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波士頓基金會總裁幕僚長的陳綽敏、費奇堡( 曾任波市長政策顧問的Nikko Mendoza、劍橋市市議員張禮能等人, 在亞太裔投票行政主任李超榮(中)擔任主持人,講談經驗。周菊子攝) |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波士頓亞美大專學生校際會議(BAASIC)今年以「我們人民(We the People)」為主題,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行2010年會議,既以廿六場分兩個時段同步舉行的座談,六段歌舞表演,展現亞美學生關懷範圍廣闊,多才多藝,也藉會議主題強調,亞裔也是美國人。
布朗大學教授李少強,流行樂作曲、演唱者利銘恩(右)都是BAASIC年會講者。(周菊子攝) |
波士頓亞美大專學生校際會議(The Boston Asian American Student Intercollegiate Conference (BAASIC))創辦於2001年,宗旨在促進不同學校之間的亞美學生交流。該組織今年的委員會雄心勃勃,廣邀外界協助籌辦講座,在「我們人民:重申我們的歷史,宣揚我們的聲音(We the People: (Re)claming Our History, Declaring Our Voices)」這主題下,一口氣安排出廿六場講座。
BAASIC在會議主題介紹中指出,美國建國元勳在1787年起草憲法時,以自由、獨立及民主為美國的核心價值及原則,但更重要的是,以憲法反映出美國政府是建在平等的基礎上,為人民服務的。不過歷史卻也一再顯示社會現實,例如種族歧視的反移民法、社會不平等,都和美國的建國宗旨相違等。該會就是要團結亞裔,增強亞裔個人的力量,「拿回」亞裔在美國歷史中應有的地位,為亞裔發聲。
藉政治參與增強亞太裔社區」座談現場。(周菊子攝) |
Kiran Arora教授講談「讓邊緣化了的故事發聲」,解釋如「亞裔」這樣的身份,經常是由有權勢者所築造出來。「亞裔」自己較認同的身份定義往往被逼得邊緣化。
左起)波士頓基金會總裁幕僚長的陳綽敏、亞太裔婦女政治促進會 (AAWPI)黃子瑜、費奇堡( 李超榮(中)、曾任波市長政策顧問的Nikko Mendoza、波市長政策顧問Michele Wu、 麻州州長派區克競選團隊社區經理陳穎玉、劍橋市市議員張禮能等人, 為BAASIC合辦講座。(周菊子攝) |
Jenny Lau、Robert Siy、Janice Wong,、Yin Lin等人以2009年春,塔芙茨大學校園內發生,涉及韓裔美籍學生的種族仇恨事件為引,講談「校園組織101:回應校園內的反亞美情緒」。
亞太裔投票聯盟(APIAVote)和美華協會(OCA)、亞太裔婦女政治促進會(AAWPI)合作的「藉政治參與增強亞太裔社區(The Empowerment of the APA Communities through Political Participation)」座談,則邀來了費奇堡(Fitchburg)市市長黃素芬、劍橋市市議員張禮能,曾任波市長政策顧問,現任波士頓基金會總裁幕僚長的陳綽敏、Nikko Mendoza等人分享經驗,強調亞裔要爭取權益,要邁出的第一步就是參與,還要出席投票,參與助選工作,甚至加入競選行列,成為公僕的一份子。
張禮能、陳綽敏、Nikko Mendoza都是從其他州遷進麻州的「移民」,坦言初來乍到時,不認識人,也不認識環境,要融入、瞭解地方,最好的策略,就是參與其中。
Irene Jeon談「亞裔美人投票權利(Asian Americans the Right to Vote)」,探討投票權力法(Voting Rights Act),以及亞美社區領袖如何回應,亞美法律辯護基金會(AALDEF)在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派出一千名義工,在投票站出口收集了一萬六千份民意調查,收到八百宗投票權受侵犯事件報告等的情況。
家人住在波士頓,母親及阿姨曾是廣教學校老師,自己遷居紐約,已走上專業創作、演唱生涯的利銘恩(Melissa Li)講談撰寫流行歌曲的基本法則。
布朗大學教授李少強(Robert Lee)講談「亞美學生;模範少數族裔及非法移民」。
布朗大學教授李少強(Robert Lee)講談「亞美學生;模範少數族裔及非法移民」。
Chanelle Dow、Sarath Suong講談「想做?更安全的性事,以及你的性行為健康」,指出每年約有十九萬名新感染STD者,其中一大半人的年紀在十五至廿四歲之間,MAP for Health這機構可為有需要者提供諮詢、治療轉介服務。
一場卡普蘭(Kaplan)的領導力講座。
Jon Iftikar探討亞裔美人中的團結與多元化。
Sandra Lee、Allistair Mallillin、Laurence Louie等人講談「做改變,為社會正義組織起來」。
Rajini Srikanth教授講談「亞裔美人在白化、入籍及法律上所面對的早期挑戰」
Sam Museus教授談「為什麼模範少數族裔迷思這麼危險?在好的刻版印像中可見到的壞影響」。
Kristina Buenafe,、Sarah Chang、Chris Tsang,、Dzung Nguyen、 Jessica Tang等人講談「在前線做代表:我們以亞太裔教育者的身份,為什麼這樣做(Representin' on the Front Lines: Why We Do It as APA Educators)」。指出根據2007年的調查,在美國的幼稚園到十二年級學生中,約有4%為亞裔,但從事教職的亞裔卻只有1%。
Shilpa Dave教授談「媒體中的亞美、南亞美、以及太平洋島民:我們曾在那裏,以及將會去那兒?」。
Karen S. Young講談「瞭解內在的種族歧視:你對其他亞裔的真正感覺(Understanding Internalized Racism: How do you really feel about other Asians?)」。
Karen S. Young講談「瞭解內在的種族歧視:你對其他亞裔的真正感覺(Understanding Internalized Racism: How do you really feel about other Asians?)」。
Mako Nagasawa講談「基督教對亞美人的影響:一個不完整的歷史(The Impact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on Asian-Americans: An Incomplete History)」,探討75-80% 韓美人,80-90% 菲律賓人,30% 越南裔美,30%華裔美人在某種程度上選擇認同基督教的原因。
BAASIC年會中的表演有嬉合及饒舌歌手Vudoo Soul,D計劃舞團、說書(spoken word)表演家李隆華(Gail Lee),由十二名高中生組成的定義行動舞蹈團等。
圖片說明
(左起)波士頓基金會總裁幕僚長的陳綽敏、費奇堡(Fitchburg )市市長黃素芬、曾任波市長政策顧問的Nikko Mendoza、劍橋市市議員張禮能等人,在亞太裔投票行政主任李超榮(中)擔任主持人,講談經驗。周菊子攝)
CC1
布朗大學教授李少強,流行樂作曲、演唱者利銘恩(右)都是BAASIC年會講者。(周菊子攝)
CC1
「藉政治參與增強亞太裔社區」座談現場。(周菊子攝)
(左起)波士頓基金會總裁幕僚長的陳綽敏、亞太裔婦女政治促進會(AAWPI)黃子瑜、費奇堡(Fitchburg )市市長黃素芬、亞太裔投票行政主任李超榮(中)、曾任波市長政策顧問的Nikko Mendoza、波市長政策顧問Michele Wu、麻州州長派區克競選團隊社區經理陳穎玉、劍橋市市議員張禮能等人,為BAASIC合辦講座。(周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