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中唯一的一名華裔主講人,是摩根大通(J. P. Morgan)證券(亞太)有限公司中國證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暨董事總經理李晶。
李晶在會中講談的重點有三,分別為重新平衡經濟,中國在出口資金上擴大了的角色,以及人民幣的自由化。她並在結論中指出,由於人民幣在許多亞洲及新興國家內,已成為貿易協定,金融交易的定價單位,成為國際投資工具,甚至成為各國買作國家儲備的貨幣,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已成未經正名的事實。
關注中國及國際情勢者都知道,中國近年積極的從世界各地購買天然資源公司,或投資進該類產業。李晶在會中解釋,「中國這麼做的原因,是從海外進口天然資源,其實比把境內天然資源從北運送到南,或從西運送到東等,還更有經濟效益,並不全因為中國發展迅速,境內天然資源不足」這說法,讓部份出席者發出還沒想到這一層的詫嘆聲。
會議主講人之一,新加坡HEAD基金會秘書長Gordon Redding在會中表示,過去這三十年來,中國能有這麼驚人的經濟成長,全因為土地、制度都完全掌握在國家手中,如今中國總理胡錦濤、溫家寶暢言「和諧社會」,未來中國能否在走向和諧社會時,保持同樣的經濟成長,還待觀察。
在「境外中國企業的演變(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 Abroad)」這場論壇中,英國諾丁罕(Notingham)大學Dylan Sutherland指出,中國私營企業的境外直接投資(ODI)竟然被遺漏了,迄今還無人做過完整研究。他也指出,中國私營企業偏愛到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英屬維琴尼亞島(BVI)、香港等三地註冊,並不完全是為了稅務方面的優勢,而是因為這些地方的法律制度中國比較熟悉、瞭解,而且這些地方讓他們有更好的融資機會。
李晶認為,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會低些,但將更具可持續性。根據估計,中國2010年的GDP成長應在9.8%左右,其中淨出口所佔比率將只達0.4%,投資佔4.8%,消費佔4.5%。中國在石油、鐵礦、銅,以及煉焦煤等天然資源供應上,將更加仰賴海外進口。其中石油更有50%需要仰賴進口。這也是為什麼中石油、中化、中石油天然氣等公司在2010年內,斥資三到八億美元,在瑞士、巴西及澳州等地,投資或併購了多家石油及天然氣公司。
代表著國家主權資金的中國投資有限公司(CIC)也在2010年內,在加拿大、香港、印尼、美國等地,投資三到十九億美元進煤、電力、多元化礦產、石油、瓦斯等產業。
中國的高鐵發展,不但有助於中國境內的經濟發展平衡,甚至連加州州長阿諾施華辛內加(Arnold Schwarzenegger)都在最近的訪華行程中,要求中國協助該州發展高鐵。
李晶也說,雖然中國在六月十九日宣佈了增加人民幣匯率浮動性,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還是會以漸進式增長。
圖片說明: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右)目前是哈佛大學新世界項目訪問學者,應哈佛艾什中心亞洲部執行主任張伯賡(左)之邀,參加「中國走向全球化」會議,聽聽專家、學者們怎麼說。(菊子攝)
摩根大通(J. P. Morgan)證券(亞太)有限公司中國證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暨董事總經理李晶是「中國走向全球化」會議的主講人之一。(菊子攝)
哈佛「中國走向全球化」會議,有來自十四個國家的一百餘名學者、專家出席。(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