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州州長亞美顧問委員會和華埠居民會合作舉辦的波士頓市長候選人論壇,7月24日在昆士小學飯堂舉行第3場波士頓市長候選人論壇。兩名非洲裔候選人,雷琪(Charlotte
Golar Richie)、巴洛斯(John
F. Barros)候選人出席發表政見。
波士頓市長候選人論壇之前已有約翰康納利(John
Connolly)、小阿若約(felix
Arroyo)及雷琪(Charlotte Golar Richie)陸續出場,1973年出生的巴洛斯和他們相比,年紀雖不是最輕(小阿若約34歲),政壇資歷顯然最淺,但出言最豪邁,也是唯一有華裔義工隨行的候選人。
巴洛斯還認為在一眾候選人中,他擁有最豐富的管理鄰里社區的完整經驗。這些年來他擔任年預算6百萬元,員工26人,處理價值數千萬元發展計劃的杜爹利街鄰里計劃(Dudley St. Neighborhood
Initiative,簡稱DSNI)行政主任,處理人事、行政、計劃事務的經驗,都能放大到經營一個城市上。
談到華埠圖書館時,巴洛斯要會場民眾把他說的話錄音存證,聲稱一旦他當選市長,華埠一定會建圖書館。
巴洛斯指出,由於父親從小就向他強調教育及回饋社區的重要,因而他14歲就開始參與社區工作,1991年他17歲時,當選為杜爹利街鄰里計劃董事會(DSNI)董事。
2000年他接任該機構代理行政主任一職,因能力獲認可,沒多久就正式接任,並一直在位,直到他決定參選波士頓市長而辭職為止。
巴洛斯很自豪的透露,由於他的參與,杜爹利街鄰里計劃十分重視青少年參與,如今的董事會中也有4名青少年董事。
巴洛斯與華埠民眾暢談經濟發展時指出,DSNI與波士頓市府簽有協議,成立有土地信託會(land
trust),擁有34畝地,已蓋了225戶可負擔住宅,也達到把35%工作機會交到婦女及少數族裔手中這目標。
巴洛斯坦言,杜爹利街鄰里計劃是個由社區自己決定在社區內所發生事務的成功案例,他本人是這理念的堅信者,也相信華埠可仿用這模式獲益。他表示,華埠一帶有這麼多土地發展計劃,每個土地發展計劃撥出來的連鎖金都用在華埠地區的話,早前在華埠辦理的龍騰閱讀室,不可能會發生因沒錢聘請員工,不得不關門的情況。只是波士頓重建局的作業不透明,民眾無從得知到底有多少連鎖金交給了波士頓重建局監管,那些錢又用到那兒去了。會後他透露,正和華人前進會商談,要幫華埠設立一個土地信託。
2007年當選為Barr基金會學者的巴洛斯,畢業於達特矛斯學院,主修經濟及非美研究,近年還再取得塔芙茨大學碩士學位。在唸大學期間,他曾為Chubb保險集團工作,畢業後一度遷往紐約,處理過priceline.com上市的業務,但為了讓自己每天早上起床後都能快樂的去上班,他寧願承受減薪3萬元差距,回到波士頓。
目前在杜爹利街鄰里計劃擔任領袖力及能力建造(Leadership &
Capacity Building)主任的雷美莊,當晚在會場內協助華埠居民簽署支持巴洛斯的投票承諾卡。
圖片說明:
有著豐富青年工作經驗的巴洛斯(右四)會後和華人前進會青少年合影。左二起,林龍生、張昌靈、秦亞當、王嘉達、雷朗然。(菊子攝)
雷美莊(左)協助出席會議的老人家填寫支持巴洛斯的投票承諾卡。(菊子攝)
巴洛斯在支持華埠建圖書館聲明上簽名。(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