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隆本人這次沒親自下場擺攤展藝,但拿著iPad,即席為人以各人姓名撰寫藏頭詩。 他以經文處副處長陳銘俊的姓名為例,即席寫出“銘記台灣外交心,俊傑益志盡忠誠”的詩句,惹得到場各人驚嘆不已。
李明龍有40年的剪紙經驗,在台灣的高雄愛河一帶,早就以30秒就能剪出一幅人頭肖像而名聞遐邇,加入台灣巧藝場後,更把這門中國的民俗技藝發揚到國外去了。
巫俊德的捏麵人技術師承自父親,如今在彰化溪湖開有巫家捏麵館,也是台灣的第一家私人地方文化館。他透露,在美國德拉瓦州,有一名隨他學藝兩個月就出師了的徒弟,已在當地開館授徒,有不少學生。
巫俊德指出,捏麵的技法分為揉、搓、壓、捏、捲、點、貼、黏、包,
使用糯米粉、麵粉等混合而成的麵土,內中加有特殊材料,可延長捏麵工藝品的保存時間。
當天出席活動者有人發現,巫俊德所用的麵土,似乎更容易揉捏。他也透露,美國本地的麵土容易斷裂,的確不如他家自製的材料好用。不過目前他家產品還未外銷,海外買不到。
當天的出席者還從王宏隆那兒聽來捏麵人源由的故事。他說,那是源自北方的民俗技藝,後傳至南方。因為主要材料是麵粉,加入江南特產”江米“,因此稱為“江米人”,還有“米雕”一說。至於捏麵人這習俗,據說源自三國時期諸葛孔明令廚師以米麵為皮,內包牛肉,馬肉,捏成人頭模樣,丟入江中做祭品,得以順利渡江。後代人因此稱孔明為捏麵人的祖師爺。
台灣巧藝場的三人代表團,昨日參加大波士頓的雙十遊行及餐會後,昨日轉往華府,繼續展演行程。
圖片說明:
台灣巧藝場秘書長王宏隆(左二)與捏麵人藝師巫俊德(左起),剪紙藝師李銘龍,昨日和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陳式儀一起遊行。(菊子攝)
台灣巧藝場捏麵人藝師巫俊德(右起),秘書長王宏隆和剪紙藝師李銘龍(左二),與經文處副處長陳銘俊(左一),鄭靜敏(右三)等人合影。(菊子攝)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右)觀察捏麵人藝師巫俊德的手下功夫。(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