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市長資深政策顧問Joyce Linehan,波市鄰里發展局(DND)主任狄倫(Sheila Dillon),波市長內閣的經濟發展長( Chief
of Economic Development)巴洛斯(John Barros),健康及人民服務長(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小阿若約(Felix
Arroyo)在圍聚發言結束前,都趕到波市府廣場前,與活動主辦者站成一列,以示支持。
狄倫代表波士頓市府收下七、八百份請願書後表示,市府了解民眾所面對情況,修訂政策時,將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
巴洛斯透露,波士頓市長馬丁華殊將針對土地發展項目處理辦法,在短期內宣佈一系列行動。諸如英文報章曾經提及的“千禧年夥伴”公司獲得額外減稅優惠等情況,一定不會再發生。他負責的部門,職責包括監管波士頓重建局運作,整頓該局目前的作業缺失,正是他的關注重點之一。
芬衛(Fenway)社區發展協會行政主任杜妮(Dharmena
Downey)透露,波市府預訂今(十九)日開會,討論市內土地發展項目所繳交規費,未來將如何處理,由多個不同機構組成的波士頓租客聯盟和居城權聯盟等,才臨時決定舉辦這一“嗆聲”活動,希望能促使政策制定者聽聽社會最底層民眾心聲。
杜妮(Dharmena Downey)和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組織(Organizing)主任陳玉珍,以及包括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等人在內的多名居民代表,昨日分別從支持者,居住者的角度,在市府廣場前發言。
他們以波士頓市府自己公佈的2020波市住宅報告(Housing
Boston 2020)指出,波市之內有大約46000戶人家,也就是大約每五戶中有一戶人家,得把收入的百分之五十,花在付房租上。波士頓也因此成為全美貴族化(gentrification)最快速的城市之一。
其中23000名收入非常低者,變成無家可歸者的危險性極高。
與此同時,截至2015年,波士頓市內約有4500個單位,作為可負擔住宅的限制到期,波市將有更多一般人民住不起的房屋,波市府卻只計劃在2020年前增建約5000個有收入限制的可負擔住宅。
陳玉珍指出,波市華埠內就有十棟大樓,都有居民面對逼遷危機。
鄺寶蓮補充說明,出現居民面對逼遷危機的大樓,多半是排屋,其中兩座位於乞臣街(Hudson),一座位于泰勒街(Tyler),五座排屋位於好事福街(Oxford)。一座位於夏利臣街(Harrison),一座位於屋街(Oak),還有一座位於尊尼角(Johnny Ct )。公路村享有抵稅優惠(Tax
Credit),必須作為可負擔住宅的限制,也將於2015年到期。
屋街,尊尼角,以及夏利臣街上的住戶,都已經歷法庭程序,必須於限定時間內遷出。
華人前進會昨日還在現場派發傳單,呼籲民眾參加三月三十一日(週一)中午十二點的遊行,到費林百貨地下室(Filene’s
basement)舊址前,要求建商“千禧年夥伴“遵守波市居民就業政策,照規定比例,聘用波市居民,有色人種及婦女。
圖片說明:
右起,波市長資深政策顧問Joyce Linehan,健康及人民服務長(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小阿若約(Felix Arroyo),波市鄰里發展局(DND)主任狄倫(Sheila Dillon),波市長內閣的經濟發展長( Chief of Economic Development)巴洛斯(John Barros)(左一)昨日趕到波市府廣場前,接受請願信。(菊子攝)
右起,鄺寶蓮,駱理德,陳玉珍等人昨日在市府廣場高歌愛華埠一百分。(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