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州大學亞美研究項目主任江念組日前應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之邀,講談“亞裔及亞美研究的挑戰與機會“,指美國中小學的美國歷史課本,迄今不見亞裔踪影,社區仍須努力爭取。
1997年時,江念祖及麻州亞美委員會曾向時任麻州教育廳廳長的安東努奇(Robert
Antonucci)提出質疑,批評麻州社會科學課的課程框架(Curriculum frameworks)。安東努奇在回信中表示,他同意日本集中營,1882年到1943年的排除(華人)法案,亞裔美人對麻州的貢獻等,都是完整研究美國歷史及文化傳統的重要部分。但寫完那封信後,他並未採取任何行動。麻州的中小學社會學科課本,內容也無大變化。
一名越裔美及高中生也曾說 “我不黑,不白,我是亞裔。他們不談我們”,感嘆亞裔被排除在課本內容之外。
江念祖和一名黃姓同儕在1996年時,做了一次麻州內社區學院,州立學院,州立大學等大專院校,到底開了多少亞洲研究,多元文化研究,亞美研究等課程的調查。結果在19所院校總共開的15318堂課之中,有181門亞州研究課,116門多元文化研究課,卻只有8門亞美研究課,還全都是在大學內開的課。
2002年時,Amanda Yu整理出來的麻州公私立大學開設亞美研究課程數量,也仍然少得可憐。江念祖任教的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開課最多,共21門課。次多為衛斯理學院的7門課,哈佛大學的5 門課,MIT的3門課,波士頓大學,波士頓學院,塔芙茨大學各2 門課等。
2013年,情況略轉好些,薩福克(Suffolk)大學在鄭達教授等人的努力下,開了亞美經驗,亞美文學等課。但整體情況並沒好太多,中小學教科書部分,更是迄今無變化。
早年華人搭著舢舨船來美,容閎等清朝送來美國進修的小留學生,麻州北亞當斯(North
Adams)山普森((Calvin Sampson))鞋廠為對抗當地罷工潮引進華工,其中有一部份人後來落腳波士頓平安巷,摩頓市阿壽公司以「中國人的茶店(Chinaman's
Tea Store)」為名登了廣告,哈佛大學請來首名華裔中國文學教授戈鯤化,1879年華埠蓋了座杏花樓,好事福街上,阮氏公所那座樓是麻州內第一座由華人擁有的樓宇這些歷史資料,沒多少人知道。
2003年十月二日時,波士頓環球報寫過一篇回顧100年前今日的文章,指1892年時通過的基爾法(Geary Act),規定華人出門必須攜帶登記證,那天警察進華埠搜查,逮捕了幾乎每一名拿不出證件的亞裔男子,結果共有250到300人被捕,幾佔當年波士頓華裔總人口的三分之ㄧ。
1925-26年間,曾經出版過美國東部華商名錄。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坊間曾經發行過如何分辨日本人和華人圖文,一些餐廳貼出不招待日本人的海報。
如今,隨著時代演進,亞裔在美的處境與聚居地,都已和往年不同。以華裔來說,早年來的台山移民,很多人經營洗衣店。美國出生的廣東人,搭地鐵進華埠。冷戰後在美出生的下一代,很多都成了精英知識份子。1965年以後在每出生的兒童,多半都成了專業人士。移民來美的華人,也漸漸不再多半是廣東人。
根據2000年的美國人口統計調查資料,麻州內華裔人口約為84392人(2010年為129,975人),華人最多的十大城市,依序為波士頓,昆士市,劍橋市,摩頓市,牛頓市,布魯克蘭鎮,尚莫維爾市,勒星頓鎮(Lexington),龍都鎮(Randolph),華森市。
江念祖強調,亞裔,華人在美的歷史,亞裔,華人自己不努力追尋,恐怕沒有其他人會重視。他希望有更多亞裔能夠關注這一狀況,為美國,麻州歷史,補回有關亞裔,華人的這些篇章。
圖片說明:
麻州大學教授江念祖(右一)應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主任薛龍(左二)之邀,談亞美研究。旁為薩福克大學亞美研究主任鄭達(左一),右二為哈佛大學退休教授江淵聲。(菊子攝)
江念祖指出,廣州七十二烈士紀念碑,也有麻州華人的名字。(菊子攝)
早年華人搭乘來美的舢舨船。(菊子攝)
阮氏公所那棟樓,是麻州最早由華人擁有的一棟樓。(菊子攝)
麻州當年的英文報章描述警察搜查華埠的情況。(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