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島大學的紡織行銷系學生董南茜(Nancy Tong)到中國八個月後,愛上了中國,五月畢業後,預定九月啟程赴京(北京),要一探「祖國」究竟。
羅德島大學日前標榜該校與浙江大學合作的中文班,不但擴大學生眼界,更讓學生們在語言之外,還學習到更深入的文化。
對董南茜這類有著至少一半中國血統的學生來說,意義似乎更大。
董南茜一家,沉浸在兩種文化之中。她那德州出生的母親,和來自香港的父親,在加州相遇,並在那結婚生子。直到董南茜十三歲時,她家才搬到康州的格拉斯通百利(Glastonbury)。
去年夏天,董南茜選修了語言課,要和其他同學一起到杭州浙江大學上課六週。就在那個七月及八月,她先在香港預測潮流的WGSN實習,再於秋季到浙江大上課,邊修普通話,邊修商務課。
沒多久,她就和當地人交上了朋友,也開始發覺她們之間的文化關連。那些在當地長大的人,大都從小說當地話或普通話。這些朋友和她分享各自的看法,包括家庭、國家歷史的重要性,以及知道現在的行為對未來有什麼影響的好處。
董南茜也和她的這些中國朋友們共餐,以瞭解他們的文化。她說,當地人很強調色、香、味。她也很享受用筷子,越過其他人到盤子裏夾東西來吃的那種樂趣,更為隨意,也使得吃飯不僅只是吃飯而已。不過她也承認,有時還是會想念烤芝士三文治的美國口味。
五月畢業後,董南茜計劃夏天時和家人團聚,九月時再回中國去。這趟要去北京。她希望到時能教英文來維持生活,同時和一名她在浙江大學時認識的瑞典朋友Linnea Backström,繼續做她們去年秋天設計,分享個人想法,也推廣當地音樂的網站, www.eeera.net。這一網站有著為當地居民介紹西方、國際文化、音樂的作用。
她說,她沒想到會愛上中國,和那兒的人與土地,有了更緊密的關係。
圖片說明:
羅德島大學學生董南茜經歷與享受的中國文化「衝擊」。(圖由羅德島大學提供)
人生一定要有的八個朋友: 推手(Builder)、 支柱(Champion)、 同好(Collaborator)、 夥伴(Companion)、 中介(Connector)、 開心果(Energizer)、 開路者(Mind Opener)、 導師(Navigator)。 chutze@bostonorange.com ******************* All rights of articles and photos on this website are reserved.
網頁
- 大波士頓時事新聞
- ACDC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
- 包氏文藝中心 Four Ways to Celebrate the Year of the Snake
-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波士頓台灣電影節
-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華美福利會/華埠社區聯盟/ 華人醫務中心/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 華夏文化協會
- AAC TAP CACAB NAAAP AARW AAWPI ASPIRE AWH WANG YMCA QARI
- Plays - Huntington, Boston Lyric, Company One
- 音樂 -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 3/1 周穎、張薇聰
- 商會 - ACE Nextgen, 128 Cute, OCEAN, TCCNE, TCCYNE,波克萊台商會,波士頓華商會,波士頓亞裔房東會
- 創業 - Startup Boston
- 博物館 - Guggenheim
- Greentown Labs newsletter /MIT ClimateTech
- 生物醫藥 - BTBA/SAPANE/CABA
- BIOVision/ Boston MedTech / Mass Life Sciences
- Mass BIO / LaunchBIO
- 麻州州長動態 -
- 波士頓市、昆士市,摩頓市、羅爾市
- 波士頓移民進步辦公室通訊/ Office of Women's Advancement/ Community Preservation Act
- Boston City Councilor's updates
- 馬惠美 - 麻州眾議員
- 大學沙龍 第228期 吳思-中國市場與產權的構造與邏輯 3/1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