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20, 2014

高靜華揉和中西走出花鳥國畫新世界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日前在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舉辦“專業小聚”。心血管醫師莊美瑜,畫家高靜華一個談心,一個講畫,三、四十名出席者聽得津津有味。
在專業小聚中,莊美瑜簡述心臟功能,提醒人要愛護心臟。高靜華談說自己在繪畫上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台灣商務印書館是在今年四月為高靜華出版了“花間聽鳥語”一書,稱她以功力深厚的中國傳統筆墨融入西方繪畫概念,揉合中西精髓自創二十一世紀中國花卉翎毛新貌還形容該書是第一本跳傳統中國畫冊模式,以擬人手法反映出鳥兒在日常生活中互動的點滴趣味。
         高靜華自己說,以前她畫畫,從沒想過要賣,真開始賣了,馬上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如今有人為她出版書,她欣慰也感恩。
            高靜華很謙虛,其實她是師大美術系高材生,父親是蔣經國都拜在門下的知名國畫花鳥大師高逸鴻,母親是知名作家龔書綿,當年還沒畢業就已收徒教畫,隨夫婿達安伯來美定居後,仍然持續不懈地深入研究,動手作畫。
            高靜華透露,在畫畫,展畫,賣畫中,她了解到畫不裱,沒人買,但在歐美要找人裝裱國畫不易,於是他自己看書學,再找心腸好的畫廊老闆教,從小件作品開始練,濕裱,乾裱,還買機器自己裁切,從台灣買回來五百個畫框,慢慢磨練到現在,裱畫技術已好到她甚至對自己有信心, 不賣畫時,開家裱畫店也能謀生。
剛決定賣畫時,她經常思考,別人為什麼會肯買某張畫。經濟海嘯發生時,畫廊一家家的關門,不是每家畫廊都肯收話展覽,要讓畫廊認可她的畫有市場,就更不容易。這廿年來,她的賣畫最高紀錄是在一個畫廊,連續七,八年排銷售率第一名。
高靜華笑談自己從小太天真,父親要她做衣缽傳人,她就乖乖聽了,﷽﷽﷽﷽﷽﷽﷽﷽﷽﷽﷽﷽﷽﷽﷽﷽﷽她的畫有市場,就更不容易,一腳踏進繪畫世界,卻沒想到父親是已經很成功了,才鼓勵她走這條路,以致他的繪畫生涯,一直都很狀況外。
為了提升自己的畫畫技能,創造自己的風格,她開始每天練習,拿五,六個畫家的作品來比較,走在路上,參看大自然的花卉樹木,就默記結構,枝幹,顏色,對生,紋生,還去圖書館翻看別人怎麼畫。
由於國畫是用墨畫在吸水性很強的宣紙上,如何掌握每一筆的水分,筆觸也很重要,錯一點,就全張報廢了,高靜華坦言,練畫時,消耗量很大。
高靜華指出,繪畫,尤其是寫意畫,看起來輕鬆,做起來難,就只能靠練習,台灣藝壇上的很多畫家,因此終其一生只畫山水,或人物,或花鳥者不少,但她自己認為,畫到某種程度以後,所有的畫都一樣,都有需要講究的技法。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游子揚在會末提醒出席者,十一月一日(六),該會將舉行第三十七屆年會講者包括哈佛大學教授暨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德威,曾獲笫十二屆國家文藝獎的名作家施叔青,世界级的國際商業專家陳時奮教授,哈佛大學天文學講座教授Paul Ho等人。綱上報名 http://neacp.com/reg.html,查詳情可洽張重華教授( hchang@ece.tufts.edu)游子揚教授( TzuYang_Yu@uml.edu)

圖片說明: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游子揚(左一),前任董事長王世輝(右一)和兩名講者,高靜華(右二),莊美瑜(左二)。(謝開明攝)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董事長張重華(左起),會長游子揚,前任董事長王世輝(右一)和兩名講者,莊美瑜,高靜華。(謝開明攝)

            高靜華介紹她出版的新書。(謝開明攝)

            高靜華。(謝開明攝)


麻州亞美局團結晚宴表揚陳秀英、孟曉犁、越助中心

麻州亞美局(AAC)日前在波士頓大學的麥卡福大廳舉行年度“聯合晚宴(Unity Dinner)”,頒獎表揚陳秀英,孟曉犁,Kowith Kret等三名個人,以及越助中心(Viet-AID),羅爾社區健康中心兩組織。二百多人歡聚一堂。
晚宴在熱鬧的舞獅和精彩的武術表演中開始。麻州亞美局主席Kajal Chattopadhyay致歡迎辭後,先後有麻州財政廳廳長葛羅斯曼(Steven Grossman)以特邀嘉賓身份致詞,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亞美研究院主任保羅渡邊(Paul Watanabe)做晚宴主題演講。麻州審計長邦普(Suzanne M. Bump)當晚也應邀上台致詞。
葛羅斯曼感謝麻州亞美局,強調吸收不同族裔背景人士進入麻州政府各領導層的重要性,以及亞裔居民對麻州經濟發展做的貢獻。
      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亞美研究院主任保羅渡邊(Paul Watanabe應邀擔任晚會主講者。他先回顧亞裔進美國一百五十多年來,社會觀念看法的發展與改變,舉例指出1854年加州民對霍爾(Hall案引發一系列排華法案,包括禁止中國人出庭指認白人嫌犯等嚴重種族歧視。一百五十年後,亞裔在美國是人口增長百分比最高的族群,與1854年相比,增長了百分之三百,中國人和亞裔人士已獲得公民正當權利,參與社會及政府各階層活動,但要提升亞裔在美地位,亞裔族群仍需積極參與投票,選舉等在美國的政治性活動。
保羅渡邊的演講在會上不斷博得掌聲,人們還起立致意。
麻州亞美局聯合晚宴的重點之一是頒獎表揚傑出,有貢獻的亞裔,社區組織。
哈佛大學文理學院研究生院首名華裔院長,也是統計學家的孟曉犁,以及羅爾社區健康中心獲得包容及多元領袖獎。
      孟曉犁當天人在中國出差,由女兒孟旭怡代表領獎。
      中華頤養院創辦人之一的陳秀英獲頒終生成就獎。她在社區服務多年,參與支持了中華廣教學校等波士頓華埠內許多非牟利機構。她表示自己能有所成就,對社會有貢獻,全都因為十四歲就來美的父親,以及母親,從小諄諄教誨她和兄弟姐妹們,要不計錢財,努力工作,待人以禮等。
      羅爾發展服務部的區域辦公室經理Kowith Kret,以及越助中心分別獲得AAC本年度的社區英雄獎。
      在麻州亞美局於2006年成立時就出任副主席,已於數年前卸任的麻州眾議員陳德基表示,麻州亞美局是全美唯一經由立法程序設立的州級亞美機構,推動了麻州政府關注亞裔。
      麻州亞美局依法應有廿一名委員,麻州政府七大首長每人有權各指派三名委員,目前獲指派入局的委員共十六到十八人。
      查詢麻州亞美局詳情,可上網http://www.aacommission.org

圖片說明:

            右起,波士頓市議員吳弭,曹豔,邦普,陳德基,Kajal Chattopadhyay,葛羅斯曼,李慶海,Elisa Choi等麻州亞美局委員和嘉賓合影。(汪剛柳提供)

            麻州亞美局主席Kajal Chattopadhyay(右一),副主席Elisa Choi()等人頒發終生成就獎給陳秀英(右二)。(汪剛柳提供)


            會場一景。(汪剛柳提供)

麻州長卸任前 500州府經理人獲工作保障

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為卸任在即,悄悄部署,把500名經理人員轉入州政府雇員工會,讓他們不但有資格獲得一系列的3%加薪,還可在新州長上任後,免於被要求去職的危險。
該一改變,將自動地把3350名行政辦公室經理中的15%,轉成全美政府雇員協會會員。該協會爭取改變已多年,聲稱那些員工“被不恰當的分類”為經理人員。
要解僱工會員工必須有理由,但經理人員被定位為在口頭約定下服務,可隨時解職。
一家保守研究組織,先驅機構(Pioneer Institute)的執行主任 Jim Stergios表示,現任政府只剩下幾個月任期,這有如在州長離任前的保護工作機會行動。
把經理轉為工會雇員,將使他們在2015年一月,十月,以及2016年七月時,有資格獲得3%加薪。那是工會早前和派區克政府達成的協議。
派區克政府人員說,州政府為這事要花的錢不到五十萬元,也不需要議會額外立法。
            共和黨籍的查理貝克競選陣營表示,週五時找不到查理貝克就此事表示意見。以獲得雇員工會支持的民主黨籍候選人柯克莉(Martha Coakley)透過發言人表示,她尊重派區克和工會達成的協議。
            派區克的助理行政卿Katie Hammer表示,大約二年前,工會找該部門商談,聲稱有一部份人照工作職責來看,不應該被分類為經理,這才挑起了這一轉換行動。
            Katie Hamm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經過全面檢視後,他們發現有一部份人目前是不恰當的被歸類為經理。他們正汗NAGE緊密合作,完成把這些員工轉進工會職位的行動,估計還有幾個星期,才能辦完。
            州政府共有12層級的經理人員,會受前述改變影響的是一至五級的低及中階經理。派區克政府表示,那包括行政助理,辦公室經理,付款經理(accounts payable managers,辦公室計畫員,以及採購經理等。
            根據派區克政府人員的說法,在1990 年代的威爾德政府時期,約有40明處理敏感法律問題的經理,被加入州府員工工會。後來,又有一批非工會員工及項目經理也被加入工會。
            不過派區克的轉換,規模大得多。
            曾在朗尼(Mitt Romney)麾下擔任行政及財務卿的Eric Kriss批評這一決定,這一行動是持續減少任何會稱為經理的層級。一旦經理被轉進攻會,要解僱他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星期六, 10月 18, 2014

哈佛講堂上黃效文分享四十年中國探險經驗

哈佛茶會日前在哈佛大學科學中心禮堂舉辦金秋第一講,與波士頓滋根基金會合作, 邀來中國探險學會創辦人黃效文分享“探索中國四十年”的經歷。
            在香港出生,長大的黃效文,是最早進入中國的新聞記者之一。1974年起就開始在中國境內探險,並於1986年成立了中國探險學會,還在身兼探險家,攝影家,作家等三重身份下,六次帶領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執行探險,報導任務。
            包括近如2011年的怒江,他在這些年間還找出長江,黃河等江河源頭,在相關領域廣受世界重視。
黃效文還從事公益活動,從雲南香格里拉的黑頸鶴,西藏的藏獒,藏羚羊,野犛牛,新疆的河狸等珍稀動物保育,到保存大陸西南“懸棺”文化,涉獵極廣。他在西藏推動的寺廟及壁畫修復項目,也讓他在1993年獲得勞力士事業獎“。他出版惡”從滿洲到西藏“一書,讓他在1999年獲得美國“洛厄耳湯瑪仕旅遊新聞金獎”。
他的這些經歷,讓“時代雜誌”在2005年時選他為“五位亞洲英雄”之一,也讓他被人稱為“中國成就最高的在世探險家”。
美國有線新聞廣播網路 CNN,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英國廣播公司BBC等世界知名媒體,全都找他做過專訪。天下文化也為他出版了“探險家紀實系列”,包括“文化無彊”,“自然無界“等書。
黃效文在會場中打出一張他一身嬉皮裝扮,翹著腳,靠牆躺做的照片,坦言1969年,他父母把他送到威斯康辛大學唸新聞,攝影時,無論是父母或他自己,都沒想到他會走出這樣一條探險,攝影路來。如今他的中國探險學會仍在繼續工作,但礙於進中國探險面對越來越多的手續麻煩,他自己幾乎沒再做有關中國的項目,他搬回香港定居,也已將近廿五年。
波士頓滋根基金會現任會長李小梅表示,她本人是在一次活動中聽到黃效文的演講,深為黃效文的經歷這麼豐富,成就這麼大所折服,卻又同時發現,華人社會知道黃效文的不是那麼多,這才不斷游說,終於邀得黃效文來波士頓演講,也為滋根籌款。
當天出席者中,有許多人都對黃效文去到那些天之端,海之角一類的人間難得一探的地方,親眼看到極端美麗,特別的景致,都羨慕非常,坦言出席也就為滿足自己接近那些罕見景物的心願。

圖片說明:

            波士頓滋根基金會會長李小梅(右二)邀黃效文(左二)到哈佛談他“中國探險四十年”的經歷。(菊子攝)

            黃效文帶了“自然無界”,“文化無彊”這兩本書到會場。(菊子攝)

            有不少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的人到場聽講。(菊子攝)

            波士頓滋根基金會會長李小梅(右起),哈佛茶會負責人黃曉敏邀黃效文講談“中國探險四十年”。(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