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ton Orange綜合編譯)弱勢群體團結起來,一樣有力量。明年波士頓華埠將新添一塊牌匾,紀念50年前,在反種族隔離政策規定校巴載送學生到不同族裔學校時,一批華裔母親為保護子女安全,勇敢和波士頓學校委員會交涉的歷史與成就。
華埠土地信託會9月13日下午在昆士小學圖書館舉辦「波士頓唐人街校車平權運動:50年後的回顧(Boston Busing In Chinatown: 50 Years Later)」座談會,翻開這頁歷史,讓逾百名出席者看到,50年前的華人母親們,儘管英語不流利,卻多麼有能力。
美國最高法院在1954年的“布朗和教育委員會訴訟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中裁定,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政策違憲,要求學校逐步實現種族融合。波士頓的聯邦地區法院法官W. Arthur Garrity Jr.在1974年時裁定,波士頓公立學校存在系統性的種族隔離,下令強製性的校巴雜送計畫,主要是把黑人和白人學生載送到和他們所居住社區不同地區的學校,以期達成種族融合理想。但是這一做法在波士頓民眾間引發巨大爭議和激烈反抗,尤其是白人聚居的社區,發生許多抗議和種族暴力事件。
早年的種族隔離政策,主要是白人和黑人之間的種族隔離。但黃種人的亞裔,無可避免地受波及,華裔學生們也當然是被強制載送對象。那時候,華埠大約有1000名學生要被巴士載送到北端(North End)、查理士城(Charlestown)等絕大多數學生是白人的學校就讀。這讓華裔母親們感到非常不安。
有“戰士母親(Warrior)”稱號,現年已84歲的Sin Wah Lee還記得,發生2名來自香港的青少年移民被控謀殺一名查理士城白人女生事情後,華裔家長們擔心他們的小孩會受到族裔因素觸發的攻擊,於是寫信給學校高層。然而這信發出去後,有如石沈大海,沒有回音,於是華裔家長們決定採取更多行動。
1975年7月30日,華裔家長們遞給波士頓學校委員會一張表,列出9點要求,包括校巴上必須有華裔護送員,巴士站需有更多安全措施,接收華埠學生的學校,必須至少有多少人的華裔學生、老師和助教。
當學校委員會不肯承諾後,華裔家長們採取了更進一步行動,一連3天,幾乎沒有任何一名華裔學生出席上課。
在司法部門人員和家長們晤談,除了聘用更多華裔老師和助教得由教師工會決定之外,同意其他要求後,華裔家長們才停止了杯葛。
Sin Wah Lee的女兒,現年58歲,當律師的Macy Lee還記得自己當年被校巴載送的動盪、可怕經驗。她是由警察護送去上學的,在她身後就有暴力事件。這天她把自己現年22歲的女兒也帶來出席這座談會,要讓女兒看到她是來自一個女性為自己信念奮鬥的家族。
華埠土地信託會將舉辦一系列誌記歷史活動,預定明年在當年校巴其中一站所在地的夏利臣街(Harrison Ave.)和屋街(Oak Street)交界處,正式安置歷史足跡牌匾,記錄華裔母親在校巴強制載送年代,勇於發聲事跡。
昆士小學前校長李素影,在種族隔離時期還是一名老師,曾經在那些華裔母親組織杯葛,抗議行動時,為他們做翻譯。她說,不會說英語,只是打工仔,都沒關係,他們做到了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