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10月 19, 2011

「放眼昆士」慶祝開播兩週年



昆士市社區電視台的「放眼昆士」電視節目,十七日晚慶祝開播兩週年。昆士市市長柯奇(Tom Koch)親自到場,和昆士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的兩名共同主席,唐道寧(John Downey)、黃永康齊切蛋糕,向邱潔芳等製作人員道賀。
並不寬敞的製播室,控制室,以及門外的等候室,擠了不下五十名社區熱心人士,熱鬧非常。
            早年有豐富電台節目製作經驗的昆士市市長助理邱潔芳,在昆市長柯奇上任一年多後,與昆士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合作,推出了「放眼昆士」社區電視節目,以期藉著社區電視這一管道,尤其是為講廣東話的亞裔市民們,增加一個瞭解市政及與市內生活有關資訊的管道。
            包括工程師譚兆斌,在公民銀行業工作的岑敏兒,在金融公司做市場行銷的徐凱俐,在道富集團工作的林淑明,從事翻譯員工作的陳寶萍,做地產經紀的徐趙婉容,在電腦界工作的余珊珊等許多人,都先後加入了製作行列,輪流分任節目播報人、主持人、攝影掌鏡師、主播台控制員等角色,每月一次的做現場直播。
            十七日這晚,她們從下午六點就開始歡迎各界到賀人士,晚上七點開始做現場直播節目,昆士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的兩名執委邱潔芳、John Norton做主持人,邀請市長柯奇,昆士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的兩名共同主席,唐道寧(John Downey)、黃永康,贈送禮品給幫助他們製播節目的QATV 昆士社區電視台工作人員。
            柯奇市長在電視節目中向觀眾表示,「放眼昆士」節目的製作目的之一就是要把社區大眾拉攏到一起,這二年下來,顯然參與者把這工作做得極佳。他要代表昆士市感謝一眾參與者的熱心付出。
當晚的節目,還宣佈了十月廿二日是全國有所作為日(National Make a Difference Day),十月廿九日是舊/廢棄藥物回收日(Rx Take Back Day),查詢可洽617-376-1990。十月三十一日是萬聖節,但最好不要走進陌生人的家,身邊要帶手電筒等。
            她們也在節目中舉行了二週年慶抽獎,提醒觀眾,十一月八日(週二)是大選日,選民登記投票資格的截止日期是今日(十九日)。查詢相關詳情可洽617-376-1141

圖片說明:
            昆士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的兩名執委John Norton(右起)、邱潔芳和昆士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的兩名共同主席,黃永康、唐道寧(John Downey)、邀請市長柯奇(左二)到現場同慶。(菊子攝)

            昆士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的兩名共同主席,黃永康()、唐道寧(John Downey)()和市長柯奇()一起切生日蛋糕。(菊子攝)

            陳寶萍(左起)、岑敏兒、林淑明、徐趙婉容等人當晚主持收獎節目。(菊子攝)
CC101811C-4
到場致賀的社區人士,擠在主播室內看現場直播。(菊子攝)

星期二, 10月 18, 2011

美中醫學交流協會慶成立三週年 邀張蘇軍講談

美中醫學交流協會(ACMES)十五日在劍橋市瑪麗奧酒店慶祝成立三週年。會長孔學君闡述該會成立以來成績,邀中國司法部副部長張蘇軍任演講嘉賓,並以一整日講座,與同業交流專業知識。
                美中醫學交流協會(ACMES)會長孔學君以該會新設計的會徽強調,選用綠色代表注重健康、衛生,會名形如手掌,藉以表達該會宗旨,是要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孔學軍指出,華人移居美國後,礙於語言、文化障礙,不易熟悉、融入美國本土社會,尤其是醫療健保體系,以致許多第一代移民經受種種生活、事業壓力的打擊而英年早逝,令人扼腕,激發了他們把醫學知識普遍化,為社區,同胞提供服務的責任心,才成立了在加拿大及美國都註冊了的這「美中醫學交流協會(ACMES)」。
                她們的使命包括促進中美之間的醫學交流,出版醫學專刊來推廣醫學教育,並致力於推廣全球健康,包括如何促進亞裔美人的健康等。
                經過三年來的努力,該會在2010年內成功舉辦過十場醫學會議或教育講座,總共有不下八百人參加,出版的英文版專刊NAJMS,發表了44篇評論文章,並促成公共醫藥(PubMed)軟體的研發及應用。2011年的一月、四月、七月,她們還發行了肝炎、腫瘤、自閉症等三份英文特刊。中文版的「北美醫學與健康」,在2010年內發表了不下102篇中文健康教育文章,世界各地有華人社區都轉載、引用。
他們也把「治療自閉症機構(To Cure Autism Institute)」,整合進了該會。
                今年五月,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市場行銷學教授劉瑞明組織了兩隊商管碩士班學生,為該會所發行刊物做了調研,結果也令她們欣喜非常。
                孔學君表示,該會在同業交流之外,也非常注重參與社區活動,今年四月份贊助過哈佛醫學院中國學者、科學家協會的講座,六月組織了義診團,在波士頓龍舟賽活動中為社區大眾解答疑難或把脈。該會也贊助了一隊麻省理工學院龍舟隊,參加划龍舟比賽。
                該會的未來活動包括,訂十一月一日至五日在哈佛大學醫學院舉行的第一屆中國高管醫院管理培訓班等。
                中國司法部副部長張蘇軍,當晚應邀做講談嘉賓。他表示自己今年八月十五日起,來到哈佛大學做新世界項目學者(New World Fellow),將研修至十二月底。
                張蘇軍表示,他這趟來美旨在就監獄管理做中美制度及做法上的比較。張蘇軍透露,由於中國的經濟快速成長,犯罪人口也急速增加,八十年代初,中國的全國犯罪人口約三十萬左右,現在卻有一百六十萬左右,各地監獄都面對人滿為患的問題。中國因此也開始試辦發源於波士頓的社區服務糾正犯行做法。
            美中醫學交流協會在十五日這天,舉辦了一整天的專業會議,包括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李小玉講談「手術避孕,從開腹手術到宮腔鏡(Surgical contraception, from laparotomy to hysteroscopy)」,中國及全球化中心副主席王輝耀講談中國的新人才策略等。
            美中醫學交流協會的年會晚宴,還頒發年度成就獎,表揚李維根醫師,宋一青教授,胡克勤教授等人。由該會執委之一,吳曉芸擔任司儀,邀有古箏好手翁慧,薩克斯風好手尹沛演奏。

圖片說明:

            美中醫學交流協會(ACMES)會長孔學君(前左四)與嘉賓,中國司法部副部長張蘇軍(前右三)中國及全球化中心副主席王輝耀(前左三),以及該會執委等人合影。(局菊子攝)

            美中醫學交流協會(ACMES)會長孔學君(左二)和三名出席的獲獎人,左起,李維根醫師,宋一青教授,胡克勤教授。後為吳曉芸。(菊子攝)

            應邀表演的翁慧和尹沛。(菊子攝)

24號地段獲政府撥款一千三百萬元

 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和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 (十七)日一早聯袂出現在華埠,向匯聚在乞臣街與尼倫街交界處的近百名州市政要,居民宣佈,將撥給華埠24號地段一千三百萬元補助。24號地段因此預定2012年春破土動工,2014年底完成第一期工程。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和新波士頓基金(New Boston Fund, Inc.)合作發展的這24號地段,是波士頓市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土地發展計劃,佔地五萬八千平方呎,將建造345個住宅單位,總造價估計為一億三千萬元。其中六百五十萬元將來自州政府補助,兩百萬元聯邦政府低收入住宅抵稅優惠(tax credit),一百萬元州政府低收入住宅抵稅優惠,以及三百五十萬元的波士頓市「住宅(Home)」基金。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會董事長曹育倫不諱言在過去這些年的金融風暴期間,該會董事也為資金難籌,不只一次討論過是否該放棄,如今排除萬難,跨入即將開工階段,讓他為華埠居民1962年完全未經諮詢,乞臣街土地就遭徵收的不公平對待與委屈,藉此得以申張,感到高興。
            2003年,華埠社區討論發展24號地段時擔任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行政主任的林志棪,昨日特地出席。他對24號地段延宕多年後,終於又有了進展,感到非常高興。他透露,正和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現任行政主任陳潔瑩討論,如何利用24號地段的商業用途部份,整合亞洲的夜市元素,以使波士頓華埠成為更生動,能幫助中西人士悠哉享受亞洲特色的地方。
            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和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昨日都說,他們非常瞭解24號地段對華埠居民,對增加波市、麻州可負擔住宅的重要。他們很高興州市政府和發展商攜手,促成這樁好事。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行政主任陳潔瑩興奮非常的表示,昨日並不是破土動工儀式,州長、市長卻肯聯袂出席,宣佈資金即將到位,實在令人感到鼓舞非常,也可見州市長對華埠的愛護。
            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和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昨日宣佈的是,將撥給24號地段一千萬元的州市政府補助,以及三百萬元的州及聯邦政府抵繳稅款優惠(tax credit),以期24號地段可以進一步推動發展工作。
            州市政府估計,24號地段工程,可為社區帶來大約700個建築工作機會,並在五十年前因建造高速公路而遭鏟除的乞臣街社區座落地段上,重建345個住宅單位。
            麻州州長派區克昨日也宣佈,麻州和聯邦政府合作,撥備了六千四百五十萬元,要在全州十五個社區內,資助25項發展計劃。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24號地段,就是獲資助的項目之一。
            從當選以前就逐步和華埠社區建立起良好關係的麻州州長派區克表示,他瞭解24號地段對華埠居民,做為華埠門戶的意義,州政府希望藉著支持24號地段,能讓乞臣街重新變成一個完整的社區。
            州政府表示,預定分兩期施工的24號地段發展計劃,將有50個可負擔自置物業住宅單位,200個市價出租單位,以及95個可負擔出租單位。其中十個可負擔出租單位,將保留給當年被逼遷的乞臣街居民。
            曹伯瑞、曹伯新、李保華、鄺潮完這些曾遭遇逼遷的當年乞臣街居民,昨日都為終於等到這一天,顯得開心無比。如今住在布魯克蘭鎮(Brookline)的曹伯新透露,當年他住在乞臣街72號,祖母就住在對面的79號。他經常從窗口探望祖母回家沒,好及時趕過去,享受和祖母歡聚的樂趣。李保華也記得,他六歲那年,政府徵收了乞臣街地段,他家不得不搬到南端(South End),如今的前鋒報座落處附近。幾年後他家在屋街買了房子,想不到,又遇上塔芙茨醫療中心有意擴建,三天兩頭派人到他家談收購。等他家搬到布魯克蘭鎮後,屋街鄰近那一片地,卻空在那做了三十年停車場。他認為24號地段終於得以發展,是華埠力量增強的象徵。
            昨日出席的政要包括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tchlewitz)、麻州參議員陳翟蘇妮(Sonia Chang Diaz),波士頓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等人。刻正競選波士頓市第二區市議員的李素影也到場和華埠居民們一起分沾喜悅。

圖片說明:

            麻州州長派區克(前右六)、波士頓市長萬寧路(前左四)、波士頓市議員林乃肯(前右一)、刻正競選波士頓市第二區市議員的李素影(前左二)等人,和部份當年的乞臣街居民合影。(菊子攝)

            右邊帳篷所在,大約就是乞臣街72號座落地,也是曹伯新(左起)、曹伯瑞兩兄弟的當年住家所在。(菊子攝)

台灣同鄉會 10/22 放映記錄片「好國好民」

美國台灣同鄉會波士頓分會將於十月廿二日(週六)早上九點四十五分至中午十二點,假勒星頓鎮凱利紀念圖書館(Lexington Cary Memorial Library)大會議室,舉辦「好國、好民」記錄片發表會。
      美國台灣同鄉會波士頓分會會長,也是該片共同製片人的王振源表示,該會放映此片目的,是要增進美國及國際人士對台灣的瞭解,也要啟發更多年輕人,認知自己的身份,以保障台灣內的人權、自由及民主。他希望台灣鄉親們能廣邀友人到會欣賞。
      「好國好民製作團隊指出,「我是誰?」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台灣人卻從來無法給出簡單的答案。由於特殊的歷史際遇,一個世紀以來,台灣人民在「台灣人」、「日本人」和「中國人」三重身份中,游離不定,糾纏不清。 然而,經過一個世紀的反抗異族統治,爭取民主自由,追尋公理與正義,台灣人逐漸形塑出自己的國家認同。 21世紀解嚴後成長的台灣青年,已不再為「身世」感到困惑,他們很自信、很大聲地說出「我是台灣人」。
當天頭十五分鐘將做簡介,十點起放映全長八十分鐘的記錄片,接著討論三十分鐘。
      「好國、好民」一片由曾於2009年三月獲得第一屆鄭福田文化獎的陳麗貴執導,內容探討今日台灣青年中的台灣人身份議題。為該片做英文翻譯的Herbert ChangChia-Chun Chung,將隨片主持討論。
根據台灣同鄉會的介紹,陳麗貴在2008年底,以不到一個月時間完成「紅色戒嚴─陳雲林事件紀實」記錄片,2009年再拍「焚─紀念鄭南榕殉道廿週年」,2010年又拍了「龜毛之必要─懷念政治家陳定南」。
      該介紹也指出,陳麗貴是台灣最早拍攝女性議題的記錄片導演之一,包括1994年,談民法親屬篇中女性地位的「牽手何時出頭天」,1996年談兩性工作平等法的「女超人的滋味」,1999年談女性典範人物的「台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2003年拍世紀女性台灣風華系列「暗瞑e月光─台灣舞蹈先驅蔡瑞月」等。2006年又推出「台灣民主化之路」的90分鐘記錄片。2008年她拍的「火線任務─台灣政治犯救援錄,入圍記錄片雙年展與金穗獎。
      陳麗貴也在19961997年間,為美國公視(WGBH)製作的「拔河─台灣的故事」擔任台灣製作總協調。
      「好國、好民」記錄片的放映地點地址為1874 Massachusetts Avenue, Lexington, MA 02420,查詢可上臉書www.facebook.com/DearTaiwan,推特@DearTaiwan,或上網DearTaiwan.blogspot.com也可洽Contact.DearTaiwan@gmail.com
      贊助該片拍攝的個人或團體包括王美琇,華府台灣文化中心,華府、波士頓、北卡、康州、全美台灣同鄉會,北美洲台灣婦女會、波士頓台美人傳統週基金會、傳明基金會,以及Wu, Chunte Chang, Chien-Heh Lee Fisher International Inc.等。

星期一, 10月 17, 2011

廣教學校慈善籌款徒步行


中華廣教學校昨(十六)日舉行一年一度的慈善徒步行籌款活動。二百多名師生及社區熱心人士,一起邁步向前,為廣教學校的欣欣向榮而努力。
      今年的慈善徒步行,由廣教學校董事長蔡倩婷、校長劉曉楠帶隊。二百多名師生從該校泰勒街87號會址出發,右轉上屋街,再轉天滿街、查理士街,一路在騎單車警察的保護安全之中,步行到麻州州政府的金頂大樓前合影,再回到波士頓廣場,享用燒烤的熱狗、漢堡包。
      包括陳毓禮,陳家驊、李壽泮、李伍綺蓮、黃健國,雷國輝等校董,以及曾任中華公所主席的陳毓璇、陳仕維等僑領,或是夫妻檔,或是父子團,昨日紛紛和鄧北海、陳文棟、黃景佩、李秀萍、梁潔瑩、單鳳琴等社區內熱心人士,以及學童家長,攜手共襄盛舉。
      預定還有一年就要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研究所畢業的學生吳弭,昨日也以廣教新校董身份,第一次加入徒步籌款行列。
      廣教學校的資深老師們,包括區美鶯、施綺華、梅慕芳,以及新加入廣教老師行列才一、二個月的哈佛大學教育系畢業生謝思濤等人,各自率領幼稚園班到四、五年級的學生們,徒步健行籌款。夾在隊伍中的還有不少名青少年助教,使得整個遊行隊伍顯得十分年輕。
      廣教學校校長劉曉楠透露,廣教學校在全校師生努力下,今年不但開有新班,也有西人雙語班、課後輔導班、暑期班人數大增的可喜發展。
新開的班有少林功夫班,以公立學校四年修畢一套課程做法,為有心學中文,但年紀已超過幼稚園小班者開辦的「快樂實用漢語班」等等。該校的英數班等課後輔導班,報名就讀人數也越來越多。
劉曉楠指出,廣教學校自從擁有了自置物業,改革了學校行政作業、開班內容後,籌募營運及維修經費,一直都是該校面對的大挑戰之一。尤其是樓宇的水電、維修支出,以及教師薪資等費用,加起來甚至遠比該校過收取的每名學生每學期繳三百元學費為多,校董們開會時一度提議停辦,但最終在廣教學校是非牟利機構,經辦活動以為社區謀福利為宗旨的理念下,繼續辦理。在經營上不足的費用,全靠每年一度的徒步健行,以及年度籌款晚宴會等補足。
廣教學校表示,各界捐款一時還無法結算完畢,估計週三可計算出總額,稍後公佈。該校今年的後續活動包括贈送冬衣,預定十二月辦年會。
     
圖片說明:

      參加廣教學校徒步籌款行眾人,在州政府大樓前合影。(菊子攝)

      廣教學校校長劉曉楠(左一)、董事會董事長蔡倩婷(左二)率領學校師生徒步健行籌款。(菊子攝)

      都已年逾八十的李伍綺蓮(前右二)、陳毓璇也來響應善行,參加徒步行列。(菊子攝)

      區美鶯老師(後左二)等人陪著幼稚園班的小朋友徒步行。(菊子攝)

      參加徒步健行的學生及家長們在波士頓廣場排隊領取燒烤的熱夠、漢堡包。(菊子攝)

      燒烤完畢,再徒步回校。(菊子攝)

台灣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種子輔導員滿載而歸


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種子輔導員赴美研習團一行十八人,十三日結束訪波一週行程後,在昆士中學舉辦成果座談會,總結心得。
教育部安排,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前校長曾憲政、國立東華大學教授張德勝率領的這「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種子輔導員赴美研習團」,十三日這天並經文處文化組安排下,和昆士中學校長黃伯勳、波士頓公校國際語言部資深主任林遊嵐在龍鳳酒龍餐敘,進一步交流經驗。
      經文處文化組表示,台灣教育部從2006學年度起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邀請林遊嵐、黃伯勳到國家教育研究院、屏東大學等處,介紹美國公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鑒實施概況及教師專業評鑒之背景、準則、工具、實施及成果應用等,深受台灣學者和參與之校長及資深教師一致好評。教育部為幫助台灣學校及老師們進一步瞭解美國公校情形,已連續數年組考察團來波士頓,訪問公立學校,為台灣中小學教師制定更好的評鑑做法。
    這次的來美研習團,共有18人,分組拜訪、觀摩波士頓市及摩頓市(Malden)的八所中、小學,並拜會摩頓學區副總監Nancy Kassabian,與各校教師深度訪談,以瞭解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在教師專業評鑑規劃與實施過程中所扮演角色,如何把輔導教師的規劃、經營社群的學習和評鑑結合起來等。
訪問團中有多名實際教學的老師,他們對美國孩子主動、積極,容易進入高層次學習的情況,印象深刻,指那和臺灣常是老師主導,學生被動的狀況很不一樣。他們也對美國老師願意與校長高度配合的現像,很感興趣,都認為中美教師對專業成長及價值認定,確有差異。團員中擔任校長,從事行政者表示,在參觀中看到美國的校長不只是行政領導者,更是教育領導者的這觀察,對他們很有啟發性。
訪問團成員們對林遊嵐強調的,評鑑工作主要是輔導老師在專業上成長,加強利用整個教育社群,和同儕合作,激發、引導學生的學習意願,以落實教育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也都深表贊同。(文化組提供內容)

圖片說明:

      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種子輔導員赴美研習團團員們和昆士中學校長黃伯勳(前右四)波士頓公校國際語言部資深主任林遊嵐(前右三)、經文處文化組組長黃薳玉(前左五)等人在龍鳳酒樓合影。(圖由文化組提供)

慈青迎新培訓


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日前在僑教中心為慈青聯誼會舉辦迎新大會。近百人共聚一堂,在欣賞介紹影片,聽現任慈青發表感言,即場學習手語歌等活動中,度過非常有啟發性的一天。
            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的應詩白、何淑蓉表示,慈青是慈濟的傳承骨幹,為培養慈青們將來從事「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的領導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每年一度的這慈青介紹會,都由慈青們自己來策劃、安排,
            日前的這場慈青迎新大會,內容包括節錄自發現頻道的介紹證嚴上人影片,藉以幫助未接觸過慈濟的年輕人,瞭解慈濟的精神、源由、成立始末,以及邀請慈青幹部現身說法。
            數名到過南非、海地賑災的慈青,在會中敘述了災區實況,以及他們親身經歷其境的感動與感想。
其中的呂政憲表示,他自己從小生長環境優沃,直到跟著慈濟前輩們探訪波士頓貧苦人家,到南非做關懷慰問時,才訝然發現原來世界上真有許多人貧無立錐之地,也促使他不但更珍惜自己所有的一切,還希望能奉獻一己之力,在義診,募捐、助學等各方面,為幫助有需要者聊盡棉薄之力。
慈濟人指出,證嚴上人早從2000年起,就鼓勵推動「社區青少年服務隊」,以期帶動社區青少年參加志工活動,幫年輕人找到飛揚心思的依附點。2002年更該辦社區營隊,藉以引導青少年體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生命的真正意義,志工的服務精神等。
包括吳建發、謝宜芳、蔡靜薇,以及來自紐約的師姐等人,當天有許多慈濟人出席,陪著慈青們一起接受培訓。波士頓經文處副處長鍾麗文,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當天也都應邀致詞。

圖片說明:

            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的慈青迎新大會,安排有許多彼此互動環節。(菊子攝)

星期六, 10月 15, 2011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慶20週年 中美港教育家綜論中文教育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為慶祝廿週年,上週末在該中心華森市(Waltham)會址,舉辦中文教育學術討論會,邀中美港專家,從不同角度講談中文教育。
            這場中文教育學術討論會,由劍橋中國文化中心副董事長陶凱主持。應邀講談者包括北京海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實驗學校校長彭瑋,波士頓公校世界語資深主任林遊嵐,布蘭岱斯大學中文部主任馮禹,劍橋中文學校副校長兼教務長湯曉等人講談,內容十分豐富。香港孔子學院院長陳瑞瑞也到會聽講、致詞。
            彭瑋當天以「從校長的角度看中國教育改革」為題,分享她看到的中國教育改革狀況。陶凱指出,與會者對彭瑋的經驗,大感興趣,提問踴躍。
            林遊嵐當天講談的是「如何在美推展漢語教育(Advanc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US)」。
            林遊嵐指出,美國的中文項目是八十年代時,由Geraldine Doge基金會提供的種籽金開展起來的。九十年代開始追求流利應用中文,到了2000年,就講究起教學要有標準。現在的新趨勢是越來越偏離紙筆式的測驗,改以個別學生為對象,一次一人,注重實際知識、也不講究只有一個答案的傳統評估方式了。
            她說,目前全美的幼稚園到十二年級中文教育,學生人數增加快速,中文項目也穩定擴展,種類增加到包括部份沉浸式的學習,雙與同修,以及完全沉浸式學習等。教學方法上也開始追求能幫助學生流利使用中文。
            目前的中文教學,在四個方面要求改善,包括教師素質,以標準為基礎的課程,以表現為基礎的評估,專業發展等。
            在教師素質上,中文項目要求老師有語言上、文化上、兒童發展、第二語言等知識,具備教室管理、教學策略、與不同背景學習者合作、使用科技、溝通等技能,在心態上思想開放、願意與同事合作,願意追求專業成長,能夠反省等。
在課程設計上,要採用廿一世紀的語言學習標準,使用ACTFL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表現準則,使用麻州外語教學框架,NAEP的世界語藍圖,以及先修課程(AP)的內容等。要能夠使用主題教學單元,在一開始就設定教學目標,決定什麼是可以接受的證據等。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
林遊嵐強調,在美國教育界也遭逢經濟打擊,經費遭刪的情況中,中文教育卻一枝獨秀,更為熱門,教中文的老師們可謂十分幸運。但有心擔任中文教師者,應該要有不斷追求專業發展的心理準備,或是自己組成個小的學習社區,或是利用網路科技,部落格,Wiki space等,彼此分想資源。她也勸老師們參加專業組織,以期及時獲取相關資訊。
在中文教學的未來前景上,林遊嵐指出,將來會更需求高品質的中文教師,能夠教授從幼稚園到十六年級的課程,評估都將採用以意義為標準的方法,學習社區會越來越緊密。
            當天還有馮禹談「AP中文考試的特點和對未來中文教學的影響」。湯曉以「體味海外中文教學─中文教學的經驗與體會」。
           
圖片說明: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董事長紀虎民(前右五)、副董事長陶凱(前左七)、劍橋中文學校副校長李政玲(前左二)等人和演講嘉賓林遊嵐(右七)、馮禹(右八)等人在研討會結束後合影。(菊子攝)

昆市市長候選人首度辯論


競選連任的昆士市市長柯奇(Thomas Koch)和挑戰者馬洪妮(Anne Mahoney),十三日晚在北昆士高中進行第一場辯論。兩人為爭選民支持,從市內議題談到市政財務決定,領導模式,言詞一度升溫。
這場辯論有社區電視台同步轉播,趕到現場出席的社區民眾只有七、八十人。一名昆市居民表示,兩名參選者的支持者,各有約廿、三十人出席,其餘應為還未決定票投何方民眾。
            昆士市愛國者報指出,在這場由該報和昆市社區電視台主辦的辯論中,兩名候選人探討的主要議題包括稅賦、高中、市中心重建計劃。
            柯奇在發言中,強調他推動了市中心重建計劃,將使市府所擁資產更有價值,民眾生活品質也得以提高。
            馬洪妮則批評柯奇刪減教育經費,在人事聘僱及市府開支上的決定,都有爭議。她形容柯奇是大豪客,出手闊綽,卻和市府的經濟現實脫節。       
            柯奇聘用前任市議員雷蒙地(Daniel Raymondi)出任年薪十一萬元的公共工程局局長一職,更是數度被提出來做為例子。
            馬洪妮指責柯奇的人事決定不公平,即使市府經濟困難,也要照顧親信。
            她在辯論中激昂的表示,「柯奇市長,我在現實世界中工作,我知道現實世界有多艱辛,很不幸的,你不知道」。
            馬洪妮本人的工作是策略行銷顧問,以及昆市學校委員會副主席。
            她說,「我們沒法再負擔了。柯奇市長,我們沒法負擔的是你」。
            柯奇表示,他上任以來,包括市中心重建、新的中央中學,以及海牆、學校維修等多項,已在昆市討論了十年以上,卻從未啟動過的重大工程,現在都有了進展。
            柯奇向馬洪妮說,「我們有的是計劃,你有的只是批評」。「你得拿出一套計劃來,讓人民消化」。他也強調,他的政府有成就記錄。
            但馬洪妮指責他所強調的成就,全靠把更多債務轉嫁到納稅市民頭上,才得以資助他所標榜的項目。她指柯奇花錢之快,之前無人能比。
            柯奇表示,他麾下政府協商得來的十六億元市中心重建計劃,是整個麻州豔羨的計劃,而且將來能帶來更多稅收,來付錢請更多老師、警察及消防員。
            柯奇說,那些失業的人都對市中心計劃有很高的期望。
            馬洪妮表示,市府應該不要和市中心發展夥伴街道工程公司(Street-Works LLC)那麼親密,她也指出,市長說會,但發展商卻決定了不買華樂斯頓劇院。
            馬洪妮說,既然街道工程公司會調頭而去,不顧華樂斯頓劇院擁有者的寡婦,將來經濟不景時,誰知道街道工程公司是不是也會棄昆市府於不顧的離去。
            柯奇表示,街道工程工司已投資了二千多萬元進昆市中心計劃,猶如在一場遊戲中已放入太多籌碼。柯奇也指馬洪妮的參選,是因為她責怪柯奇的預算編列,導致昆市教師裁員160人,還放寬了每班人數的限制。
            在回答出席民眾的提問時,兩名候選人倒是一度放下對峙姿態,紛紛談起在昆士市長大,各自買下他們父母的房子等經歷。馬洪妮並再度透露,她是在市政府前的一輛車中出生的。
            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馬洪妮強調自己是名聆聽者,能容納各方意見,不像柯奇,同意他的就是朋友,不同意的就是敵人。她也表示到過忠義學校,以及數個老人屋,拜會亞裔選民。柯奇則表示自己經營市政已有經驗、成績,他推動的市中心重建計劃才剛開始,希望見到這計劃繼續進行的市民,就應該投他一票。
            兩名市長候選人的下一場辯論,訂十月廿七日晚七點,在昆市社區電視台(QATV)舉行,第八號及第十號頻道將現場直播。有意在十一月八日大選中投票者,須在十月十九日以前辦妥選民登記。

圖片說明:

            昆士市市長柯奇()和挑戰者馬洪妮()十二日晚在北昆士高中辯論。(菊子攝)

星期五, 10月 14, 2011

張業遂從歷史闡述中美關係複雜

中國駐美大使張業遂12日下午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Wiener 禮堂引論數據,闡述「中美關係」複雜,但向好邁進;「中國和平發展」,有利世界福祇。
      中國第九任駐美大使張業遂,十二日是應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未來外交(Future of Diplomacy Project)」項目主席,曾任美國駐希臘大使,以及國務院政務次卿的Nicholas Burns之邀,到哈佛發表公開談話。
      Nicholas Burns指出,張業遂曾到過哈佛大學三次,第一次是1997年隨時任中國總理的江澤民到訪,這次是首度以大使身份到訪。
張業遂在講談中點出,今年是中美重建關係的四十週年。他稱讚兩國領導人的遠見,以及季辛吉1971年七月的秘密訪華,對中美終結長達22年的互相仇視,彼此隔閡,做出巨大貢獻,為中美兩國關係開啟新頁,帶來深遠影響。
四十年後的今天,由於中美兩國各自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互動,儘管雙方關係在過去這四十年間起伏動盪,但中美關係已然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活躍的國際關係。
這些影響兩國交往關係的發展,包括經濟上彼此牽連,在20002010年的這過去十年間,美國對中國出口,成長增幅高達468%,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增幅,卻只有55%;美國在中國內的境外直接投資(FDI)排名第一;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雙方互為第七大貿易夥伴國等等。
近年來,中美兩國人民互訪頻繁,每年達3百萬人次,兩國有36個姊妹省,161個姊妹市,中國有十三萬人在美國留學,美國有二萬人在中國就讀,以及三億中國人在學英文,20萬美國人在美國學中文之外,兩國在商務經貿,亞太地區事務,國家安全等方面,也有過各種層次的互相諮詢、交流。
他說,兩國的良好關係還奠基於在許多區域及全球議題上,都有共同利益,包括反恐、防止跨國犯罪,維持國際金融安全、因應環境變化等。
但他認為,中美關係大概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雙邊關係之一,因為兩國的政治制度、社會價值和文化傳統,極為不同,經濟及社會發展,也有很大差距。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已發展國家。這種差距使得中美兩國還無法對等而談,兩國關係的發展因此沒有前例可循,走起來並不容易。
他強調,中美關係不該是零合關係,也不應該是對立、衝突的關係。目前中美都在致力整建經濟,在清潔能源,環境氣候上,有很多在國家層次上的合作機會。雙方必須改善策略互信,適當處理彼此差異,以建立良好的緊密合作關係。
談及中國發展對世界的影響時,張業遂一方面指出,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已為世界經濟做了成長30%的貢獻,對世界貿易成長的貢獻,也達12%。估計為世界上的貿易夥伴,創造了一千四百萬個工作機會。未來五年,中國的進口額會達到十萬億元,為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農民、工人創造許多機會,同時也強調,中國的人均GDP不過四千四百美元,境內有逾億人口仍生活於貧窮線下。中國的安全系統,也遠落後於已發展國家,但中國致力世界和平,包括派遣人員參與聯和國維和隊伍,積極和週邊亞太國家建立良好關係等。
在講談中,張業遂沒有忘記申述抗議美國國會日前通過軍售台灣,指該一決議才是有害和平的舉動。
      Nicholas Burns當天在會中說明,這場演講的錄影,將上載到該機構網站,但問答部份,不留記錄。

圖片說明: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未來外交(Future of Diplomacy Project)」項目主席Nicholas Burns()邀中國駐美大使張業遂到哈佛講談。(菊子攝)

      張業遂。(菊子攝)

星期四, 10月 13, 2011

波士頓京劇協會穿晚禮服唱京歌 聽眾陶醉



 波士頓京劇協會(Boston Beijing Opera Association,簡稱BBOA9日晚在劍橋市青年會家庭劇院,舉辦第四屆年度公演。二百多名觀眾看演員穿現代晚禮服,唱京歌、京劇,都感眼前氣象一新,聽到入味處,更是節節叫好。
            會長劉瑋珊透露,今年公演以京歌為主題,一來因為把京劇曲目改成歌來唱,是近年新趨勢,二來藉此機會讓演出會員們休息一下,不必為張羅粉墨登場的行頭,辛苦折騰。觀眾也可以賞賞新鮮。
            當晚的演出,由高迪、劉爍擔任司儀。會長劉瑋珊以京歌「梅香四海」 揭開序幕。整場表演有不下九人獨唱,四組合唱、對唱,還有張鎮田、喜洋洋樂隊,鎮德華獨奏笛子「塔塔爾舞曲」、高宏偉獨奏京胡「老戲迷」、任繼敏獨唱等的友情演出。
            波士頓京劇協會演唱部的會員們,這晚輪流做個人秀,有張釗唱 「搜孤就孤」中的「白虎大堂奉了命」,陳英順唱「趙氏孤兒」中的「我魏絳」,任瑞漪唱「陳三兩」中的「家住山東在臨清」,夏至寧唱「紅嫂」中的「點著了爐中火」,曹麗莉唱「黛若」中的「山風吹來」。
            獨唱京歌的有汪榮華唱「粉墨情緣」,朱惠元唱「花間一壺酒」,劉瑋珊唱「夢北京」,曹莉莉「咏梅」。
            合唱、對唱部份,有劉安藍、白炎、唐開沄這祖孫三代同台演出「穆桂英掛帥」中的「聽得猛」,白瑞和劉安藍對唱「搜孤救孤」選段,有汪榮華和朱惠元領唱京歌「天涯共此時」,有劉瑋珊、曹莉莉、任瑞漪、劉爍、夏至寧、白炎、陳瑛等人女聲合唱京歌「梨花頌」,張釗、趙凱的老旦老生對唱「沙家濱」中的「同志們殺敵掛了花」,以及任瑞漪和陳英順的老生、花臉合唱「雙投唐」中的「這時候孤才把心放」等。
            在友情演出部份,原山西省京劇院國家一級青衣演員王杏和原山西省京劇院國家二級武花臉演員李世凡對唱「霸王別姬」中的「虞姬劍舞」選段,讓喜愛京劇的觀眾們聽得忍不住隨節奏打起拍子來。
            會長劉瑋珊指出,該會成立於2007年一月,成員全是熱愛京劇的戲迷,有柯慶恩、鎮德華、陳英順,夏耘,以及演藝沙龍的高宏偉、王德成、祿豔蓉等大方支持,組成該會的樂師團隊後,該會的每週聚會排練,就更成為樂事一件。
該會目前已有會員逾25人,每週日練習,還經常為社區表演,到學校辦京劇知識講座,宣揚中華文化。這兩年為北京同鄉會、雲南同鄉會、夕陽紅老人活動站、勒星頓恩典教會、哈佛北橋詩社等社團,做過不少次演出。今年也參與了2011年新英格蘭地區華人學者新春聯歡會的演出。
查詢波士頓京劇協會詳情,可洽(781) 910-5971或電郵bostonbeijingoperaassociation@gmail.com

圖片說明:

            波士頓京劇協會公演後,會長劉瑋珊((右七)和郭京富(右三)、張釗(右四)、汪榮華(右五)、王杏(左七)、高迪(左六)、朱惠元(左三)、曹莉莉(左二)等人。(圖由波士頓京劇協會提供)

            波士頓京劇協會會長劉瑋珊演唱京歌。(菊子攝)

            波士頓京劇協會汪榮華演唱京歌。(菊子攝)

            左起,夏耘、高宏偉、柯慶恩為演出伴奏。(菊子攝)

            左起,高迪、劉爍任司儀。(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