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山者」製作團隊的導演蕭菊貞(中)和2名共同製片人,蔣顯彬(又) 和陳添順聯袂來到波士頓和觀眾互動。(周菊子攝) |
| 波士頓經文處科技組組長蔡孟勳(左起)和處長廖朝宏夫婦觀影後,和製作團隊寒暄。 (周菊子攝) |
| 「造山者」製作團隊和波士頓影展協會團隊映後合影。(周菊子攝) |
蕭菊貞導演在影片放映後的問答環節中說,11月11日晚是「造山者」此行在美國的最後一場放映會。他們是從亞利桑納州鳳凰城,一路經過矽谷,舊金山,紐約,再來到波士頓,共有2000多人看了這部片。
| 「造山者」製作團隊邀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廖朝宏夫婦(左一、二)和曾在RCA工作的 吳麗元(右三)合影。右起為波士頓影展協會共會長蔡景全(右一),製作人蔣顯彬 (右二),製作人陳添順(左三),島眼蕭菊貞。(周菊子攝) |
![]() |
| 麻州參議會代理議長William Brownsberger盛讚「造山者」。(周菊子攝) |
這19人後來紛紛進入學界,業界,為科技制定標準,為工研院做研發,或各自創立公司,在台灣帶動起半導體產業鏈的上下游發展,影響所及,為台灣形成 “護國神山群”。
| 波士頓台灣影展協會開場介紹。(周菊子攝) |
蕭菊貞菱聽那些故事,大受感動者。她說七十年代的台灣是國際孤兒,處境很辛苦,很多人離鄉背井,移民他鄉,然而卻也有一群年輕科學家,奮然投身,決定守護台灣。她覺得「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段歷史,不應該去忽略我們今天怎麼從農業社會到科技,從無到有,做到世界第一」。
想要讓這段歷史留下紀錄的蕭菊貞,於是主動聯繫了鴻梅文創的陳添順,並經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健邦介紹,找到曾任工研院院長的當年RCA團隊成員史欽泰,著手籌備製作紀錄片。
| 富鑫創投董事長邱羅火在接受「造山者」訪談時,忍不住淚盈滿眶。(周菊子攝) |
沒想到,作為金馬獎紀錄片評審之一的蔣顯彬,半年之後在金馬獎頒獎活動中遇見了蕭菊貞,交談之下,發現2撥人在做同一件事,於是整合資源,組成一個新團隊。
| 波士頓慈濟人陳筠媞(左)目前在MIT做博士後。「造山者」導演蕭菊貞在臉書上 貼文感謝她,帶製作團隊參觀MIT,進一步知道了MIT內有大樓分別以張宗謀 (Morris chang),蘇豐姿(Lisa Su)命名。(周菊子攝) |
| 波士頓台灣影展協會在放映會結束後,和「造山者」製作團隊拍了張“畢業照”。 (周菊子攝) |
早年曾在麻州Chelmsford工作的陳添順說,這部紀錄片拍了5年多。他們希望藉由這部片,把歷史更好地呈現出來,讓人看到更多台灣的價值,以及在半導體業後面的人的溫度與價值。
蔣顯彬感慨道,過去這5、6年來,世界有著天翻地覆變化,發生了許多事。在他們開始拍片時,發生發生了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晶片供應成為全世界嚴重議題,台灣一度每日都上頭條等狀況。接著中美貿易戰,科技戰,人工智慧出現爆炸性的發展,世界驚悉全球90%的晶片及伺服器都來自台灣這小島,然後還出人意料之外的川普入主白宮,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進白宮晤川普,真是狀況一波又一波。所以他們這天放映的影片,不只是一部紀錄片,他們更想要像向去致敬,向未來提問。
他們在拍這部片時,還面對著追趕時間挑戰。「造山者」一片訪談的其中一位台灣半導體界大佬,1968年創辦台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環宇電子」,當年曾為RCA團隊擔任海外顧問和學術導師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施敏,就在2023年辭世了。蔣顯彬坦言,他們拍的許多片段,沒能剪輯進影片中,將來希望捐給清華、交通大學,作為相關的科技歷史材料。
在電影放映後的觀眾與導演、製片問答環節中,蕭菊貞透露,在台灣的放映會中,有不少半導體業的從業人員在映後擁抱她,謝謝她“讓他們被看見”。
一名觀眾提問了影片中凸顯的性別問題。蕭菊貞回應道,自從她拍這部片以來,就經常被問到,能夠把積體電路這種硬題材,拍得感性,影片中還有女性作業員,女財務會計員,是不是因為她是一個女導演。但她其實只是想更全面展現,台灣半導體業當年的時代背景,婦女地位低,七十年代的女作業員都覺得能進高科技工廠工作,非常榮耀。她自己也希望有一天,她創作的時候,不用再面對“你是女導演,為什麼會拍科技片,政治故事”等問題。他很高興自己在影片中讓女性的聲音也被看見。
亞美社區發展基金會(ACDC)主任劉安琪表示,她很欣賞導演在這部片中,不只標榜那些企業執行長,創辦人,那些人們在台灣半導體業奇蹟故事中經常看到,聽到的人。影片中有些人也承認,台灣半導體業的成功,並不絕對是他們有多聰明,或是有更好的研發,而是有許多工程師和工廠員工願意犧牲家庭生活,犧牲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來長時間加班工作,她想問,在台積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現在又要到德國去設廠,而當地的勞工市場工作態度完全不同,影片有沒任何這方面的思索,探討。半導體這產業的未來,要保持領先地位,就只能靠工程師和工人願意接受和其他國家同行相比,不那麼好的工作條件嗎?
蕭菊貞回應表示,台灣直到現在仍是輪班開工,甚至24小時不停,但當年是因為台灣沒有退路,只有靠著這樣的方式去贏得機會。所以她在電影的最後一段字幕也標示了,她拍的只是一個半導體產業故事,台灣人在爭取國際生存中的一段努力經過。
讓蕭菊貞欣慰的是,有位工程師帶家人來看片,因為他想讓家人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麼。他還在唸國中的孩子看完影片,在蕭菊貞問他看懂了沒時,回說看懂了爸爸的辛苦,很為爸爸驕傲。這位爸爸聽到後,當場就哭了。
他覺得台灣的這個成功經驗,其他國家並不容易複製,尤其是當年台灣面對的國際處境之艱難,台灣人的決心與勇氣之強大,都不是其他國家能夠找出來的。
影片放映後,一名來自巴基斯坦的學生特地找了蔣顯彬聊。他說現在的巴基斯坦,很希望能像影片中的當年台灣一樣,在人民中凝聚出一股愛國心,向心力,為國家找出未來發展道路。
一名來自台灣,目前在美定居,就業的年輕人說,如今的台灣時空背景,和當年大不相同,願意放下個人一切,為台灣做那樣的犧牲奉獻的人,可能不多。
應邀前來觀影的麻州參議會代理議長William Brownsberger盛讚「造山者」是一部「傑出的,啟迪人心」的人類故事影片。片中每一個人都只是想盡一份力,不惜深夜仍繼續工作的努力,為愛國而犧牲,奉獻的精神,都很感人,也展現出了台灣文化。
11月14日,由南荷台灣(廠商)聯誼會承辦,「造山者」在荷蘭高科技園區的會議中心,也舉辦了一場放映會,由蔣顯彬代表和荷蘭產業發展局對談。
蔣顯彬表示,「造山者」這部片完全由私有資金製作,希望所有受到感動,支持這部影片的人,廣為宣傳此片,促成影片到世界各地公播。申請全球公播,可洽CNEX視納華仁,02-2796-5820,電子郵件:distribution@cnex.com.tw,全球公播申請表單 https://reurl.cc/5bkK8R。「造山者」的國際官網是http://www.achipodyssey.tw。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