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24, 2008

推動台灣加入WHO 僑界請醫師問診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駐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波士頓僑界合作,廿日下午舉辦了三場醫療講座及問診活動,藉以彰顯疾病無國界,呼籲國際社會關注台灣人民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權益,就算不入會,也應獲接納為觀察員。

三場講座都在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舉辦,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王世輝應邀擔任主持人。加斯林糖尿病中心的徐千田,麻州總醫院的許瑞芸,布瑞罕及婦女醫院的呂宗禧等人依序講談「糖尿病─亞裔人群中的隱藏性疾病」,「慢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自然醫療」,以及「心事面面觀─如何保護心臟與血管」等。

在講座舉行前,駐 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先發言指出,SARS、禽流感等疫情,已令國際社會體認「到防疫救災不容任何缺口」。在台灣地理位置有候鳥、人、貨和鄰近國家往來頻繁的事實下,若台灣不是世衛體系成員,一旦疫情暴發,全球衛生體系都將受重大傷害。他呼籲世界衛生組織(WHO)接納台灣做會員,或至少成為「世界衛生組織大會」觀察員。

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葛家榮則強調台灣有為國際醫療做貢獻的高度意願與能力,WHO接納台灣全面參與,與台灣建立直接合作及聯繫管道,才符合世界各國利益。

當天的三場講座,三名醫師都很有幽默感,講談中不時令聽眾笑出聲來,聽得很入神。

徐千田指出,糖尿病是身體失去製造胰島素功能(第一型),或身體出現無法正常運用胰島素(第二型)現象。一般症狀包括常口渴,多尿,易餓、易累、驟瘦等,但通常都無特殊症狀,以致患者中有至少三分之一,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根據資料,容易患糖尿病者包括直系親屬患有該病者,四十歲以上者,肥胖者,缺乏均衡運動者,以及亞洲人,非洲裔美國人等。

徐千田表示,尤其是亞裔,移民美國後,飲食內容有了改變,染患率變得更高,還多半是第二型。他建議大家就個人身高、體重所得出來的身體指數,做檢驗個人健康指標。其中腰圍更具指標性,男子腰圍粗過八十公分,約三十二吋,女子腰圍粗於九十公分,就有脂肪過多的危險。至於體型,梨子型比蘋果型好。

在防範得病上,徐千田建議大家改變飲食習慣,要少吃多運動。

即將返台加入慈濟醫院的許瑞芸指出,「吃什麼像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人類百病叢生的原因,就在飲食不均,尤其是美國環境中的高蛋白飲食,本身問題就很大。她也指出,人的身體其實有自療功能,吃藥來毒死病菌,可就同時毒害了身體,所以藥不要亂吃。

許瑞芸也和出席眾人分享她的研究心得。她指出,炒菜應用中低溫,先上水,再加油,還最好是選用冷壓型的橄欖油。每個人的作息時間,最好是晚上九點就入睡,以期肝膽等內臟器官晚上十一點起運作的自療功效得以發揮。

呂宗禧則說明常見的中老年心臟病有五種,最常見的是高血壓類及動脈硬化類,導致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男大於女的性別、家族遺傳、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壓、肥胖、A型性格比B型性格發病率高兩倍的壓力與行為模式等。至於抽菸、飲酒過量,運動不足等,都會增加心臟病的發生率。

圖片說明:

支持台灣加入WHO座談會與問診活動的主辦人及演講者包括葛家榮(左起)、楊國棟、王世輝、徐千田、呂宗禧等。(菊子攝)

許瑞芸()醫師在會後為台商會理事許炳煌()等人量血壓,聽診。(菊子攝)

州府撥款五萬元 波市推動綠化招募25名SBL領袖

波士頓市長馬連奧昨(廿三)日接受麻州政府環保局發給的五萬元補助金,並宣佈推出要招募廿五個商家的可持續商業領袖(Sustainable Business Leader (SBL) )計劃。

為呼應四月廿二日世界地球日的鼓吹環保,波士頓市最近宣佈了一連串有關綠化環境的行動, 包括四月九日和波士頓紅襪隊一起宣佈,推出為期兩年,撥款五十五萬元,以期全市所耗電量的14%-19%,由太陽能提供的計劃;四月十九日,波士頓區域規劃局(Boston Zoning Commission)通過修法,規定所有面積大於五萬平方呎的發展項目,都需符合美國綠色樓宇協會的能源及環保領袖設計(LEED)等標準。波市長和市府環保及能源局首長吉姆漢特(James Hunt)三世,也在十九日頒發了二萬元綠化樓宇可行性研究補助金,給麥特潘社區發展公司所經辦的尼龐賽田野住宅發展項目,班傑明法蘭克林科技學院的史蹟維修項目,以及北星管理公司的乾碼頭( Drydock)27號的翻修工程等。

波士頓市的綠化成績還包括2006年推出綠化旅遊(Green Tourism)2007年獲選為美國太陽能城,以及今年二月獲流行科學雜誌評為全美綠化城市第三名,僅次於奧勒岡州的波特蘭,加州舊金山。

波市昨日宣佈推出的「可持續商業領袖(SBL)」計劃,將把麻州政府撥給的三年五萬元,交給大波士頓可持續商業網(Sustainable Business Network),聘請Jennifer Boudre為主任,以期在未來數個月內招睞到約廿五個中小企業,加入行列。市府重建局將和該一主任合作,協助這些商家採用可持續性策略,減少公司營運對環境的影響,包括節省能源,減少固體廢物,省水,以及各種對環境有利的改變。

馬連奧昨日也宣佈,目前已有洛士百利科技中心(Roxbury Technology)、城市新鮮食物(City Fresh Foods),以及烏拉餐廳( Ula Café)已參加了這一計劃。

波士頓重建局的綠色科技商務經理(Green Tech Business Manager)蓋倫尼爾遜(Galen Nelson)表示,礙於人手有限,眼前目標是只招募廿五個商家。參加這一計劃商家可得的好處包括免費的能源使用查核,能源效率報告,以及安裝可再生能源的評估等。查詢詳情可洽617.918.4447,或電郵galen.nelson.bra@cityofboston.gov,或上網www.sustainablebusinessleader.org/index.htm

圖片說明:

波士頓重建局綠色科技商務經理蓋倫尼爾遜(Galen Nelson)(左起)、波市長馬連奧,波士頓科技網路公司(Tech Networks of Boston)董事長Susan Labandibar; 大波士頓可持續商業網(Sustainable Business Network)的「可持續商業領袖(SBL)」計劃主任Jennifer Boudrie等人,接受麻州環保局(Stat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主任Peggy Harlow()頒給五萬元。(圖由市府提供)

尹常賢、黃素芬赴華府為亞裔商家請命

波士頓市的首名亞裔市議員尹常賢,麻州的第二位華裔市長,費奇堡(Fitchburg)市市長黃素芬,今(廿四)日將在華府舉行的民主黨全國亞太裔小生意論壇(Congressional Democratic Asian American Pacific Islander Small Business Forum)中,把麻州亞裔商家在經商上面對的挑戰,帶到民主黨籍的國會議員們面前。

尹常賢辦公室表示,過去數週來,尹常賢和許多市內亞裔商家晤談過,瞭解到有經營洗衣業的亞裔商家,遭遇金屬掛衣服架價格高漲的壓力,有從事餐館業的商家面對H-1B工作簽證難辦,懂得地道特色廚師難請的困擾,也有從事科技、研發業的亞裔商家感到金融界高層主管亞裔少,以致他們週轉不易借錢難,希望能在獲取融資上得到幫助,亞裔商家礙於語言、文化等差異,在成立支持商務活動的組織,和政府互動上都不如主流社會商家活躍等情況。

黃素芬辦公室表示,民主黨全國亞太裔小生意論壇是為配合五月份的亞太裔傳統月而舉辦。黃素芬昨早已飛赴華府。她將和尹常賢合作,陳述亞裔商家面對的各項議題。

尹常賢將在會議上和代表麻州的聯邦參議員約翰凱利(John Kerry)的助手,討論最近徵收進口金屬掛衣架關稅的問題。約翰凱利是聯邦參議院小生意委員會主席,也是商務委員會下貿易小組成員。尹常賢也將和代表加州的聯邦眾議員本田實(Mike Honda)晤談。本田實是撥款委員會成員,以及聯邦眾議院亞太裔幹部會主席(House Asian Pacific American Caucus)

星期三, 4月 23, 2008

CNC要和中華公所合作 保護森林丘墳場華人業主權益

華埠社區議會昨(廿二)晚召開月例會,通過提案,將與紐英崙中華公所合作,成立委員會,研究森林丘(Forest Hill)墳場情況。會上也要求華埠牌樓聯盟就過往曾有的華埠總體計劃與將要辦理的研究設計,做一比較。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也是華埠社區議會議員的何遠光在會上表示,有坊間民眾反應,近年來葬在森林丘墳場的華人越來越多,但該墳場有不尊重華人文化情況,也傳出墳場管理不善,挪用維修墳地的經費來採購、維修雕像、藝術品,以及舉辦文化藝術活動等。

華埠社區議會(CNC)共同主席陳灼鑒等人經商討後決定,加入中華公所的行動,支持華埠社區成立委員會,研究相關情況,以決定華埠社區可以採取什麼行動,保障華人墳地業主的權益。

華埠牌樓聯盟聯絡員梁志生昨晚也到會上,就聯盟刻正推動的訂定2010年華埠總體計劃(Chinatown Master Plan)進展,做了簡報。

梁志生說明,聯盟已經由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做接受經費的實體,獲得一不願具名機構贊助三十萬元,來辦理這華埠2010年總體計劃。

以華人前進會、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華埠居民會,以及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為主的這四機構,將推動籌備工作。

目前他們的計劃是,在五、六月間成立一個有十七至廿一名委員的華埠總體計劃監管委員會,在二年之內,藉由一顧問委員會的協助,組成工作委員會,聘用設計顧問等,來訂定、評估計劃。

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鑒坦言,坊間目前共有兩份華埠總體計劃,一為1990年版,一為2000年版,議會參與了兩個版本的訂定,其中1990年版,更是由議會主導,與波士頓重建局的葉庭芬等人一起研擬出來的。後來的2000年版本,基本上是根據1990年版,增加了一些較易實現的建議。但2000年版從未真正做完,波士頓重建局也未正式認可。他和陳魯誠等議員質疑再製作一份華埠總體計劃的必要,認為空訂計劃,不如把力氣花在落實已訂定,內容並無不妥的19902000年華埠總體計劃。

圖片說明:

華埠牌樓聯盟聯絡員梁志生(右二)到華埠社區議會中說明推動訂定2010華埠總體計劃進展。CNC共同主席陳灼鑒(右一)等人,質疑是否應再訂第三個華埠總體計劃。(菊子攝)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也是華埠社區議會議員的何遠光提議成立委員會,瞭解森林丘墳場運作情況及組織架構。(菊子攝)

紐約、紐英崙華文作家劍橋相會 談文學與出版各有所見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倫分會及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為歡迎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約分會到訪波士頓,十九日下午特地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禮堂舉辦了一場「文學與出版座談會」,吸引了近百人到會。

當天的座談,由哈佛大學東亞文明系教授王德威致歡迎詞,著有「一頭栽進哈佛」一書的張鳳擔任主持。

來自紐約作協的趙淑俠、趙淑敏、孟絲、趙俊邁等人,紛紛就各人經驗,發表他們對文學與出版之間關係的看法。

早年長居瑞士,近年和也是作家的妹妹趙淑敏都定居紐約,趙淑俠感嘆今日不如往年,文學有衰退跡象,買書人漸少,出版更不易。

曾任華梵大學文學院院長的周春塘則認為那只是表象,因為今日的出版業已隨著科技進步改變,買文學書的人是少了些,但電子書,網上文學依然風行。「哈利波特」叢集,「魔戒」、「達文西秘碼」等書賣出上千萬本的暢銷,都是佐證。他還即席引用著有「做一個快快樂樂的人」,曾任北加州華文作協會長的胡為美所強調的要做一個快樂人為例,指文學的功能就在幫助人跳出尋常框架,找到一個比自我更偉大的意義、希望。他說,人不可能沒有希望,而文學就代表了希望。但他也說,寫作是達到做個快樂人目的的一種過渡,若得到了快樂,不寫也沒關係。

他也藉著梭羅到華登湖獨居一年,寫了書,結果得自費出版送人來指出,文學作品就得出版,得到讀者,才有生命,也所以文學和出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也笑說,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作者,即使明知可能會遭刪改,仍把作品送交編輯,就為追求有更多的讀者。不過他藉著梭羅的話來強調,「無聊的事,可擱置,不必出版」。

目前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的清華大學教授張美蘭,南京大學信息管理教授張志強當日也分別從他們各自專業的角度,淺談文學與出版的關連。

張美蘭表示,她是研究文獻語言的,將來旅美華人作家在作品中所應用的獨特語言,也將是她這一行後進們研究的對象。藉著禪宗和西方傳教士對中國的影響為例,她強調,思想文化的傳播,和出版是分不開的。

張志強笑說,他認為作家一般都名利雙收。2007年大陸作家富豪榜,八十後的郭敬明就有1100萬元人民幣,講倫語的于丹、品三國的易中天,也都有近千萬元。他更進一步的開玩笑表示,于丹及易中天都應該分些稿費給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社長杜維明。要不是杜維明倡導儒學,于易兩人可能都沒機會做那些品、論。

張志強表示,中國有出版社570家,美國有約兩萬多家,但中美兩國出版書籍的種類數目差不多,在十九萬到廿三萬種之間。但在中國大陸,出版業面對一個庫存量比出售量多的問題。他認為作家得學會推銷自己,而今日世界的推銷管道有四,網站、博客、讀書會、專業頻道等。

圖片說明: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崙分會會長張鳳(左起)邀請胡為美、周春塘、張美蘭、張志強等人從不同角度講談「文學與出版」。(菊子攝)
此刻正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做研究學者(fellow),日前獲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頒給第三張終身榮譽會員證的前駐新加坡大使胡為真(見圖),十九日特地攜同妻子、女兒到會捧場,聽妹妹胡為美講談他們母親所著的「天地悠悠」一書。談到有報章報導他將出任國安局局長一事,他笑說那是「報派」,不願證實。(圖與文:菊子)

星期二, 4月 22, 2008

第三屆漢語橋演講比賽 麻州董煒、孫思明獲獎

第三屆漢語橋全美高中生演講比賽,十九日下午在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舉行。廿四名參賽者中,六人來自麻州,董煒、孫思明等二人獲獎。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教育參贊艾方林在會中表示,所有參賽者可得獎盃及iPod等獎品外,漢辦將從東北地區的參賽者中挑出三人,另外提供今夏到北京學習的獎項。

今年的漢語橋比賽,有來自麻州、紐約、佛羅里達、加州、德州、康州、新澤西州、田納西州、阿歷桑納州、維琴尼亞州等十州,以及華盛頓特區的廿四名高中學生入圍決賽,十九日下午在麻大波士頓分校分成兩組比賽。

比賽結果,第一組冠軍維琴尼亞州湯姆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高中的海倫娜(Helena Mangverra)、亞軍德州霍克戴(The Hockaday)學校的夏米雅(Amelia Sargent)、麻州貝爾蒙丘學校(Belmont Hill School)的孫思明(Michael Spence)。第二組冠軍麻州貝爾蒙丘學校(Belmont Hill School)的董煒(William Dunn)、亞軍麻州Buckingham Browne & Nichols學校的福安娜(Anna Frechette)、華盛頓特區Sidwell Friends學校的歐蜻蜓(Alexandra Over)

今年是麻大波士頓分校孔子學院第二度主辦這「漢語橋」演講比賽。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教育參贊艾方林在致詞指出,漢語橋比賽是中國政府為支持、鼓勵母語非漢語人士學習中文所辦的活動,過去五年來以大學生為對象,辦得很成功,最近這三年,才因應學漢語的中學生越來越多的事實,增辦比賽。他也特地感謝孔子學院主任郭先奎與副主任孫柏鳳為籌辦活動所花的心力。

當天的六名評審,分別為牛頓中學孟俊朝,史努頓國際(Snowden International)學校劉林,貝爾蒙丘學校高健,溫莎學校趙肖東,麻大中文學校李錦清,昆士高中楊明。

今年第一次當評審的趙肖東表示,參賽學生們,有的才學了幾個月,就能中文朗朗上口的參加比賽,頗讓人覺得不簡單,但也有些參賽作品顯然不是學生自己創作的,只是硬背了下來參賽,因此在問答部份,竟聽不懂老師根據演講作品內容編的問題是什麼意思。參賽者中得第一名的董煒,娓娓敘述短暫的中國行經驗,讓他做夢都想中國,以及從新澤西州來,今年第二度參賽的范卡蘭(Caroline Vetrano),聽從老師侯王家培建議,從一到十的做了首打油詩來參賽,都讓趙肖東印象深刻。

范卡蘭在賽後表示,今年的比賽比去年激烈的多。她父親有點不平的指出,許多參賽者都到中國住過一段時間,耳濡目染,當然學得快得多,也好得多。

麻大負責國際交流的資深副校長Marcie Williams,以及波士頓分校校長Keith Motley當天也都應邀擔任頒獎嘉賓。他們也都表示將加強和中國的合作,推廣中文教學。

圖片說明: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教育參贊艾方林(右一)、麻大負責國際交流的資深副校長Marcie Williams(左一起)頒獎給得第一名的董煒、海倫娜。(菊子攝)

星期一, 4月 21, 2008

台商會第二屆保齡球賽 馮之材封冠

新英格蘭台灣商會昨(廿)日早上在劍橋市Lane & Games保齡球館舉辦第二屆保齡球友誼賽。三、四十名會員、會友加小朋友匯聚一堂,四人一組的分十二個球道,打球兩小時,在歡笑聲不斷中,分出勝負。

經會員蔡高進引介,特地來參賽的昆士市台灣小吃店的年輕店東,馮之材、李榮輝,由於兩人原本就是保齡球的愛好者,每週都至少打球一次,昨日果然以高達700551分,獲得冠、亞軍。會長許漱馨家人的朋友黎萬君以470分得季軍。

台商會歷任會長,包括王本仁、蔡坤喜、林鳳池,以及副會長許炳煌、陳裕逢和理事蔡瑞昌等人都是台商會活動的當然支持者。

昨日,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王世輝,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夫婦,也都到場與眾同樂,一打出「全倒」佳績,就歡喜拍手驚呼。

台商會會長許漱馨表示,辦保齡球賽一為聯誼,二為藉機「逼」會員們運動,促進身體健康。她表示,六月份,該會還將舉辦高爾夫球賽。今年之內,預計還會舉辦一些商機講座之類的活動,但因會員們都太過忙碌,今年大概不會辦年會。

圖片說明:

台商會會長許漱馨(右一起)和季軍黎萬君、冠軍馮之材、亞軍李榮輝,以及台商會歷任幹部王本仁、蔡坤喜、蔡高進、陳裕逢,以及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左四)、仇志嫻(左二)夫婦在比賽結束,頒獎後合影。(菊子攝)

僑聲音樂社慶六十九週年粉墨登場

僑聲音樂社十九日晚在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禮堂,藉由九名演員,十一名樂師,合共近百名工作人員合作無間的團隊精神,為逾千名觀眾,搬演了一場珠光寶氣,唱作、佈景俱佳的折子戲大會,慶祝創社六十九週年。

僑聲音樂社一眾成員,為這場大戲,籌備了幾乎一整年。九名演員,全都是社內精挑細選的資深社員,在粵劇界科班出身的戲劇指導區大鵬於1994年加入該社後,繼續追隨他一直學戲至今。十九日晚他們個個拿出渾身解數,從功架、唱腔,到化妝,務求表現完美,部份演員不惜拿出私伙戲服上場,讓觀眾們眼前一亮的紛紛稱讚。

從雷玉霞與劉雪梅演出的第一齣折子戲「白龍關」起,觀眾們就見到一件比一件還精美,顏色鮮豔、綾羅綢緞製做的傳統戲服。洗(兩點水)玉瓊、雷玉霞合演的「群英會之小宴」,單鳳琴和雷玉霞合作的「海瑞傳之碎鑾轝」,到陳念蘭和黃美合作的「七月七日長生殿」,還全都有珠光寶氣的頭冠與絨球高翎的頭飾。這些服飾加上黃光野、羅昌成等人花了兩天時間釘出來的「迴避」、「肅靜」,與審判堂高堂等古代官場審判堂的道具,胡炳超少林洪家武術學院學生擔任該喊「威、武」的跑龍套,王世旺鄉土舞蹈團扮演陳念蘭與黃美演出的「唐明皇與楊貴妃」那齣戲中的翩翩起舞宮女,帶出十足的專業表演架勢。

表演節目中,有兩段粵曲演唱,周紹球是穿著乞丐裝演唱粵曲「萬惡淫為首」,余潤冰、劉小雲則是穿著珠飾華麗晚裝演唱「鳳閣恩仇未了情」。

僑聲音樂社在創社六十五週年時,也曾在約翰漢考克廳演出一場大戲,但今年社員們投入的精神更多,不但九名演員早在一年前就開始排練,除了唱腔,還要加學身段、功架、台步。樂社內的音樂師傅,包括創社元老黃君裕,以及伍育俊、雷杰、麥敬堂、陳大超、周紹球、伍翠紅、何宏、陳偉正、王元思、雷兆、陳春、John Clifford等人,都全力配合。

早年也是上台演出台柱之一的現任社長黃國威,今年全力投入統籌,和以往總是負責音響的另一名社長梁永基,今年還特地促請社內本身業律師的洗(兩點水)玉瓊幫忙,印製的節目單,以及宣傳稿,全都是中英雙語版。

僑聲音樂社為了在社慶之時,表達回饋社區的心意,不但特地送票給社區內的耆英,還派出巴士免費接載。

遡源堂總堂顧問雷權達當晚也特地從舊金山趕來,在紐英崙堂雷如鏡陪同下,獻花為該堂宗親雷玉霞打氣。當晚的司儀為李伍碧香。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夫婦,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夫婦都全程在座,從頭欣賞到尾。坐在第一排嘉賓座的楊處長夫人鍾瑩娟,還不時隨著演唱節奏拍子踏和,聽得十分投入。

圖片說明:

遡源堂總堂顧問雷權達(右二)當晚也特地從舊金山趕來,在紐英崙堂雷如鏡(左一)陪同下,獻花為該堂宗親雷玉霞()打氣。僑聲音樂社的兩名社長黃國威(右一)、梁永基(左二)陪同接受。(菊子攝)

僑聲音樂社所有的演出及工作人員在演出結束後,合影留念。(菊子攝)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辦首屆年會 宣佈將與武漢合作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19日以「生物科技/製藥業趨勢及推動成長原因(Trends and Drivers for Growth in the Biotech/ Pharmaceutical Industry)」為主題,假麻省理工學院教職員俱樂部(MIT faculty club)舉辦了首屆年會。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hinese-American Bio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CABA),是去年5月由創會會長韓軍籌組成立的,在麻州政府辦理了註冊登記,也於去年底舉行過成立大會。現任會長吳俊軍表示,今年除了年會外,最主要的任務是今年6月和武漢市藥監局合作,舉辦「2008華創會首屆國際生物醫藥高峰論壇」,並籌組代表團前往參加。代表團成員並將獲邀參加在鎮江、長春、石家庄等地舉辦的活動。

十九日的CABA年會由該會副會長萬召奎,周麗萍擔任大會主席、副主席,除了邀請藥界、學界專家講談外,下午那場講座,邀請的全是業內華裔專家,包括健贊公司資深主任向怡賓,Anterios產品發展副總裁張柏科,Millipore公司副總裁張偉等八人,探討生物科技/製藥業的下一波成長趨勢及推手,以及中國公司及科學家的機會。其中的張柏科指出,該公司所研發,把注射藥物變成塗抹藥物的新做法,已達可實際應用階段,估計再過三、四年就可爭取到美國藥品管制局(FDA)批准上市。

當天應邀講談的學界、業界西人專家包括波士頓大學生物資訊學教授李爾(Joseph Lehar)主講「系統生物醫藥及多樞藥源」,AILERON 治療學製藥公司資深副總裁梭耶爾(Tomi Sawyer)主講「創新科技與藥物發現的看法:化學與生物學的競賽」;輝瑞藥廠(Pfizer, Inc.)全球研發部執行主任康乃爾 (Richard Connell)主講「輝瑞藥廠亞洲外包策略」;健贊創投(Genzyme Venture)公司羅賓斯 (Allison Robbins)主講「生命科學業中的企業創投資金」;Shire 製藥公司資深主任于文主講「法規事物業的介紹」;先進激酶診斷(Advanced Kinase Diagnostics)公司創辦人蘇華茲基(Janusz Sowadski)主講「激酶(Kinases)中的創新」。

大波士頓內生化醫藥界的學者專家,哈佛大學教授李豫偉、流行科學雜誌撰稿人袁尚賢、128Cute負責人張曉明等人,當日也都應邀出席。

查詢美中生物醫藥協會詳情,可上網www.cabaweb.org。查詢六月在武漢舉辦的論壇詳情,可洽王義漢617-331-8404, yihanw@yahoo.com,或華創會網站www.hch.org.cn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副會長萬召奎(右三)、周麗萍(左三)、會長吳俊君(後左三)、理事王義漢(後左四),韓軍(左一)等人是今年年會的籌辦主力。(菊子攝)

星期六, 4月 19, 2008

中國外包業方興未艾 市場機會大各國看好

j 中華資訊網路協會和麻州科技領袖會合作,十七日舉辦了一場中國外包論壇(Outsourcing Forum)講座。東軟集團副總裁萬發和及與會研調公司主管都認為中國將是科技外包業上的一個重要國家。

在和印度競爭上,中國人才加快改善英語能力將是一大重點。

十七日當天早上在麻州科技領袖會所辦的「中印俄─全球化中的美國新經濟夥伴」會議中,主要業務為人力管理服務的克羅諾斯(Kronos)公司首席執行官艾亞倫(Aron J. Ain)也表示,當初進中國,全為因應大客戶的要求。早從三、四年前起,這些公司就已不斷提起中國、印度,待他自己實地考察後,也認為中國的市場之大,發展機會不容錯過,越早佔據點,未來潛力越看好。他也說明,該公司由2006年八月落實進入中國,聘當地幹練人才為總經理後,如今已在北京、上海聘有十五名員工。他的經驗是,進中國做生意,一定要本地化。中國的外包業務市場還有90%的發展空間。他笑說如果自己現在年紀還輕,一定索性搬到中國定居。

中華資訊網路協會在下午舉辦的這場中國外包論壇,在中國信息產業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的贊助下,邀得中國境內最大的兩家外包公司,東軟集團及博彥科技,分別派出副總裁萬發和、王小豔講談。

研調公司、律師行也有講員出席。來自清晰諮詢公司(Clarity Consulting)代表在會上則分析了外包業的概況,以及中國面對的機會與挑戰。他指出,1999年時,人們察覺到的外包市場約僅三億美元,到2008年時,這金額就已上跳至八十億元。以整個服務業的市場來說,2007年時,有中有三十億元,印度為一百八十億元。中國成長了47.9%,印度成長了29.5%。中國約有七千家軟體公司,但最大的十家,外包業務都小於一億元,主要以服務本國市場為主,和印度來比規模小得多,發展潛力當然大得多。

2006年中國推出五年計劃,包括所謂的1000 100 10計劃,要以十億元投資在推廣行銷、建設學校,提供獎勵等等,也使中國在開始融入了全球商務經濟體系,整個環境快速現代化之際,有更好的發展機會。要進中國,趁早更好。

目前在外包業中比較知名的公司,以中國為基地的公司,包括博彥科技、東軟集團、DHCHiSoftVanceInfo,以美國為基地的中國公司,諸如Dextrys, Freeborders, SierraAtlantic,以及設在多國的公司,如Accenture, BearingPoint, EDS, IBM等。

東軟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萬發和在綜論中國優勢之時指出,根據中國日報(China Daily)的報導,到2015年時,中國外包業將創造560億元的營業額,4百萬份工作機會,在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人才庫,政府的支持,要建造十個外包服務基地,吸引一百個多國企業外包業務到中國,培育一千個地方外包服務銷售商等計劃,訂定優惠稅率等政策之,發展勢必看好。

博彥科技商務發展副總裁王小豔也指出,和印度來比,中國的價格廉宜30-40%,基礎設施比印度強,英語能力雖不及,但韓、日語能力卻比印度強得多,人員流動率也低10%20%。至於處理業務的熟練能力目前雖不及印度,卻趕得很快。

中華資訊網路協會前任會長王軍、現任會長李紀鵬,副會長李大勇等多名網協成員,當日忙著和包括遠從加拿大來的瞬聯軟件科技公司資深研發總監桑月圓,從北京來的軟通動力(Softstone)副總裁彭強等出席會議者聯誼。網協昨(十八)晚還邀集會員在屋本市四川飯庄和這些企業家聯誼。

圖片說明:

中華資訊網路協會前任會長王軍()和東軟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萬發和,在接待酒會中暢談。(菊子攝)

星期五, 4月 18, 2008

中印俄 美國新經濟夥伴

麻州科技領袖會(Mass Technology Leadership Council)和中華資訊網路協會、印度企業家協會(TIE)波士頓分會、紐英崙美俄商會合作,昨(十七)日在喜來登酒店舉辦會議,指在新全球經濟趨勢下,中印俄是美國的夥伴。

這一會議邀來了中印俄三方的企業代表,也邀得曾任美國財政部長及哈佛大學校長的羅倫桑瑪斯(Lawrence Summers)、美國商務部通訊及資訊的代理助理部長(Acting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米瑞德絲貝克(Meredith Attewell Baker)擔任主講者。

下午的會議則分國討論。中國部份由中華資訊網路協會的前任會長王軍主持。應邀出席的講者,包括應信息產業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之邀而來的Neusoft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萬發和,博彥科技行銷及發展副總裁王小豔等人。

羅倫桑瑪斯從學者的角度談美國須要在教育、文化上,重新關注科技創新,不但要和大學合作,也要帶動整個社會對科學、創新持開放、鼓勵的態度,美國才能重新迎頭趕上。談到中國時,桑瑪斯認為,無論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是迎或拒,中國逐漸強盛是無可避免的未來,美國必須及早做好準備。

米瑞德絲貝克則以「經濟成功的關鍵是強壯的通訊基礎設備(A Strong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is Key to Economic Success)」為題,發表了講談。

她指出,在本地及遠距地方快速傳遞資訊,對商務運作已越來越重要。電信業協會(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數週前才公佈,美國的電信市場到2011年會有7.2%的成長。全球來說,這成長率更會高達12.5%,總金額估計會達到4.9兆美元。

她也談及麻州在電信業等方面的歷史,包括美國單一電報系統(single wire telegraph system),以及摩斯秘碼的發明人山缪摩斯(Samuel Morse),就來自麻州。美國的第一份印刷品是在劍橋市印出的,兩個世紀以後,屋斯特市有人發明了打字機。全美的第一通電話,是從波士頓打出去的。全美的第一條電話線是埋在尚莫維爾(Somerville)市。全世界的第一封電子郵件,也是在麻州發出的。

她指出,自從第一封電子郵件在1971年發出後,最近的一份估計是,每天在全世界各地發出的電子郵件,多達1700億封,也就是每秒兩百萬封。

談到寬頻網路時,她表示,作為總統推動「美國創新的新世代」的一部份,美國在2004年推出一系列的辦法,來確保美國的經濟在世界上最有彈性、最先進、生產力最強。總統也要求到2007年時,有統一的、廉宜的寬頻網路科技,讓消費者可以選擇。

從布殊總統上任後,美國境內的寬頻網路線總數增長了1100%,從2000年十二月的六百八十萬,增加到2006年十二月的八千二百五十萬,而且在99%的郵遞區號內,消費者至少可找到一家寬頻供應商,90%可找當三家或更多。

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去年十月收集的資料,61%的麻州住家擁有寬頻網路,那使得麻州在全美各州的寬頻網路擁有率上,排名第三,僅次於新罕布夏州的65%,阿拉斯加州的62.5%

美國也在轉型進入數碼電視世代中。瑞典、瑞士及芬蘭已完成這數碼化的轉型。

在電信市場中,流動服務的成長及全球化也是趨勢。根據聯合國最近的一份「貿易發展會議」報告,在過去五年中,發展中國家的流動電話使用者,增加了近三倍,已佔全球市場的58%了。

這次會議中的中印俄等三個國家,也全都展現了全球化的趨勢。在過去這幾週出來的報告就提及,俄國最大的手提電話經營商Mobile TeleSystems (MTS),將報告2007年營業額高達八十億元,較之前一年增加了25%,到2007年底時,該公司報稱有八千五百萬名用戶。印度的電信局(Telecoms Regulatory Authority (TRAI) )報稱,無線用戶人數在今年二月底,達二億五千萬人,其中光是二月份就增加了八百五十三萬。至於世界上最大的無線電話營運商,中國流動(China Mobile)則報稱在2007年淨利增加31.9%,達121.3億美元,其中有六千八百一十一萬是2007年的新用戶。用戶總人數超過三億六百九十萬。

世界經濟論壇最近的報告也證實,中印俄這三個國家在被稱為BRIC「巴西(Brazil)、俄國(Russia)、印度(India)及中國(China)」的經濟體中,過去七年已在網路架構上做了重大改善。

她也提到中美的雙邊關係。她表示,在2007年十二月時,美國商務部宣佈了和中國商務部簽署「美中高科技及策略貿易概要(Guidelines for U.S.-China High Technology and Strategic Trade),列出了要合作達到在互利原則下,鼓勵出口科技進中國的重要。

根據美中ICT政策對話(U.S.-China ICT Policy Dialogue),美國國務院、聯邦通訊部(FCC),以及NTIA,將於今年六月和中國繼續商討。

圖片說明:

信息產業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主任邱善勤以錄影帶在麻州科技領袖會的中印俄會議中發言。中華資訊網路協會新商務發展主任林璟學在現場代為翻譯。(菊子攝)

曾任美國財政部長及哈佛大學校長的羅倫桑瑪斯(Lawrence Summers)()昨日在會議中表示中國未來勢必更強盛。(菊子攝)

美國商務部通訊及資訊的代理助理部長(Acting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米瑞德絲貝克(Meredith Attewell Baker)()在會後回答出席者提問。(菊子攝)

星期四, 4月 17, 2008

綠地 夜間照明 廿四號地段公園民眾畫藍圖

廿四號地段建成後,約佔地萬呎的公園應該能發揮什麼樣的功能?約三十名社區民眾十六日晚在廿四號地段的公園設計會議中表示,綠地、夜間照明、兒童遊樂場,能顯現中國文化特色等最重要。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和新波士頓基金公司(New Boston Fund, Inc.)合作發展的廿四號地段,十六日晚在信義大廈的社區室,舉辦了一場設計座談會,邀請社區民眾就大家理想中的廿四號地段公園,表達意見,負責園景(landscaping)Crosby/ Schlessinger/ Smallridg的伍丁(Groff Wooding),以及廿四號地段的建築公司Goody Clancy的普勒(Jefferson Michael Poole)將把社區民眾的意見,整合進他們的設計圖中,預計未來數週內,再在社區會議中把初步設計圖拿出來讓社區大眾品評。

伍丁及普勒在會中說明,由於地型情況,以及停車場將設在大樓地下,這一公園必須設計成有三個不同高度,和地面平高的部份約有二千多平方呎,中間這一層最大,約五到七千呎。伍丁在做說明時,還用幻燈片給出席者提示,指公園設計可利用燈光、裝置藝術、植樹等來美化環境,提供不同功能。她也提出未來公園的日照充足,可能須要植樹來增加遮蔭功能,冬天應可做何用途,則須民眾發揮創意,提供意見。

華埠居民會的倆名共同主席余仕昂、梅陳月嫦,執委余顯生、陳丹心、余秀情、李新鵬,周創業,華信屋的共同主席李子媛,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王英健,華人經濟發展協會項目經理雷展灝,市府華埠及皮革區發展顧問委員范王柳娥,華人前進會成員等,十六日晚約有三十名社區民眾出席。

出席民眾分成四組,就主辦單位提供,中英文並列的提示做討論。這些提示包括,在廿四號地段的中心開放空間,民眾希望有那些活動,例如適合散步、靜作、運動等,大家希望看到的廿四號地段是適合用來聚會、活動,或是一片開放綠地,該有什麼樣的設計特色,包括文化、歷史等。

四組人討論後,確有不同偏重,其中四組人都認為很重要,具優先性的功能包括應有可讓小孩子們玩耍的兒童遊樂場,能為華埠提供區內幾乎不見的綠色天地,整個公園設計應能反映華埠的歷史及中華文化,應有公共藝術品,應有供民眾休憩的長板凳,應是個一年四季都可使用的場地等。

圖片說明:

廿四號地段公園將分三種不同高度。(菊子翻攝)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組織員張冬(左五),為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左四)等人做翻譯,並帶領討論。(菊子攝)


星期三, 4月 16, 2008

國泰銀行捐款一萬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發展廿四號地段

國泰銀行基金會昨(十五)日下午捐贈一萬元,資助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廿四號地段蓋屋計劃。

國泰銀行新英格蘭地區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葉俊年(右四)率領轄下主管林志超(右起)、劉志偉、白勝德(左三)等人,在銜接尼倫(Kneeland)街處的廿四號地段,出席捐贈儀式。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行政主任劉繼明(右三)、去年底到任的新營運長Dharmena Downey(左五)、項目經理陳潔瀅等人領取。麻州房屋投資公司發展主任陳家驊(左四)應邀觀禮。

劉繼明強調,廿四號地段是該會爭取把土地還給華埠民眾的行動之一。將來建成的70個出租,255個出售的共325個單位中,預計有一半要撥做可負擔住宅,當年居住在乞臣街,因政府建公路而被逼遷的居民,將有優先租購權。

陳潔瀅表示,該會今晚六點將假信義大廈社區室舉辦設計講座,邀請民眾對廿四號地段大樓的整體設計,發表意見。

國泰銀行新英格蘭區總經理葉俊年表示,該行有四十六年歷史,一向支持社區發展,捐款給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廿四號地段計劃,只是該行關心社區的行動之一。(圖與文:菊子)

星期二, 4月 15, 2008

紐英崙藝術學會慶十週年 吟詩 奏樂 題字 聯畫

紐英崙藝術學會共同會長梅國治(右一)、梅宇國(左一)當晚以梅國治在波士頓
博物館拍賣中高價賣出的一幅攝影作品複製品當作紀念,送給梅伍銀寬
(右二起)
陳國榮、蔡倩婷、黃仁沛、梅佩凡
(代表梅錫銳)、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
(代表陳毓琁)等人。(周菊子攝)
紐英崙藝術學會梅國治(左起)、朱紹昌、林卓培,以及譚嘉陵、林宗昌、
梅宇國等人以當晚即席繪製的國畫,送給應邀高歌的葛家榮、仇志嫻夫婦
(左四、五)(周菊子攝)
紐英崙藝術學會董事長趙羨藻(前左),副董事長譚嘉陵(前中)、共同會長梅國治(前右)、
梅宇國
(左三),以及幹部林卓培(左一起)、陳禮、林宗昌、朱紹昌等人一起切蛋糕。
(周菊子攝)
林湛濤(左起)、高偉、張正山、黃少堅、甄雲龍、甄若茅等人在紐英崙藝術學會
十週年慶祝會上表演。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紐英崙藝術學會十四日晚在喜臨門慶祝十週年,藉著三名畫家當場聯袂揮毫繪製「歲寒三友」圖,書法家即席題字,填上詩人詞句的開場式,為紐英崙地區藝術活動又創下新例。

紐英崙藝術學會一向是大波士頓內獨樹一幟的組織,會內成員幾乎不是詩人,就是畫家、書法家及攝影家。十四日晚還多了音樂家、武藝大師、歌唱比賽冠軍來助陣,由陳秀娟主持的這場慶祝會晚會,洋溢的藝術氣氛也因此格外濃郁。

當晚的出席者,開席前一小時,都在場內自由走動,寒暄之餘,更擠到舞台正中,欣賞林卓培、譚嘉陵、林浩宗一筆一勾一奈的陳現出松、竹、梅這「歲寒三友」。書法家梅宇國接著以毛筆寫上詩人朱紹昌與伍華彥的兩首七言絕句。

正式開場後,學會副董事長譚嘉陵介紹松竹梅這歲寒三友的節操剛正、不亢不卑、美麗堅韌特色,象徵著藝術學會成員的自我期許。

藝術學會共同會長梅宇國則藉著當晚派發的「紐英崙藝術學會十週年特刊」,說明該會從創辦時約廿多人,臨時設址於尼倫(Kneeland)街三十號,到遷往現址愛丁保羅(Edinboro)11號,會員擴展至一百多人,不但開班授課,也辦展覽、講座,發展看好。

張正山、黃少堅、林湛濤、高偉、甄若矛以及甄雲龍等五人,當晚合奏了幾曲。他們依序以笛子、揚琴、二胡、琵琶及二胡等中國樂器所做的演出,展現出一點早年中樂團在波士頓演奏的氣氛。不少出席者聽得十分入神。

甄雲龍、麥寶嬋夫婦的「夫唱婦隨」,一人拉胡琴,一人舞太極劍,則是只在紐英崙藝術學會中才見得到的場面。

梁小玲的女兒張慧珊在紐英崙藝術學會十週年慶祝會上表演孔雀舞。(周菊子攝)
當晚的表演還有朱紹昌吟詩,廖素芯彈奏揚琴,梁小玲和來自哈爾濱,拉手風琴的朱世恭合唱,梁小玲的女兒張慧珊跳孔雀舞及踢踏舞,朱鴻世演唱等。大會臨時邀請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仇志嫻夫婦高歌一曲「酒矸倘賣否」,更在仇志嫻自在揮灑的專業台風中,把會場氣氛帶到最高潮。

當晚學會還特地以梅國治在波士頓博物館拍賣中高價賣出的一幅攝影作品複製品當作紀念,送給梅伍銀寬、陳國榮、蔡倩婷、黃仁沛、梅錫銳、陳毓琁、黃偉炎等人。

慶祝會最後在藝術學會董事長趙羨藻、副董事長譚嘉陵、共同會長梅國治、梅宇國以及陳禮等一眾幹部齊齊切蛋糕下結束。

麻州亞美局行政主任職位出缺

即將於五月十日晚在喜來登(Sheraton)酒店舉辦第二屆聯合餐會(Unity Dinner)的麻州亞美局,日前在月例會中確認,希望能藉這次餐會籌得多些款項,以聘僱全職行政主任。

當初是麻州亞美局成立的幕後推手,成立後又擔起兼職行政主任工作的李超榮,三月時在家族企業與政治熱情無法兼顧下,無奈辭職。

麻州亞美局的日常運作重擔,於是落在該局主席,,由麻州財政廳長卡希爾(Tim Cahill)指派的印刷製圖公司東主Neelam Wali,以及由當時的參議院議長Travaglini指派,現任麻州助理總檢察長的陳德基身上。

日前在麻州州政府大樓的222會議室內, 出席的十一名委員討論確認了將於五月十日舉辦第二屆聯合餐會之外,也提及這次餐會必須更積極的籌款,最好能籌得足夠聘僱全職行政主任薪資的款項,以期繼續推動該局已向外界公佈要辦理的全州亞裔需要評估調查。該局五月十日的聯合餐會,也因此定價一百五十元。

當天,由前任州長朗尼指派的Ramesh Advani,拋出了籌組經濟發展委員會的提案,並說明包括前任中華資訊網路協會會長陸德禮等人都有興趣加入。由前任總檢察官萊利(Reilly)指派的Geoffrey Why,則有意籌辦教育性活動。

麻州亞美局是在2006獲麻州參眾兩院立法通過,並於2007年正式成立。包括麻州州長、州務卿、參眾兩院議長、總檢察官、財政廳長、稽核長等七名麻州首長,各有權指派三人出任為期一到三年不等任期的麻州亞美局委員職務。待三年的過渡期結束後,每一名委員的任期都將是三年,每年有七個委員職位需要各部會首長重新聘任或指派新人。

由於麻州亞美局成立時,正逢麻州大選年,選舉結束後,州長、總檢察官全換了人,去年中,麻州參議院議長也換了人,今年初應改聘的七個麻州亞美局委員席位,因此一度頗受矚目。但據悉,麻州亞美局的廿一名委員們,雖不見得合作無間,卻都傾向於讓這些當初只獲聘一年的委員們,重新獲聘。

麻州亞美局對外界的查問,一直都以還在作業中回答。昨(十四)日,麻州亞美局主席,印度裔的Neelam Wali表示,基本上所有的委員都會獲續聘,只有一、二人還未確定而已。

麻州州長派區克的發言人Rebecca Deusser表示,州長還在評估候選人當中,有最後決定時會再公佈。她也表示,該辦公室不公佈所收到申請表的數目。

查詢麻州亞美局聯合餐會詳情,可洽neelamwali@gmail.com978.667.6950或陳德基tacky.chan@state.ma.us

星期一, 4月 14, 2008

BNN 新家剪綵 盼少數族裔多參與

波士頓社區電視台(BNN TV)十二日下午,在波士頓市長、市議員,以及百餘名社區民眾到賀的熱絡氣氛中,為該台座落在華盛頓街3025號,取名為查理畢爾德一世(Charles J. Beard I)媒體中心的永久大樓,舉行了新大樓剪綵儀式。

波士頓社區電視台原本座落於劇院區,在離波士頓華埠僅二條街之遠的麻州運輸大樓(Mass Transportation Building)二樓,租地營運的波士頓社區電視台,去年感恩節搬進了他們以五十四萬餘元,從麻州灣區運輸局(MBTA)那買下,已空置了廿多年,被列為史蹟地的發電站,並從2004年迄今,已籌得約八百萬元進行整修、綠化,並購置新器材,以期節目製播可走以數碼化(digital)。目前該台離籌款目標,僅有約八十萬元距離。

十二日,在波士頓市長馬連奧,波士頓市議員查理士楊西(Charles Youncy)、史帝芬默菲(Steven Murphy)、米高法拉提(Mike Flaherty)、羅伯康沙佛(Bob Consalvo),以及撥給五十萬元的麻州文化協會行政主任艾妮塔沃克(Anita Walker)等人都出席了剪綵儀式。

該台發展主管(Development Officer)吉姆艾特伍(Jim Atwood)表示,社區電視台強調的是要讓一般民眾也能藉由電視媒體,表達自己的聲音。該台一向著重多元化,積極呼籲少數族裔參與。他希望已在波士頓青少年基金(Boston Youth Fund)登記了的亞裔青少年和該台聯絡,暑假時到該台工作。

在康卡斯(Comcast)九號頻道,RCN十五號頻道播出的波士頓社區電視台新聞頻道,曾經和舢舨雙週刊合作,每週製播一輯數分鐘的華埠新聞,但礙於人力等配合因素,這一合作已暫停了一年多。BNN新聞主任克利斯羅衛特(Chris Lovett)表示,他很希望能有願意編採、播報華埠新聞的人和他聯絡。

波士頓華埠和波士頓社區電視台之間曾經有的關係還包括,華埠聞人陳毓禮曾經擔任該台的九名董事之一。

由於波士頓社區電視台是仰賴有線電視(Cable TV)傳輸訊號,未訂購有線電視服務的民眾,都看不到BNN的節目,目前使用波士頓社區電視台學習製作電視節目、電腦應用,或收看波士頓社區電視台節目的華人都極為有限。

不過波士頓社區電視台經過這一輪籌資、擴展,不但新大樓極為美觀,設備不比專業電視台差,該台還新聘了一名具博士學位的數碼媒體教育主任Christine M. Kelly,以為期四週的一門課,從三十元到一百餘元不等的價格,向社區民眾傳授製播,以及應用軟體的技術等。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馬連奧()在波士頓社區電視台行政主任Curtis Henderson(),以及查理畢爾德一世(Charles J. Beard I的遺孀Vivian()一起為BNN新大樓剪綵。(菊子攝)

BNN TV在新大樓內的攝影棚,燈光、攝影及及背景布等道具,和專業電視台不遑多讓。(菊子攝)

BNN TV的發展主管Jim Atwood原任該台社區經理,對社區使用電台情況十分清楚。(菊子攝)

星期六, 4月 12, 2008

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籌備十週年慶先謝社區各界

美中醫藥開發協會紐英崙分會為慶祝十年有成,十日晚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俱樂部舉辦餐會,感謝會員及社區內其他團體,並宣佈六月十四日將舉辦年會。

該會會長馬炳莉、副會長林華茂、總幹事鍾曉天,以及財政暨資深幹部茍大明,執行委員會理事李吉吉等人為隆重其事,還特地邀來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科技參贊毛中潁、領事段志雄、即將於下月返國述職的國際人才交流協會駐紐約代表炊海春等人出席。

鍾曉天在會上以幻燈片介紹該會歷史,指出該會是十年前在燕京圖書館,由創會會長李克純及一批熱心會員籌組成立,歷年來舉辦過許多活動,包括和北京、上海及廣州合作,定期舉辦座談會(symposium)等。他強調,該會得以成長,全靠熱心會員努力,社區團體的互助支持,以及廠商贊助。該會為回饋社區,也正籌設紐英崙本地的獎學金。

當晚該會特地邀請和該會互動良好的中華資訊網路協會會長李季鵬、麻省理工學院華人科技協會會長朱正亞、128Cute負責人張曉明、麻省理工學院人才論壇主席段可等人出席。並邀麻州生化醫藥計劃(Mass Biomedical Initiative)董事長Kevin O’SullianWyeth副總裁暨生化科技組主管Steve ProjanAbbott Volwiler社會研究學者Tariq Ghayur等人分別做了十五分鐘講談。

從新澤西州(NJ)來的美中醫藥開發協會董事會主席洪鈞言當晚的發言特別感性。他指出,已成立十五年的美中藥協總會,眼見第一個分會,紐英崙分會現在也慶祝十年有成了,實在讓他興奮、感慨。

洪鈞言強調,該會從成立以來,能茁壯到包括中國大陸上海等分會,共有會員五千多人,並搏得中國官方派生化醫藥方面代表團訪美,都會要團員遇有專業相關問題,就諮詢該會的地位,全靠一眾會員的無私服務,以及會務規章制定完善。該會還已設立獎學金,鼓勵青少年參與社區服務。

洪鈞言會後指出,該會人才濟濟,返國創業者卓有成就,也是該會名揚國內的原因之一。包括第一任會長劉修才,回中國創辦的凱賽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用生物發酵法生產「長鍊二元酸」的企業。第二任會長張國華在南通開設的製藥廠,經美國藥品檢驗局人員稱讚為比美國的還先進,該會會員陳立成為Roche(中國)研發中心首席科研師(CSO),以及上海生物開拓者公司的金克文等人,不勝枚舉。

查詢美中醫藥開發協會紐英崙分會詳情可上網www/sapa-neweb.org

圖片說明:

美中醫藥開發協會紐英崙分會會長馬炳莉(右二)、副會長林華茂(左三)、財政茍大明(左二)歡迎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科技參贊毛中穎(右三)、領事段志雄(右一)、國際人才交流協會代表炊海春(左一)等人出席該會的感謝餐會。(菊子攝

Brown, Johnson & Wales 大學探討中國飲食文化

羅德島州的布朗(Brown)大學及強生威爾士(Johnson & Wales)大學合作,日前在兩校各辦了一場「飲食與記憶:從全球性和地域性角度重新審視中華飲食文化」會議,刻正繼續在強生威爾士大學廚藝博物館展出相關「廚藝源頭─亞洲(Culinary Beginnings – Asia)」,預定今年十月十日及十一日,再辦第二場會議。

根據在美發行已十一年的「中餐通訊」月刊,全美有四萬一千多家中餐館,比麥當勞連鎖店的數目還要多上三倍。世界各地「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許多非華人對中國文化的第一印象,來自上中餐館這說法,也幾乎沒有人不同意。中餐是飲食,還是文化,也因此成了饒有趣味的話題。在美國出生的第二,甚至第三代華人,成長經驗中也幾乎少不了和中餐館的接觸。

父母是台山人,目前在布朗大學美國境內種族及族裔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ace and Ethnicity in America)擔任訪問學者的退休教授伍其暖表示,前述的中餐背景,他父母對台山飲食的回億,美國及世界各地的中餐館無處不在,以及近年來中餐烹調追求現代化的走勢,讓他興起從全球化角度來探討中國餐飲文化演變的念頭,也促成了這次會議的籌辦。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他們邀請到三年前拍成「中餐館:流徙之歌」系列紀錄片影集的關卓中,出版了「五穀雜糧(Every Grain of Rice)」一書的插畫家及作者梁倩珍(Ellen Leong Blonder )、羅德島州陳氏佳餚(Chan’s Fine Dining)東主陳俊漣,中國飲食文化(Food Culture in China)一書作者Jacqueline M. Newman,以及在紐約開設了「人力車(Dumpling Bar)」餃子連鎖店的劉愷等人,和布朗大學胡其瑜教授,亞美研究院的李少強教授等人,從他們的各自經驗,講談中國餐飲以及衍申出來的文化。

他們在會中從古巴、加拿大探討「中國(Chinese)」是飲食還是身份,談餐館、飲食及記憶,從地方角度來看中國飲食的「炒麵三明治」,談已遍佈全球的中餐館在全球化趨勢下,有些什麼樣的變化。

會議結束前的最高潮,是邀請在強生威爾士大學擔任教職,早年以「甄能煮(Yan Can Cook)」,從加拿大紅到美國,成為廚藝電視節目名人的甄文達主持烹飪示範。

也是台山人,十三歲在香港餐館打工而學會廚藝的甄文達,去年十二月已在中國深圳開辦了「甄文達廚藝大師中心」。他在會上舌燦蓮花的示範生菜包碎肉,炸魚、烤雞等菜式的做法,還講解中國菜刀能切、能斬,刀鋒、刀面及刀柄各有妙用,讓座無虛席的一百多名觀眾看得十分投入。

強生威爾士大學「廚藝博物館(The Culinary Arts Museum)」的「廚藝源頭─亞洲」展覽,介紹內容包括中國古代食物,菜單、食譜、照片及文化等。展場內還將展出從紐約市亞瑟塞克勒基金會(Arthur M. Sackler Foundation)借來,包括漢代文物在內的十四件中國及韓國古董。

強生威爾士大學廚藝博物館地址為315 Harborside Boulevard,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02905401-598-2805

星期五, 4月 11, 2008

聯合銀行講座 商家交流


聯合銀行因應全美中小型企業發展週,昨()日中午在該行的波士頓分行舉辦資訊與商業策略交流會。出席的約十名商家既提出在各自行業、經驗內遭遇的金融相關問題,也更進一步瞭解了銀行業在商業發展及創業上,可為商家提供的服務。

聯合銀行的資深副總裁暨商務銀行主任(Director)王大維,經理(Manager)李子良,分行經理謝弘、零售銀行部副總裁馬曾夏慧等人,昨日在會中和出席的昆士市朱家樓經理George Chu,遠東傢俱徐粵鐘,Diverture合夥人林璟齊及Vivek KumarWork Roll餐廳張維侃,羅爾市互助中心(Mutual Assistant Center of Lowell)行政主任Vong RosDuraflow Ted Gutelius,以及兩名來自羅德島州的商家交流。

出席商家們敘述的各自狀況,透露出不少社區內平時不為人注意的細節。

羅爾市互助中心行政主任Vong Ros在會中指出,柬埔寨人在1980年代進入羅爾市及麻州東北部定居,大多從事製造業,但近年來該一地區流失的工作機會,幾乎全在製造業,許多柬埔寨人因此面對經濟衝擊,但許多柬埔寨人至今還以買金子做儲蓄方式,顯然長期的財務管理教育,對許多人都會有幫助。他表示,羅爾市柬埔寨人和波士頓華埠互動頻繁,也有心向早來美國許多年的華人學習經驗。

朱家樓的George Chu則指出,近年來連炒菜油的價格都上漲了一倍,房東在出租房子給餐館業時,基本租金遠高於一般行業,都是他面對的問題。

Diverture的林璟齊等人則在會中獲得要上調價格,以矯正顧客對該公司產品價格正確認識的忠告。

羅德島州的發展商徵詢銀行可怎樣幫忙有需要的客戶,縮短申請貸款的審批日數,以增加效率。

王大維昨日在出席者座談前,以「商務銀行解決方案」為題,向出席者介紹了該公司概況,以及向個別商家或公司行號提供的貸款及儲蓄等商務服務內容。


圖片說明:

聯合銀行的資深副總裁暨商務銀行主任(Director)王大維(右五),經理(Manager)李子良(左二),分行經理謝弘(右三)、零售銀行部副總裁馬曾夏慧(右四)等人,昨日在會中和出席的Vivek KumarWork Roll餐廳張維侃(右一起)、昆士市朱家樓經理George Chu,羅爾市互助中心(Mutual Assistant Center of Lowell)行政主任Vong RosDuraflow Ted GuteliusDiverture合夥人林璟齊,遠東傢俱徐粵鐘,及Vivek Kumar等人昨日在會中交流。(菊子攝)

星期四, 4月 10, 2008

李錦記主席李文達獲傑出企業家獎

在創業類商業企管學上排名全美居首的麻州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昨()日在創校者日(Founder’s Day)活動中,頒發「傑出企業家獎」給「李錦記」有限公司集團主席李文達。

巴布森學院於1978年設立「傑出企業家名人堂(Academy of Distinguished Entrepreneurs)。包括今年的四位獲獎者在內,李文達是繼電腦業鉅子王安之後,九十三名獲獎者中的第二位華人企業家。

李文達()昨日在擔任李錦記家族投資有限公司主席的兒子李惠中(),以及李錦記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雷桑田等人的陪同下,和其他三名獲獎者或代表,瑞士生化公司Serono SA執行主席Ernesto Bertarelli,印度最大的手機公司Bharti主席Sunil Bharti Mittal的代表,Rakesh Bharti Mittal,以及該校校董會主席Thomas T. Stallkamp等人,藉由「展現全球管理哲學異同(Exposing Differences in Global Management Philosophies)」的座談會,說明他們各自對企業管理的看法,也讓在座學生及出席聽眾體會到,東西方在講究效率與品質上,確有其文化差異。

李文達在會中透過翻譯表示,要成功的經營企業,必須要不斷激勵自己(motivate oneself),要體諒家人、朋友,要經常設身處地為人著想,不要只趕快賺錢,眼光要放遠。他也說,家庭、事業及健康必須兼顧,更別忘了回饋社會。

主持座談的巴布森學院歐洲學院主任Jean-Pierre Jeannet在會中表示,巴布森正在籌設一項全球管理課程,將和中國、歐洲的兩所學校合作,讓學生在歐美及中國三地上課,實地瞭解東西方管理文化的差異與精髓。(圖與文: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