈濟人分享他的慈濟經驗。(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