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10月 04, 2010

哈佛中國夜 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賀國慶 說期許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Harvard Kennedy School China Society)十月一日晚,在查爾士(Charles)酒店慶祝中國六十一週年國慶。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以「自豪」、「責任」、「希望」與大約四百名出席者共期許。
            2003年放棄千萬美元高薪,以一美元薪資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課程開授「全球領導力」, 轟動一時的前高盛集團主席約翰桑頓(John L. Thornton),當晚則鼓勵哈佛學子走出象牙塔,結交美國朋友,認識真正的美國文化,為中美兩國的互相瞭解做努力。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中國學生,去年第一次大規模舉辦中國夜活動,在該校甘迺迪論壇(JFK Forum)大堂,為中國慶祝六十大壽,邀得中國審計署總審計師孫寶厚、上海市副市長薛貴玉等中國高官同慶。今年的中國夜,轉往哈佛廣場內的查爾士酒店舉行,在學生會主席張哲、張婧主持下,也邀來了目前在哈佛艾許學院(Ash Institute)新世界(New World)項目做訪問學者的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以及湖南省副省長甘霖做嘉賓。
            哈佛艾許民主治理及創新學院(Ash Institute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院長賽奇(Tony Saich),傅自應、約翰桑頓等人,這晚分別應邀講話。
            賽奇憶述自己早在1976年到中國南京唸書時,走到那都被人圍著看,但當晚在美國麻州劍橋市這會場大廳內,卻有一大半以上都是中國人,他很高興比他本人年長四歲的中國,在過去這廿多年間,歷經改變,邁出大步。
            2008年才升任商務部副部長,曾在波士頓大學進修的傅自應,這晚以中文發表講話,他坦率表示,中國人口多,人均耕地約0.11公頃,不及全世界平均數的一半,人均新鮮水源僅及世界平均數的1/3,有不下四千萬人生活在聯合國絕對貧窮標準線以下等等,都是中國在改善國民生活上所面對的重大挑戰。
傅自應還以中國每天約有三萬名新娘子出嫁,四萬名嬰兒出生這二個數據,來半開玩笑的指出,成家得有房子住,出生得有醫院管,要當中國領導人,這些都得照顧到,還真不容易。
不過他以到非洲訪問時,在艾塞俄比亞(Ethiopia)遇到的一名到當地做義工的中國女孩,以及他九月廿二日到芬衛球場看紅襪隊比賽,遇到一名拍他肩膀,表示要學中文的美國人為例,指世界未來的希望,就這在些願意努力增進彼此瞭解的人身上。
約翰桑頓則強調,廿一世紀中最重要的關係就是中美關係,這也是為什麼他願意奉獻自己的生命,致力於促進兩國之間的瞭解。約翰桑頓也提及,中國高層領導顯然對民主有相當深入的探討、研究,也讓他對中國的未來很有信心。
            約翰桑頓2006年在布魯金斯學院成立John L. Thornton 中國中心, 2008年獲中國政府頒發外國專家友誼獎,2009年獲邀成為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顧問。他當晚還提及,中國的第五代領導人將於20122013年左右開始陸續掌權,中國與與國際接軌的速度,應會加快。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一日晚的「中國夜」慶祝活動,還安排了時裝秀,褚玲舞蹈學校的中國民俗舞「蓮花塘畔有月光」,岳林指揮的「歌唱祖國」大合唱。
            當晚出席的四百多人,既有哈佛學生,也有不少已留居在大波士頓工作的華人,包括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教授劉遠立,全球中國聯接(Global China Connection)的哈佛分會負責人 Eric Glyman,今年的哈佛中國評論共同主席陳奕倫,易方達資產管理公司行政總裁王紅欣,安永(Ernst & Young)集團合夥人張曉青,海若克力思投資公司合夥人黃偉慶等人。

圖片說明: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張哲(右一)在晚會結束時,感謝一眾籌辦國慶晚會幹部。(菊子攝)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在哈佛的十一國慶晚會中以「自豪」、「責任」、「希望」為講話重點。(菊子攝)

            清華大學全球領導力教授約翰桑頓(John L. Thornton)鼓勵哈佛學子致力促進中美人民之間的瞭解。(菊子攝)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中國學生會慶祝十一,打出美女牌。(菊子攝)

            哈佛艾許民主治理及創新學院(Ash Institute)院長賽奇(Tony Saich)(左二)這晚特地穿中式服裝出席。(菊子攝)

            哈佛教授劉遠立在會場協助接待湖南省副省長甘霖。(菊子攝)

            哈佛學子慶十一,展出中式服裝。(菊子攝)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獻唱賀國慶。(菊子攝)

          

星期六, 10月 02, 2010

黃陳美蘭獲華史會遊子獎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會長曾雪清()、理事甄碧鳳()代表華史會送上一張
黃陳美蘭
()當年獲約翰漢考克壽險公司頒獎的放大照片,給她做紀念。(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子波士頓報導)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日前在慶祝十八週年的年會上,頒發遊子獎給紐英崙地區的首名華裔保險經紀,現年八十三歲的黃陳美蘭(Madeline C. Wong) ,為波城華人重掀大半個世紀以前的紐英崙地區華人歷史。
黃陳美蘭(前左)甜蜜的和丈夫黃偉炎(前右)分享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頒發的「遊子獎」。
他倆的子女,
(後左起)黃子章、黃彩鳳、黃子安、黃彩蓮、黃子良等人,這天全都到會
祝賀母親得獎。
(周菊子攝)
                      美國在1882年訂定的排華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直到1943年才廢除。在保守的美國東北部中,能夠擠身進美國主流社會工作的華人,幾乎屈指可數。但1927年出生的黃陳美蘭,卻不但在1952年加入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人壽保險公司,成為首名華裔保險經紀,還在第一年就獲得25萬元圓桌會資格,1954年再獲領先女經紀獎,1982年她的銷售成績更高居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人壽保險公司的全球第一名,讓她獲邀進入該公司名人堂,成為其中的唯一女性,其後更獲邀成為該公司百萬元圓桌基金會的首名女騎士(Knight),贏得美國人或男士也不易贏得的榮譽、成績。
               黃陳美蘭是在羅德島州普域敦斯(Providence)市出生的ABC。她的父母,陳宗琇和曹氏,都是來自廣東,經營餐館的移民。
黃陳美蘭(前左)得獎,不但有丈夫黃偉炎(前右)陪伴,已高齡九十的姊姊,也是「明園」
餐廳創辦人曹煥林妻子的曹品蘭
(後左),特地與女兒(後右)從羅德島州趕來祝賀。
(周菊子攝)
               1948年,她嫁給了在中國南方長大,當年在麻州波士頓的麻州大道(Mass Ave.,)幫父母經營味芳樓餐廳的黃偉炎。1958年時,她和黃偉炎一起從她父母手中買下一家小餐廳「萬座蘭」,並改名為「九龍」。
黃陳美蘭和黃偉炎兩人胼手胝足的經營這家餐廳,從當年的五十個座位,擴展到現在的1200個座位,許多移民來波士頓的華人,早年都在這家餐廳打過工。   
黃陳美蘭自己在保險業上有成就,也不忘協助丈夫經營餐館。她倆的家教有方,使得六名子女,黃彩鳳、黃子安、黃子興、黃子章、黃彩蓮、黃子良等人,都能同心協力的一起繼續經營這家大型餐廳。十五名孫子女,也乖巧的有不少就讀於哈佛大學等名校。她和黃偉炎在經營餐館上的成就,也讓她倆在2001年時獲麻州餐飲業同業協會選入該會名人堂。
黃陳美蘭談及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歷時強調,關心別人,處處為他人著想,贏得別人的信任,是他們能夠順利克服發展障礙的主因。她自己除了做保險、經營餐館之外,早年經常義務當翻譯,協助華裔移民申請成為公民,也當公證人。
獲頒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遊子獎時,黃陳美蘭甜蜜的說,這個獎,也屬於和她相伴了六十二年的丈夫,黃偉炎。


圖片說明:

黃陳美蘭(前左)甜蜜的和丈夫黃偉炎(前右)分享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頒發的「遊子獎」。他倆的子女,(後左起)黃子章、黃彩鳳、黃子安、黃彩蓮、黃子良等人,這天全都到會祝賀母親得獎。(周菊子攝)

            黃陳美蘭(前左)得獎,不但有丈夫黃偉炎(前右)陪伴,已高齡九十的姊姊,也是「明園」餐廳創辦人曹煥林妻子的曹品蘭(後左),特地與女兒(後右)從羅德島州趕來祝賀。(周菊子攝)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會長曾雪清()、理事甄碧鳳()代表華史會送上一張黃陳美蘭()當年獲約翰漢考克壽險公司頒獎的放大照片,給她做紀念。(周菊子攝)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慶十八週年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日前在華埠龍鳳酒樓舉辦年會,與三百多嘉賓一同慶祝成立十八週年,並緬懷創辦人之一的黃兆英,報告去年會務,選出新會長曾雪清,頒遊子獎給黃陳美蘭,也頒發了柯德文、王氏兩項獎學金。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的兩名卸任會長江念祖、曾茂蘭,以及行政主任伍麗華在致詞中分別指出,該會是在1992年時,由黃兆英與胡國新、張黃玉鶯、陳建立、葉庭芬、范王柳娥等人創辦,致力保存、維護紐英崙地區的華人移民歷史。該會創辦人之一黃兆英今年七月廿五日過世,也把許多與他有關的事蹟,變成了後人只能追憶的歷史。
江念祖請出席眾人默哀一分鐘,悼念過世的黃兆英後還強調,社區耆宿日漸凋零,紐英崙地區的華人歷史,得靠更多熱心人及時追記、補充。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最近這兩年的活動重心,都放在對華人社區發展影響重大,環繞著中國飲食文化的中餐館及中餐上。該會去年邀請「籤語餅紀事」作者,紐約時報記者李競(Jennifer Lee)做年會演講嘉賓,年度會刊的主題也是「唐餐」。該會今年辦的「唐人街店面圖書館」展覽,圓桌討論會,都以布朗大學伍其暖所主持的「炒麵、雞翼、芝士包」研討會為主題,呈現紐英崙地區華人由中餐館所帶出的跨州聯繫。該會由鍾曼怡主編,本年度厚達32頁的會刊,也以范王柳娥所撰,陳小慧翻譯的「1890至1960年代唐人蔬果的來源」一文為封面主題。
當晚獲華史會頒給遊子獎的紐英崙地區首位華裔保險經紀黃陳美蘭,不但和羅德島州當年最大中餐館「明園」東主曹煥林的妻子曹品蘭是姊妹,她和夫婿黃偉炎創辦的「九龍餐廳」,也是麻州最大的中餐館。
該會理事,也是薩福克(Suffolk)大學英語系教授鄭達今年四月出版的新書「蔣彝:來自東方的啞行者」,以及他為該會年刊所撰的「蔣彝,波士頓雅典娜圖書館及文化理解」,則把觸角伸進了中國書畫藝術在紐英崙地區留下的歷史痕跡。
當晚擔任司儀的華史會理事甄碧鳳,和該會卸任主席曾茂蘭也在追憶黃兆英發起整修望合墓園華人墳場時,報告該會獲得波士頓市府布朗基金贊助,2007年修繕完成「望合墓園華人移民紀念碑」後,目前正在整理、製作該墓園所葬先民電子資料庫。
華史會當晚還改選出新一屆的理事及會長。新任幹部包括會長曾雪清,副會長杜榮佳、財務陳遇宏,以及秘書羅薌來(Shauna Lo)。
華史會每年頒發的柯德文獎學金,每年挑選兩名新得獎人,符合資格者,連續發給獎學金四年。今年獲獎的兩名學生為霍山女子學院(Mount Holyoke)的沈春瑩和薩福克大學(Suffolk)的黃志福。從范王柳娥和王柳月兩姊妹手中接過王氏獎學金的是東北大學譚紹賢。

圖片說明: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理事全數連任,曾雪清(前左三)從江念祖(前左一)、曾茂蘭(前右三)手中接下會長的棒子。(菊子攝)

獲柯德文獎學金的學子們。(菊子攝)

范王柳娥(左)、王柳月(右)頒發王氏獎學金給譚紹賢。(菊子攝)

薩福克大學教授鄭達(左起)、薛龍、曹傑夫和獲發獎學金的薩福克大學學生黃志福合影,以茲鼓勵。(菊子攝)

星期五, 10月 01, 2010

新英格蘭台灣同學聯合會慶中秋 六百人歡聚享家鄉風味


新英格蘭台灣同學聯合會日前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生活動中心舉辦的慶祝中秋節暨迎新大會,空前成功,不但出席人數超過六百,還礙於場地限制,逼使遲來者望門興嘆,聯會會長邱子哲特地在會後發信表達歉意,籲請同學們下次請早。

成立於2003年的新英格蘭台灣同學聯合會,每年都由各校同學會派代表,組成聯會,再推選幹部。今年接班幹部幾乎全是新人,熱情、幹勁十足,雖然接掌職務沒多久,已籌劃出一系列活動,除了九月廿五日配合駐波士頓經文處辦了一場同學會會長聯席會議,當晚還又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活動中心二樓,舉辦了一場「大聚會」,促成真正的廣泛跨校交流。
聯會公關王怡婷透露,當晚出席人數超多,幾乎是聯會活動歷年來出席記錄的三倍,還驚動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校安全人員到場探問,會場狀況是否都在掌握之內。聯會會長邱子哲也於會後在「臉譜(facebook)」上發表公開信,說明出席人數實在太多,以致發生已預先訂位(RSVP)者,因為遲到,仍然無法進場的遺憾。
這場慶中秋兼迎新的晚會,由哈佛、MIT,以及波士頓大學等三所學校的幹部承辦,不但安排了現場音樂演奏、歌唱表演,趣味團康遊戲,還準備了「久久台北」、「老地方」所提供的台灣家常菜,由 Infusion提供很台的奶茶,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提供的美味月餅。經文處、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新英格蘭台灣商會、游勝雄顧問、王世輝牙醫師等人大方贊助的豐富獎品,讓出席同學在抽獎活動時也都玩得很High
不少出席同學表示,光看菜單上的芝麻大餅、九層塔炒飯,香腸炒飯,蔥油餅、台式蘿蔔糕,三杯雞、麻婆豆腐這些菜名,就已經讓人大流口水,開始想家。不過這中秋節雖然沒能和家人團聚,卻有這麼多同學相陪,又有經文處的月餅入口,心頭還是很溫暖。
邱子哲表示,波士頓大概是全美最有歷史,大專院校最密集的城市,對學子來說,的確有如天堂。他希望所有到此求學者,都能珍惜機會,廣交來自天下的朋友。當然,也不要錯過聯會訂十月十六日舉辦的賞楓遊,十一月中旬邀成功人士分享經驗的論壇。


圖片說明:

      活動組的林志穎(後排左一)、聯會會長邱子哲(後左三)MIT副會長彭峻德(後右二) MIT會長陳鴻文(後右一),中排左起聯會副會長鍾浩瑋、公關曹宇棠、Josh Hsu, Linyi Chiu、聯會財政張凱婷、李涵,哈佛會長楊立琦、波士頓大學會長王俊凱,前排左起活動組李心瑜、蔣壽南,聯會前任財政Sage Li、顧問許詩琳、聯會活動組張彥中、林怡欣等同學會幹部合影。(圖由新英格蘭台灣同學聯合會提供)

      新英格蘭台灣同學聯合會慶中秋迎新會場熱鬧無比。(圖由新英格蘭台灣同學聯合會提供)

      經文處文化組組長周弘慶祝同學們中秋節快樂。(圖由新英格蘭台灣同學聯合會提供)

九名資深教師獲表揚

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與波士頓僑教中心合作,九月廿五日在僑教中心牛頓市會址舉辦教師節慶祝會,表揚九名資深優良老師,並以亞洲文化導覽表演助興,和逾百名中文學校老師共慶中秋。
僑教中心表示,經僑委會審查後,波士頓地區海外僑民學校教師符合獎勵資格者共九人,其中授課滿廿年者四人,滿十年者五人。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當天應邀頒發獎狀,滿廿年者另獲銀質僑教榮譽章,獎金一百五十美元,滿十年者另獲獎金一百美元。
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王月娥表示,獲授課滿廿年獎勵的四名教師為,紐頓中文學校華語教師黃梁美絲,楊笑怡,中華廣教學校華語教師梅慕芳,梅淑雅。獲授課滿十年獎勵的五名教師為,勒星頓中文學校華語教師陳韻如,春田中文學校華語教師陳靜雯,王曉燕,紐頓中文學校華語教師翟國裳,勒星頓中文學校武術教師陳弘等。
      逾百名出席活動的中文學校老師隨後在亞洲文化導覽中,看表演,吃月餅,慶中秋。
      僑教中心負責文化業務的許淑芬透露,僑委會迄今辦過兩屆文化種籽教師培訓,在減去從外州趕來受訓,以及部份好學不倦,兩次培訓班都來上課的重複人數之後,大波士頓地區應有約五十名文化種籽教師。一群熱心老師趁著慶祝中秋節機會,特地策劃出一場亞洲文化導覽表演,鼓勵中文老師們把這文化介紹活動,帶進各個學校。
      那天的亞洲文化導覽,由韓咪咪當主持人,一眾老師利用僑教中心典藏的民俗服裝,展示不同民族的特色,勒星頓中文學校的徐中欣和麻州中部中文學校的葉金惠分別穿上唐朝楊貴妃,明朝書生服裝,來了場亂點鴛鴦譜。勒星頓的王美娟、李春蘭穿瑤族服裝,中華語文的鄭詠雪搖身變成藏族喇嘛,勒星頓的姚美萍、陳韻如權充阿美族,展現中原兩極的不同風味。新罕布夏州貝德福高中的王明德,勒星頓王鈺則扮起了新郎、新娘,拜見勒星頓的王嘉文,慈濟的林序嫻所扮演的員外及夫人,把出席老師們逗得差點笑岔了氣。
      這場文化導覽,還有勒星頓的王月娥、陳美樺,以及麻州中部的張綺華幾名老師示範茶道。座中老師除了欣賞泡茶學問外,也紛紛笑說,吃完月餅,喝茶解膩,真是絕配。

圖片說明:

      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王月娥(前右一)敦請經文處處長洪慧珠(前左三)頒獎給資深優良老師,包括廣教學校的梅淑雅(前左一起)、梅幕芳,紐頓中校黃梁美絲、代楊笑怡老師領獎的紐頓中校校長譚小德,以及勒星頓中校陳韻如(前右二起)、紐頓中校翟國裳、勒星頓中文學校武術教師陳弘(右四)代陳靜雯及王曉燕老師領獎的:春田中校校長(後右一起),前任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莊紀華、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等人。(圖由僑教中心提供)

林泉忠探討馬英九上任後的兩岸關係

劍橋沙龍創辦人林泉忠日前甫從台灣大學講學歸來,立即在劍橋新語創辦人陸惠風催促、親任主持人下開講,侃侃而談「馬英九主政後的兩岸關係」,探討有那些變與不變之處。
            在鳳凰網開博客,經鳳凰衛視聘為特約評論員,並獲選為鳳凰網十大觀察員之一的林泉忠,目前是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副教授,也是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傅爾布萊特學者。
            林泉忠談及兩岸關係,認為馬英九上任以後,有三大歷史性的變化,一是兩岸官方建立了基本互信,北京暫停批評台灣政府,台北也暫擱置推動返回聯合國運動;二是兩岸實現了商、郵、航的三通,陸客、陸生、陸資、陸貨等「四陸」紛紛湧進台灣;三是實現了外交休兵,基本上中止了惡性的金錢外交。
            至於為什麼會變,林泉忠的理由是,那是北京不願失去歷史機遇,選擇拉攏馬英九以牽制獨派,同時也是胡連互信關係和連牽制馬發生了功效。
            不過目前兩岸的基本架構、定位,仍然未變,兩岸的名稱、統治區域、轄下人民、國際承認、軍事關係等,仍和以前一樣。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所做的民調顯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者,在台灣仍是主流,佔51.3%,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或支持統一的人,並不見增加。
            至於已發生的變化,在質與量上,各呈現什麼狀況,林泉忠認為,由於中國大陸的先經後政策略,在人、貨與資金上,大陸與台灣的交流,有巨幅量變。這些交流也帶來了漸進的質變,包括兩岸從態度敵對,轉變為都是華人的交往,台灣的內部政治運作,有大陸從不同角度介入的跡象,一般台灣民眾開始感受到「中國崛起」,漸生「不要得罪大陸」的心理,無形中給了大陸影響台灣政治的力量。中日釣魚台事件是其中一個例子。
            至於影響兩岸未來質變的最重要因素,林泉忠認為關鍵之一在ECFA後,兩岸經濟一體化,大陸和台灣在地理上一大一小這事實,以及「中心」與「邊陲」關係將更為明顯。
            林泉忠認為台灣的民主機制,重視選民,是牽制大陸政治西進,和大陸討價還價的最後王牌。
            演講結束後,許多人發問,或就兩岸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名出席者表示,問題要越辯才越明,這樣的講座應該常辦,人們才好交流、溝通看法。

圖片說明:

      林泉忠在哈佛燕京圖書館講談馬英九上任後的變與不變。(魏莎攝)

    

NECINA會議談未來地球更智慧

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NECINA)九月廿五日在麻州華森市(Waltham)IBM創新中心舉辦「環球智慧合流(Smart Global Convergence)」會議,既介紹整合能源、科技,使地球運作更有效率,已是一種世界趨勢,也說明IBM在這方面已做了那些工作。
            網協會長陳君瑤表示,該會宗旨之一,是緊跟潮流,幫助會員瞭解最新科技發展動態。該會科技組成員,包括副會長袁瑞潝,以及陳濤、寧可等人,和IBM協商,並在陸德禮、沈心焯、鄭茹、張旭東、張吉善、林楓等人協助下,才籌辦出當日這許多人關心,發問熱絡的會議。
            這一探討智慧地球、智慧系統的學術會議,有波士頓數位創投(Boston Digital Ventures)的執行合夥人Joel SingerIBM政府及工業架構部主管Ashishi Cowlagi,以及IBM T. J. Watson研究員姚剛等人應邀講談。
            Joel Singer從能源價值鍊說起,侃侃而談擁抱綠化的機會,指政府政策、法規、稅及研發等,都對人類地球能夠在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上,達到什麼成效,有很大影響。他強調,所謂的綠化、環保,並不只是使用太陽能、水力、風力、天然木材等可再生能源。更簡單、更有效的節約或使用能源辦法,可能是改變人們的生活行為習慣,並利用一些可以讓人立即看見改變後能源節約效果的行為做起,帶動更大規模的改變,積沙成塔的結果,可以是很驚人的。在推動這些改變時,在整個能源價值鍊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產品製造、市場行銷,甚至人事管理,其實都有研發、創新、創業的機會。他也指出,例如道富集團(State Street Corp.)Staple投入擁抱綠化行列的公司,其道瓊可持續指數,都較一般公司的指數為高。
            Ashishi CowlagiIBM軟體部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Offering) 經理。他的講談主題是「建造一個更智慧的地球(Building a Smarter Planet) 」。他說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越平,也越聰明。很多人可能都沒想到過,地球上每有一個人,得有十億個晶體管(transistor)來為這個人服務。約十億人已和網際網路(inernet)連了線。到2010年時,約有300億的無線射頻辨識標籤(RFID tag)嵌入了這個世界。
他指出,由於科技的發展,人們已能夠更快的預測未來,並預作回應。現今世界平均每年約發生二百廿萬宗的醫療誤失,一千億元的醫療保險詐欺,在適當使用科技後,應可大幅減少。其中的一個做法是,把全世界電腦處於閒置不用狀況時的計算能力,整合起來,找出用途,就可得到難以計算的能源節約效果。
例如印度每年浪費價值約115億元的的蔬菜生果,只因為收穫後的基礎架構是過時的模式。美國每年有400億元的消費品或零售額損失,只因為供應鍊效率不佳等等。估計到2050年時,70%的世界總人口,也就是約64億人是居住在城市內,如何把城市建設成具智慧,懂得節約能源,就成為一件很重要的事。他也列舉了IBM為新加坡、為紐約建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增加效率,節省的社會成本之大,難以計算。
姚剛當天為出席者介紹了美國政府能源部委托IBM辦理的「智慧電網」研究計劃。
查詢網協資訊可上網www.necina.org

圖片說明:

            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智慧地球」會議演講嘉賓及該會幹部合影。(圖由網協提供)

            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會長陳君瑤(右起)、陳濤、網協總經理鄭茹(左三)等人,邀來波士頓數位創投(Boston Digital Ventures)的執行合夥人Joel Singer(右三起)IBM政府及工業架構部主管Ashishi Cowlagi IBM T. J. Watson研究員姚剛為會議做專題演講。(菊子攝)

星期三, 9月 29, 2010

玉山科協年會談腦神經科學

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MJNE)九月25日舉辦的年會,以「腦」為主題,邀請包括中研院院士蔡立慧等五名專家、學者,講談與腦相關的中西醫學新發現及商業機會。
            這場年會由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主辦,經文處商務組、外貿協會紐約辦公室協辦。應邀講談者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皮梭沃(Picower)學習與記憶研究院主任,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蔡立慧,麻省總醫院(MGH)放射科及健康科學、科技組首席研調員(Principal Investigator) 陳盈靜、貝絲以色列醫院腦瘤中心主任(Brain Tumor Center,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黃大利(Eric Wong)、哈佛大學青年學者張峰(Feng Zhang)Biogen Idec實驗神經病學副總裁Gilmore N. O’Neill等人講談。
            蔡立慧在會中指出,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退化(neurodegenerative)疾病,通常和學習及記憶力退化有關,最終導致癡呆,但迄今還無恢復認知能力的有效療法。他們發現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istone deacetylase),也就是HDAC2,是規範突觸可塑性及形成記憶的重要蛋白質組織,缺乏HDAC2的實驗老鼠,在學習上有進步,HDAC2過多的實驗鼠,就有學習障礙。一旦澄清這些蛋白質對突觸可塑性及記憶功能的影響機制後,就能在治療認知能力退化,或神經退行性疾病上有所突破。
            陳盈靜指出,藉由功能性核磁共振影像(fMRI)的發展,科學家現在能「看得見」人們在達成某種任務,或對之有反應時,腦子是怎麼運作的。fMRI的研究也顯示,針灸可以調整人腦的神經化學平衡。例如有毒癮,通常是腦中多巴胺太多,有帕金森(Parkinson)疾病是多巴胺活動不足等。藉由fMRI的幫助,以針灸來做「多退少補」多巴胺的調節,或許是另一種治病契機。陳盈靜在講談時提及的,在人體的「足三里」(膝下)、「太沖」(腳趾前)、與「合谷」(拇姆指和食指連接處)等部位做針灸,可以調節人的疼痛感,讓許多與會者感到興趣盎然。
            黃大利講談的是,惡性膠質瘤 (malignant gliomas)是一種能致人於死的腦癌,有三大生物進展過程。若能借由生物標記(biomarkers)及早偵測這惡性膠質瘤的生物行為,就能夠及早診斷、治療。例如以蛋白質做生物標記,就是其中一種使治療更加個人化的方法。
            張峰談的是分子及光軸控制的神經工程學。他說基因、行為及工程學技術的整合,使得人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來處理異質分子和腦的電路組織。最近的光電基因科技發展,已開始讓研究人員能夠以逆向工程方法,來探討直接用光來開關某些特定神經功能的可行性,有望改善人們對神經精神疾病的瞭解。
            Gilmore N. O’Neill講談了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演變。
            這場年會由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MJNE)主辦,經文處商務組、外貿協會紐約辦公室協辦。玉山科協理事馬曾夏慧擔任司儀。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致詞祝賀。與會者包括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黃正杰,奧羅瑞影像科技(Aurora)執行長何淑圭,以及美中醫藥開發協會(SAPA)紐英崙分會會長李和、候任會長陳敏,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會長戴朝陽。

圖片說明:

            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MJNE)會長莊政琦()送紀念品,感謝蔡立慧演講。(菊子攝)

            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MJNE)的理事及演講嘉賓們合影。(菊子攝)

            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MJNE)理事,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系基因治療中心副主任李政欣()迎接到會的奧羅瑞影像科技(Aurora)執行長何淑圭。(菊子攝)

第25屆屋街遊藝會吃西瓜賽受歡迎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25日舉辦第25屆屋街遊藝會,在華埠昆士小學遊樂場擺出數十個寓教於樂的各色攤位,獻上多彩多姿表演,讓川流不息的家長、小朋友歡欣不已。
            這場遊藝會由黃陳小蘭擔任司儀,該中心行政主任伍綺蓮、發展主任陳小慧在會場統籌。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梅陳月嫦等人在遊藝會入口處擺出接待桌,招呼出席的家長及小朋友。
            塔芙茨醫療中心(Tufts Medical Center)是當天的最大贊助商,塔醫社區健康主任曾雪清也特地到會,為吃西瓜比賽的優勝者頒獎。
當天在會場內擺出來的攤位,包括塔醫的牙科檢查、牙齒衛生教育、測量血壓、聽覺檢測等醫療檢驗和資訊攤位,紐約人壽為兒童製作「兒童安全卡」的攤位,為兒童身高體重,打印手指模,道富集團為出席者免費拍快照攤。華埠圖書館之友會和華人前進會合作,由黎麗莎率領義工們,搭起一個小帳篷,擺出幾本兒童讀物,就佈置出一個臨時圖書館,讓小朋友領略一下進圖書館的味道。會場內還有攤位教小朋友認識蔬菜,水族動物,做素食壽司,也有遊戲攤位讓小朋友玩另有迷你高爾夫球、迷你保齡球,畫水彩畫,寫毛筆字。會場入口處還有棉花糖,烤熱狗等零食。
舞台上的表演有周玄雲道士領導的武當派武術、茉莉花舞蹈團、愛群幼兒中心的舞蹈、日本鼓隊等精采表演。會場內四處走動的波士頓紅襪隊吉祥物Wally the Green Monster、芝麻街(Elmo)、猴子王(Curious George)等卡通造型人物,也吸引的小朋友搶著上前合照。
吃西瓜比賽是在會場中引發最多驚呼聲的活動。小朋友們依年齡分批上場,雙手先放在背後,等主持人一聲令下,就埋頭苦幹,一旁圍觀者緊張的加油,好不熱鬧。其中一組的優勝者為十一歲的陳俊灝。

圖片說明:

            吃西瓜比賽是屋街遊藝會中最緊張的一個項目。(菊子攝)

            陳黃小蘭(右一)、伍綺玲(右二)、曾雪清(左二)在吃西瓜項目中忙碌的因應小朋友與家長。(菊子攝)

            陳黃小蘭(右一)、曾雪清()頒獎給吃西瓜比賽得獎者陳俊灝()(菊子攝)




            黎麗莎(左二)率領一眾義工駐守臨時圖書館,招呼小朋友閱讀。(菊子攝)

星期二, 9月 28, 2010

台灣同學開會長聯席會議 劉欽智、陳紹寬分享經驗

新格蘭地區各大學院校中華民國台灣同學會與駐波士頓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合作,九月廿五日借用薩福克(Suffolk)大學法學院講室舉辦會長聯席會議。廿、三十名出席會長聆聽劉欽智、陳紹寬等教授的個人留學、就業經驗後,都表示獲益良多。
            經文處文化組與大專院校同學會合辦的這會長聯席會議,今年在介紹辦事處服務項目外,還安排有西蒙斯(Simmons)學院榮譽退休教授劉欽智,羅德島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陳紹寬講談留學與就業經驗,廖容儷、游子揚兩名教授,以及從事地產開發的台商游勝雄,和學子們分享在他鄉生活的經驗。       
            當天的會議由經文處的趙維新、姚君佩,新英格蘭地區台灣同學聯合會會長邱子哲、副會長鐘浩偉等人主持。
經文處處長洪慧珠鼓勵同學在留學期間利用機會與當地社會交流,增廣見聞,並保持敏銳觸角,留心世界變化,要讓外界能由同學們的身上,看到台灣的活力與創造力。
在經文處介紹業務部份,副處長鍾麗文講談急難救助,以及留學生安全等,提醒學子要守法,不在不該去的網址留下紀錄,要常與家人聯絡,還要會讀書也會玩等等。
洪毓羚秘書向學子們解釋簽證有關事務。萬吳祥秘書說明兵役問題,也提醒學子在外勿與執法人員發生衝突(包括校警)。有些罪行,美國判刑很重,誤觸法網很不值得。文化組組長周弘慶鼓勵留學生參加或舉辦宣傳台灣文化的活動,該組可出借相關用品。他也說明,文化組歡迎校長及高級行政人員到台灣訪問,他們也接待台灣來美訪問的政要及學者等。
當天出席與學子分享留學、就業經驗的兩名教授,劉欽智鼓勵學子要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努力以赴,遇到困難,要找人請教,設法克服,看到機會,得趕快把握。陳紹寬鼓勵學子要創造個人特色,不必追求完美,但應放眼前瞻,力爭卓越。
劉欽智(Dr. Ching-chih Chen)今年六月從西蒙斯大學圖館資訊系榮退為榮譽教授後,立即成立了非營利組織 - 全球連接及合作公司(Global Connection & Connection) and became its董事長。現為清華大學榮譽主席教授,她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World Heritage Center)世界遺產記憶網」合作計畫首席負責人
劉欽智先引用了多位世界聞名政治、科學家的話,來提醒學子,未來靠自己創造,以及該怎麼思考自己的職業,而不是工作。包括Zig Ziglar說的「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看做勝利者,就無法表現為一個勝利者」,Paul J. Meyer說的「溝通─人際聯繫─是個人及職業成功的關鍵」,以及林肯(Abraham Lincoln)說的「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是創造未來」。
1974MIT發行了她的第一本書起,迄今已出版35本 書的劉欽智,為了讓學子們能從她的個人經歷獲得最大效益,不惜花許多時間整理出五十頁幻燈片,提醒學子,一旦決定了自己的專業路向,就應努力,取得學位, 訂定一步步接下來的發展大計。在選擇時,個人喜好固然重要,但即使是從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不表示未來沒有機會回到自己喜愛的領域去。
劉欽智當年也經過一番轉折,才釐清自己的方向。1984年她提出製作秦始皇互動光碟的計劃,讓她成為第一位把秦代兵馬俑所有豐富歷史、人文資料,包括108,000張照片,做成類比光碟片,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更容易分享這資源的人。這也改變了她的一生。早在1993年,她就已提出全球數位圖書館的概念,她也是台灣數位博物館的發起推動者。後來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她也推動創辦了全球記憶網(Global Memory Net)。截至今年六月六日,這一計劃的使用者 已擴展到包括158個國家,4775個城市。
劉欽智謙虛的說,她的成功是拜網際網路(internet)的出現,也歸功於她的契而不捨,持續為自己的興趣,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羅德島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陳紹寬這天侃侃而談自己在台灣農村長大,來美留學,獲博士學位,赴加拿大當教授,又遷回美國,進羅德島大學任教,當上博士班主任,開辦亞太研究中心,這一路走來,可不全是坦途。他半開玩笑的說,譬如他有當歌星的夢,沒實現,想打棒球,卻沒那體格,當年英文不夠好,才無法留在母校密西根大學教書等等。但是人生本就是個上上下下,不斷有變動的過程,不是一條直線的路,要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就得懂得創新,因應生活,要培養正面觀念,抱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態度,訂定目標後,要勇往直前,並時時作調整,以維持平滑的上升曲線。

圖片說明:

            新英格蘭地區台灣同學會聯合會會長聯席會議的出席者合影。(菊子攝)

            新英格蘭地區台灣同學會聯合會會長邱子哲(右二)等學生在會後圍著劉欽智教授問個不停。(菊子攝)

            陳紹寬()和張重華教授是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中的舊識。(菊子攝)

            新英格蘭地區台灣同學會聯合會會長聯席會議現場。(菊子攝)

昆士醫療中心慈善籌款步行亞裔熱烈響應

 昆士醫療中心舉辦的第十三屆慈善籌款抗癌步行,在老天做美,逾千人響應下,九月廿六日浩蕩成行。整個活動籌得逾十萬元。
            昆醫的慈善籌款抗癌步行,今年不但繼續和瑪麗克里基金(Marie A. Curry Fund)合作,還有塔芙茨(Tufts)醫療中心加入陣容。昆醫的亞裔社區經理譚秀婷透露,今年有二百多名亞裔加入步行籌款行列,佔參加步行者總數的20%25%,不但有邦克丘(Buncker Hill)社區學院學生、昆士及北昆市高中學生參與步行,也有許多亞裔商家加入贊助行列,充份顯示亞裔越來越關心自己所居住社區,與社會合流,十分令人振奮。她說,在昆士市,是否有亞裔居民積極參與,已漸成為各項活動能否成功舉辦的一項重要因素。
            今年這慈善籌款抗癌步行的特色之一是,參與籌款步行者可自行組織團隊,自製隊服,使得徒步行列顯得更多姿多采。昆士醫療中心放射科醫生就組織了「和你的骨頭作戰(Battle Your Bones)」的10人團隊,各自在衣服後面貼上鮮艷字條,展現出這醫生隊的幽默和熱情,讓周圍人群都被感染得更顯歡愉。
            廿六日一早,參加慈善籌款抗癌步行者在昆士市瑪麗蒙特(Merrymount) 公園Pageant Filed 集合。活動主席Grace Murphy-McAuliffe,昆市市長柯奇(Tom Koch),血液和腫瘤醫師Sarah May,昆士醫療中心基金會會長Tony Agnitti 等人一一致詞,既說明這活動對昆市意義重大,也感謝參與者的熱心公益。昆士醫療中心的代理執行長John N. Kastanis也特別感謝塔芙茨醫療中心加入這一抗癌行列。
            當天參與步行的善心人士中,有些人有親友逝於癌症。主辦單位特地準備了一本留言簿,讓他們寫下幾句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來自昆市的Anne Marrie Barron有三名至親都死於癌症,她自己也是與癌症抗爭的倖存者。她說自己參加步行活動,既是緬懷親人,也是藉著身體力行的參與活動來告訴其他人,癌症是可以戰勝的。
這天的慈善步行從9點半起步,約一個小時後,繞公園4英里的步行隊伍陸續返回,接受留守活動攤位組織者們的熱烈感謝掌聲,再散到食物區和遊戲區休息。
當天早上十一點左右,昆士醫療中心的代理執行長John N. Kastanis宣佈,籌款數額已經達到100000美元,全場一陣歡呼。
譚秀婷表示,由於這活動接受多種捐款方式,善款總額還待進一步統計。昆醫慈善籌款步行網站昨(廿七)日一早公佈的數據為24,569.01元,其中15,057.01是網上募得的。今年共有112人加入募款行列,共有559人在網上登記捐款,募款總額最高的隊伍為「正面思考者(Positive Thinkers)隊,籌得5,675元。網上個人募款者中,籌款額最高的亞裔為Phi Du  ,籌得923元。
更多的信息和捐款方式請登陸www.firstgiving.com/qmccancerwalk網站進行查看。


圖片說明:

會議組織者之一Sandra(左起)QMC執行長官JohnQMC亞裔社區經理譚秀婷。(楊欣欣攝)
            昆士醫療中心成員合影。(楊欣欣攝)

            昆醫慈善籌款抗癌步行的亞裔志工。(楊欣欣攝)

            會場還有遊戲攤位。(楊欣欣攝)

波士頓高校迎新晚會 樂隊上場氣氛高

日前在波士頓大學傳播學院大講堂內,舉辦的「波士頓高校迎新慈善Live演唱晚會」,由柏克萊音樂學院「迷失計劃」樂團做現場伴奏,黃偉強(左起)、羅陽、簡舜、洪帝祺、時枝弘、林德潤、何其偉、徐偉挺、梁恩傑、 (前左起)陸萱、黃韻等來自中國、台灣、馬來西亞、印尼、日本的柏克萊音樂學院、波士頓大學、麻州大學、波士頓學院、東北大學學生們輪番表演。一百多名來自各校的新舊學生,興高采烈的隨樂聲搖擺,遇有熟悉曲目,更是狂拍手掌。演唱會在欲罷不能下,一直唱到十點多,學校的樓宇管理人員頻催熄燈號,才不得不散到樓外廣場,三三兩兩聚談,還不忍離去。(圖與文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