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7月 21, 2011

波士頓校友會聯合總會夏日野餐遊

波士頓中國校友會聯合總會上週末在霍普京頓(Hopkinton)州立公園舉辦野餐會,包括南京、南開、浙江、武漢、復旦,至少有五所高校扯開校友會大旗,共約廿多校,三百多人參加。
波士頓中國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也是南京大學校友會主席的龔家驪,和南開大學校友會會長王忠指出,2009年八月八日成立的這校友會聯合總會,旨在擴大各校校友的聯誼層面,加強定居大波士頓華人之間的友情。
上週末的這場郊遊野餐活動,除前述兩人外,還有浙大王曉丹、廈大陳玉鑾、蘭大田元、武大李杰、復旦周敬業、川大朱曉峰、華中科大方亞雋等,共九名校友會會長參與組織。
南開會長王忠表示,雖然這只是場野餐活動,但參與的學校、人數眾多,為使出席者都能盡興,他們動員了許多人分工合作,包括南開的副會長辛丹、馬征、齊軍,以及會員劉晨、楊沁莎,武大校友會的楊瀾等人,負責登記。南京大學的周全、方晶、屈妍麗、嚴明、余彬等人負責攝影,分發餐食,事後清潔。廈大、蘭大、武大校友採購西瓜、水、餐具及清潔袋。派人提早到場佔地盤的任務,由浙大和南大校友會承擔,南大還從金門預訂中餐。這次的活動能順利、圓滿舉辦,多虧了所有熱心參與服務的校友。
龔家驪、王忠等人事後回顧、數算,當天參加郊外聚餐活動的人,來自不下廿多家大學院校,包括南開、浙江、廈門、南京、蘭州、華東理工、復旦、中科大、中山、人民、武漢、四川、東南、北京醫、清華、交通、華中科大、哈爾濱工業、華東化工、北工大等等。校友加家屬,共約二百多名大人,近百名小孩,一起倘佯在明媚陽光下,享受寬闊的空間,呼朋喚友的打球、玩沙、游泳、泛舟,愜意無比。
根據校友會聯合總會的記錄,已加入聯合會的校友會,不但包括上海、西安、新竹、北京、西南等的五所交通大學,還包括天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西北師大附中北美校友會等。該會自2009年八月八日成立後,2010年一月二日在麻省理工學院學院辦過新年聚會,如今再辦夏季野餐,往後仍將以聯誼為主的籌辦活動。
聯繫各校友會可洽,校友會聯合會bostonchineseaac@gmail.com,南京大學校友會nuaa-boston@yahoogroups.com,南開大學 nankaiboston@gmail.com,浙江大學 admin@zjuaa-boston.org ,廈門大學 xmuaaa-ne@yahoogroups.com,蘭州大學 landaboston@gmail.com,武漢大學 wuda_boston@yahoo.com等。

圖片說明:
           波士頓中國校友會聯合總會夏季野餐會中的合影。(圖由該會提供,周全攝)

野餐會現場,各校友會旗幟競相爭輝。(圖由該會提供,齊軍攝)

星期三, 7月 20, 2011

牛頓公圖館展台灣畫境攝影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麻州牛頓市公立圖書館(Newton Free Library)合作,十九日晚舉辦「台灣、畫境」照片展(Taiwan Sublime)」,介紹台灣風光與民俗文化。逾百名出席者欣賞照片、表演,享用中式美食,紛紛滿足感嘆「好一個晚上(What a night)」。
            這場「攝影家作品海外巡迴展」,共展出約十五張作品,包括劉振祥捕捉雲門舞集「流浪者之歌」、「行草系列」、「白」等三支舞蹈所拍下的「安靜的心」、「科技與藝術融合」、「抒情之舞」;齊柏林以台北101大樓為對象,拍下的「競爭的高度」;陳永雄拍田園古厝的「豐收的背後」;以及劉振祥所拍的野台戲(台北藝術大學)、現代舞、布袋戲(五洲園),待會兒,看我的(國光劇團)等。
            經文處新聞組組長賴水池透露,目前有二組照片在海外巡迴展出,一組介紹台灣的文化、風光,一組介紹建國百年歷史。十九日晚在牛頓市公圖館展出了文化風光系列。台灣同鄉聯誼會預定於七月三十一日在僑教中心展出的是歷史圖片展。
            經文處處長洪慧珠當晚在致詞中表示,建國百年是個里程碑,希望這些圖片能引導參觀者進一步認識台灣,甚至吸引人到台灣實地瞭解當地的文化、風光。
            牛頓市市議員約翰萊斯(John Rice)則鼓勵民眾參加牛頓市每年一度的牛頓台灣日活動,就近體會台灣豐富、多元的文化內函。他還指出,感謝經文處與僑教中心支持,為牛頓市建了個美麗的台灣花園。
            經文處新聞組當晚還特地邀請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為出席者做精采的文化表演,包括舞獅、扯鈴,彩雲舞、扇舞及鼓談等。尤其是表演扯鈴時,座中觀眾不時驚呼、讚揚。
            表演結束後,新聞組還請出席者享用採購自荷花苑的中式美食,讓出席者體會一下台灣的美食文化。


圖片說明:
            (後右二起)經文處新聞組組長賴水池、處長洪慧珠、牛頓公圖館項目及通訊主任Ellen Meyers、牛頓市議員約翰萊斯(John Rice)、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和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的表演團員們合影。(菊子攝)

            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表演彩雲舞。(菊子攝)

            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表演舞獅。(菊子攝)

            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表演扇舞。(菊子攝)

放眼昆士十月慶二週年

昆市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十八日晚在昆市社區電視台內召開月例會,計劃十月十七日舉辦第二屆「放眼昆士」節目週年慶,討論以「臉書(facebook)」等工具增加節目在社區內的知名度等事項。
            原本每月第三個星期六早上,在北昆市社區中心舉行的昆市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七月十八日起,改為每月第三個星期一的晚上八點舉行。
            十八日晚,這一會議在昆市社區電視台(88 Washington Street, Quincy 02169)舉行。「放眼昆士」現場直播節目之後,約有十人參與開會。
            邱潔芳在會議中表示,該會計劃在十月十七日晚上六點,假昆市社區電視台舉辦「放眼昆士」二週年慶活動,昆市社區電視台還將贊助茶點。目前的安排為六至七點為接待會,七點至八點,照常入攝影棚,製作當期的「放眼昆士」現場直播節目,也歡迎社區人士參觀。
            邱潔芳也與出席者討論了,各自邀請朋友加入「放眼昆士」的「臉書」朋友行列,以增加該節目的深入社區程度。
            目前「放眼昆士」在臉書上已有四、五十名朋友,節目製作目標,仍為創立一個互動,即時有效的通訊平台,以眾人熟悉的語言提供重要資訊,促進市民參與、瞭解社會內的重大議題等。由於節目是以廣東話及普通話製作,許多原本是英語的資訊,須有義工先做翻譯處理,才能使用,製作節目的工作量及難度,也因此增加。
            該會歡迎有興趣參加製作電視節目者加入義工行列,查詢可上網可洽617-376-1298byau@quincyma.gov

圖片說明:

            昆市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的邱潔芳(前右)和徐凱俐(後右二)、譚兆斌(後左一)等放眼昆士節目義工。(菊子攝)

星期二, 7月 19, 2011

清華校友郊遊 會徽設計鄧斐得獎


波士頓清華大學校友會十六日在牛頓市奧本岱爾(Auburndale)公園舉辦夏日聚會,介紹新任會長馬志偉等新一屆幹部團隊,宣佈校友會徽章標誌設計比賽結果,報告本年度預定活動項目,籲請校友續捐獎學金,資助貧苦校友升學。
      今年是波士頓清華大學校友連續第五年在奧本岱爾公園舉辦夏日聚會。共約160名校友,攜家帶眷的倘佯在藍天白雲,綠草如茵,河水淙淙的美麗環境中,話家常,敘舊情,交新友,還享用燒烤餐,吃西瓜,打排球、划船,愜意非常。
            出席校友及家眷中,有三名嬰兒,廿多名來美沒多久的年輕校友,也有兩、三名已七、八十歲的資深校友,彼此雖有世代時間差距,聊起來,卻毫無窒礙。
            最近才加入總部設在上海的博潤投資公司做合夥人,甫輪任波士頓清華校友會會長的馬志偉,向校友介紹了新任幹部,包括當天因公未能到會的候任會長周福民,以及副會長李治中、王穎、林文健、張潔熹、劉宇、汪瑜佯等人。
            馬志偉也報告未來一年內,波士頓清華校友會將舉辦秋季郊遊,農曆新年慶祝會,登山、泛舟等活動,也會舉辦兩次職業發展講座,協助中國大陸政府、學校、科技園區等和美國本地的相應單位、人員交流,每年四月校慶前後,接待校本部領導抵波探訪團等。
            馬志偉透露,該會在大波士頓地區校友人數頗眾,目前會內的電子郵件名單,就已有一千多人,但估計實際上應有兩千多人,其中大部份都從事信息科技、生化醫學,以及金融管理業,許多人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全都是精英人士。新一屆校友會團隊,將根據以往基礎,繼續為校友服務。
            卸任會長張偉這天宣佈,清華航空系畢業,目前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的鄧斐獲得會徽設計比賽冠軍。
張偉指出,該會的會徽設計比賽,從今年五月一日至六月十五日,共收到六名校友繳交的九個方案,經校友們公開投出117張有效票,分別評給一到五分後,鄧斐的003號方案以373分獲選為冠軍。張偉透露,鄧斐不但設計了多份圖稿參賽,還在獲得冠軍後,花許多工夫,設計出十幾個修改稿,才做出該會會徽定稿,用心之勤,值得嘉獎肯定。這新會徽既有紫荆花的清華元素,也有代表波士頓的B字,體現查理士河風貌的三面帆下一灣水,以及波士頓清華所強調的聯誼、發展、回饋。
校友會幹部張潔熹當天介紹了該會於2006年十一月成立的「清華波士頓校友勵學金」,募得的款項,用於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約佔大學部10%的本科生。去年共募得830美元,捐給了廣西的雷俊杰。
查詢波士頓清華校友會詳情,可上網www.tsinghua-boston.org 

圖片說明:

            波士頓清華校友會在夏日郊遊會的奧本岱爾公園中合影。(菊子攝)

            波士頓清華校友會董事會主席林巍(右起)、王穎、劉宇、張偉、張潔熹、會長馬志偉、林文健、汪瑜佯(左前)等校友會幹部呼籲校友支持、捐助勵學金。(菊子攝)

            卸任會長張偉()、副會長王穎()頒發會徽設計獎,並代表未出席的鄧斐領獎。(菊子攝)

成功大學校友暢聚分享經歷

新英格蘭地區成大校友會十六日(週六)中午在波士頓僑教中心聚會。三十多名出席校友、家眷及及朋友,彼此敘舊,聽報告,唱生日歌,享用“成大返鄉專車”懷念便當,約定十二月再見。
      新英格蘭地區成大校友會會長,1974年水利系的王慕華,這天特地安排劉泰國、王本仁、李佳勳三名校友做報告,分享他們的特殊經歷。
1976年的都市計劃系校友劉泰國,今年一月代表新英格蘭地區成大校友會,和紐約及華府的成大校友會代表,一共約二十人,匯聚紐約市,和來自台灣的1974年外文系校友,也是「大江大海」、「目送」等書作者,曾任文化局局長的龍應台聚餐。劉泰國在報告時透露,當年在校就已和龍應台熟識,畢業後各奔前程,如今居然有機會在美國重見,實在難得。
1970年的建築系校友王本仁,是劍橋建築資源(Architectural Resources Cambridge)公司負責設計部門的合夥人。他和出席校友們分享了他接受泰國國王委託,在麻州郊區設計全世界第二大泰王廟的緣由,以及他三不五時飛往泰國,和泰王家族、泰王廟高僧討論設計的經歷。
2000年的建築系校友李佳勳,則報告了他從當年做出有如電影「(Minority Report)」中阿湯哥(Tom Cruise)凌空揮手,就能指揮電腦畫面的設計,獲全額獎學金進MIT,到發明「情人杯」遙距感應系統,發起創作電腦動畫夜市,到今年剛得到MIT博士學位的經過。
      1977年的工科系校友,現在是塔芙茨大學教授的張重華,帶了兩名到訪波城的校友出席。他們是從德州過來探望女兒的1957年機械系校友王榮謀,以及遠自台灣來麻州洽公的1977年工科系校友,WPG持股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黃偉祥。他們也都做了精彩的自我介紹。
十六日這天,還正巧是1977年礦冶材料系校友陳思華的生日,出席校友們享用了香噴噴的“成大返鄉專車”懷念便當後,為他唱生日快樂歌,一起吃生日蛋糕,好不暢快。
會長王慕華隨後報告會務,也徵得校友們同意,將研究今年年底,大約十二月三日,在波士頓僑教中心以外燴方式舉辦聚會的可行性。他也特地感謝該次聚會佈置場地的林承頡、魏宇清、吳美祥、楊儒釗、陳思華、李同勵、李鎮日、蔡明機和張重華,擔任財務的佟秀嫻,分發食品的冉榆平、楊中光和楊秀瑩,攝影的李鎮日等人。
成大校友們這天暢聚共餐後,還有由舞蹈老師王華芳指導,李鎮日、馬海平、楊秀瑩協助的跳「恰恰(ChaCha)」餘興節目。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鍾麗文、波士頓僑教中心黃正杰等嘉賓,事後都說這場聚會很溫馨。

圖片說明:
成大校友(前排自左至右)王本仁、任中立、會長王慕華、經文處處長洪慧珠、黃偉祥、經文處副處長鍾麗文、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以及新英格蘭台灣商會會長蔡明機(第二排右三)、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張重華(第二排右五)、吳美祥(右六)等人。(圖由成大校友會提供)

星期一, 7月 18, 2011

萬馬奔騰學員僑教中心實習


萬馬奔騰學員七月十六日到波士頓僑教中心實習,當「一日主任」,一口氣出席二場活動,還參觀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實際體會駐外人員的忙碌公務生活。
      波士頓僑教中心在七月十六日這天,正好有成大校友會的夏日聚餐聯誼,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的「皮膚癌防治」講座兩大活動。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特地把這天安排成萬馬奔騰學員的實習日,讓學員實地瞭解海外僑務工作概況,包括輔導僑校,服務僑胞,處理公務等。
      在輔導僑校上,黃正杰說明僑委會從服務、輔助的角度出發,在波士頓設有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協助本地僑校老師及教授中文的主流學校老師,利用僑委會所開發「全球華文網」、「網路台灣書院」等華語文教學網站,來輔助教學,發揮更佳效果。
      在服務僑胞上,波士頓僑教中心有圖書館,有活動場地。黃正杰指出,圖書館內有各種不同類別書籍、光碟,及影音材料,僑胞借閱,辦張借書證就行了。
      黃正杰也介紹了僑教中心的公務處理流程。
波士頓僑教中心當天正好有成大校友會的夏日聚餐聯誼活動,以及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的「皮膚癌防治」講座。黃正杰邀請學員們出席這兩個活動,介紹他們認識兩會會長,王慕華、張重華,也藉以說明,僑教中心有如僑社的活動中心,各僑團輪流在中心舉辦活動,可聯繫僑胞感情,凝聚僑胞的向心力。
在活動結束前,黃正杰還特地帶學員參觀僑教中心旁的「牛頓台灣公園」,指著花團錦簇,美麗如畫的公園表示,那全是台灣社區和牛頓社區志工,過去兩年來攜手努力的成果,也是僑務工作與國民外交結合的具體呈現。
萬馬奔騰國際事務青年人才培訓計畫學員,上週五拜會了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聽取了外交部、文化組、新文組、商務組、移民署等的各組工作簡報,進一步瞭解了駐外單位工作內容。
未來數週,萬馬奔騰學員將各人的進修課程外,參加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安排的實習、參訪活動。
根據台灣教育部公佈的「萬馬奔騰計劃」概況,馬英九總統的青年政策,是要在四年內,資助一萬名青年外出外交流,招攬兩萬名境外學生到台灣進修、學習。其中的國際事務青年人才培訓計劃,今年共錄取了110人,包括國際事務課程65人,啟發培訓課成25人,華語文課程20人。

圖片說明: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右四)和辦事處文化組組長周弘慶(左一)在萬馬奔騰學員拜會經文處辦公室後,到華埠牌樓前留影。右起為李宗憲、林育萱、李承翰、于振亞、蘇翊豪、孫逸安等人。(菊子攝)

      波士頓僑教中心旁的台灣花園,紅黃藍,各色美麗花朵盛開,把公園粧點得美不勝收。(菊子攝)

製業研發也談危機管理

128華人科技企業家協會十六日下午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辦講座。EMD Serono的楊美家(左二)和出席者暢論「製藥業研發的危機管理」。
楊美家指出,近年來,製藥業為刪減研發開支,借用了金融界的危機管理理論,主要從對象(target)、疾病生理(disease pathways)、分子(molecule)等三方面來分析,做決策,包括有意研發的藥物針對什麼病症,人口市場評估,臨床實驗難易,動物實驗是否有效,原理是否能說得清晰到獲得FDA批准等等。
當天協調安排該會議的李妍紅(右一)、李洪山(左一),以及出席的林華茂等多人,對醫藥研發都有深入研究,會場上交流十分熱絡。(圖與文:菊子)

紐英崙成立馬吳後援會

中國國民黨波士頓分部聯同多個僑團,十六日中午在帝苑大酒樓舉辦紐英崙全僑「馬吳後援會」成立大會。預定九月再辦造勢大會,為2012年一月十四日的大選催票。
            波士頓的「馬吳後援會」由中國國民黨波士頓分部常委王競芳、波士頓僑務委員陳家驊、紐英崙中華總會會長陳毓禮等三人擔任會長,另一名波士頓僑務委員馬滌凡擔任召集人。十六日約有五十人出席。
            在主辦者致詞中,王競芳表示,組織「馬吳後援會」,是要為馬英九、吳敦義競選2012年總統、副總統造勢。由於台灣目前客觀情勢和2008年時大不相同,馬英九面對很大挑戰,也因此更需要海外的人氣、選票支持。她認為馬英九上台以來,穩定了台灣的經濟、政治,只有繼續支持馬英九,台灣才不會沉淪。
            陳家驊則表示,支持馬英九,才能夠保護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們的團結。
            馬滌凡提及,三年多前,她們在同一地點成立過馬英九後援會,如今繼續支持馬英九,是因為馬英九最符合民意,堅守「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原則,採行溫和政策維持兩岸和平,並在顧及兩岸分治的事實中,以簽定ECFA協議,實行兩岸包機直航等做法,創造兩岸雙贏局面。
            陳毓禮當天在會上並未發言,但事後透露,支持馬英九,一來因為當年馬英九在波士頓唸書時,就認識他,再者身邊好友如陳家驊等人都支持,也聽聞馬英九在台政績好。
            陳毓禮表坦言,他是廣東人,沒有投票權,只能精神支持。但念及當年的僑務委員長高信曾住在他家,歷任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如劉志攻、鄭天授等人,都是好友,他對台灣還是相當關心的。只是從陳水扁任總統以後,僑委會外派人員,就從以往的全是廣東人幡然一變。
            牛頓市市議員談繼欣這天也應邀到會。她以國語致詞,坦言父母都來自台灣,但她當天純粹是應朋友之邀出席。
            當天出席的僑團首長包括僑領陳毓璇,波士頓國民黨前任常委李伍綺蓮,李氏公所元老李壽泮,黃氏宗親會主席黃國威,議長黃國麟,至德三德公所主席黃周麗桃,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主席陳滋源、前任主席陳文浩,紐英崙廣東同鄉會會長余麗瑛,波士頓榮光會理事長殷尚堅,紐英崙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陳永茂,前任會長周仙梅,波克萊台灣商會候任會長陳玉瑛,潮州同鄉會會長楊克敬,紐英崙婦女新運會前任會長梅伍銀寬等人。
            主辦單位公佈的紐英崙全僑「馬吳後援會」委員名單,共有33人,包括會長陳毓禮、陳家驊、王競芳,召集人馬滌凡。委員,陳毓璇、梅錫銳、談繼欣、蔣宗壬、黃官羨、黃國健、李天生、李庚仁、王世輝、李厚鵬、阮振強、李伍綺蓮、李小玲、張重華、范紀琛、李壽泮、陳永茂、楊克敬、陳文浩、黃國威、黃國麟、雷國輝、周仙梅、殷尚堅、梅伍銀寬、黃周麗桃、陳玉律、鄭月華、余麗瑛、李秀萍、莊紀華、馮文鸞、温陳美月、林展輝、陳玉瑛、蔡明機。

圖片說明:

            「馬吳後援會」出席者合影。(菊子攝)

            陳毓璇(右起)、陳毓禮、李伍綺蓮、王競芳、陳家驊、談繼欣和馬滌凡()等「馬吳後援會」籌組人及嘉賓。(菊子攝)

            殷尚堅(左起)、袁建業、江文玲、張韞蘭、吳孟達、周仙梅等波士頓榮光會、大陳同鄉會等藍營成員。(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