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09, 2014

波士頓市長公佈網站 讓市民深入查市府預算

波士頓市長馬丁華殊(Martin Walsh)競選時誓言公開,果然來真的,昨(九)日宣佈,市府的財務及預算部門將和創新及科技部門合作,公開預算,幫助大眾了解波士頓市政府的預算,並和政府互動。
            波市府這放在網上的應用程式,網址為 budget.data.cityofboston.gov。民眾將可藉由這網站,搜尋市府預算數據,認識市府的優先項目,追隨趨勢,並追蹤各自社區的土地發展計劃(capital projects)。
            馬丁華殊表示,他誓言他的政府會透明,接近民眾,他們將繼續找方法擴大提供給大眾的數據,並改善其使用介面。他說,市府預算決定市府工作的範疇,所以讓大眾有機會深入了解很重要,因為政府是藉著預算來為市民工作。
            這一“公開預算”計劃,將允許使用者把2015財政年度的18.8億元的樓宇預算(capital busget),以及27.3億元的各部門營運預算,整理成一張表,或是一張圖。每一內閣部門的預算,還能進一步的看到各附屬部門的計劃支出,以及各部門的營運預算歷史資訊。
            那些圖表功能可容許使用者一眼望出來,預算分配的比例,也能經由點擊,逐項查看。一份互動式的地圖,能更讓使用者深入許多計劃在他們的社區進行的特定項目。
            這一公開預算的數據內容及工具,包括容許大眾查閱和政府交易的企業名單,開支總額等。
Mayor Walsh Announces Expansion of Open Data Offerings
BOSTON – Mayor Martin J. Walsh today announced that the Office of Finance and Budget,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epartment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DoIT), has launched Open Budget to assist the public’s interac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ity of Boston budget. The web-based application, located at budget.data.cityofboston.gov, allows users to explore the City’s budget data, identify city priorities, follow trends, and track capital projects in their neighborhoods.
“I’m committed to transparency and accessibility in my administration, and we continue to look for ways to expand what data is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and how to improve its public interface,” said Mayor Walsh. “The city budget drives the scope of the work the city is doing, so it’s important that the public can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ive into it, and understand how we’re using the budget to make government work for them.”
Open Budget allows users to sort the FY15 $1.88 billion capital budget and $2.73 billion operating budget for each cabinet into a list or bar graph. Each cabinet budget can be further expanded to view planned expenditures for each associated department, as well as viewing each department’s historical operating budget information. The bar graph feature allows users to visualize how the budget is being proportionally allocated,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a simple, easy to understand, click through platform. An interactive map enables users to delve deeper into many of the specific projects planned in their neighborhoods.
Open Budget adds to the suite of open data and financial tools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such as the City of BostonOpen Checkbook, which allows the public to view the list of vendors the city is working with and total vendor expenditures, and the City of Boston Open Data Portal.

藝文小集秀理工人文才 胡世沛小說“黑鷹”將出版

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GBCCA)藝文小集六日晚談詩配畫,說散文。都是理工科出身的兩名講者,姜詮,胡世沛,藉座談展現文才,鼓勵有心人拾筆效尤。
姜詮是在台灣出生的東北人,大學時修的是數學,來美進電腦界當工程師,後來做起土地開發,創業,還墾荒務農,收集文物,也教小朋友數學。
個頭高大,動作溫柔的姜詮,卻其實對詩、歌,別有愛心,參加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合唱團之餘,還以“漁童”這筆名,寫起詩來,寫完還意猶未盡,四處搜尋圖片來搭配,營造出更美的意境。
六日晚,姜詮以“詩,歌,畫 - 淺談詩的表達方式“為題目,在聚會中以幻燈片展示他寫的詩,配的圖。一首首“兩岸三地”,“街口”,“尋”,“等”,“半拍”,“11000“,都是從身邊事物,個人心情,隨手捻來的靈感,鋪排成詩。字句間距,有時就為那停頓所帶出來有如歌唱的韻味。某個字,選用了錯字,簡體字,也就只為他喜歡那個字的字形。
姜詮邊談,還邊應出席者要求,每首詩都用他那播音員的嗓音唸上一遍。一名出席的年輕女生忍不住的說,多首詩透著“淡淡哀愁“,她覺得好感動。
            胡世沛,這天以他新整理成書的”悠遊“為主題,分享他把旅遊經驗,見聞,編成散文,小說的過程。
            胡世沛是四川出生,台灣長大,東海大學物理系畢業,獲有東北大學博士學位的理工人。1988年時,他和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裏喜歡舞文弄墨的一批同好,創辦了“藝文小集”,並開始寫小,新詩,發表在「文協通訊」、「波士頓新聞」上。文協慶祝五十週年時,他還為文協寫劇本“燦爛的星光”,搬上舞台演出。
            2012年底時,胡世沛還寫成了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黑鷹“,把他親自採訪多名黑貓中隊成員得來的真實事蹟,編撰成一本動人的小說。
            六日晚,胡世沛從他的新書”悠遊“談起,藉著一千三百年前,李白遊廬山時的詩句,”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為引,指出”悠遊“一書,就是他在過去廿年間所寫十多篇小說,詩,散文的集結,全來自他對”美景當前“所感受到的震撼,”相見不相識“時的迷惑,以及”物我常相惜“的體會。
            筆名”胡宏“的胡世沛,當晚還帶了多本新作,在會上簽名,出售。他也透露,黎明文化出版社已和他簽約,預定年底前出版他的第一本小說”黑鷹“。

圖片說明:

            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藝文小集召集人姜琴(中)和兩名講者,胡世沛(左),姜詮(右)會後合影。(菊子攝)

            藝文小集創辦人之一的胡世沛,已寫成第二本書“悠游”。(菊子攝)

            姜詮說,有時候選用某個自,就只因為他喜歡那字形。(菊子攝)


            藝文小集由姜琴(後左)任召集人,孫振華(後左二)任財務。(菊子攝)

台青商談同志故事 介紹服務機構,法令

新英格蘭台灣青商會(TYCCNE)日前在麻省理工學院教室舉辦“我們會晤(WeMeet )”講座,談同志故事,說掙扎經歷,介紹提供輔導,協助機構,報告台灣婚姻平權草案。
            講座由台青商公關張劭聿主持,主題為“摩登家庭:從親子教養、青年成長與醫療健康看亞裔同志生命故事”,講者有五人,包括物理治療師陳子良 (Lance Chen-Hayes),紐約市立大學萊曼學院諮商員教育副教授思鐸 (Stuart Chen-Hayes),大波士頓同志家屬親友會 (PFLAG) 執行計畫理事Pam Garramone, MAP for Health 社群發展協調者Tina Oza,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台灣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全峰。
            其中的陳子良,思鐸是一對同性伴侶,育有一名現約十一歲的男孩陳愷樂。
            陳子良在敘述一路走來的經歷時,強調自己現在很快樂,但他的聲音,他那有時咬牙切齒的表情,卻讓人無法不感受到他心中迄今仍有受傷感。
            他是在十一,二歲那時,了解到自己是同性戀者。但父親是警官,八兄弟姐妹都是長老派基督徒,四十多年前的台灣社會很保守,他把這秘密藏在心裡。直到他來美留學,踏進紐約,眼界大開,才重新擁抱了自己的性向。
            搬到芝加哥後,他登徵友廣告,在見面前還很直接了當的問對方是不是只和某一類人約會的米皇后(rice queen),或洋芋皇后(potato queen),想不想要小孩。他和思鐸見面後非常投緣,七年前還舉行了並不合法的締結姻緣儀式。回台灣探親前,為了“出櫃“,他寫了萬言長信。不過,他的兄弟姐妹怕年事已高的父母,會因此受打擊,要他別說出來。但是當他和思鐸準備回美國時,他母親已經猜到了。當他父親問他母親,思鐸是否同性戀者時,他母親說,他只是很古怪而已。
            在美國,他和思鐸的婚姻生活面對著很多實際挑戰,包括難以享有配偶的醫療保險,沒有領養小孩的自由等等。在思鐸的姐妹願意做代母後,他們如願有了自己的小孩,但沒想到為了取得適當的親子關係證件,他們居然又得經歷許多官僚手續障礙。
            由於這些經歷,他們倆人從2004年起,非常公開的上雜誌,出席講座,談他們的育兒經驗,選擇學校,選擇小兒科醫生的經過,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到同性戀者也可以過正常家庭生活。
            思鐸在會中介紹了www.siecus.org,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等許多同性戀網站,機構,書籍,建議有疑問者,可以查找的資料。
大波士頓同志家屬親友會 (PFLAG) 執行計畫理事Pam Garramone, MAP for Health 社群發展協調者Tina Oza兩人,本身都是同性戀者。她們簡述了自己身為同性戀者的成長經歷,也說明他倆工作的機構,都以幫助同性戀者更健康,快樂的生活為宗旨。
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台灣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全峰當天闡述了目前在台灣的現代家庭提案,包括2013年提出來的,修訂民權法972條的婚姻平權法,要容許,承認同性婚姻,容許兩名成人組織共同生活的伴侶制度草案,以及容許兩名以上成人組織共同生活的家屬制度草案。
            青商的下一場活動為七月九日(週三)晚上七點,在MIT 4-163教室,請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陳業鑫談青年在臺北的職涯發展與創業契機。會中並將放映 天下雜誌拍攝的《志氣-為人才而戰 》紀錄片。

圖片說明:

            台青商會長王力遠(左一),公關張劭聿(右一)感謝五名講者。右二起,吳全峰,陳子良,思鐸,Tina OzaPam Garramone等。(菊子攝)

            台青商會長王力遠(右)頒感謝狀給台灣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全峰(左)。(菊子攝)

            台青商的現代摩登家庭講座,出席者眾。(菊子攝)

改進波市牌照申請 吳弭提25點建議

 波士頓市不分區市議員吳弭( Michelle Wu),藉由自己曾是小企業商家的經驗,最近提出更新波士頓市政府發放牌照,許可的25點建議。
            波士頓環球報日前刊出一篇專欄,聲稱吳弭的這些建議,有望為波士頓市奠定基礎,簡化,加快牌照,許可的申辦過程與速度。
            該文指出,從今年三月起,吳弭巡迴全市,和商家,波市各機關單位晤談,為提建議做功課。
            她提出的有些建議,很顯而易見。例如,按照波市府現行規定,企業商家要申請安裝防火警報器許可,得填報兩份不同的申請表,一份來自檢查局(ISD),另一份來自消防局。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商業垃圾桶上。吳弭建議制定一份跨機構的單一申請表,以整合這重疊的過程。
另一項建議是排定政府各單位的客戶服務先後順序。有些創業者沒有勇氣創辦企業,因為申請牌照時,還不知道要通過申請,有哪些步驟,得等多久,就先得到一個否定答案。吳弭建議政府單位要提供明確的處理時間估計。吳弭也建議聘用小企業聯絡員來協助企業商家。
            查詢詳情,可上吳弭的網站, www.michelleforboston.com 電洽她的辦公室,617.652.0136,或發電郵 info@michelleforbost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