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25, 2025

包氏藝術中心訂5/3舉辦免費音樂會 演奏亞裔音樂家梁雷等人作品

Megumi Stohs Lewis (violin); Leo Eguchi (cello); Sasha Callahan (violin); and Alexander Vavilov (viola)。(公關公司提供)
             (Boston Orange 編譯) 麻州Sheffield室內樂團與包氏藝術中心(Pao Arts Center)合作,將以「共通之處 (Common Ground) 」為主題,在53日晚7點,假包氏藝術中心舉辦免費的弦樂四重奏音樂會,演奏亞裔音樂家作品,慶祝亞裔傳統月。

              這晚,麻州Sheffield室內樂團將演奏5名當代作曲家,華裔梁雷(Lei Liang),印度裔Reena Esmail、伊朗裔Kian Ravaei、敘利亞裔Kareem Roustom ,以及日裔的Paul Wiancko等人的作品,藉以展現亞裔的多元化,以及共通處。

(公關公司提供)
              其中Reena Esmail This Is It」選段,是Reena Esmail 20232024年之間,受麻州Cummington Greenwood Music Camp Spoleto Festival USA 委約,創作的三部微型系列作品之一。其中的第3段,還將於2026年做世界首演。

              Reena Esmail的這作品,要求音樂家們致力於彼此相伴這概念,而且每一段迷你創作都引介一種不同型態的互動,例如在樂器之間,把彼此推下音樂的懸崖,卻又在底部接住來緊緊維持或改改變。

              Reena Esmail曾受邀為樂團撰寫作品,包括洛杉磯大師合唱團,西雅圖交響樂團,巴爾的摩交像樂團,以及南韓四重奏。她的作品還被收錄在許多獲得葛萊美獎提名的專輯中。

當晚還將演奏的其他傑出作品,包括華裔美國作曲家 梁雷 (Lei Liang) 的「戈壁榮耀(Gobi Gloria)」、伊朗裔美國藝術家 Kian Ravaei 的「家庭照片 (Family Photos)」、敘利亞裔美國作曲家、音樂總監兼塔夫茨 (Tufts) 大學教授 Kareem Roustom 的「敘利亞民謠 (Syrian Folk Songs)」選段,以及著名日裔美國作曲家兼 王冠 (KronosP 四重奏大提琴家 Paul Wiancko 的「舉起來: 第三部分(Lift: Part III) [冰川 -瘋狂-提升(Glacial - Maniacal - Lift]」。

音樂會入場免費,建議捐款10元。註冊: https://www.paoartscenter.org/events/2025/common-ground。

僑委會「戀念台灣」體驗營5/9截止報名

 

            (Boston Orange)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和教育部國教署合作,今年 (民國114 學年) 將繼續舉辦「戀念臺灣—海外僑民兒童或少年至校短期體驗計畫」,歡迎有意帶兒女返臺參加活動的僑民,在59日之前報名。

              僑委會為使短期返臺探親或辦事之海外僑民能安心將615歲子女帶回臺灣,增加其子女對臺灣文化習俗之認識,爰賡續辦理「戀念臺灣-海外僑民兒童或少年至校短期體驗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協助海外僑民兒童或少年,透過與國內同年齡兒童或少年共同學習的機會,領略臺灣風土及人情之美,進而認同臺灣文化,鏈結對臺灣的情感。

              凡是年齡在615歲之海外僑民兒童或少年,只要父或母任一人具有中華民國國籍,均可報名,參加在114101日起至學期末;以及自11532日起至學期末止辦理的「戀念臺灣」體驗計畫。

              報名可上網,https://register.ocac.gov.tw/cht/index.php?/sign/nostalgiafortaiwan-2025

僑委會2025海外青年大使培訓開跑 波士頓僑教中心即起受理報名

         (Boston Orange) 僑務委員會2025年「海外青年文化大使協會(FASCA)」的新生培訓,波士頓場訂819日至21日於波士頓僑教中心舉行,即日起接受年紀1417歲之間的臺裔青少年報名參加。

波士頓僑教中心表示,「海外青年文化大使協會(FASCA)」新生培訓是僑委會在北美及亞太地區舉辦的活動,以「領導、服務、文化、傳承」為四大主軸,包含3日實地訓練、在910兩個月內的線上課程,還有持續全年的培力活動。

3日的實地培訓,將由僑委會聘請的臺美專業講師做巡迴講座,為臺裔青少年辦理既具挑戰性又富文化意義之課程與體驗活動,課程安排包含始業式、文化志工培訓、臺灣文化體驗,實作演練、團隊建立,以及領袖培育等課程、還有FASCA行動力培訓,以及邀請學員發表成果的結業式。

完成培訓,順利結業的學員們,將有資格加入FASCA波士頓分會,走進社區,為僑社服務,若服務時數累積超過100小時,將由相關單位協助申請「美國總統志工服務獎」,增加學員在升學路上的優勢。

報名將在線上辦理,網址為https://wceo.regfox.com/2025fasca。報名費100美元,學員須在收到錄取通知後的 7 日內繳交給波士頓僑教中心。查詢活動詳情及報名資訊,請洽波士頓僑教中心陳美樺,(617)965-8801ocacbostonedu@gmail.com

星期四, 4月 24, 2025

第129屆波士頓馬拉松賽華人篇 賈俄仁加、Tammy Hsieh引人矚目

曾任哈佛大學校董的李威鳳(William Lee,前右一起),和波士頓市長
吳弭 (Michelle Wu),麻州州長Maura Healey 一起鼓掌,歡迎跑到終點線
的波士頓馬拉松賽女子組冠軍 Sharon Lokedi。(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綜合報導) 129屆波士頓馬拉松賽421日在天清氣朗中圓滿落幕,2名肯亞男女子冠軍各自締造紀錄之餘,應該還是第一次有華人跑者跑進波馬菁英組,來自中國廈門,現年31歲的藏族人賈俄仁加 (Jia, Erenjia)2:10:22,排第15名。

臺灣跑者加油團社在普天壽大樓前。(周菊子攝)
                       今年的波士頓馬拉松賽,男子菁英有100人,女子菁英只有77人,其中居然也有一名華人,還住在麻州。她是號碼牌161,也就是在女子菁英組中排名第61的跑者,現年34歲,住在麻州劍橋市的Hsieh, Tammy。她的跑步成績2:42:03,總排名1007,若以性別分,排名第55。估計也是波士頓馬拉松賽歷史中,第一個跑到這麼前面的華裔女跑者。

根據波士頓體育會資料,在31778名報名參賽者中,有28,384人跑完全程,其中男性16103人,女性12210人,不分性別者(non-binary) 71人。麻州居民4605人。

賈俄仁加 (Jia, Erenjia)準備衝刺終點線。(網路截圖)
                         在麻州居民跑者中,從姓氏看,應有126人為華裔,其中19人為中國公民,2名新加坡人,1人洪都拉斯,1人越南籍,其餘為美國公民。

若以國籍分,中國有668人,香港205人,台灣273人,澳門12人,新加坡61人。換言之,華裔參賽者約為1229人,在所有報名參賽者中佔0.038%

周哲民披上中華民國國旗衝向波士頓馬拉松終點線。 (周菊子攝)
                         在全部參賽者中,有668人是中國公民,其中從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重慶各大城市來的有485人,住在美國的有122人,臺灣2人,加拿大18人,日本8人,英國7人,新加坡5人,香港4人,澳洲4人,新西蘭3人,法國3人,丹麥2人,義大利,荷蘭及瑞士各1人。

周哲民披國旗衝終點線。(周哲民本人在Line
群組上貼出來的照片)
                    號碼牌在100號以下的僅8人,分別為來自廈門的賈俄仁加,廣州的Li,  Guo Quan,住在麻州Westford的王顯榮 (Wang, Xianrong),北京的Huang, ChenYang, YongLiang, Yu,上海的Li, Xin,重慶的Wang, Xuecong

根據波士頓體育會的資料,號碼牌333Li, Guo Quan並無完賽紀錄。

現年43歲的王顯榮是麻州犇跑團成員,以2:33:17的成績在總排名中位居第334,以性別分組排第307名,在他的年齡組中排名第25。他應該是麻州參賽華人中,成績最好的一人。

號碼牌565,來自北京的Huang, Chen,以2:53:53的成績,在總排名中位居2979。他和編號562的王顯榮,報名時的跑步成績相近,這天跑完賽程的時間卻差距頗大,佐證了跑馬拉松賽不是件容易的事。

犇跑團成員分散在麻州各地,平日在各自居住市鎮練跑,根據非正式統計,今年約有60人參賽。團長郭明亮和團員張彥波,郭宏月等人,依序以2:45:482:52:31,以及2:44:35的成績完賽。

王顯榮(左)在波士頓馬拉松賽今年的麻州華人男性參賽者中,成績最佳。
(周菊子攝)
                     郭宏月表示,犇跑團員們為了參賽,辦集訓,至少練了10週,還安排志願者,分別在沿路的11英里等處設加油站,十分給力。他知道從美國各地來參賽的華人跑團就至少有百駿,藍山,Burn等。他自己這次是第3次實體參跑,最高興的是沒有抽筋,還能控制自己的速度。

犇跑團團長郭明亮(左起)和張彥波、郭宏岳在差不多的時間裏,跑過終點線。(周菊子攝)
                  中國跑者中,有不少人穿著「清華」、「北大」字樣的跑衫,要勇於參與的為校爭光。現年60歲,來自亞特蘭大,來美已近35年的高宏,就是北大校友,他從2011年開始跑馬拉松,這是第3次來波士頓。他笑說,波士頓馬拉松賽已經是跑馬拉者必到的勝地之一,所以不管怎樣,都至少要來一次,但是好,但是到底路遠費貴,所以他不是每年都來。

謝承融(左)和高嘉偉(右)都是第一次來跑波馬,臉上貼著國旗,
開心十分的說感覺太棒了。(周菊子攝)
                    國籍TWA的有273人,其中至少13人分別住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斗地。號碼牌數目最小的是427號,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Chu, Meng-Tsung,但波士頓體育會並無她的完賽紀錄。其次小的是1500號,現年40歲的Huang, Chunhao,以2:58:59的成績,總排名4334

2014年時,來自台灣的波士頓馬拉松賽跑者只有20人,時隔11年後,來自台灣的參賽人數暴增10倍。也是2014年時,波克萊台灣商會創辦人游勝雄抱著熱愛臺灣,愛屋及鳥的心情,由他出資,為這20名來自台灣的波馬跑者設下「龍蝦宴」,豪請每人吃一隻大龍蝦,為他們在跑前打氣。

波士頓馬拉松賽也是個展現愛國心的場所,許多人揹著各自的國旗跑。
今年就有人揹五星旗。(周菊子攝)
                         這龍蝦宴活動辦到後來,因參賽人數暴增,費用過高,從去年起就已改為只邀請跑者聚集在波士頓華埠牌樓前,拍張大合照。

來自北京的Yang, Yong在臉上貼五星旗。(周菊子攝)
                       今年在波士頓經文處和旅行社協調下,419日下午,由經文處廖朝宏處長和王道育副組長趕到現場,歡迎來到波士頓的台灣跑者們,還特地說明,經文處不但邀請僑胞在普天壽大樓前,組成加油站,還準備了小禮物送給跑者們。

穿著「交友不慎」跑團衫的謝承融,和「跑質、跑量、跑健康」跑團的高嘉偉,都來自新竹。他們倆分別跑了10年,6年馬拉松,參加過東京、柏林的馬拉松賽,這趟都是第一次跑波士頓馬拉松。他們笑說來這兒純粹是為了體驗賽道,然後感覺超棒,整個26.2英里的賽道,沿路尖叫聲不斷,真是完全沒有冷場,和其他大馬拉松賽的感覺相比,簡直是好到不只一、兩個等級。

馬拉松跑團還有個雪狼團。(周菊子攝)

來自亞特蘭大的高宏,是參賽的北大校友之一。 (周菊子攝)
                   來自美國德州Plano,現年60歲的周哲民,已經跑過10次波士頓馬拉松了。他來跑波馬,顯然也是志在參與,跑的時間多寡,一點也不重要。當他跑到波約斯頓街 (Boylston),經過普天壽大廈前的台灣跑者加油站時,不慌不忙地停下來,向加油站的人要來大面的中華民國國旗,再回到賽道,好整以暇的打開旗幟,往身後一披,再雙手高舉旗幟的向前跑,完成把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帶到終點線前鏡頭,進入千百萬全世界各地關注馬拉松賽的人們眼前這任務。

波士頓體育會執行長Jack Fleming422日為冠軍跑者舉行記者會時也說,波士頓馬拉松賽不但是全美最古老,歷史最悠久,全程穿越8個市鎮的馬拉松賽,還是能夠起到改變人生作用的活動,只要是跑馬拉松的人,波士頓馬拉松都在他們心中永遠佔據一角。他為波士頓體育會的38人團隊,在9500名志工協助下,能夠持續為馬拉松跑者舉辦賽事,心存感恩。 (更新版)

清華大學校友也穿著印有清華字樣的跑衣上場。(周菊子攝)

圍觀者中有人說,這是"耶穌"也來跑馬拉松了。(周菊子攝)

跑者背心上有面小國旗。(周菊子攝)
今年的跑者中還有年輕女戰士。(周菊子攝)
「Boston Strong」提醒著人們,2013年發生過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案。(周菊子攝)
波士頓體育會執行長Jack Fleming指出,波士頓馬拉松賽是最古老,最特別,給人最多
豐富感覺的馬拉松賽。(周菊子攝)

星期三, 4月 23, 2025

"新平衡"主席Jim Davis 捐款100萬元 支持Josh Kraft競爭波士頓市長大位

Jim Davis捐款100萬元支持Josh Kraft競選波士頓市長。
               (Boston Orange 編譯) 繼「聯邦燈塔 (Commonwealth Beacon) 雜誌首先紕露後,波士頓環球報今 (23) 日也報導,「新平衡 (New Balance) 」主席Jim Davis捐款一百萬元給「你的城市,你的未來 (Your City, Your Future super) 這「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 (Super PAC) ,支持億萬富翁之子Josh Kraft競選波士頓市長。

              近年來美國境內的選舉,常強調草根階層的小額捐款,但打選戰得花大錢這事實,早已使得參選人身後有沒「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 (Super PAC)」支持,成為關鍵因素。

4月初,一個2年前幫助波士頓市長吳弭 (Michelle Wu) 選出一批波士頓市議員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大膽波士頓 (Bold Boston」公佈,在麻州有56000名醫療護理員工的1199 SEIU工會組織,捐了10萬元。

Josh Kraft角逐波士頓市長大位。
今天 (423),「你的城市,你的未來」這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收到「新平衡」主席Jim Davis捐給100萬元,要支持愛國者隊東主Robert Kraft的第3個兒子,Josh Kraft爭取成為波士頓市長。

              麻州競選財務報告週五公佈了前述這一捐款資訊。

2021年波士頓市長選舉中,長期捐款支持共和黨人,現年81歲的Jim Davis,也捐了 將近50萬元來支持吳弭市長的競爭對手Annissa Essaibi George。這次加碼一倍的捐款支持Josh Kraft

「你的城市,你的未來」這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還收到來自企業界的其他高額捐款,包括來自”J. Calnan及伙伴建築公司執行長John Calnan15萬元,以及花崗岩電信公司執行長Robert Hale10萬元。

Josh Kraft是億萬富翁,也是愛國者球隊東主Robert Kraft的第3個兒子,一般人都認為,他在和吳弭競爭波士頓市長大位時,會獲得他那富人圈的支持。

              麻州法令規定,個人在同一年內為支持同一名候選人所捐款的總額,不得超過1000元。但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受的限制少很多,可以不限額的籌募、花用款項。

              根據最新的競選財務報告,截至3月底,吳弭手頭上有現金將近200萬元,Josh Kraft在這同一時期,只有28萬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