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16, 2025

第17屆波士頓亞美電影節今晚開幕放映「偽造(Forge)」

         Boston Orange綜合報導)波士頓亞美電影節(BAAFF)今晚(10/167點揭幕,將在Coolidge Corner Theater,放映Jing Ai Ng執導,今年39日才全球首映,探討身份認同,真偽,人類野心與慾望的「偽造(Forge)」一片。

2025年的這第17屆波士頓亞美電影節,將從1016日進行至26日。其中16日至19日,在布魯克蘭鎮(Brookline)的Coolidge Corner Theater電影院,以及波士頓市的愛默生派拉蒙中心(Emerson Paramount Center),共放映6部長片,以及「跨越鴻溝」,「愛,華埠」2個系列的短片。17日至26日,在網上放映6個系列的短片。

1017晚,將在愛默生派拉蒙中心(Emerson Paramount Center)放映本屆影展核心影片,一共4部短片,以及1部紀錄片。

「愛,華埠(Love, Chinatown)」是長18分鐘的紀錄片,敘述華埠居民余麗瓊(Cynthia Yee)抱開放心態,邁步遊逛波士頓具有歷史的華埠時,熱情歡迎新來鄰居,同時在一位意想不到的本地同胞,一名本科生Gwen的幫助下,勇敢面對社區的過去創傷。

在亞美社區發展協會(ACDC)贊助下,「愛,華埠(Love, Chinatown)」將在1018日下午4點半,在愛默生派拉蒙中心加映一場,並安排有和電影製作人問答環節。

「回答(土地)TEB Chaw (Land)」,長11分鐘,由Joua Lee Grande執導,描繪在寮國秘密戰爭後,明尼蘇達州成為美國苗族難民最多的州之一,而務農的苗族難民們,改變了當地飲食習慣。

「悲傷之美 (Beauty of Sorrow)」,片長14分鐘,敘事片,由Josh Park執導,影片內容是一名農婦在照顧病重母親時,講述了3名男子造成韓國舉國悲痛的故事。

「親愛的華生維樂(Dear Watsonville)」,17分鐘長的多媒體紀錄片,由Sandra Lucille執導,從子女的視角,回看第一代菲律賓移民大規模抵達美國的“男人世代(manong generation生活,影片分為三個不同片段,分別聚焦於三個菲律賓家庭的移民故事和日常生活。

「小鳥(Little Bird)」,片長15分鐘,敘事片,由Oanh-Nhi Nguyen執導。影片內容描述1980年代洛杉磯,一名心情沮喪,肩負驅逐難民重任的越南女子Linh Tran,揭露了越南難民同胞被迫流離失所的殘酷現實。她在要保住工作,還是要和那些她應該要驅離的人站在同一陣線之間掙扎。在她和一名越南女孩成為朋友後,她在這情困中的道德困境也愈發深刻。

17日晚9點,將接著放映「玫瑰,回到我身邊(The Rose: Come Back to Me)」,片長85分鐘,由Eugene Yi執導,記錄「玫瑰(The Rose)」樂團從一支不起眼的韓國獨立樂團到風靡全球的經歷。這部紀錄片透過感人肺腑的瞬間和真誠的反思,記錄了每位成員如何愛上音樂,以及他們在韓國流行音樂體系中經歷的挑戰。

1018下午1點起,在愛默生派拉蒙中心,放映3部影片。

1點放映的是「再見之間(Between Goodbyes)」,96分鐘長的紀錄片,由Jota Mun執導,敘述一名被人收養的韓裔酷兒,在首爾(Seoul)晤見他的親生母親時,潛藏已久的遺憾和文化誤解,在溫柔,幽默之中,浮現出來。

4點半將再次放映「愛,華埠」。

8點放映「Rosemead」,97分鐘長的敘事片,由林文德(Eric Lin)執導,取材自真實事件,描述一名身患重病女子與時間賽跑,發現自己的青少年兒子有暴力傾向,深受打擊,不得不竭力保護兒子,同時保護其他人。

1019,中午12點起,在愛默生派拉蒙中心放映6部短片。

12點放映以「跨越鴻溝(Across the Divide)」為主題,共長83分鐘的系列短片,包括長9分鐘,Shane Chung執導的「請檢查(Check Please)」,長17分鐘,Kelly LuuKevin Luu執導的「技師(Technicians)」,長4分鐘,由Jessica Stutman執導的「Bakunawa」,長18分鐘,由Julian Doan執導的「龍氏的久違了的迷你超市(Long’s Long Lost Mini Mart)」,片長19分鐘,由Anthony Ma執導,「神佛是朋友(God & Buddha Are Friends)」,以及片長16分鐘,由Erin Ramirez執導的「聖安德魯(Saint Andrews」。

下午3點,放映「貓年(Year of the Cat)」,長98分鐘的紀錄片,講述導演Tony Nguyen為解開50年前,父親在西貢淪陷的混亂中失蹤之謎而展開的深度探索,呈現了難民子女所受戰爭影響,以及人們面對過去所付出的情感代價。

晚上6點半,放映波士頓亞美電影節閉幕片「鬍子(Mustache)」,長84分鐘,2023年西獲得SXSW觀眾獎的敘事片,由Imran J. Khan執導,講述一名從10歲就開始留鬍子的14歲巴基斯坦裔美國人,1990年代中期,在矽谷被迫離開私立的伊斯蘭學校,轉學進公立學校的不適應遭遇。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還將在1024日(週五)晚上7點,假科學博物館(Museum of Science)特別放映「我可以找目擊證人嗎?(Can I Get a Witness?)」,片長110分鐘,由Ann Marie Fleming執導。影片放映後將有導演Ann Marie Fleming,演員Keirra Jiang出席的問答環節。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的短片部分,共分6個類別,包括「跨越鴻溝(Across the Divide)」,「打造我們的歷史(Building Our Histories)」,「我自己最糟糕的敵人(My Own Worst Enemy)」,「夜視(Night Visions)」,「酷兒和這兒(Queer & Here)」,「尊敬長輩(Respect Your Elders)」」,將從1017日起至1026日,在網上以應要求放映“方式,供有興趣者購票觀賞,https://baaff.org/2025-fes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