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好大學,得掌握解決問題技能,善於與人溝通。要在大眾面前侃侃而談,先決條件是不怯場。甫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鄭天元,還在唸高中的葉明朗、張炎,廿七日在勒星頓鎮凱利(Cary)紀念圖書館辦了場講座,分享經驗。
現代社會注重實用及創業,青少年在大人鼓吹下,紛紛起而效尤。今年剛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鄭天元,高中時獲得明師指點,培養出數學興趣,進修有成之餘,不只參加比賽,成績亮麗,還在週遭受益者催促下開課,畢業後更組成公司,還獲得真格基金會賞識,投資三十萬美元。 還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學院(Phillips Exter Academy),這全美排名前三的高中讀十二年級,曾參加德州培訓公開演講及有效溝通孤星俱樂部(Lone Star Gaveliers)的葉明朗,和勒星頓高中十一年級的張炎,以及十年級的Vivien Chen,都還只是高中生,卻已組成了教授公開演講的「未來領袖學校(Future Leaders Academy)」,每週日晚上開課一個半小時的半企業式經營起來。廿七日這天有十名上過課的小朋友表演公開演講。
留美華人企業家聯合會的孫紅丹,這天特地安排講座,讓更多父母的子女,有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借鏡。
鄭天元這天以「有效計劃─進入名校,順利升學的最容易辦法(Effective Planning─Getting into and Succeeding at Top Colleges, the easiest way)」為主題,和坐滿全場的聽眾,分享他的個人經驗。
鄭天元引用人稱細菌學之祖的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話,指「機會眷顧有準備的頭腦(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華人父母及學生,常是世上最辛勤用功的人,自然聰明,但處身美國,卻有資源、人脈不足,以致無路可循(no map),辛勤得盲無頭緒的缺點,但他認為,只要有路可循,每個人都可以花更少力氣來達成目標。
鄭天元認為進入好大學很重要,不但老師教得課好,學校提供的資源多,同學、老師,以及學校的名聲,都會給人帶來更多機會,最重要的是,好學校教人「怎麼思考(How to think)」的基本技能。但要進好大學,就得有效的做計劃,準備。
鄭天元表示自己並不聰明,小學一到七年級時,成績都不過是B或C,但他提早針對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的入學申請表個別問題做準備。麻省理工學院要求學生描述那些事是他們純粹為興趣而做的,該校的那個科系對申請者最有吸引力,理由是什麼,其次的重點是課外活動,暑假活動,以及就業經驗等。根據他的瞭解,麻省理工學院入學許可辦公室在挑選學生時,既看重良好的學業成績,還講究學生有沒做過些什麼對社區、世界特別有貢獻的事。根據他從MIT入學許可辦公室獲得的資料,一般來說,學業成績佔30%,SAT或AP分數佔5%到25%,論文佔5%到10%,推薦信佔5%到10%,面談佔0%到5%。
有了標準之後,就好做準備了。為了要拿A,選課就要選自己能得A的課來上。鄭天元建議在幼稚園到八年級的階段,要在某樣項目上特別傑出,九到十二年級時,更得在某樣項目上特別優異。他個人就只不過是在數學上特別好。在標準考試上,九到十二年級時,SAT要考到2200到2400分之間。他認為有美國數學競賽和美國數學邀請賽的成績,比SAT的數學成績更重要。至於論文的準備,由於題目變動不大,可以預先找出題目做準備,閱讀範本很有幫助。
鄭天元這天還為不同年級學生,提供了有效計劃及練習的建議。幼稚園到八年級時,父母要把家當公司,子女當產品的承擔起執行長(CEO)的任務,把遠景種植進子女的腦子裏,游泳、彈鋼琴、拉小提琴、練跆拳道這些事,如果子女喜歡,儘量練無妨,否則當成嗜好即可。無論是文理科,或SAT、AP等考試,以及大學課程,如何用數學解決問題,以及閱讀的能力,才是關鍵。
九到十二年級時,關鍵在子女自己身上,要把申請入大學這事放在心上,還得肯比一般人多花至少30%的精力,努力用功。
到申請大學時,在他看過的20本參考書中,他建議大家選讀「如何進入頭等大學(How to Get Into the Top Colleges)」,以及「大學申請得A(Acing the college application)」這兩本書。
圖片說明:
做公開演講的小朋友和演講者鄭天元(後右一)等人合影。(菊子攝)
創辦「未來領袖學校」,教公開演講技巧的葉明朗(右)和張炎(左),都還只是高中生而已。(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