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日, 5月 15, 2016

哈佛台灣同學推動學術白話文運動

哈佛台灣同學會半另類學術活動。(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劍橋市報導)哈佛台灣同學會今年起推動“學術白話文運動”,514日在哈佛馮氏禮堂舉辦的第一場,打出5x5噱頭,要求5名講者各以5分鐘為限,解說一項學術研究,既挑戰講者們深入淺出能力,也企圖普及學術知識,製造了不少現場笑果,五、六十名出席者也都覺得收穫不小。
            哈佛大學台灣同學會會長謝佩芬,幹部恩在開場致詞中指出,“學術白話文運動”要求講者以一般人都能聽得懂的話來闡述各自所學,既藉以促進同學們對彼此的了解,也可拓展各人的知識層面。
哈佛台灣同學會會長謝佩芬為首場“哈佛學術白話文運動”致詞。
(周菊子攝)
            五名講者有的還是博士生,博士後,有的已是講師。他們的講題依序為,虞哲航的“細胞分裂之多少?”,王志傑的“神經科學與生活”,陳學中的“偽0神經科學與生活”,以及林穎璇的“霍金的物理”,以及陳晧寰的“看得到,摸不到:天文教你如何看圖就高潮”。
            虞哲航指出,弄明白細胞怎麼分裂,紡錘體是拉還是推的來把染色體一分為二,除了出自於研究者對追尋科學真理的興趣以外,更可能有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例如,我們目前對癌細胞分裂的過程仍然所知有限,如果能充分理解紡錘體的運作模式,或許能對此一領域有所貢獻。
左至右是:陳晧寰,林璇,佩芬,王志陳學中,虞哲航,
恩等講者與哈佛台學會幹部合影。(圖由哈佛同學會提供)
            王志傑申論人的看聞聽觸味等五官感覺,喜怒哀樂及思考等知覺,或運動,對藥物的感應等,全都和神經元有關。他們的研究也發現,人類大腦確如電腦線路圖,不同部位有不同功能,但細胞之間如何溝通,迄今仍無完整研究結果。
            陳學中的“偽0神經科學與生活”,從電腦的輸入,輸出談起,指出電腦雖已能善用計算,做整理分析,幫助人類加速效率,但在資訊收集,評估上,迄今仍然頗為單線走向,要達到人腦程度的複雜決策,恐怕還不是那麼容易。
         林穎璇從霍金於1988年出版“時間簡史”一書說起,申論廣義相對論的認為
屬於巨觀理論,不適用於黑洞的奇異點,在量子力學作用下,視界會發出幅射光,因此只有量子重力場論或弦論,才能解釋黑洞。
         陳晧寰指出,以自然做實驗對象,有至少三大變因,包括操作,控制,以及實際環境的變化等,不可控因素實在太多。他在回答出席者提問時指出,近年一般認為,宇宙約有140億光年,地球約45億光年,由於整個天文界的研究進展,現在已沒有人再為發現行星而興奮不已,也沒幾乎人為行星命名了。天文學仍然有太多不可知。
         哈佛同學會幹部涂豐恩表示,這第一場“學術白話文”活動辦得匆忙,因而5名講者全是理工科,還清一色男生。下一次將盡量改善。由於各校學期結束,下一場活動,預定九月新學年開始後再辦。(更新版)

圖片說明:

左至右是:陳晧寰,林璇,佩芬,王志陳學中,虞哲航,涂恩(哈佛台學會幹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