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5月 14, 2005

上戰場「出生入死」 居家可當護士 機器人照顧耆老市場潛力大

十一日在劍橋市凱悅酒店落幕的第二屆機器人商業展(RoboBusiness),經由參展廠商的產品、致詞講者的講談內容,傳遞出機器人的未來,既在戰場,也在尋常百姓家的訊息。

第 二屆機器人商業展主要贊助商iRobot本身的經營現狀,是個最好例子。該公司製造的PackBot,是第一個被實際送進戰場的機器人,在依拉克代替肉身 士兵涉入險境,探測現場是否有爆炸物,並在測得爆炸物後,以機器手把爆炸物移走。據iRobot在會場的展示員透露,包括遙控器、機器手及基座的一整套 PackBot,售價十萬元,已售出一百台。

但是iRobot採用職員建議所製造的Roomba,這一可在平地自動移轉位置,執行吸塵功能,售價依功能不同,在一百五十至三百元之間的圓碟吸塵機,卻在短短的不到兩年間,就成功售出一百五十多萬台。

iRobot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兼主席,年僅三十七歲的海倫格瑞納(Helen Greiner)指出,現在真是時代不同了,機器人科技已從軍事、研究用途,擴展成消費商品。商機大為廣泛,風險投資公司也開始對他們刮目相看,使得機器人公司不再像以往般,多半只能依賴政府資金來做產品、科技研發。

「機 器人學之父」的喬英格伯格(Joe Engleberger)早從一九七零年代開始,就推廣製造服務機器人的概念。但礙於當年技術及相關材質等限制,NASA怕受議論,不敢把經費投資到他所 倡議的為人服務機器人的製造研究,這一想法也就擱淺了。他在會議中說,現在應是朝這方向重新出發的好時機,因為所有相關技術都已存在。其中照顧耆老機器 人,市場潛力最大。他說,全美只要有一個月的時間,停止送耆老進療養院,就可節省三十億元。而如果有可取代居家護士一半功能的機器人存在,就有許多老人家 不須要住進療養院。

日本的個人機器研究中心(Personal Robot Research Center)則著眼於研發可以和人做伴的機器人,從二零零一年起創造了PaPeRo,並在近一、二年中,不斷加入更先進的照相機、電腦硬碟、以及通訊功能等,要讓PapeRo不但能和人溝通,還能彼此溝通聯網。

會場中,今年四月六日才成功展示具自主性機器人可互相溝通,形成一組有領導者,可執行野外巡邏等任務的機器人隊伍的Frontline公司,宣佈了將和White Box公司合併,把Frontline的科技,放進White Box推出的914MP3機器人中,打算進攻安全警衛市場,以機器人來取代真人,執行警衛工作。

出 席會議者的一般共識是,新一代的機器,或機器人在機器研究公司開始從傳統的軍事、生產製造等用途,找到消費性產品這新市場後,將更進一步轉變機器人世界。 著名的機器人公司如製造Roomba的iRobot公司,電子業巨人新力公司,以及在自動化機器業中較不為人知的軟體公司如behemoth、微軟,以及 專長農業的公司John Deere等,同時出現在機器人會上,說明了機器人世界也和科技界同調的開始講究整合(integration)。

對機器人有興趣的人,今年十月六日至九日可飛到加州聖荷西去參加RoboNexus會議。

社區教育中心興建公聽會

波士頓重建局十二日晚在聖占士教堂為預定在泰勒街八十七號興蓋的社區教育中心舉辦公聽會,並宣佈社區人士若有任何意見,可在六月一日前送交波士頓重建局。

這社區教育中心一旦蓋成,將是廣教學校與華美福利會的新家,預計樓高七層,一、二、三樓共百分之四十三的面積,由廣教學要擁有,地下一樓及四、五、六樓,共百分之五十七的面積,由華美福利會擁有。

波士頓重建局助理住宅主任瑪麗亞法瑞亞(Maria Faria)表示,泰勒街八十七號座落於住宅區,廣教及華美要蓋的社區服務大樓屬於非住宅用途,而且預定的樓宇高度及建築面積,都略超出該一住宅區的原本規定,依照市政府區段法規(zoning code)第八十條(Article 80),他們舉辦了這一小型發展項目評審(small project review)公聽會。

瑪麗亞表示,這一發展計劃取得區域法第八十條的許可後,還須申請豁免區域用途限制,取得施工許可等等程序。

照社區教育中心建築師鄭繼良十二日晚在會中以他們呈交給波士頓重建局的小型發展項目評審申請書為藍本,向出席者說明,依照廣教與華美的需要,他們計劃在六千九百四十二平方呎的這塊土地面積上,蓋六十九呎,七層高大樓,

並取得大樓前的四個停車位,在上班時間內,供車輛暫時停洎,讓家長、學生等上下車用。

目前,他們正在爭取土地與建地面積比(FAR)可由住宅區原本規定的四,提高為六,並正在和波士頓交通局及其他相關機構協商,以取得大樓前方四個路邊停車位的使用權。

會中,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暨華埠居民余淑勤表示,華埠居民原有的停車位已然不多,社區教育中心要拿走四個停車位,將對居民造成不便,社區教育中心大樓在施工期間的佔用街道,機器噪音等,也將影響鄰近居民的生活。

十二日晚,出席的約廿人,幾乎全是波士頓重建局,以及廣教學校與華美福利會的董事長、校長、行政主任、老師等相關人士。根據社區教育中心的申請書,蓋整棟大樓須經費一千一百萬元,廣教學校已募得二百一十萬元,華美福利會則募得六十六萬五千元。兩機構並聯手聘用了沙朗羅文鐸(Sharon Loewenthal)為發展顧問,總理兩機構之間,以及和市府等相關單位聯絡事宜。

重建局的瑪麗亞表示,民眾可到該局辦公室查閱社區教育中心提交的申請書,有任何意見,可在六月一日前郵寄到 Maria Faria, Assistant Director of Housing, BRA room 918, City Hall Square, Boston, MA 02201,或傳真至 617-742-7783,電子郵件 marai.faria.bra@ci.boston.ma.us

星期五, 5月 13, 2005

波士頓警察局的華埠本週罪案記錄

波士頓警察局製作的華埠本週罪案記錄:

五月六日,地區警探執行「鉗制邪惡(Vice Grip)行動時,在華埠逮捕了數名妓女。

五月九日下午三點,一名白人男子在泰勒街上敲一家商戶的門,表示要剪髮或按摩。屋內的人回應他們不提供這些服務後,這名男子汙損了他們的大門。

五月十日下午六點零四分,一名女子在尼倫街的被人以建築工具刺傷臉部,目擊證人向警方指出嫌犯後,警方逮捕了這名嫌犯,送回警局。受傷女子被送往醫院。

五月十日下午四點十七分,警方獲悉有人在夏利臣街人行道上被刺,趕到現場從證人處得知,案情涉及一名騎自行車者,受害者已被送往醫院。

五月十二日中午十二點四十,警方獲報趕往必珠街處理一宗搶劫案。趕到現場的警察遇到另一名警察,聲稱在泰勒街及尼倫街已抓到兩名嫌犯。經受害者指認這兩人確是搶犯後,警方逮捕了他們,並押回警局。

前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的黃海龍舊地重遊

曾任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的黃海龍已睽違波士頓多年。數日前他重遊舊地,和黃官羨、黃君裕等黃氏宗親暢聚,還熱烈加入黃氏維護華埠社區治安的討論。

三月底從僑委會退休,轉任家族企業八達集團董事主席,並兼任僑委會發展委員的黃海龍表示,回來見老朋友的感覺真好。

關於華埠治安問題,他忍不住獻策道,若做長久之計,可由華人集中財力,蓋幾座由華人擁有,華人自己管理的大樓,再把自治管理推廣及四週整個華埠。

黃海龍預定五月廿日返台。前日他還特地抽空去參觀了機器人展覽。

「黑活地」發展計劃 波士頓重建取得土地程序不當,招標過程不公

一名女士十一日在波士頓重建局假波士頓凱悅酒店舉辦的「黑活地(Hayward Place)」發展計劃公聽會中,重火炮轟波士頓重建局取得土地程序不當,招標過程不公,將撥給昆士中學的一千三百萬元存款專戶,顯然無法動用。

「黑活地」座落在派拉蒙劇院及波士頓凱悅酒店對面,目前是一大片停車場。多年前,波士頓市市長馬連奧曾表示,昆士中學將來會在此設址。但現在昆士中學暫時落腳於阿靈頓街與馬津尼路交界處附近,未有任何蓋新校舍消息。

十一日晚,千禧年黑活地(Millennium Hayward LLC)發展公司董事長安東尼龐加羅(Anthony Pangaro)率轄下建築師等多人,向社區說明該公司提議在這三萬八千多呎的土地上,蓋樓高十一層,有三十三萬三千平方呎可用面積的辦公大樓,以及四萬呎的零售業用面積。二百廿六個停車位置,將設在地下三層,其中七十個停車位,會保留作公眾停車用。

波士頓鄰里聯盟(Alliance of Boston Neighborhoods)副主席雪莉(Shirley Kressel)在會上表示,波士頓重建局有無權力以政府徵用權(eminent domain)名義,從波士頓市政府手中取得「黑活地」,值得爭議。波士頓重建局給發展商十年的時間籌資,等如平白讓發展商在施工前賺取停車場收入,而且波士頓重建局儘管向發展商要來了一千三百萬元,存進附帶條件戶口(escrow account), 但根據她的查證,一旦狀況有變,發展商可取回所有款項,也等於波士頓重建局在發展商蓋成大樓前,甚至蓋成以後的一段長時間,都不能發出這筆款項給昆士中 學,但同一時間誰有資格在這段期間內從這帳戶中提款,卻無明確規範。雪莉表示,許多疑點,她以前就提出來過,但波士頓重建局卻在計劃影響報告(project impact report)中,只簡單的以她所提問題和評審大樓工程本身無關,就置而不顧了。

波士頓重建局媒體關係副主任表示,雪莉提出的許多問題,波士頓重建局已答覆過。至於一千三百萬元這事,以及到底波士頓重建局是把土地賣或租給發展商,須待計劃經理查證後,再回覆。

「黑 活地」發展案由於波士頓重建局的曾經變動發展要求,由歷經二零零一年春,發出「黑活地」招標書後,收到八份競標書,卻在二零零二年邀請其中四家競標開發商 就增列的底標二千三百萬元條件,重新投標。業界一直有不少爭議聲。不過,二零零三年一月,波士頓重建局宣佈選定千禧年黑活地(Millennium Hayward LLC)發展公司來開發這塊土地後,卻沒有人向波士頓重建局抗議。十一日的公聽會,儘管波士頓重建局準備了翻譯機,請來傳譯員,卻沒有一名華裔民眾出席,包括做報告的發展商等西人在內,出席總人數不過三十多人。

「黑活地」的公眾發表意見截止日期為五月廿三日。遞交地點為BRA, One City Hall Square 9th floor, Boston, MA 02201,傳真 617-742-7783,電話 617-918-4275 mark.mcgown.bra@ci.boston.ma.us

「你們辛苦了」 華埠民眾感謝義工巡邏隊

「你們辛苦了」。十一日晚,「海之味」餐廳大廚的一句親切問候,讓經過該餐廳後巷的華埠守望相助巡邏隊成員黃國威,陳家驊,Ken哥等人備感窩心。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仕維表示,本週六他們將派發三十件守望相助藍背心,並拜訪華埠商家,進一步擴大推動守望相助活動。他們也計劃把巡邏時間,延長為從下午四點半至晚上十點半。

陳 仕維及公所安全小組召集人黃國威十一日表示,他們非常感謝社區內善長仁翁的繼續捐款支持,包括黃氏公所捐三千元,黃官羨捐二千元,李壽泮的兩間餅鋪捐一 千,大紀元捐一千零四十元,吳氏、思能建築各捐一千,無名氏捐五百,他們獲得的社區支持捐款,已高達二萬四千元。目前他們已動支這筆款項每天聘請一名休班 警員加班四小時的巡邏華埠。據悉,由於週末缺乏巡邏義工,他們考慮在週末聘請私人警衛來巡邏華埠。

十一日晚,中華公所安全小組召開週例會,邀請了波士頓警察局守望相助小組成員華勒斯(Wallace Tiford)到場,為陳仕維、黃國威、余麗瑛、李厚鵬、梁永基、陳務枝、梁素英、何陳素貞等人講解社區守望相助概要,發給他們一份警察局守望相助介紹,一張重要電話號碼,一張打九一一電話報警時可用的嫌犯特徵形容表,口哨報警說明,並發給他們每人一個深藍色,小而響亮的口哨。

華勒斯強調,警方鼓勵民眾以「守望」方式來加強個人及社區安全,看見可疑人物,或可疑行動時,馬上打九一一報警,並利用嫌犯特徵形容表,來幫助警方確認可疑人物。但警方絕不鼓勵民眾涉險的嚐試自行去驅趕可疑人物。

會中,黃國威向華勒斯展示了公所安全小組已製作的口哨報警、嫌犯特徵形容中文翻譯,何陳素貞則將協助華勒斯取得好事福地方(Oxford Place)、康樂樓、彩絲大廈、美華村、大同村、公路村、華信屋、信義大廈等大樓的聯絡人名及電話,以便華勒斯和這些住宅大廈居民晤談,教他們怎麼「守望相助」。

因應梁素英提出的,泰勒街、乞臣街上的居民,沒有大樓管理處可代為協調、聯絡「守望相助」的教學活動,華勒斯表示,只要有四、五名居民可在同一天聚集在某一個人家,他就可以上門輔導。

華勒斯也指出,波士頓警察局守望相助小組成員法蘭克(Frank Hughes)可免費教女性居民自衛術,只要有意學自衛術的女士們,能提供場地,湊齊十人,就可請法蘭克開課。

華埠自助巡邏活動,持續至昨(十二)日, 已堂堂踏入第十一日,不但有湯偉雄、雷仲文、司徒方等多名新人加入巡邏行列,華埠大牌檔樓宇東主蔡鎮川十一日中午在街頭遇見黃國威時,當場表示願意加入巡 邏活動,為華埠安全出一分力。中華公所財政余麗瑛,十一日晚出席公所安全小組會議後,也到麗禮禮品店,在由蓉姑及單鳳琴管理巡邏簽到表上,簽下兩個週四的 巡邏時段。

一名參加巡邏,但不願具名的義工表示,華埠內有好幾宗搶案是發生在下午二、三點。由於這一時段,大部份的人都在上班,無法巡邏華埠,他建議華埠居民及商家與鄰居協議,時不時走出門口,互相寒喧一下,照顧彼此與街道上的安全。

星期四, 5月 12, 2005

華埠社區組織談華埠變遷

七十多名華埠社區組織代表,昨( )日中午聚集在龍鳳酒樓,出席華埠社區教育夥伴(Chinatown Community Educational Partnership)的年度迷你會,討論出華埠社區該怎麼定義的「大哉問」。

華 埠社區教育夥伴原本是華美福利會及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為爭取政府保留移民教育補助,邀請華埠社區內其他提供移民英語服務機構,於二零零零年時組成的聯盟。 在華美福利會及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分別獲得麻州政府通過撥給五年為期,依序每年十四萬二千元,以及每年五十萬七千元的教育補助後,昨日把每年一度的會議焦 點轉為波士頓華埠該如何因應改變,維持這個社區。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會主席張黃玉鶯、華美福利會行政主任李秋明、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梅大衛、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華人佈道會資深牧師陳德修、華埠聯盟共同主席梅雪嫻等六人,昨日應邀座談。

他們六人一致同意,過去十年來,華埠在人口數量、結構、分佈、態度上都有很大改變,華埠的街道、建築等硬體環境,也因華信屋、信義大廈等等高樓大廈的落成,風貌大不同於以往。

但 他們對華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社區,是否該因應已發生的變化,去重新確認、釐定華埠社區的定義,並沒有明確看法。關於華埠該不該多蓋可負擔住宅,以照顧中低 收入戶為優先要務;該不該顧及華人不再全是窮人,或教育程度不高移民的現狀,讓居住在郊區華人,有機會搬進華埠,為華埠貢獻心力;或該不該反映華埠居民早 已不全是華人的現實,讓非華人也有機會表達意見,由於會議時間有限,看法各異,他們只點到為止的談論。

出席者刑才華提出,這麼多年來,由於華人無錢無勢,華埠的地已被私人投資者及企業機構買得越剩越少,華埠該怎樣集結眾人力量,保住華埠這一據點,讓華人得到所須的精神、地域支持。

表明自己已是第五代華裔的梅雪嫻表示,其實很多華人已經不窮了。這問題似乎該拿去問那些有錢的華人,問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在華埠投資。她認為這或許和儘管現在已是西元二零零五年,在華埠內,有些習俗、做法仍然非常傳統社會結構有關係。

梅 大衛則表示,七十多人一起討論華埠變遷的這種事,在早年的華埠,絕不可能發生,可見華埠確然已有極大改變,只不過改變過程比較慢。他也指出,波士頓華埠社 區中心能在二年多內,完成籌款二百多萬元來建新家的目標,一方面是因為華埠社區的支持,一方面也是因為一些居住在華埠,或關心華埠的非華人捐款。他認為華 埠社區應體認這一事實,並充份利用這樣的條件,同時也想一想,什麼是構成社區的條件。

駱 理德則指出,對華人前進會來說,情況頗為尷尬。她說,華人前進會的宗旨是要維護工人權益,鼓勵民眾參與、瞭解政治,許多時候為弱小出頭,但是前進會在向外 募款,以籌集搬進信義大廈新家費用時,可以籌款的有錢華人卻可能曾是她們控訴的對象。她指出,例如房東中也有華人,而且還是逼遷房客的壞房東之一。

代表麻州參議員戴安威可遜(Diane Wilkerson)出席的李察吉歐達諾(Richard Giordano)在討論快結束時表示,這一討論會對他很具教育性。華埠社區機構應持續這樣的對話,並邀請州、市政府代表出席,以攜手找出幫助華埠社區發展的正確方向。

昨日會議的開幕主持者,華美福利會教育主任李察茍柏德(Richard Goldberg)報告道,華埠社區教育夥伴為改善華埠移民教育服務,已把聯盟內七所教育機構所提供課程種類,開課日期及上課時間等資料,集中刊登在www.ccepboston.net網站上,供人查閱。這些機構也開始交換教學材料,交流教學方式,以期改善教學效果。為加強他們對上課學生的未來就業服務,他們也已和波士頓的「一站到底」式就業中心The Workplace展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