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月 18, 2008

發揚中華文化建立中美文化橋樑 華夏文協冀擴展會務增加影響力

華夏文化協會昨晚(十七日)假劍橋船屋舉辦董事會,邀請現任董事及樂於贊助該會活動者聚會,報告過去,描繪未來,希望能擴大該會的影響力。

華夏文化協會是早年由致力於建立中美文化橋樑的王啟華所創辦,已有廿二年歷史,在許多才藝兼備的義工協助下,為波士頓市各公立學校及社區團體等,辦過許多中國文化活動,包括書法示範,剪紙、捏麵人、製作燈籠等教學,甚至有中國詩詞等講座。

該會現任行政主任洪梅大約在九年前接手後,會址由瑞汀(Reading)市遷往摩頓市,並在摩頓市市長李察霍華(Richard Howard)的支持下,在摩頓市公共圖書館等地,舉辦過不少活動,包括2006年二月起,為五至七歲,以及八至十三歲的非華裔摩頓市兒童,開辦中國語文課。

該會今年陸續將舉辦的活動包括一月十九日(週六)在瑞吉斯(Regis)學院舉辦的「舞蹈慶祝會」,一月廿六日(週六)下午一點至三點在波約斯頓廳塔植物園(Boylston Hill Tower Botanical Garden)舉辦毛筆畫及做燈籠活動,二月七日下午四點,則將阿靈頓圖書館福斯分館舉辦做燈籠活動,二月十日下午兩點在哈佛廣場的香港餐廳舉辦中國新年慶祝會等。

該會昨晚的聚會,邀請了楊靜誼以古琴演奏「流水」等曲目,並介紹了一些中國樂器。

昆市亞裔協調會副主席鄒毅,曾任中華資訊網路協會會長的陸禮德,以及華夏會長夫人陳嘉玲,她的巾幗醒獅隊隊友關寶泉、陳秀瓊等人都藉機對該會多了些瞭解。

該會現任董事包括榮譽主席,摩頓市市長李察霍華(Richard Howard),榮譽理事May Mu,董事會主席歐德華(Eddie O’Connell),副主席喬安芝塔(Joanne Zitek),財政Wendy Ko,書記艾利斯(Edward J. Ellis)Helen DuKevin DuffyMarina Grossi、摩頓市天主教中學的Brother Timothy HoeyCharles PauGerard P. Ruane、譚秀婷等人。


圖片說明:

華夏文化協會行政主任洪梅(右起)、董事譚秀婷、董事會董事長歐德華(Eddie O’Connell),昨日出席該會與社區的聚會。(菊子攝)

星期四, 1月 17, 2008

從事按摩、跌打、推拿、指壓相關行業 5/1前宜辦妥麻州牌照

麻州按摩理療註冊委員會(Board of Registration of Massage Therapy)委員黃德賢昨(十六)日偕同紐英崙中華公所召開了一場記者會,呼籲華人社區內從事按摩、跌打推拿、指壓等相關服務人士,及早在五月一日以前,辦妥麻州牌照申請。

麻州在2006年九月通過法案,統一審理、發放州內的按摩理療執照,以往州內351個市鎮各行其是,對按摩等相關行業的開業、教育及執業等有不同要求與規定,執業者搬進另一個市鎮,就得重新申請牌照,辦理登記的情況,將不再復見。從事跌打、推拿等按摩服務者,也必須持有牌照,才能執業。

去年九月獲麻州州長派區克選派為五人按摩理療註冊委員會委員之一,具麻州大學羅爾分校數學及科學系助教授(Adjunct Faculty)身份,在德罕(Dedham)市開業的黃德賢表示,很多人不知道麻州已通過規範按摩理療業從業人員的新法,因此他特地促請中華公所協助,宣傳說明這一新法。

黃德賢表示,麻州內約有近萬名按摩、推拿類的執業者,近千家店鋪,以及學校等。有許多人會受影響。

黃德賢強調,尤其要讓華人社區知道的是,這一新法訂有寬赦辦法,凡符合資格者,可在五月一日前,辦妥申請手續,仍可取麻州牌照。

所謂的符合資格有三種情況,一為在過去兩年內持有麻州市鎮牌照,一為通過考試,經全國按摩理療及身體工作認證局(National Certification Board for Therapeutic Massage and Bodywork)認可,一為在過去五年內,曾執行過五百小時的收費專業服務等。

在申請牌照時,這三種情況各須提交不同的附帶文件。

黃德賢指出,尤其是第三種,可能最多華人適用。他指出,許多人來美前,已在原居地學有專精,獲有執照,但礙於英語等各種因素,一直未申辦牌照。又或者有些人是從他州買來專科學校畢業證書,就據以執業。在新法實施前,這些人執業並不會有問題,但一旦州政府嚴格執行新法,這些人就可能會因為無法通過英語考試,或無正規學校畢業證書等無法取得麻州牌照,連帶的就也不再能夠執業。對這些人來說,妥善利用在五月一日前才有效的寬赦辦法就很重要了。

黃德賢並說明,及早取得麻州牌照的好處還包括,美國有不少州都承認麻州的牌照,但並不承認市鎮牌照。再者持有麻州牌照者,在購買執業保險時,保費也會從一年七百多降到約二百元左右,保障的賠償額也可達到二百至三百萬元,比無牌照時頂多可買到的五十萬元高得多。

在新法通過後,麻州按摩理療委員會暫時只完成了訂立個人執業者規例。該會與麻州及行政辦公室(Executive Office for Administration and Finance)合作,將於二月一日的下午十二點在波士頓市內的北車站,239 Causeway Street, 2nd floor,以及二月八日早上十點,在春田(Springfield)市的麻州辦公大樓436 Dwight Street,舉辦兩次公聽會。

昨日出席會議的包括最近才取得摩頓市按摩理療執照的李國華,以及已開業多年的Kwai專業理療嚴桂媚等人,他們都表示,看來得趕緊申辦麻州執照才行。

一月廿九日晚上七點至八點半,黃德賢另將在昆士市John Winslow學校(1150 Hancock St.),就這按摩理療新法規,舉辦一場資訊說明會。

查詢可洽Elizabeth Hunter, 617-774-1100,或黃德賢617-216-5103

圖片說明:

麻州按摩理療註冊委員會委員黃德賢()找到曾任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的陳仕維幫忙,連繫上現任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舉辦了一場記者會,向華人社區說明相關新法。(菊子攝)

尹常賢出任DNC法規委員

波士頓不分區市議員尹常賢辦公室昨(十六)日發出通告,宣佈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 (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 簡稱DNC) 主席霍華丁(Howard Dean)指派尹常賢出任DNC的條例委員會(Rules Committee)委員。

DNC的條例委員會共有廿五名委員,由DNC主席霍華丁從全美各地的黨分部領袖及民意代表中挑選。尹常賢是在上週四(十日)時,接到霍華丁的通知電話,十三日時,DNC的提名委員會同意了霍華丁的任命,尹常賢辦公室於昨日獲悉後,才發出通知。

據悉,在今年的廿五名DNC條例委員會委員中,除了尹常賢外,還有一名亞裔,是來自加州坎貝爾(Campbell)的市議員Evan Low

尹常賢將於八月廿五日至廿八日,在DNC於丹佛市(Denver)舉行的全國黨代表大會中,出任條例委員會委員。

條例委員會負責為民主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黨本身,以及其他的會議相關事務,提出條例規定的建議。委員們將在黨代表大會八月召開前,先行聚會。

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初選,將於二月五日進行,民主黨目前有五名總統候選人,包括喜萊莉(Hillary Clinton)、愛德華茲 (John Edwards)、加維爾(Mike Gravel)(Dennis Kucinich)、奧巴馬(Barack Obama)等人。

尹常賢早已表態支持奧巴馬,在一月七日時,就曾發出電子郵件,呼籲他的選民於一月八日在新罕布夏州的民主黨初選中,為奧巴馬拉票。他自己和家人也在當天特地趕到新罕布夏州助陣。

尹常賢辦公室表示,尹常賢是在十二月五日的一個波士頓辦籌款餐會上,第一次見到奧巴馬。尹常賢的網站上也張貼了他和奧巴馬的合照,並說明他支持奧巴馬是因為美國需要新的希望。

圖片說明:

尹常賢()去年八月到華盛頓特區探訪霍華丁時的合照。(圖由尹常賢辦公室提供)

星期三, 1月 16, 2008

麻州亞美局獲波士頓基金會贊助 今年辦全麻州亞裔需求調查

麻州亞美局(MA Asian American Commission,簡稱AAC)(十五)日在麻州州政府二樓會議廳召開記者會,宣佈獲波士頓基金會(Boston Foundation)贊助,今年將辦理麻州首次的全州性亞裔需要評估調查,並將繼續舉辦城鎮會議。一月份有兩次,分別為廿四日在華埠,三十一日在多徹斯特(Dorchester)

昨日的記者會共有九名委員(Commissioner),數名麻州亞美局顧問委員,包括華裔、韓裔及印度裔的族裔媒體記者,以及社區人士等共約三十人出席。

麻州亞美局主席娃莉(Neelam Wali)先簡述了AAC的成立歷史,包括去年二月,廿一名委員宣誓就任,五月麻州財政廳副廳長李熙嬡主持了該局的第一次籌款聯合餐會(Unity Dinner),六月聘請了李超榮擔任行政主任,八月在羅爾(Lowell)市舉辦了歷史性,針對亞裔議題的第五選區國會議員候選人論壇,九月在羅爾市舉辦全州性城鎮會議系列的第一場會議,十一月在昆士市舉辦了第二場城鎮會議,十二月發表聲明,表態該局支持波士頓市內的選票音譯。

AAC行政主任李超榮接著說明,過去一年來,AAC著力於奠定內部的運作基礎,今年的活動,將推出極具野心的全州性亞裔需要評估調查。

李超榮指出,這麻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全州性亞裔需要評估(Statewide Needs Assessment of Asian American Community)將分三部份,分別為城鎮會議,行業焦點小組(Sector Focus Group),以及全州性的調查。

在城鎮會議部份,一月份已定的兩場為,一月廿四日晚上六到八點半,在華埠的信義大廈,一月三十一日晚上六到八點半,在多徹斯特(Dorchester)越南社區中心(The Vietnamese Community Center, 42 Charles Street, Boston)舉行。

二月份為農曆新年,休息一個月,三月份預定到牛頓市(Newton)、布魯克蘭鎮(Brookline)。接著將往麻州西部的春田市等地召開城鎮會議。

在行業焦點小組(Sector Focus Group)部份,AAC將從醫療健保、經濟發展、教育等不同行業的角度,來調查亞裔商家的需要。這將包括訪談非亞裔商家,透過該局委員及顧問委員所屬的紐英崙醫院、公民銀行等等,瞭解亞裔商家與非亞裔商家之間的互動。

全州性亞裔需要評估調查部份,將是把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曾經辦理過的類似統計調查,範圍擴大到全州的來搜集各項數據,並預定在年底時可以整理出一份有用的深入統計報告。

這一全州性調查,預計花四到五個月的時間來製作有至少約廿五道問題的問卷。除聘請兼職員工來辦理調查訪問外,也會在城鎮會議中派發問卷。李超榮並透露,他已於上週四和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亞美研究院主任保羅渡邊(Paul Watanabe),羅燕卿等人做了如何辦理這調查的初步洽談。

AAC委員Tina Ryoko Matsuoka在會中就全州性亞裔需要評估的經費來源做了說明。她表示整個活動估計需要花十至十二萬五千元,包括翻譯文件、印刷、聘請額外的兼職員工等。波士頓基金會(Boston Foundation)已慷慨允諾撥款二萬五千元,但在往後的籌款活動中,包括預定五月十日在喜來登酒店舉行的第二屆AAC聯合餐會,該局將需要社區大力支持。

昨日出席記者會的九名委員,除前述兩人外,還包括副主席陳德基、財政金念慈(Kija Kim)、秘書Paul Shaw,李可太、黃鷹立、劉啟祥、Ramesh Advani。出席的顧問委員包括紐英崙醫院社區健康副主任曾雪清、麻州亞太裔健康協會所Massachusetts Asian & Pacific Islanders for Health)行政主任楊傑克、新波士頓金融公司董事長曹育倫,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組織員張冬等人。

圖片說明:

麻州亞美局委員、顧問委員及出席者,後左起駱理德、曾雪清、楊傑克、(後左五起)李可太、劉啟祥、李超榮、陳德基、黃鷹立、Ramesh AdvaniPaul Shaw、曹育倫及安娜。前排左二為AAC主席Neelam Wali,財政金念慈,委員Tina Ryoko Matsuoka等人。(菊子攝)

犯罪率大降 學校名列全美最佳 市長市情咨文要創波城奇蹟

波士頓市長馬連奧(十五)晚宣佈,重新推動斥資一百萬元,照顧市內兒童的計劃。他稱這計劃為「新波士頓奇蹟(new Boston Miracle)」。

馬連奧計劃整合學校、公立圖書館地方分館,以及社區中心的活動項目,以提升波士頓市公校系統的測驗成績及畢業比率,同時降低退學率、青少年暴力等。

早前的「波士頓奇蹟」計劃,藉著聯合教堂神職人員、警察、檢察官,以及其他相關人士來合作打擊暴力犯罪,市內的凶殺案減少了80%

新計劃將把公立學校、公立圖書館分館的輔導及課後活動連起來,並最終和鄰里團體及非牟利機構來合作推動。這一個又暱稱為「社區學習(community learning)」的計劃,將把重點放在兒童發展的四個方面,藝術、教育、體育及康樂、個性及領導力。

波士頓公校系統去年秋天的報告總結道,市內正規高中學生有53%在四年內畢業,比整個麻州,以及麻州郊區學校的平均畢業率低得多。在20052006的這一學年,高中生退學率高達9.1%,比五年前高了25%

目前,市府為兒童提供服務的機構,多半獨立經營,各有活動。波士頓公校總監、學校委員會監管波士頓公校系統,青少年及家庭中心監管鄰里社區中心,圖書館館長及董事會董事監管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系統。

公共圖書館分館提供做功課輔導,社區中心提供課後活動,學校則提供教育及自己的課餘活動。

根據波市長的提案,因為缺乏經費而必須刪減音樂、藝術或體育課的鄰里學校,可要求社區中心或圖書館提供那些課程。

市府官員表示,做這樣整合的細節,還待釐清。都是新上任的波士頓公校總監卡蘿強森(Carol Johnson),以及波士頓青少年及家庭中心行政主任戴芙格林芬(Daphne Griffin),將定期聚會討論這些項目。波市府也表示,預計今年六月底前會產生的波士頓公共圖書館新館長,將會加入這定期聚會。

波士頓市長馬連奧昨晚也推崇他在2006年十二月聘來的波士頓警察局長戴維斯(Edward F. Davis),工作有進步。

根據波士頓警察局上週公佈的數據,波市的兇殺案在2005年時達到十年來的最高點,75宗,2006年的數目也一樣,但在戴維斯任內,波市的凶殺案去年下跌到66宗。暴力犯罪案則從2006年的7,472宗,降了9%,跌到6,806宗。

不過,麥特潘(Mattapan)區的凶殺案則上升了47%,從2006年的15宗升到2007年的22宗。強姦案及嚴重攻擊案也上升了。

牙買加平原(Jamaica Plain)的記錄顯示犯罪案升了一點,包括去年有3宗凶殺案,2006年則只有一宗。強姦及搶劫案也增加了一點。

星期二, 1月 15, 2008

亂吃藥會造成腎衰竭 蕭俐俐醫師教人認識腎功能

勒星頓中文學校十三日下午的「腎臟疾病的預防及疑難解答」講座,由於內容太豐富,提問的人很多,主辦單位和蕭蕭俐俐醫師議定,將再擇期舉辦「保腎八招」的講座。

講座中的一大重點是小心用藥,在查明藥品對個人身體功能的影響前,不要任意吃市面上可買得到的維他命或中藥,以免為了保健,反而損害健康。蕭蕭俐俐醫師並指出,在台灣就有不少吃中藥造成腎衰竭的病例。

畢業於台北醫學院藥理學系,取得賓州湯瑪斯傑佛遜大學博士及醫學士學位,並在哈佛醫學院教學醫院、麻省總醫院(MGH)及布里格罕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完成腎臟專科醫師訓練的蕭俐俐醫師在會中講解了腎臟功能,什麼疾病會引起腎衰竭,怎麼知道自己有腎衰竭等,講到保腎有八招時,就已時間不夠,只能下回分解了。

蕭俐俐指出,腎臟的一般長度為1013公分,重約250公克,但視乎各人身高體重會有所增減。腎臟的主要功能是過濾身體內的廢物,排除多餘水份,保持人體內的電解質、鹽份及酸鹼平衡,以及製造調節身體功能的荷爾蒙。

她舉了個例子。有位老太太原本身體沒事,但突然間能聽得懂別人說的話,自己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醫生檢查,也說她身體狀況很好,找不出她說不出話的原因。這個案交到蕭醫師的腎臟科,把老太太體內的鈉質從不正常的121調到129,讓老太太能說出話來後,才知道原來老太太最近吃的抗憂鬱藥,改變了她體內的鈉質。

蕭醫師也藉此指出,很多中國人喜歡吃維他命,但吃得過量時,也一樣會造成問題。中國人的每餐都有三、四菜一湯,營養比較均衡,但在美國的人,經常性食用西餐,普遍都缺鈣,容易骨質疏鬆,除了多喝牛奶,吃乳酪品,也得靠曬太陽,以及人體內腎所製造的活性維生素D來調節鈣的吸收。

由於人體一次只能吸收500公克的鈣,但女性平均一天須吸收1500公克的鈣,所以應該要把攝取量分開來,如果只是拼命吃鈣片,無法吸收的份量沉澱堆積在體內,反而可能造成腎結石等疾病。

會造成腎衰竭的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發炎、多囊腎、間質性腎炎、腎結石及輸尿管結石、尿路阻塞性疾病、痛風等。

由於腎臟病一般並無症狀,到找醫師檢查時,往往嚴重程度已進入第四期,蕭醫師因此建議眾人,要求醫師在驗血後,說明英文簡稱為GFR肌肝(酉字邊,旁邊一個干字)酸國廓清率,如果是30%59%,就已是腎病第三期了。

蕭醫師也指出,儘管腎臟病一般並無症狀,但如果各人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血尿、多尿、解尿困難、背痛、高血壓及水腫等情況時,就應該進一步檢查,以及早預防、治療。

這一講座是由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和勒星頓中文學校合作舉辦,查詢詳情可洽李政欣781-259-0536。

圖片說明:

勒星頓中文學校副校長李政欣(左)在講座結束後,送一件該校T恤給蕭俐俐醫師。(菊子攝)

星期一, 1月 14, 2008

楊光、鄧桂萍、林惠珍 演唱聲樂、歌劇 聲聲動聽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在即將於2009年慶祝成立廿週年之前,十三日晚,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喬丹廳,為波士頓市愛樂者舉辦了一場楊光、鄧桂萍、林惠珍「三大女聲樂家匯演」,讓不少人驚喜,原來華人也有不少歌聲動聽的聲樂演唱家。

在大波士頓的華人,由於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的在過去這近廿年間,舉辦過不下七十五場音樂會,就算不是樂迷,也變得對傅聰、馬友友、殷承宗、朗朗、陳宏寬、吳蠻、譚盾等人幾乎都是耳熟能詳。

但熟悉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的人也都知道,該會舉辦的音樂活動,以演奏會佔絕大多數,演唱會一向不多,這次的把三名已跨足世界舞臺的女聲樂家邀來同台表演,更是第一次。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會長譚嘉陵表示,該會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把優秀的華人音樂家,介紹給更多人知道。在她的印像中,楊光、鄧桂萍、林惠珍等三人,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華人女聲樂家。

十三日晚,以前從未合作過,甚至未見過面,但先後畢業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歌劇系的女高音鄧桂萍、花腔女中音楊光,以及來自台灣,國立台灣藝專畢業的女高音林惠珍,在譚嘉陵的撮合下,既各自獻藝,也攜手合唱,讓聽眾不但能欣賞她們各自的歌藝,還能欣賞到中西聲樂、歌劇的不同韻味。

十三日的聲樂匯演,由目前擔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聲樂部主任的鄧桂萍,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林惠珍合唱莫札特「費加洛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中的Sull’aria開場。

2002年應邀成為美國芝加哥歌劇院女中音,在英德法等國歌劇院,和多個世界級交響樂團合作過的楊光,接著演唱莫札特的另一首歌劇曲「狄多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

前半場她們或獨唱、二人合唱,三人合唱的,全是西洋聲樂曲,包括莫拉維茨(Moravec)的「每一個人都唱歌」等。

中場休息後,楊光、鄧桂萍、林惠珍三人以合唱清唱劇長恨歌選曲的黃自選曲「山在虛無飄渺間」開始,楊光接著獨唱李煜詞改編的「烏夜啼」,黃自編曲的「玫瑰三願」,林惠珍唱「我住長江頭」,鄧桂萍唱「小河淌水」,以及雲南民歌「姑娘生來愛唱歌」等中文歌劇、聲樂曲,才再接著唱回西洋歌劇。

對不熟悉西洋歌劇的聽眾來說,主辦單位想得很週到,在節目手冊內加印了好幾首原文歌的英文翻譯。

她們三人的演唱,搏得現場聽眾的熱烈掌聲,不但「安可」了一段,她們謝幕時還有聽眾站起來鼓掌。

目前在布魯克蘭鎮內還留有一頭住家的鄧桂萍,在演出後表示,回到波士頓表演,見到許多老朋友,特別感動。由於她和楊光、林惠珍不單只是第一次合唱,還是在演出前三天才見到面,敲定演唱曲目,連排練的時間都頂多就三次,她又得唱些新曲,中間有不得不看譜來唱的歌。她笑說,不像「蝴蝶夫人」,那已幾乎融進了她的血裏面,閉著眼都能背出來。

鄧桂萍那也是聲樂家的丈夫何志遠,現在婦唱夫隨,也回到北京,在首都音樂學院聲樂系任教。

圖片說明:

楊光(左起)、鄧桂萍、林惠珍等三人,在演唱結束後,捧著聽眾送上的鮮花謝幕,臉上掩不住的滿足笑意。(菊子攝)

伍煥華、伍紹仁走馬上任主席 伍胥山公所新年新猷多

紐英崙伍胥山公所昨(十三)日中午在泰勒街廿二號會所,舉行新舊職員交接典禮。續任主席伍煥華、新任主席伍紹仁,在五、六十名黃伍宗親擠滿會所觀禮的隆重中,從兩名元老伍伯和、伍育俊手中接過印信,正式就任。

整個儀式十分傳統,司禮的伍樂仁恭請主、陪祭就位後,眾人先向伍子胥太祖神像行三鞠躬禮,再由元老、主席等人代表伍氏宗親,向先祖上香、敬酒、奉寶帛、獻金豬、鮮花及果品。

卸任、就任主席的致詞,今年卻頗為特別。

卸任主席伍侃滋打趣的說,伍氏職員是一旦當選,就要被逼連任,因為兩年才選舉一次。他還記得自己1991年第一次當選主席時,不但頭髮茂密,更「胸有壯志」,一要遵循父囑,辦好公所事務,二要加強黃伍兩氏溝通,重建家族兄弟濃情。如今回顧,雖未臻高遠理想,但也確已改善良多,讓他能安心交棒給「後生」一輩。

續任主席伍煥華是伍氏公所年輕一輩的代表之一,才四十出頭,不但精力充沛,也勤於服務。他在致詞時表示,為了向一眾宗親們有個交待,早兩日他特地就過去兩年間所做的事做了總結,包括和伍侃滋主席一起出席了不下九十次社區酬酢活動,建立了公所宗親電子資料庫(Database),製作了公所專屬網站,成立了執行委員會,和公所物業租戶簽妥租約等。

伍煥華解釋道,包括相片、中英文地址,電話,捐贈香油記錄,以及特別註記等的宗親電子資料庫,將協助公所對宗親的人數、居住地點,是否活躍的參與公所活動等,都有更完整、準確的資料,一旦宗親中有人參選公職,或有其他的活動,都可更容易的動員宗親提供人手或籌款方面的幫助。

至於公所網站,除了用作公佈公所活動、刊載照片之外,將逐步把公所成立歷史,家族來源等,都放到網站上,作為記錄及參考。

伍煥華也指出,2009年是全美伍胥山公所成立六十週年,紐英崙伍氏購置樓業三十週年的大慶祝活動,今年的全美伍氏懇親大會則訂在芝加哥舉行,未來的兩年,他們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新任主席伍紹仁其實參與伍氏公所已有多年,只是早年忙於工作,所開設的金龍餐廳又遠在新罕布夏州,才直等到現在來開始為公所服務,還「買一送一」的把弟弟伍樂仁都抓來做他的「下手」。昨日他在致詞時只是很簡單的感謝眾人出席,祝一眾人2008新年萬事如意。

率領一眾黃氏宗親到賀的黃氏主席黃仁焯在代表致詞時笑說,黃伍一家親,氣氛融洽,確然教人開心,他除了敬佩伍侃滋的多年不辭辛勞服務外,更欣賞伍氏的科技化辦理會務,希望黃氏將來也能效法。

伍氏的新一屆職員,除前述兩名主席外,其他人為中文書記輝民夫人、樹俊,西文書記競偉、樂仁,財政國榮及國榮夫人,核數輝民,議長侃滋、輝民,康樂碧香、佩芬,宣傳侃滋夫人,外交仕培、百鍊、少雄、宏就夫人,樓業主任侃滋、金揚、經廉,總務金亮、樹俊,出席中華公所代表輝民,以及婦女部主任百耀夫人,英亮夫人等。

圖片說明:

伍胥山公所駐波城元老伍育俊(右起)、伍伯和監交,新任主席伍紹仁(左一起)、續任主席伍煥華從卸任主席伍侃滋手中接過印信。(菊子攝)

紐英崙伍胥山公所一眾職員。(菊子攝)

續任主席伍煥華拿出公所網站,以及宗親電子資料檔的影印本,說明公所會務的電子化情況。(菊子攝)

星期六, 1月 12, 2008

華埠牌樓聯盟推動製作新華埠總體計劃

大波士頓社區內,此時此刻有無必要再做一份華埠總體計劃(Chinatown Master Plan)的議論還無下文,華埠牌樓聯盟聯絡員梁志生昨()日已在華埠社區聯盟(TCC)月會中報告,經費申請書已經遞出,盼能爭取到一年廿萬元經費,進行為期兩年的華埠總體計劃規劃,預定三月底可知申請結果。

昨日出席眾人在討論華埠總體計劃時,談到其內容是否確切能代表社區內包括居民、商家及機構的綜合期望,規劃結果有無法定效力,

華埠社區聯盟在去年十二月的會議中,已就華埠總體計劃一事,做了初步討論,明言華埠社區聯盟為無職工的非牟利組織,沒有時間與能力,去長期監管、推動一項這麼大的活動。

曾參與製作2000年版華埠總體計劃的TCC執委梅雪嫻、魯貝(Barbara Rubel)等人,在十二月份,以及昨日的會議中,都一再質疑,此時製做一份2010年華埠總體計劃的企圖(intention)、目的(goal)何在。提案者是想製作一份全新的華埠總體計劃,還是要根據2000年版本,做一修訂。

梅雪嫻更特別強調,參與製做這一新華埠總體計劃的人,必須有恆心,而且該對計劃內容能否實現(implementation),做更認真的思考與計劃。

波士頓重建局(BRA)華埠計劃經理金秀玉表示,她的上司也曾問道,去年已是2007年,為什麼要推動2010,而不是2020的華埠總體計劃。

昨日不在會場的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鑒獲悉此事後表示,1990年版的華埠總體計劃獲有波士頓重建局認可,之後再做的2000年版,其實內容差異不大,整個社區內的區域規劃(zoning)沒有改變,波士頓重建局並未認可,該版本內列出的一些建議,後來也未見落實。

陳灼鑒認為,如果要再做華埠總體計劃,首先該考慮的是計劃落實的可能,否則只是白花力氣而已。

華埠社區聯盟共同主席曾雪清會後也透露,據她所知,1990年版的華埠總體計劃有波士頓重建局成員葉庭芬參與推動,該版本計劃也獲BRA認可。2000年版的華埠總體計劃則無BRA人員參與,BRA也僅是收藏有一份,但並未將之列為市府正式文件。

華埠牌樓聯盟聯絡員梁志生則說明道,華埠牌樓聯盟在為華埠牌樓做規劃時,已就華埠內的住宅數目與種類做過初步調查,也召開過不同組別的焦點小組討論,促使他們認為可以進一步的做華埠總體計劃。至於該做全新的總體計劃,或是就現有的兩個版本進行修訂,他們還未做最後決定。

梁志生表示,牌樓聯盟將爭取向基金會申請預算經費中的75%,分兩年進行的計劃,第一年為搜集數據,召開焦點小組會議,組成監管委員會(oversight committee),盡量包容社區意見,第二年則聘請規劃顧問等,來進行分析、設計。目前估計共約須聘請六人,三名半職的社區組織員、商業發展員、計劃員,二名顧問,以及一名聯絡協調員等。

不過,華埠牌樓聯盟成員的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亞美社區發展協會張冬等兩人都表示,新版的華埠總體計劃將以舊版為基礎。

圖片說明:

華埠牌樓聯盟聯絡員梁志生(右三)向華埠社區聯盟匯報,牌樓聯盟已著手推動製做新的華埠總體計劃。(菊子攝)

哈佛賽克勒博物館 邀你觀賞半世紀的中國水墨畫變化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日前舉辦的第九次「文化之旅」,藉哈佛大學賽克勒(Sackler)博物館的「重新定義了的傳統」半世紀的中國水墨畫展,讓出席者眼觀、耳聽、心想的思考起何謂中國現代、當代藝術的問題。

當日為專協會員解說的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助理館長梅美玲指出,這大概是西方迄今最完整的一次,探討中國水墨畫衍變的一次展覽,讓人藉著審視廿世紀下半五十年間繪製的中國水墨畫,瞭解到中國水墨畫在這些年間的巨大轉變,以及國際風格作品的出現。

這一展覽定名為「重新定義了的傳統─來自李鑄晉收藏的現代及當代中國水墨畫(A Tradition Redefined –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Ink Paingtings from the Chu-tsing Li Collection)」,展出從1950年到2000年的這五十年間,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遷居來美或其他國家的中國畫家,由於各自所處的不同環境,以及各人的選擇,或回歸傳統,擁抱西方技巧、概念、題材,又或融合了中西畫法走出新方向等等的衍變。

展品共五大分類。「根拔了的傳統」(Tradition Uprooted),展出1949年後離開中國大陸的知名畫家作品;「抽象化的傳統」(Tradition Abstracted),展出1949年後,在台灣積極嚐試把西方現代畫法融進傳統的中國抽象畫的那些畫家的作品;「擁抱傳統」(Tradition Embraced)展出在中國大陸境外作畫,但積極設法保存並擴展中國水墨畫風格等畫家的作品;「重新堅持傳統」(Tradition Reasserted)展出來自中國大陸,接受了共產主義價值觀,但堅持中國傳統畫法概念畫家的作品;「轉化的傳統」 (TraditionTranscended)展出無法嚴格歸類為傳統或現代畫家者的作品。

展覽中的最知名畫家及作品,應是趙少昂的「峨嵋報國寺」、黃君璧的「山水」,台灣五月畫會創辦人劉國松的「寒山雪麡」等。

籌辦者特別點出,原是軍人,後經商,自學成家的余承堯的「峻谷奔流」,陸儼少的「山鄉電站」,既是畫家、鑑賞家及教師的萬青力的「北美石崗嶙峋」,都是以中國水墨畫筆,融合西方色彩、題材的表現。

至於陳其寬那有點玩弄中國象型文字的「猴子」,莊喆那以綜合媒體繪製得非常抽象的「無題」、程凡以水彩畫的非常寫實的「雙魚」等,尤其讓觀眾在欣賞作品之餘,思考起這些人的作品,算不算中國畫,這些人算不算中國畫家的問題。

這一展覽在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展至一月廿七日後,將轉往鳳凰藝術博物館(Phonix Art Museum)繼續展覽,展品數量也將從五十一件,增加至六十三件。其中只有一幅王季遷(C. C. Wang)1990年「山水」畫,是向Teri Li借來展出的,其餘的展品全是堪薩斯大學傑出退休藝術史教授李鑄晉的私人收藏,其中絕大部份更是畫家本人送給李教授的作品。

籌辦這一畫展的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東亞部主任毛瑞(Robert D. Mowry)、鳳凰藝術博物館的亞洲藝術館長貝恪(譯音,Janet Baker),以及亞歷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藝術史教授布朗(Claudia Brown),當年就讀研究所時,也都是李鑄晉的學生。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副董事長譚嘉陵表示,該會舉辦的這一活動,有不下六十人報名,但礙於邀請專家講解,現場人數不宜太多,只能向遲了報名的人說抱歉。該會籲請有意參加「文化之旅」活動者,下次報名請早。

查詢「重新定義了的傳統」展覽,可洽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617-495-9400

圖片說明: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董事長李小玉(右起)、副董事長譚嘉陵及董事陳朝超群(左一)邀請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助理館長梅美玲(左二)擔任「文化之旅」的嚮導。(菊子攝)

陳其寬1989年左右畫的水墨猴子。(圖由賽克勒博物館提供)

星期五, 1月 11, 2008

華埠呼籲爭取十二號地段蓋屋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昨()日在華埠社區聯盟會議中呼籲華埠社區,寫信給市長及市府相關人士,要求市府就十二號地段的未來發展,和華埠商量,以期華埠能爭取該一地段,發展可負擔住宅。

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表示,華埠居民會已發信給波士頓重建局(BRA),要求BRA向社區民眾匯報該地段近況,但BRA華埠計劃經理金秀玉表示,通常這類信件,她會獲得一份複本,但她迄未聽聞任何有關十二地段的晤談匯報請求。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ACDC)社區組織員張冬昨日在會中說明十二地段的背景資料,指出十二號地段即華埠坊間早年習稱的「唐波士可(Don Bosco)」地段,座落在塔大紐英崙醫院八層樓高的停車場,以及雙樹酒店之間。

根據波士頓市的區域規劃(Boston Zoning Code)第三十八章規訂,這一地段鼠於中城文化區的優先發展住宅區,樓宇高度及容積率限制應為250呎及12。而且中城文化區的整體發展應保護華埠社區,並為之增加住宅及社區設施。

由於這一地段也受南灣市區重整計劃(South Cove Urban Renewal Plan)限制,禁止建做機構(institution)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行政主任劉繼明更指出,如果十二號地段建作可負擔住宅,估計可為波士頓市府帶來每年一百萬元的地產稅收入,這筆錢可用來協助華埠繼續發展可負擔住宅,或供社區辦理其他的文化、經濟活動。他表示,波士頓市的財政,其實也靠房地產稅收,在十二號地段上蓋住宅,將是對市府、華埠都有利的做法。

會中有出席者強調,波士頓藝術學校(Boston Arts Academy)正在悄悄積極運作,爭取波士頓市府,以及基金會、發展商的支持,華埠若不及早公開表示興趣,一旦該校募得建校啟動資金,很可能市府就會馬上宣佈撥地。

張冬在會中透露,波士頓市議會的教育小組成員,市議員查克透納已允諾要促使波士頓重建局、波士頓藝術學校等和華埠社區晤談。

圖片說明: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組織員張冬(右一)、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等人在華埠社區聯盟會議中,就十二號地段發言。(菊子攝)

星期四, 1月 10, 2008

僑聲音樂社四月演大戲 梁永基、黃國威接會長籌備忙

僑聲音樂社日前(五日晚)在愛丁保羅街會址,舉行新舊社長交接典禮。兩名新任會長梁永基、黃國威在元老黃君裕監交下,從卸任會長黃美手中接過印信,並宣佈今年四月將演出大戲,明年慶祝七十大壽。

身為創社成員之一的元老黃君裕,在致詞中感謝紐英崙各大社團首長的出席,讚許新任會長的為社務活動出錢出力,也輕描淡寫提到,過去一、二年來,該社經歷過一些風雨,遭到「摧殘」,幸而因禍得福的獲更多人支持,會務更興旺。

僑聲顧問,也是伍氏元老的伍育俊也應邀上台主禮。他表示自己當年經黃君裕介紹入會後,從無二心,即使如今年事已大,也一直堅持留在僑聲。他希望社內成員別再受風雨擺佈,並能鼎力支持四月份的大戲演出。

卸任會長黃美打趣道,難怪她覺得自己「殘」了不少,原來都是僑聲的錯。但也多虧社內成員合作,該社才能把會務辦得井井有條,除了辦演出,為僑社服務外,也捐助廣教學校建校,參與社區公益活動

新任會長黃國威則指出,今年可能是僑聲音樂社最「威水」的一年,僑社內的姓氏宗親會,組織團體中,有許多主席都是僑聲會員,包括余風采堂的新任主席余積堯,紐英崙婦女新運會的主席伍劉小雲,海青聯誼會會長周紹球,波士頓安良工商會會長李厚鵬,以及他本人的獲選為波士頓洪門致公堂主席。

由於出席到賀者,還包括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紐英崙中華總會會長陳毓禮、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主席陳家驊,波士頓安良工商會另一名會長黃國健,以及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紐英崙中華公所核數黃光野等人,僑聲音樂社當晚的份量,似乎確是「跺地有聲」。

去年已擔任主席,今年升正主席的梁永基則在致詞中感謝社內的「四大美人」,每次在社方有活動時,都任勞任怨的張羅美食,迎迓接待。他也笑說,當然更要感謝他的背後支持者,也是當晚司儀,曾任僑聲音樂社多屆社長的雷玉霞。

當晚在簡單隆重的交接儀式後,社方還安排切蛋糕慶祝。

圖片說明:

僑聲音樂社的新舊社長交接典禮,由元老黃君裕(右二),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左一)監交,新任社長梁永基(左二)黃國威(右三)從黃美(左三)手中接過印信。僑聲顧問伍育俊也應邀上座。(菊子攝)

魏晶「學生聲樂表演會」 逾百知音齊捧場

本報記者菊子劍橋市報導)歌劇聲樂家魏晶的第二屆學生聲樂匯報會(Student Vocal Recital),日前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奇利安廳(Killian Hall),吸引了逾百人出席。

大波士頓地區一向有不少愛好唱歌者,合唱團組織也因此越組越多,但近三、四年來的新風氣是演唱難度更高的聲樂歌曲。

當年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及中央音樂學院,以及波士頓大學歌劇系,曾做過專業聲樂演唱的魏晶,在子女稍長後,也經不起一批音樂愛好者的請求,開始開班授課。五日晚,她為學生們安排了第二屆的學生聲樂匯報會。

當晚七名學生分別演唱了義大利文、德文,以及中文的原文藝術歌曲及歌劇片段,包括劉瑋珊演唱舒曼(R. Schumann)的德文歌獻詞(Widmung),費志芬唱莫扎特的唐喬凡尼中的選段「鞭打我吧(Batti, Batti, O bel Masetto)」,林楠唱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選段「愛情的煩惱(Voi Che Sapete)」,頤蓉唱義大利文的「我親愛的(Caro Mio Ben)」,左政法唱義大利文的小夜曲,凌燕唱「水仙女」選段「月亮頌(Mesicku na nebi hlubokem)」,張森林唱黃河頌等。

魏晶表示,這些個別隨她學聲樂的學生,本身各有生化、電腦、金融、保險或學術等專業,沒人學過唱藝術歌,卻都有一份心,每月或甚至每週的來上課,從唱腔、運氣,到歌詞藝術表達等,很有恆心的學。其中劉瑋珊一學三年,堅持得最久,確實很不容易。

當晚的匯報會,還特地邀請楊鏡釗擔任鋼琴伴奏,並在老師魏晶演唱一首法文詠嘆調後,邀得話劇演員狄曉惠為「長江之歌」做朗誦,才由全體學生,以及觀眾中的各大合唱團成員一起上台演唱這首「長江之歌」,來劃下句點。

據說大波士頓地區在十幾年前有過很多華裔聲樂家,但大部份人後來都遷居外地,或是返回台灣、大陸發展,近數年仍來往於大波士頓的,包括目前在牛頓中文學校開聲樂班的朱福蓉,演出過蝴蝶夫人的鄧桂萍,男高音李玉新,以及開設有四川飯庄的段小玉等人。

圖片說明:

聲樂家魏晶(前左二),邀來楊鏡釗(前左三)做伴奏,為學生劉瑋珊(右一)等人舉辦學生聲樂匯報會。(菊子攝)

「五個願望」手冊有備無患 民眾預立遺囑指定醫護代理很重要

碧樹長青中心和亞美社會服務協會華樂耆年中心,昨()日早上在華樂中心的昆市會址,聯合舉辦「五個願望和醫療護理權」講座,提醒民眾準備生前遺囑(living will)或指定醫療護理代理人(health care proxy)的重要性。

忠誠收容所及緩和護理(Allegiance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的資深聯絡員柯敦(Natalie Cotton)昨日應邀出席,向華裔社區介紹「五個願望(Five Wishes)」這有專利版權的指定醫療護理代理人(health care proxy)手冊。

柯敦表示,當一個人的身體、精神狀況到達無法為自己做有意識的決定時,這份「五個願望」手冊,可確保有他們相信的人,就醫療用藥,被對待方式,甚至喪葬處理等,遵照他們生前,神智清醒時的意願去處理。

這份手冊能幫助家人、醫生及朋友,對填具表格者指定那個人代做決定,以及該代理人可根據其意願,做些什麼決定,有更清晰、明確的認識,並在醫治醫師宣判填表者已無法清醒的做醫療決定,另一名醫護人員也同意醫治醫師的判斷後生效。

柯敦指出,這一手冊可供任何年滿十八歲以上的人使用,以備不時之需。迄今認可「五個願望」手冊的全美四十個州中,已有八百萬人,使用了這一意願書。

不過昨日的出席講座者,約五十人中只有二人已填具有指定醫療代理人表格,另只有二人曾和家人或朋友討論過,萬一自己陷入昏迷,或不幸死亡時,希望親人及醫生如何對待自己。

根據法律,填表者可挑選任何人擔任他們的醫療護理代理人,並不一定要是各人的家人或親屬。

碧樹長青中心入院主任譚秀婷指出,填表人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手冊或表格,必須有二名見證人簽名,才具備法律效力。填表人填妥表格後,應複印多份,交給自己的家庭醫生或主治醫生,家人,以及所指定代理人等人各一份,以確保在自己出狀況時,有人知道自己已指定了醫療護理代理人。出外旅遊時,也應帶備一份影本在身邊。

譚秀婷表示,包括醫院、社區醫療中心、州政府機構,甚至網站,其實都有免費的醫療護理代理人指定表格,供人索取、複印。但這些表格的內容比較簡單,不像「五個願望」手冊,除了指定醫療護理代理人之外,還包括個人希望或不希望接受的醫療方式,十項怎樣才會覺得比較舒服的選擇,八項人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要求,以及希望親愛的家人、朋友知道些什麼等細節。

麻州醫療協會(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網站也刊載有訂立醫療護理代理人的步驟,麻州醫療護理代理表格,以及「五個願望」的相關資料。根據該網站,「五個願望」手冊一份五元,一次購買廿五份以上則每份一元。

昨日的講座出席者都獲發一份空白表格。有意索取該表者,可洽譚秀婷(781)848-3678x115,華樂耆年中心關小姐(617) 471-9354

碧樹長青中心和亞美社會服務協會華樂耆年中心聯合舉辦的耆老照顧計劃教育講座,還將繼續就善終服務、醫療代理權、安寧療護、長期護理、康復服務,以及其他的長者健康及照顧問題等主題,安排講談。下一次的講座日期為二月十二日。

2005年時發生在佛羅里達州,引起全美關注的泰莉莎佛(Terri Schiavo)案,是一絕佳例子。泰莉因腦傷昏迷,十五年來都如植物人般仰賴餵食管維持生命,泰莉的因此在1998年時決定要求醫院拔除餵食管,但泰莉的父母堅決反對,這官司一打七年,其中的一項爭論重點,就是泰莉本人的意願,她是否願意仰賴生命維持系統繼續活下去,即使是有如植物人的狀態。

如果泰莉當年立有生前遺囑,或指定有醫療護理代理人,泰莉的意願就有很明確的代理執行人。七年的纏訟也就不致於發生。

圖片說明:

碧樹長青中心入院主任譚秀婷()、和亞美社會服務協會華樂耆年中心主任關靜儀()邀請忠誠收容所及緩和護理(Allegiance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的資深聯絡員柯敦(Natalie Cotton)講談「五個願望」。(菊子攝)

星期三, 1月 09, 2008

碧樹長青中心介紹「何謂輔助居住」

碧樹長青中心(Braintree Landing Rehabilitation and Skilled Nursing Center)()日早上舉辦「何謂輔助居住(What is Assisted Living)?」講座,向華裔民眾介紹老人服務中的一種。

碧樹長青中心入院主任譚秀婷表示,老人屋其實有三種,但很多華人並不清楚,在自己的身體狀況進入不同階段時,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譚秀婷指出,身體健康,能夠自行料理生活起居的老人家,住的是獨立老人公寓。提供煮飯,買菜,穿衣,或者老年痴呆症護理等因應個別特定需要的協助,並有護士駐紮的安排,樓宇內每個單位的廚房、廁所等也加裝了更適合老人家的特殊設備的,則是輔助居住老人屋。第三種則是頤養院,居民對象是仰賴護士、醫生等提供廿四小時照顧的老人家。

昨日要邀講談的布蘭衢日昇輔助居住(Sunrise Assisted Living of Braintree)的社區關係主任Bernadette Clougher表示,根據美國輔助居住聯盟(Assisted Living Federation of America)的定義,輔助居住住宅是一種特殊住宅安排,結合了提供住屋、個人化照顧,以及符合特定需要的護理等元素。

她提醒老人家們,在決定是否要住進老人公寓、輔助居住公寓,或頤養院之前,應該和親人商量,再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特定需要,以及財務能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居住服務安排。

她也指出,目前全美約有一千二百萬人要為老年居住場所做決定,約有八十萬人住在輔助居住公寓。其中約68%為女性,32%為男性。輔助居住公寓最典型的居民是八十三歲以上的女性,在輔助居住公寓的管理機構安排下,每天都能有些聚談、逛商場、藝廊之類的活動。

麻州老人事務局的網頁上也指出,輔助居住的一般平均費用為每月三千元以上。獲有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的人,可以申請到每月一千元的輔助居住補助。

譚秀婷指出,由於一般醫療保險並不承擔輔助居住的費用,對一般人來說,這是一種比較昂貴的選擇,但對負擔得起的人家來說,這不失為一個讓老人家日子過得舒服些的照顧方式。

目前全麻州約有近二百所輔助居住大樓,其中波士頓市有六個,昆士市有五個,布蘭衢市有二個,但全州還無一所以華人或亞裔為對象的輔助居住樓宇。波士頓華埠A地段旁邊的美華村,據說在建造初期,要蓋的是棟輔助居住大樓,但建成後,改做一般的老人屋。

在輔助居住之外,老人家們的另一種選擇是住在自己家中,但申請由中城護理、老人服務計劃(Elder Service Plan)等機構提供的居家服務,包括代買菜、安排交通工具、代辦住院手續、護士上門檢查等等。符合資格的老人家,可透過醫療補助(Medicaid)獲得免費的這類居家服務。

查詢相關詳情,索取消費者指南,可上麻州老人事務局網站

http://www.mass.gov/?pageID=eldershomepage&L=1&L0=Home&sid=Eelders,或美國輔助居住聯盟網站www.alfa.org

圖片說明:

碧樹長青中心入院主任譚秀婷(立者)邀請布蘭衢日昇輔助居住(Sunrise Assisted Living of Braintree)的社區關係主任Bernadette Clougher講談何謂輔助居住。(菊子攝)

波城洪門致公堂交接 黃國威、鄺國添上任主席

(本報波士頓訊)波士頓洪門致公堂六日晚在泰勒街會所,舉行2008年新舊職員交接典禮。在洪門美東總理伍伯和主禮,波士頓洪門元老阮全義、黃述沾監交的簡單隆重儀式中,新一屆主席黃國威、鄺國添正式就任。

世界洪門致公堂今年將在波士頓舉辦懇親大會,波士頓洪門致公堂今年的主席責任也格外重大。波士頓洪門元老及兄弟,因此特地敦請以前都曾擔任過洪門主席的黃國威及鄺國添,再度出任主席,以借重他們的經驗及僑社人脈,為辦好懇親大會打底。總理伍伯和也特地呼籲堂內兄弟,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波士頓洪門爭面子。

當晚的就職典禮,由洪門秘書阮仕芳擔任司儀。照足舊禮的鳴鑼、響炮,行禮,宣讀致公堂的「義氣團結、忠誠救國、義俠除奸」等三大信條。卸任主席余培鋒、黃夢彪並簡單感謝過去一年內,會內兄弟的支持。

波士頓洪門致公堂的新任職員名單為主席黃國威、鄺國添。祕書阮仕芳。財政余麗瑛。外交陳振棠、李耀輝。核數劉淇、伍仕培。幹事劉安。康樂組司徒月華。洪青體育會黎亦置、陳偉桃。

嘉賓中,除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夫婦,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外,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波士頓安良工商會會長李厚鵬等人,也都是洪門兄弟。

圖片說明:

波士頓洪門致公堂2008年的新舊職員交接典禮,出席踴躍。前排右一為司徒彥鏗,右三起為阮全義、葛家榮,波士頓洪門新主席黃國威、洪門總理伍伯和、卸任主席黃夢彪、新任主席鄺國威、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黃述沾、李厚鵬。卸任主席余培鋒(後右五)(菊子攝)

星期二, 1月 08, 2008

黃氏公所以不變迎新年 全體職員留任一年

黃氏公所六日中午在黃氏公所六樓舉行新職員就任典禮。由於今年並無新人參選,全體職員在舞獅獻瑞、祭祖後,續任一屆。

黃氏元老黃煜棠,伍胥山公所的新任主席伍紹仁,卸任主席伍侃滋、續任主席伍煥華,以及元老伍育俊等人,和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夫婦當天都出席道賀。

續任的一眾職員為主席黃仁焯、黃文彩,書記黃國瀚,外交黃英健、黃光沐,財政黃維明、黃夢光,核數黃敏財、黃瑞高,庶務黃達松,議長黃國麟,婦女部主任黃周麗桃、黃曾慧文,出席僑社代表黃煜棠、黃賢池、黃光沐等。

在當日的儀式中,黃氏特地感謝宗親黃偉儒捐款購獅,為黃氏公所新設的醒獅隊助陣,也有宗長特別報告今年黃氏吐氣揚眉,不但有黃素芬當選費奇堡市長,還有多名宗親擔任社區團體主席,包括藝聯慈善社的黃賢池、協勝公會的黃述沾、僑聲音樂社的黃國威等人。


圖片說明:

黃氏公所外交黃光沐(右一起)、伍氏元老伍育俊、黃氏元老黃煜棠、黃氏主席黃仁焯、伍氏主席伍紹仁、黃氏主席黃文彩、伍氏主席伍煥華、伍氏卸任主席伍侃滋等人是黃氏就職禮中的主角及嘉賓。(菊子攝)

昆士新市長就職 華裔出席人數破記錄 柯奇冀官民合作促進社區發展





(本報記者菊子昆士市報導)參選時組織有亞裔助選團的柯奇(Thomas P. Koch),昨()日在昆士市瑪利奧(Marriot)酒店舉行的就職典禮中,成為

建市216年的昆士市的第三十三任市長。

柯奇在就職演說中強調,每一名市民都等於有公職在身(Every Citizen holds office),市府需要大家,也希望大家幫助,參與政府、學校、教堂及社區的活動,攜手改善昆士市。

柯奇也在演講中表示,他知道市民們擔心社區過度發展,交通阻塞,市府需另闢財源,以因應發展需要等情況。而要平衡這兩個要求,昆士市將以皇冠殖民地(Crown Colony)、佛河船廠(Fore River Shipyard)、昆士城區(downtown Quincy)等三大塊地段為未來發展、成長的焦點。

昆市亞裔協調會副會長鄒毅,以及董事譚秀婷表示,這大概是昆士市歷年來最多華人出席的一次昆士市市長就職典禮。

原因之一是柯奇競選時,組織有為數約十人的亞裔助選團。據悉在柯奇就任後,這一助選團將轉型成為顧問團,代表柯奇,作為昆市華人和昆市市府之間的橋樑。

根據現場所見,出席華人除前述兩人外,還包括已知接受柯奇邀聘,將出任昆士市市民服務主任(Director of Constituents Services)的丘潔芳,在柯奇競選時組成亞裔助選團的梁燕珍、梁寶炎、鍾友蘭、譚美雲、黃永康、杜振榮等人,以及聖公會華人教會牧師彭培剛,路德會華樂堂牧師羅文燦,昆市亞裔協調會昨日開始上任的全職資訊轉介員李若莎,聯合銀行新英格蘭地區營運總監董繼中,國泰銀行紐英崙地區總裁葉俊年,麻州亞裔共和黨會主席黃鷹立,麻州亞美委員局委員李可太、劉啟祥等人。 柯奇的亞裔助選團中,有佛教觀音寺、天主教聖雅各教堂,以及路德會華樂堂的亞裔成員。

羅文燦牧師並獲安排主持就職典禮結束時的祝禱,強調昆士市包容多元文化。

昨日的昆士市就職典禮,不但出席民眾人數將近四、五百人,政府高官、民代的聯邦眾議員德拉罕(William Delahunt)、麻州財政廳廳長卡希爾(Timothy P. Cahill),麻州參議員麥可莫里塞(Michael W. Morrissey)等,也有不下十人出席。

整個就職典禮中,較為特別的是,包括威廉范蘭(William Phalen)、席茲(James Sheets)等,目前還健在的五名昆士市歷屆市長,昨日也都列席在座。

根據就職典禮節目單的介紹,昆士市是在1888年十二月四日才舉辦了第一次選舉,第一任市長波特(Charles H. Porter)是在1889年的一月七日,宣誓就任。

昨日其實不單只是昆士市市長的就職典禮,也是全市九名市議員,六名學校委員的就職日。

從早上十點,由旗兵向新市長獻旗(presenting the color)起,市議員、學校委員宣誓就任後,昆士市的這一眾公僕還分列兩排的坐在台上,即席召開組織會議,就市議會及學校委員會的議長、會長、書記人選等,進行提名、投票的活動。

轄區住有許多華人的第五區市議員的古卓(Douglas S. Gutro),雖成功連任市議員,但昨日未能連任市議會議長。新人戴維斯(James H. Davis)成為新任市議會議長。

圖片說明:

昆士市新任市長柯奇(Thomas P. Koch)(),偕同妻子Christine,以及三名子女,一同在台上宣誓就任。(菊子攝)

昆士市新市長柯奇()和市府內的長青樹,市府書記Joe Shea是多年老友。(菊子攝)

昆士市前任市議會議長古卓(Douglas S. Gutro)把議事大槌交給新任議長戴維斯(James H. Davis) ()(菊子攝)

昆士市的五名前任市長,左起威廉范蘭(William Phalen)、席茲(James Sheets)等人。(菊子攝)

昆士市新市長柯奇的亞裔助選團部份團員,右起黃永康、杜振榮、譚美雲、梁燕珍、梁寶炎等人。(菊子攝)

星期一, 1月 07, 2008

吸引外資 重振工業 黃素芬昨宣誓就任費奇堡市長

費奇堡市首名亞裔女市長黃素芬()昨日宣誓就任。(周菊子攝)
黃伍宗親昨日組成浩大的打氣團,出席費奇堡市費奇堡市首名亞裔
女市長黃素芬
()的就職禮。(周菊子攝)
頭髮斑白,已任市長六年的費奇堡市卸任市長Dan H. Mylott()把市長重任
交棒給年僅廿八歲的黃素芬
(),象徵了費奇堡市的期待有大改變。(周菊子攝)

           (本報記者菊子費奇堡報導) 費奇堡(Fitchburg)市建市二百四十三年以來的第一位亞裔女性市長,年僅廿八歲的黃素芬,昨()日下午在四、五百名費奇堡(Fitchburg)市居民,五十多名黃氏宗親的熱情支持,滿腔期許中,隆重宣誓就職。

           黃素芬一上任,還馬上就推出親民行動,在典禮結束後,率領一眾市議員,在典禮招待會的門口排成一列,和魚貫入場的市民們,一一握手寒喧。

曾與黃素芬合作,現為費奇堡市樓宇局局長(Building Commissioner)Michael Gallant坦言,這種市府官員、民代在就職典禮後列隊和民眾握手的「儀式」,以前還沒見過。

Michael Gallant也表示,費奇堡市的居民們,都很欣賞黃素芬的年輕、聰明、精力充沛,對她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她能為費奇堡市注入新鮮空氣,帶來好的改變。

黃氏宗親會在黃氏婦女部主席黃周麗桃的倡議下,昨日租了一輛黃色的學校巴士,載了黃伍兩氏宗親五十多人,從波士頓市趕到車程一個半小時多以外的費奇堡市高中,浩浩蕩蕩的為宗親捧場。黃素芬的父母黃健波、郭碧儀看見宗親這麼熱情,心裏格外溫暖。

一身黑色套裝,別著紅白襟花的黃素芬,昨日經費奇堡市州立學院(Fitchburg State College)校長安東努西(Robert V. Antonucci)引介,在一眾市議員、學校委員會委員上台站定後,由兩名軍裝衛隊護送上台,氣派十足的經由法官Andre A. Gelinas主持,舉右手宣誓就任。

黃素芬在致詞中感謝卸任市議員,還頒發表揚狀感謝在位六年,如今卸任的市長丹米勒(Dan H. Mylott)對費奇堡曾有的貢獻。

她也感謝她父母的相信她、支持她,就像她的相信費奇堡市有未來一樣。她也說在準備接任市長前的過渡時期(transition)中,最明顯的改變是,人們不再問她為什麼參選,改為問她打算做些什麼。而她想要強調,大家必須持續建造栔(木栔)(to build wedge),不斷把門打開,並確保門不會在自己的身後關上。

她也呼籲所有市民一起為社區服務,同心協力推動正面改變,利用自己的技能、經驗,來為鄰居、社區做出更好的抉擇。

黃素芬以自己的偶像是前任聯邦準備銀行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為引,表示作為市長,她將像啦啦隊長一樣,在市內推動新哲學、新理論,強調活潑、興旺的經濟。她的口號是「費奇堡有趣又合適(Fun and Fit in Fitchburg)」。

黃素芬說,振興費奇堡市,有四個階段,先要改善基本面,接著改良市府與民眾之間溝通,創造更龐大的中產階級,再進一步的重整經濟結構,加強全球競爭力。這就和費奇堡市的世界級運動,騎自行車兜風(cycling)比賽,有四階段賽事一樣。

上任後,她首先要做的是讓市府財政健全,並將從整頓市府預算著手。她已和市府官員、義工等會晤過,將組成團隊,就降低能源、醫療健保開支,以及推動經濟發展等三大方面來下工夫。

她也將重整工業發展局(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mmission),並在推動經濟上,要求思考、行動、全球競爭(Think, Act, Compete Globally)。她還舉了喬治亞州距離亞特蘭大(Atlanta)市僅75哩的羅馬(Rome)市為例,指該市的三萬五千多人口,一度損失數以千計的紡織業工作職位等情況,和費奇堡市十分相似,但羅馬市市民一起很有創意的思考後,想出了許多方法,不但把日本的Suzuki車零件工廠引進該地,並在地方上面對許多工廠撤離的危機之際,卻能吸引到澳州、義大利等許多國家進羅馬市投資。羅馬市的復興,將是費奇堡市的榜樣。

在致詞結尾時,目前仍單身的黃素芬笑說,她已告訴父母,她向費奇堡市說了「我願意(I do)」,現在她希望費奇堡市的市民們能和她一樣,也對費奇堡市說「我願意」。

何遠光接任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 波士頓市長Menino監交

中華公所職員,核數黃光野(右起)、財政梁永基、中文書記伍劉小雲、英文書記陳國華、
主席何遠光等人,和卸任主席黃國威
(左四)的交接典禮,有波士頓市市長馬連奧(
)、麻州眾議院議長狄馬西、波士頓市議員米高法拉提,林乃肯等人見證。(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紐英崙中華公所五日早上舉行2008年新舊任主席交接典禮,不但出席率空前熱絡,擠到連大會議廳都站不進去,更締造了共有四名州市首長攜隨扈出席道賀的歷史紀錄。

         架設橋樑、團結社區與文化薪火傳承是整個典禮中的三大致詞主題。

中華公所五日的新舊職員交接典禮,出席人數多到連會議廳後面都站不下了。(周菊子攝)

         紐英崙中華公所新任主席何遠光在競選時曾強調,中華公所要做為華埠社區及州市政府間的橋樑。五日的交接典禮,就不但有公所顧問陳毓琁,洪門元老阮全義、協勝公會主席黃述沾、波士頓安良工商會兩名會長黃國健、李厚鵬,一眾僑領及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夫婦出席,更有麻州眾議院議長狄馬西(Sal DiMaci),波士頓市市長馬連奧,波士頓市議員米高法拉提(Michael Flaherty)、林乃肯(Bill Lineham)等政府高官及民代到賀。

麻州眾議院議長狄馬西(左三)的華埠老友,包括陳毓禮(右起)、阮全義、黃述沾、李燦輝、
陳家驊等人。中華公所新主席何遠光
(右三)在這些人面前,算是後生小輩。(周菊子攝)

        積極支持何遠光參選的卸任主席黃國威,則在以英語發表的致詞中坦言,他參與社區服務多年,是因為他關心這個社區,擔任中華公所主席過去這兩年來的勞心勞力,幸虧有一群得力且合作無間的公所職員團體,包括當日在座的中文書記陳國華、財政何遠光、核數伍劉小雲等,一起竭盡所能的為社區服務。如今交棒,他希望社區能繼續支持新團隊,致力促進社區的整體團結及和諧。

       已不是第一次出席紐英崙中華公所新舊任主席交接典禮的波士頓市長馬連奧,以老朋友姿態,侃侃而言紐英崙中華公所歷史悠久,在發揚文化、保存傳統上都有歷久彌新,不可磨滅的功能,而這些文化、歷史及傳統都必須靠老一輩傳交給下一代,才能避免遺失。

      馬連奧也談及中華公所為社區服務,尤其是新任主席何遠光也參與的治安巡邏,對降低地方上的犯罪率,很有幫助。他還記得數年前中華公所內曾有紛爭,好不容易才平息下來,期盼新的一年,中華公所能繼續促進團結。

       轄區包括華埠,但卻是第一次出席中華公所職員交接典禮的麻州眾議院議長狄馬西站上講台致詞時,難掩欣喜,指座中多人都是老朋友。他也打趣要何遠光聽老婆的話,笑說連他都聽何陳素珍的話。他是在去年中把何陳素珍從華埠主街經理的位置上挖走,成為他的社區聯絡員,他這番話,把全場都得惹笑出聲來。不過狄馬西也提到中華公所經歷過不和諧的掙扎,盼華埠加強團結,把華埠出席眾人口中不說,心裏有數的事點了出來。

      新任主席何遠光以英文、中文做了內容稍有不同強調的致詞。英文致詞簡單的感謝一眾嘉賓,籲請社區支持,共同努力,改善華埠環境。在中文致詞部份,他就更清楚點明,誓與一眾職員以「言出必到」熱情,抱問心無愧態度,講究開心見效果的來為社區做事。他也強調未來兩年,將跟隨中華公所的使命、任務,要求民主、公開、公正,從高瞻遠矚角度來促進社區和諧、團結,並將在確保低收入居民權益的前提下,一切按照董事會決議、章程及相關法律行事。中華公所也承諾成為市府、州府與華埠之間的橋樑,鼓勵華裔參與政治,出席投票。

     包括何遠光在內,新一任中華公所職員中,共有三人是上屆公所職員,只是在新一任中擔任不同職務。原為財政的何遠光成了主席,原為中文書記的陳國華成了英文書記,核數伍劉小雲則成了中文書記,另加公所董事梁永基出任財政,新人黃光野擔任核數。

      轄區包括華埠的波士頓市市議員林乃肯當日也趁機會向華埠介紹,約二個月前,他聘用了一名華裔助理陳偉民,華埠居民有任何意見,都可透過陳偉民找他商量。

     當日的交接典禮由公所董事陳建立擔任司儀。他並向二名主席各獻上一首賀詩。在紐英崙尚無分會的三益公所,也經由本地江天源等江何黎三姓宗親,向何遠光送上賀牌,表達一下宗親顏面有光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