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5月 12, 2010

麻州有五名華裔法官

根據麻州政府的法院系統資料,全麻州有最高、上訴及審判等三級法院,共約360名法官,其中華裔只有五人。
這五人分別為職位最高,2000年獲派任為上訴(Appeal)法院法官的Fernande R.V. Duffly,以及四名審判法院法官。
這四名法官分別為高等(Superior)法院的1993年七月三十日獲派任法官陳鉅超(Richard Chin)、2006年二月十五日獲派任法官呂友漢(John (Jack) Thomas Lu),以及2009年十一月獲派任為地區法院法官的余達明(Paul Yee)。還有一人是查理士城(Charlestown)區的波士頓市法院法官Eleanor C. Sinnott。
麻州現任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自從2007年就任以來,共指派過53名法官,其中三名為亞裔,分別為日裔的George Phelan,華裔的余達明,以及Angel Kelly Brown。
麻州的最高法院有一名主法官,以及六名法官。上訴法院有一名主法官,廿四名法官。審判法院又分七種法院,分別為波士頓市法庭(29)、住宅法院(9)、土地法院(5)、高等法院(81)、地區(District)法院(157)、青少年法院(40),以及遺囑認證及家庭法院(50)。前述各法院均有主法官一人,各有法官人數列在前述括號內。
四名華裔法官中,Fernande R.V. Duffly、呂友漢及Eleanor C. Sinnott,均為混血兒。
Fernande R.V. Duffly十日晚表示,她本人是中荷混血兒,面貌上,亞裔特徵較明顯。她小時候,其他小朋友經常問「What are you?」,令她不得不思考自己的身份問題。她坦言,當年人們對多族裔血統及文化背景沒什麼概念,也不像今日覺得那是優勢,有好感。她基於母親是華人等種種因素,最後她決定自己是華人。

圖片說明:

Fernande R.V. Duffly(左)在致詞時,稱許派區克指派了余達明任法官。(菊子攝)

余達明宣誓就任昆市法官 麻州長進華埠主禮

昆士市地區法院法官余達明(左)在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
主持下,宣誓就任。(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麻州州長派區克十日晚在中華廣教學校內,當著數百名中西麻州州長派區克十日晚在中華廣教學校內,當著數百名中西嘉賓面前,為昆士市地區法院法官余達明主持宣誓就任儀式,藉以強調,移民的美國故事之一就在這裏。
        也由於麻州州長出面,麻州亞裔法律界,昆市民代,華埠社團首長紛至沓來,中華廣教這晚出現從未有過的,既中西夾雜又冠蓋雲集的熱絡場面。
        余達明是在2009年十一月,獲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指派為昆士市地區法院法官,接替退休的Gregory R. Baler法官。
       在獲指派擔任法官之前的三十五年,余達明當過薩福克郡助理地區檢察官,做過波士頓房屋住宅局法務組員工,也自己開業受理民事及刑事訟案廿多年。
麻州法院內屈指可數的華裔法官陳鉅超(左起)、余達明、呂友漢
(John (Jack) Thomas Lu),在儀式後和麻州州長派區克(左二)合影。
(
菊子攝)
       他雖然並不是麻州的第一位華裔法官,卻是第一位和華埠淵源深厚的法官,不但在私人開業期間,接辦案件以波士頓市及昆士市的華人為主,他還積極參與公益服務,擔任華美福利會董事,以及紐英崙余風采堂職員。
         十日晚,余達明在致詞時強調,華埠對他來說,意義深遠,所以他才特地選擇在既有服務亞裔社區的華美福利會,也有教育下一代子弟的廣教學校的這座大樓,來宣誓就任法官。
          當年他家幾兄弟姊妹,就住在舊昆士小學的四條街之外。他原本打算大學時修讀醫藥學系,是這些機構在社區內所發揮的領導力,諸如陳毓禮、陳毓璇、陳家驊、張黃玉鶯,以及已過世的陳耀庭等社區先進給他的啟發,才把他帶上以法律來為人服務這條路。他也感謝李秋明等人的做證支持,幫助他當上法官。
余達明夫婦(右三、四),其母親余李寶瓊(右一)及家人,
和麻州州長派區克合影。(
菊子攝)
           在個人方面,他要感謝太太余海倫放棄了護理專業,做他的法務助理,相伴至今;他父親教給他的謙虛處事哲學;薩福克郡幾名最好的審判律師(trial lawyer)給他的指點,以及呂友漢(Jack Lu)律師、李保羅律師、Geoffrey Why等等許多人給他的協助。
        十日晚的儀式,由麻州的第一位華裔法官陳鉅超主持。麻州州長派區克、麻州職位最高的亞裔法官,上訴法院法官Fernande R. V. Duffly,紐英崙余風采堂主席余厚利,華美福利會董事會主席陳美霞等人都致詞恭賀。
        麻州州長派區克在致詞時指出,移民的美國故事是大家的共同聯繫。他自己在芝加哥南部的窮鄉小鎮長大,在1970年有幸獲獎學金,來麻州米爾頓(Milton)就讀高中,再進哈佛之前,他從來沒擁有過自己的房間,甚至連床鋪都得和家人輪流共用。但他女兒卻不但自己有房間,旅遊過好幾個不同國家,會形容到華府四季酒店,有服務生開車門,還和總統握過手。
麻州州長派區克(左二)上任後,共指派過三名亞裔法官,分別為
George Phelan(左起),余達明,以及Angel Kelly Brown。(
菊子攝)
           派區克說,像這樣只不過是一代之隔,就有這麼大差距的移民故事,不斷在上演。
            派區克也解釋,他在挑選法官來指派時,重視的是候選人有沒那顆心,具人性,有那種能夠痛人所痛的能力。他認為余達明的經歷,證明他是那樣的人。
余厚利憶述自己1973年就和余達明結為好友,邀余達明為余風采堂做法律顧問時,他還不肯收費。余厚利感謝派區克選派余達明為法官,笑說自己是共和黨員,現在可以考慮換黨。
           上訴法院法官Fernande R. V. Duffly在致詞中指出,座中有些人,可能和余達明父親一樣,都是第一代移民,其他人可能是移民後代。她說,1980年代末期,很可能就因為沒有亞裔法官,才訂出了亞裔不得享有公民權的法令。
余風采堂的余麗瑛(右起)、余達明、麻州州長派區克、陳毓禮(左二)、
廣教學校校長周豔玉(左一)等人會後合影。(
菊子攝)
          改變是緩慢的,但終於來了。
          1929年,麻州出了第一位亞美律師Harry Dow,1989年陳鉅超(Richard Chin)獲指派,成為麻州第一位亞裔暨華裔法官。三年之後,她自己獲指派為麻州第二位亞裔法官,接著十年前,她進一步成為麻州上訴法院的第一位亞裔法官,也是麻州職位最高的亞裔法官。
           Fernande R. V. Duffly指出,在包括她和余達明等亞裔陸續當上法官後,麻州亞裔居民未來出庭時,很可能會遇上一名彼此享有些共同歷史與經驗的法官,亞裔居民們會因此知道,對這名法官來說,公平正義是每一個人都享有的權利,包括和亞裔居民一樣的人。
           Fernande R. V. Duffly說,美國有約一千二百萬名亞裔,其中約三十四萬名亞裔在麻州。單只是這一數目,就已值得慶祝。她也感謝麻州州長派區克在任內指派了的亞裔法官人數最多。
         在廣教學校禮堂舉行的這場余達明法官宣誓就任儀式,場面非常盛大。出席者也來自各個方面,包括余達明八十四歲的母親余李寶瓊,叔伯姑嫂甥姪等十幾、廿人,舅母湯鳳鳴一家坐在前排觀禮外,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波士頓市議員林乃肯,昆士市議會議長、市議員麥南米、全美安良工商會元老梅錫銳、麻州亞美局副主席李保華、財政Geoffrey Why、Gene Hartigan,亞太裔投票(APIAVote)行政主任委員李超榮等人。

體操小將吳雅琪再奪冠

波士頓華人社區中的體操界小名人吳雅琪又得獎了。上週末她在劍橋市舉行的美國東區第六級韻律操比賽十歲組中,贏得冠軍。
在個別項目中,吳雅琪的成績也一枝獨秀,地板操、運球、綵帶、繩子等項目,每一項都在十三分以上,總分高達55.85,比第二名足足高了五分。
在區域賽之前的第六級季賽中,吳雅琪今年也未嚐敗績,在所有比賽的個人項目中,都得第一名。
吳雅琪曾得過兩次全國冠軍,2008年時得八歲組冠軍,2009年時得九歲組冠軍。去年她在世界舞台排名第三。
坎頓市報章指出,在紐英崙運動學校(England Sports Academy (NESA)受訓的吳雅琪,和教練, Varduhi Nahapetyan去年獲俄國聯盟邀請參加,在莫斯科舉辦的2009年國際韻律操邀請賽,共有150名來自許多國家的選手參賽。吳雅琪獲得全能組第四名,地板操第一名。她也獲得優雅小姐的稱號。
在去年的全國性比賽中,吳雅琪獲得所有評審評給滿分。據說,這是全美過去廿五年來,從未發生過的情況。
方柳君及醫師吳皓,對女兒吳雅琪有這樣的成績,都很為她驕傲,但也心疼女兒練習的辛苦。

圖片說明:

吳雅琪在比賽中的動作。(圖由吳家提供)

星期二, 5月 11, 2010

劍橋市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 三華裔展作品

劍橋市今年舉辦第二屆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Cambridge Studio Open House),在四月廿四日到五月廿二日的三個週末中午十二點至下午五點,邀得該市北/西,東及中部,共九十四名藝術家及機構,分別展出作品。其中有三名藝術家是華人。
劍橋市藝術委員會(Cambridge Arts Council)表示,這是劍橋市第二度的全市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目的在鼓勵市內藝術風氣,豐富民眾生活,給人們一個和當地多種、多名藝術家做近距離接觸的少有機會。同時也藉此活動展現劍橋市的致力於推動公共藝術。
劍橋市藝術委員會(Cambridge Arts Council)指出,該市從1979年起,共聘請藝術家在市內造了180件公共藝術作品,也是麻州全州之內唯一的城市,規定要從做資本投資的建築成本中,撥出一定比率款額,用於建造公共藝術品。
四月廿四、廿五日這個週末,是包括哈佛廣場、波特(Porter)廣場,以及艾爾外夫(Alewife)的 劍橋市北/西部展覽。這一區共有三十九名藝術家及機構參加展出。其中的唯一一名華裔藝術家,是波士頓華埠多人熟悉的曾文棣。
五月八日、九日這兩天,是包括坎斗(Kendall)廣場、印門(Inman)廣場,以及里奇米爾(Lechmere)的劍橋市東部。這一區只有九名藝術家參展,卻也有一名華人藝術家做了代表。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項目主任田文浩,利用今年休假的機會,創作了多幅新古典中國繪畫及書法。
八日在川流不息的訪客參觀時,田文浩解釋了她的幾幅尺寸較大,以中國字雲為靈感來源的作品,是在壓克力上潑墨,再以畫筆修飾,以萱紙拓印而成。為了達成所欲求效果,她還特意選用年代較古早,紙質較厚的萱紙,拓了好幾次,才成功。
田文浩和參觀者閒談時透露,她曾隨被人稱為繼于右任之後草書大家的王冬齡,以及學數學出身,卻轉行成為專業藝術家,以水墨書法聞名的亞洲藝術基金會副主席魏立剛學畫,也受創辦了北京當代藝術館的秦風影響。她也笑談指出,她自己原本是學分子生物的,比較喜歡做實驗,有時把藝術創作也當成實驗來做。
五月廿二、廿三日這個週末,劍橋市的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將在包括中央(Central)廣場、劍橋港(Cambridgeport)的劍橋中部舉行,共有四十六名藝術家參展。
在這個週末中,從參展者的姓名來看,也有一名華裔。這位名叫Julian Wong的藝術家在個人網站www.julianwong.com上介紹自己是在劍橋市出生,在香港長大時學了繁體中文及書法的華人。他上中學以後,又隨家人移居美國加州。他的學習經驗把他帶上工業設計及畫插畫的這條路。目前他和太太住在劍橋市。
他的展出將在劍橋市Franklin街423號上舉行。
劍橋市在六月五日(週六)中午十二點至下午六點,將舉辦第三十一屆劍橋河節。查詢劍橋市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詳情,可上網http://www.cambridgema.gov/CAC/Community/Cambridge_Open_Studios.cfm。

圖片說明:

田文浩和她的作品。(菊子攝)

星期一, 5月 10, 2010

台灣傳統週掀熱潮

紐英崙地區的2010年北美地區台灣傳統週活動,昨(九)日在勒星頓中文學校內拉開序幕。明(十一)日將抵羅德島州中央瀑布市的學習社區特許學校(The Learning Community Charter School)演出。
每週日下午借用貝爾蒙高中校舍上課的勒星頓中文學校,昨日熱鬧非常。彩繪獅頭(張敏書)、捏麵(巫俊德)、吹糖(吳秋榮)、葫蘆雕、瓢刻、美濃傘彩繪(龔一舫)、剪影(黃鴻時)、樹皮編織、吸管編織(李永謨)、琉璃珠及布袋戲彩繪(林銘文)等七位民俗藝師擺開的攤位前,擠滿一波又一波的好奇學童及家長。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昨日在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莊紀華主持的開幕式中指出,來自台灣的人對這些民俗技藝大都耳熟能詳,但是要能一次見齊這麼多種民藝,還又都是由高水準專業人士示範,可不見得容易。
昨日到會的學生、家長們也都顯得很興奮。早上十一點到一點半之間,承辦的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安排為開放時間,除了社區大眾之外,地主中文學校之外的其他學校,也紛紛利用這段時間來開眼界。下午的二點到五點,則留給了勒星頓中文學校,由老師們率隊,按照預先排定的時間,輪流參觀各個攤位。
布袋戲這個攤位,是由亦宛然劇團創辦人李天祿的徒孫林銘文負責。除了攤位上展示有多個精緻布偶,從服飾上看來可能是皇帝、高官等布偶外,林銘文特地把布偶的外衣除下,露出紗布內衣,既藉以顯示布偶可以換衣服,也讓小朋友看得見他如何用手指控制布偶的動作,示範轉身,走路,翻騰的動作。
昨天在布袋戲攤位當助理的楊式儀透露,林銘文的技術極佳,甚至能做出女布偶把頭髮從腦後撥到一邊,細細梳理,狀甚嬌羞的動作。
其實這些藝師,除了他們各自擅長的藝術外,每個人身後,都有一段精采故事。
做樹皮編織、吸管編織的李永謨,雖然是走路時得拄拐杖的殘疾人士,但他卻有著「跌倒了,就自己再爬起來」的非常積極正面人生態度,也以努力不懈的精神,找到具有韌性白樺樹皮做編織材料,於2007年榮獲英國國際發明展環保類別的雙金設計獎。他也發揮藝術天份,用樹皮編織出許多螞蟻拔河等許多展現「再生之美」的藝術品。
做葫蘆雕、瓢刻、美濃傘彩繪的龔一舫,不但作品曾入選2007年台灣工藝之家,也曾當選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葫蘆雕藝傳承藝師,高雄縣杉林鄉新庄國小在他義助之下,成立了台灣唯一的葫蘆雕刻藝術館,還開闢出葫蘆大師網站,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他的作品在2009年九月時,還進了總統府展出。
為了讓出席北美地區台灣傳統週活動的群眾,在母親節這天,收獲更豐,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昨天還特地把「台灣小吃」班的兩名老師,張瑛玿、李建宏請到現場,再找來做小吃外賣的李寶駿,2006年的第十四期華商經貿研習班學員張瑋,以及曾開餐館的韓咪咪等人助陣,現場示範了蔓越梅鳳梨酥、黑糖桂圓糕、芒果奶酪等三道甜點的做法。

圖片說明:

張瑛玿(前排左起)、吳秋榮、龔一舫、林銘文、李永謨、經文處處長洪慧珠、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台灣舞獅技藝團秘書連家嶢、張敏書、以及巫俊德(後排右起)、莊紀華、黃鴻時、李建宏,以及勒星頓中文學校校長王月娥等人出席「2010年台灣傳統週」開幕式。(菊子攝)

華美福利會走進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


華美福利會七日晚與四百多名嘉賓在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內穿梭遊逛,欣賞大自然動植物標本,族裔表演,享用亞裔美食,恭喜李燦輝獲社區服務獎
華美福利會行政主任李秋明估計,這場嘉年華會約可為該會籌得十餘萬元。
今年華美福利會做了個非常新鮮的嚐試,選在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這以玻璃花展覽聞名世界的場地,舉辦嘉年華籌款晚宴。
由於現場並沒有一個寬敞大廳,出席者得尋寶式的在館內穿梭,才能欣賞表演,品嚐美食,當然也因此得瀏覽館內的玻璃花樹、礦物寶石、大熊、恐龍骨,以及亞美非洲的動物與魚類、鳥類等展覽。
華美福利會董事會主席陳美霞,行政主任李秋明當晚簡略報告,該會已於2007年十月遷進泰勒街79號,佔地16,892平方公呎,有三層樓的自置物業,除了擴大辦理人力發展項目、英語班,以及社會服務項目外,今年二月,還推出了紐英崙地區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個,沉浸式普通話早期幼兒教育中心─「萌芽教育中心(Buds and Blossoms)」。她們感謝社區大眾的持續支持,以及當晚到會的所有嘉賓。
當晚獲頒社區服務獎的李燦輝,是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及城市規劃系,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榮譽退休教授。他在中國廣東出生,在波士頓華埠長大,曾任華人醫務中心董事,是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創辦人之一。
退休前,李燦輝已是麻省理工學院市區研究及計劃系主任,也是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的創辦人。他在早年曾獲選為傅爾布萊特學者(Fulbright fellow),為Buckminster Fuller,貝聿銘等世界聞名的建築師工作過,也曾經擔任波士頓重建局的計劃長,麻州資本計劃及營運主任。
目前,李燦輝退而不休,除擔任中華廣教學校及波士頓博物館的董事會董事,主導201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技術委員會外,他還在麻省理工學院開有移民及社區課,主持一個在深圳、上海、昆明及佛山都設有辦公室的可持續社區工作室。
在華美福利會工作人員的精心安排下,當晚的表演節目十分豐富,有張正山、黃少堅夫婦率領的波士頓中國民族室內樂團表演「茉莉花」、「天山之春」、「葡萄熟了」、「春到新疆」等曲目,有西藏表演藝術會, Cynthia Laksawana表演印度巴里島舞,以及陳嘉琪邀得羅陽義助的樂舞族表演等等。示範項目部份,有黃鏡明、周文熙夫婦即席揮毫,展示書法,印章,有梁炳潤示範捏麵人。
當晚由陳家驊擔任司儀,麻州參議員陳狄蘇妮(Sonia Chang Diaz),波士頓市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劍橋市市議員張禮能等嘉賓,都到會支持,並做表揚。
已有四十三年歷史的華美福利會,自從開始舉辦籌款嘉年華會後,每年的籌備委員會,都有如波城名人表。今年人數高達四十人的籌備委員,除了有波士頓社區發展行動(ABCD)執行長John J. Drew擔任榮譽主席,幾乎把麻州政要一網打進,包括國會參議員克里(John F. Kerry)、麻州財政廳廳長卡希爾(Tim Cahill)、麻州總檢察官柯克莉(Martha Coakley)、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昆士市市長柯奇(Tom Koch)等人都名列其中。道富集團執行副總裁之一的毛正行,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亞洲館主任盛昊,波城僑領陳毓璇也都是成員之一。
名列華美福利會顧問會委員的金門超市總經理胡運炤,當天特地送了二個大蛋糕祝賀。

圖片說明:
劍橋市市議員張禮能(左起)、波士頓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及其助理陳偉民(右一),一起恭賀華美福利會的社區服務獎得獎者李燦輝(右二)。(菊子攝)

華美福利會在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辦年度嘉年華會,才給出席者這樣一個難得機會,在有著百萬年歷史的古代巨鯨魚骨旁,闢桌閒聊。(菊子攝)

Cynthia Laksawana表演印度巴里島舞的服裝,十分豔麗多彩。(菊子攝)

西藏表演藝術會成員穿著有族裔特色的服裝,表演當地音樂。(菊子攝)

波城僑領陳毓璇夫婦(左)稱讚華美福利會行政主任李秋明(右),指稱把年度嘉年華會帶到哈佛大學歷史自然博物館,是很有創意的行動。(菊子攝)
哈佛大學歷史自然博物館內的玻璃花標本聞名世界。(菊子攝)

黃鏡明、周文熙夫婦在會場即席揮毫,展示書法。(菊子攝)

星期六, 5月 08, 2010

麻州亞美局表揚香港移民周榮亞

道富集團執行副總裁周榮亞,七日晚在波城華埠喜臨門大酒樓,麻州亞美局頒獎表揚他的場合中,和出席者分享了他「境由心造,主動管理」的領導力哲學,以及追求成長,良師益友很重要的忠告。
道富集團(State Street Corp.)是全世界排名前十的金融公司,受託保管的資產額高達十八點八兆元,所經營管理的資產額則高達一點九兆元,居全球第二位。員工也有二萬八千多人。
十四歲才隨家人從香港移民來美的周榮亞,卻在1996年,只四十出頭時,就已擠進了公司當時只有十二人的執行正副總裁行列。2003年公司提供優退條件,他決定攜妻遊山玩水。不料才過了約十個月,公司改組,又把他請了回去。
現在,周榮亞為道富集團制定與新興經濟體有關的策略,擔任公司環境可持續力執行委員會主席。他也是上市公司匯添富基金公司的董事。
七日晚,周榮亞談及他是來美三年後,才在耶魯大學的大學先修班中聽到了「亞裔美人」這一名詞,也才第一次真正體會到,移民來美,是他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從那以後,他是華裔美人,華裔是根,美籍是家。
當年周榮亞移民來美時,正是美國種族藩籬界限分明的時代,一場民權運動,把他家當年落戶的密西西比小鎮Clarksdale鬧得天翻地覆,學校內人人無心向學,促使他萌生趕快畢業的唸頭,跑去一家全是非裔美籍學生的學校,報讀高年級課程。那兒的修女Janelle 及Barbara,卻決定把他送去參加為「少數族裔」開辦,為期一年的耶魯大學先修班,讓他這本來連成為白人鄉村俱樂部會員的權利也沒有的人,突然之間有了「特權」,也給了他機會重新從美國文化的角度,學習民權、政治及社會。
周榮亞指出,這兩名白人修女,後來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唸城市計劃及管理科學時的老師,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的首名非洲裔女教授Phyllis Wallace,以及Phyllis Wallace介紹他認識的道富集團信用政策主管Howard Fairweather,都是他生命中的導師(Mentors),把他帶向機會,也調教他為抓住機會做好準備。
在這些年間,周榮亞察覺出來的改善個人處境哲學之一是,「境由心造」。調整自己的心態,看週遭的人或事時,會有全然不同的感受,也給個人更高,更強的努力與否的自主權。尤其是在一般人形容為「政治」的人事關係上,周榮亞認為不妨把那看做「組織動態」,或者是「權力動態」,就可以把自己從受害者的角色,轉變為管理人的地位,進而有心情把組織動態管理成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他「一針見血」的指出,領導力,也就是領導善用人才,組織人群。
對於有心在企業界向上發展的亞裔年輕人,周榮亞的忠告是,要瞭解亞裔文化講求的是在專業領域中埋頭苦幹,有麝自然香哲學,在美國的企業文化中,並不適用,因為管理層人員還需要有專業以外的許多個性特質。
他自己當年特地選修的兩門課,「協商」、「以模糊的權力來管理(Managing with Ambiguous Authority)」,就都不是專業技能。
周榮亞說,當年有許多人給了他上進的機會,如今,他也有心為後進打開大門。

圖片說明:
麻州亞美局執委李保華(左起)、Malisa Schuyler、Geoffrey Why
、Paul Shaw等人頒獎表揚周榮亞(左),請他分享如何培養領導力。(菊子攝)
周榮亞(左)獲獎,母親歐陽少霞歡喜。(菊子攝)
茉莉花舞蹈團的小朋友穿的少數族裔舞服,頗受矚目。(菊子攝)

AAC聯合餐會籲亞裔攜手向前

麻州亞美局(AAC)七日晚在波城華埠喜臨門大酒樓舉辦第三屆聯合餐會,慶祝五月亞裔傳統月,並呼籲亞裔社區攜手合作,扶助彼此踏上坦途。
晚會由胡清白鶴派氣功會舞獅拉開序幕,有茉莉花舞蹈團及苗族(Hmong)南亞舞蹈團等表演助興。
麻州亞美局新任執行委員,主席Malisa Schuyler、副主席李保華、財政Geoffrey Why,秘書Paul Shaw等,共有十三名委員出席。前任主席陳德基因刻正參選代表昆士市的麻州眾議員,競選事務繁忙,未克出席。
當晚到會者,包括麻州州長亞美顧問局(Governor’s Asian American Commission)主席Renee Inomata 、李伯豪夫婦,麻州亞美局顧問會委員曾雪清,亞美社區發展協會代理主任陳潔瀅,亞裔反家庭暴力小組行政主任陳婉娉等人,約共二百人出席。
麻州亞美局在今年初舉行的月例會中,曾通過議案,撥款一萬元,交由餐會主席何陳素珍、余俊明籌辦這一活動,並冀望能藉這餐會籌款,增加該局儲備金數額,為聘用專職行政主任做準備。
AAC應有委員共廿一人。名列當晚節目冊委員名單上的出席者,除前述四名執委及兩名餐會主席外,包括金基慈(Kija Kim)、阮鴻燦、Eugene A. Hartigan、劉啟祥、黃鷹立、以及已宣佈任期於今年十月屆滿後將辭職的Ramesh Advani,李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