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毓禮過80歲生日時,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om
Menino) 親自到賀。 |
(Boston Orange 綜合編譯) 波士頓著名僑領,人稱「法蘭克叔叔」的陳毓禮,10月9日晚用膳後,在位於波士頓廣場旁的家裏,於睡夢中辭世,享年91歲。波士頓環球報於10日晚發出悼念文。
麻州州長Charlie Baker和陳毓禮在綠路華埠公園改名為「陳毓哩、黃麗蓉公園」 時,聚眾自拍。 (檔案照片,周菊子攝) |
波士頓環球報形容,陳毓禮在1971年時曾經說,”我們打算登記更多年輕人,過一陣子以後,我們會有華人參選公職。我們必須要有政治力量”。
也正因為陳毓禮和哥哥陳毓璇有這認知,一直積極帶動華人登記成為選民,而且這些人投票時也幾乎都會聽從他們的建議,因而從華埠到美國首都,無論是想競選市長、州長或聯邦議員的人,都來尋求他們兩兄弟的支持。
陳毓禮和兄姊、兒孫等一家人在公園改名儀式中合影。 (檔案照片,周菊子攝) |
![]() |
波士頓市長吳弭在推特上悼念陳毓禮。 |
就像陳毓璇當年被人譽為波士頓華埠的地下市長,陳毓禮也在波士頓環球報這篇文章中被形容為”非正式華埠市長”。他是一個標誌性鄰里家族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波士頓市政府中的三朝元老,一連在Kevin
H. White、雷夫連 (Raymond
L. Flynn) 、以及萬寧路 (Thomas
M. Menino) 等3位市長任內,擔任採購局局長
(purchasing
麻州第一所以亞裔耆英為主要對象的護理中心-中華頤養院,其共同創辦人陳秀英
(Helen Chin Schlichte) 說,”法蘭克叔叔永遠都是在為社區著想”。
波士頓環球報稱,陳毓禮是在市政府砥礪了他的政治敏感度,並經由他和市府官員,例如波士頓市的手名黑人副市長
Clarence “Jeep” Jones等人的友誼,在亞裔和黑人間搭起了橋梁。 1993年時,他告訴波士頓環球報,”
政治是我的社區能夠得到一些福利的唯一途徑”
。
![]() |
波士頓市議會議長Ed Flynn發表悼文,追思陳毓禮。 |
於是她發出一封很正式的電子郵件,介紹自己,。次日,她的電話就響了。她還記得陳毓禮說,”吳小姐,這是法蘭克叔叔”。吳弭覺得,陳毓禮即使是對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都可以是家人,並竭盡所能幫忙。
陳秀英則形容到,儘管陳毓禮成為了地方鄰里及亞裔社區的族長,但他卻十分安靜,謙卑,做他的事,不爭聚光燈。他只是做他的事。
在陳毓禮和他那把華珍樓
(China Pearl)變成華埠美食目的地,以及吸引政客的磁石的兄弟陳毓璇一起,他們帶給華埠的成果包括大同村可負擔住宅,中華頤養院,以及華美福利會
(後改名為亞美福利會)。
他們也在很多事情上有著重要份量,包括為華埠爭取到一週幾天的收垃圾,在紅燈區盤據一旁之際維護街道安全,還說服了市政府以一元把泰勒街上的昆士小學舊校舍賣給了紐英崙中華公所。
陳毓禮的大部分成就來自他把他在華埠、市政府、州政府遇到的每一個人連結起來。
已從Goodwin
Procter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之位退休,現為波士頓基金會亞美社區基金創辦人暨主席的李保華 (Paul W. Lee) 說,”
對我來說,法蘭克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
。
他說,”人們非常尊敬並喜愛他”,”他和來自各地的人都合得來,而且從來不會忘記一個名字,或一張臉,所以每當有事情需要做時,他總是有認識的人”。
從1970年代初,民選官員大都忽視華埠時,陳毓禮藉由人數漸增的移民和亞裔居民一起,為政治未來奠定了基礎。
被Kevin White市長指派為處理鄰里問題的申訴委員會共同主席後,陳毓禮開始研究在市府選舉中,那些人投了票。
2007年時,陳毓禮告訴波士頓環球報,”
我翻閱了所有的選民名單,那兒只有300名已登記的華裔選民”。”於是我們了解到:你必須有選票。你沒有選票,你就沒有影響力”。
陳毓禮和他哥哥陳毓璇於是展開了逐戶登記選民活動。幾年之內,他們就把300名已登記選民這數目,增加到了3600。
“然後人們就開始注意了”
。陳毓禮說起這時,臉上露出了微笑。
陳毓禮和他的妻子黃杏蓉
(Kathleen)在大波士頓的亞裔社區中廣為人知。他們的致力改善社區也在2019年,經由把綠路
(Rose Kennedy Greenway) 華埠段改名為”陳毓禮和黃麗蓉公園
(Auntie Kay and Uncle Frank Chin Park),得到表揚。
在改名儀式中,時任麻州州長的查理貝克
(Charlie Baker)說,”毫無疑問的,這兩人對這個社區中成千上百的人,也進而對這偉大的,我們稱之為波士頓的城市,有深遠而正面的影響”。”沒有像法蘭克叔叔和蓉姑
(Uncle Frank and Auntie Kay) 這樣的人的努力,波士頓市不會有如今日”。
陳毓禮1932年7月23日在波士頓出生,他是藥草師陳華和黃蓮綵的最小的兒子。他的母親在他出生幾小時後,逝於血栓併發症。
起初對街的一名媽媽照顧他,直到他父親幾年後因中風去世。陳家的6名小孩接著搬到中國,和陳華的髮妻梅顏香
(Ngan Heung Moy) 住在一起。那時,梅顏香自己還有4個小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6名小孩回到波士頓,起初住在華埠一棟冷水屋內。
陳毓禮的大姊阮陳金鳳就住在陳毓禮的隔壁。她說,”他敞開胸懷,實踐大愛,每一個人都是他的朋友。他的一生結識了那麼多朋友”。
陳毓禮上過Merrimack大學,後來離校幫他哥哥拓展生意。
這兩兄弟都曾加入陸軍參戰。陳毓璇和William
Bulger共事,也奠下了William
Bulger成為麻州參議會議長後,幫助陳家成就許多政治關係的基礎。
1961年時,陳毓禮和在中國出生的黃麗蓉結婚了。她在華埠經營麗禮禮品古董店
(Cathay Corner) ,使得那兒也成了鄰居們的聚會場所。她在2017年辭世。
在擔任波士頓市政府的採購局局長之餘,陳毓禮還經營一家公司,供應紙製品給餐館和洗衣店。
不過,改善華埠卻幾乎是他追尋的另一份全職工作。
李保華說,”他關心幫助移民定居的事”,”他真的關心小企業、餐館、烘培店、商鋪”。
就像許多人一樣,李保華也把陳毓禮視為父親型人物,”他真的是回饋社區的模範”。
陳家將會宣佈追思會日期。陳毓禮身後遺有大姊阮陳金鳳
(Amy Goon) ,兒子陳孟君
(Mark),住在新罕布夏州Salem的姊姊阮陳月娥
(Rose Len) ,以及3名孫子女。
陳孟君說,”他是那麼的致力服務社區,和社區有關的事他都心胸寬大,但是那並未阻礙他做為我母親的好丈夫,以及作為一名很棒的父親”。
吳弭市長說,”如果不是法蘭克叔叔,我不會擔任今日的角色,而且有數以千計的人都可以這樣說”。”最重要的是我會記得他,有如家人”,”從第一次的介紹電話那一刻開始,到之後的每一個珍貴的晤面,會談,那就是他,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人”。 (更新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