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講座主持人傅仕卓(右)和講者何瑞恩(左)。(周菊子攝) |
![]() |
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廖朝宏(左二)、教育組組長黃薳玉右一),外交部 陳艾芸副領事(左一)和講座主持人傅仕卓(右二)和講者何瑞恩(中)。(周菊子攝) |
講座主持人傅仕卓(左)和講者何瑞恩(左)談起歷史中的蒙古問題。 (周菊子攝) |
何瑞恩認為,台灣選舉結果是健康的民主範例,呈現了人民意志,若放大到中美台三方關係來看,未來一年會動盪不安,但可管控,三方領導人都有很強的意識要避免發生任何戲劇性情況,基本上都希望維持現狀 。
![]() |
何瑞恩指賴清德也知道自己只拿到40%選票。(周菊子攝) |
何瑞恩認為,台灣選舉結果是健康的民主範例,呈現了人民意志,若放大到中美台三方關係來看,未來一年會動盪不安,但可管控,三方領導人都有很強的意識要避免發生任何戲劇性情況,基本上都希望維持現狀。
![]() |
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廖朝宏問台灣海峽如何維持穩定。(周菊子攝) |
![]() | ||
波士頓大學亞洲中心主任Robert Hefner感謝教育部與該校簽署了 又一個五年合作合約。(周菊子攝) |
未來一年,習近平當然還是會繼續以武力威脅台灣,以心理壓力來磨耗台灣人民意志,但也會同時積極維繫美國關係;賴清德則會很忙碌,要爭取信任,向各界證實,他能夠勝認維持台灣穩定這任務;美國總統拜登目前最關切的則是如何打敗川普,贏得2024年大選。換言之,中美台都希望維持台灣現狀。
在分析台灣的選舉結果時,何瑞恩說,這次選舉顯示台灣的民主制度運作得有多好。井然有序地進行、落幕,彰顯台灣選民成熟,根本不把這次選舉當成是轉捩點,或歷史時刻,也沒人把這次的選舉真當成是在戰爭與和平,或民主與獨裁之間做選擇。投票站出口的統計調查也顯示,選民們在很多重要事情上,基本想法很一致,想要維持現狀,。想要領導為他們爭取迎來不易的自由,希望政府為青少年提供更多機會。
在何瑞恩看來,3名總統參選人都很清楚選民的想法,還都強調自己能維持現狀,會做得比另一個參選人更好,而且雖然這3人各有不同之處,但都同意要加強經濟實力、多元化台灣的經濟關係,辦好教育,擴大醫療健保等。34%的選民認為經濟是下一屆總統該處理的最重要問題,其次是兩岸關係約18%,然後是教育,排第3。
這次選舉和前兩次政黨輪替時的不一樣之處是,前兩次都是因為在位者失去民心。2008年時,人民覺得陳水扁太過激進,想要中庸,所以迎來馬英九,2016年時,人民認為馬英九和中國太親近,想要恢復中立,於是票投蔡英文。但是2024的選舉,卻不是關於蔡英文一個人,於是容許了賴清德贏得40%選票。
賴清德知道自己只得了40%的選票,是歷來最低的得票率。雖然有60%的選民沒支持賴清德當總統,但是那60%分別給了另外兩黨,因此讓賴清德僅以40%的得票率就贏得了選舉,但另一個原因是蔡英文的全力支持。民進黨在投票前推出的「上路了」宣傳片,蔡英文在片中把車鑰匙交給賴清德,很象徵性地說了,以後這就是你的了。
在講座討論環節,主持人傅仕卓提出,他記得歷史記載中有1945年,蔣介石要和蘇聯簽署中蘇協議,蒙古交給蘇聯,時任外交部長的宋子文因而辭職,拒絕簽署割讓中國領土的協議。他認為中國大陸或習近平對台灣的態度,也一樣如此嚴肅。
傅仕卓也問到柯文哲現象。何瑞恩指出,一來柯文哲的言行和一般政治人物都不一樣,二來現年25歲以下的年輕人,可以說是在民進黨執政的環境中長大的,希望有所變革,所以選擇了柯文哲。在這次選舉中的另一不可忽視人物是馬英九,在選舉前數日他接受媒體採訪時直白的說,台灣一定打不過中國大陸,大家應該要相信習近平,導致選前的最後催票,沒人邀請他站台。何瑞恩表示,這基本上等於台灣人民告訴習近平,不接受一國兩制。
波士頓經文處長廖朝宏在座中也問了一個問題。他指出,這問題何瑞恩也曾撰文談及,就是兩岸關係該如何維持穩定,和平。何瑞恩坦言,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可以從3方面談,一是中國大陸希望把中台問題縮為內部議題,不要國際關注,但是台灣問題世界都灌注,尤其是台灣的經濟,以及某些產業在世界上已經有著舉足輕重地位。二是台灣必須儘量忍氣吞聲,同時非常有選擇性的動用資源,創新思考,充分利用先進科技,包括無人機等等,遏止北京進犯意圖,讓北京計算後為動武可能造成的後果而忌憚,最後是不要挑釁的讓中國領導人覺得別無選擇。
波士頓大學亞洲中心主任Robert Hefner表示,該中心將於3月28日舉辦下一場講座,題目為「台灣海峽戰略與環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