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30跨世代年輕學者X玉山青年學者海外說明會」主辦單位及講者合影。 |
![]() |
教育部國際司司長李彥儀勉勵海外學者回台發展。 |
教育部高教司周弘偉專門委員也特地出席說明玉山青年學者計畫相關規定及細節。
![]() |
波士頓經文處教育組組長黃薳玉。 |
![]() |
波士頓經文處科技組組長蔡孟勳主持說明會。 |
這3種方案,可為期一年到四年,每年核定15到25項計畫,發給每年500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以及依審查結果核給的項目經費。
![]() |
波士頓經文處教育組組長黃薳玉(中下),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 共會長蔡明儒(中) 與吳佩容 (右上一),楊志祥 (右下) 和3名講者,陳秉民(中上),郭瑋庭(右中),麥德倫 (左上)。 |
![]() |
國科會綜合規劃處回答提問。 |
依序分別為3年、5年一期的玉山學者及玉山青年學者則是為了協助大學延攬國際頂尖人才,藉著提供符合國際競爭力,每年外加150萬元到500萬元的薪資待遇,以及提供研究經費、設備、助理人事費,子女教育協助等支持性措施,吸引國際人才到臺灣任教。民國112年共有57人獲選為玉山學者,玉山青年學者及國際優秀人才。
陳秉民、郭瑋庭、麥德倫等3人的經驗分享,角度各異,內容卻都十分充實,讓這場說明會開了2個多小時還欲罷不能。
陳秉民非常坦誠、直率,知無不言。他指出,台灣目前對年輕新進有很多補助項目,他估計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內有10人有可以拿到全部補助的資歷。他認為年輕學者們與其在海外單打獨鬥,不如聯手組隊的回台發展。
他把自己當初的留在美國或回台灣衡量重點,一一敘述了包括由於業界與學界薪水差距太大,美國的博士後近年大量減少,台灣則有過去10年培養的博士太少這些對學術研究計畫有頗大影響的情況。他還指出,回台灣,乍看單一的國科會計畫經費很少,但是可以堆疊出來的計畫資源很多,很多儀器費用的單價比美國低很多,台大有教師宿舍的福利等。他也提醒地指出,好文章是找工作寫計畫的籌碼,目前台大醫學院有很多好缺,許多所長請他介紹,他歡迎大家私下詢問或和他討論。
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共會長蔡明儒、吳佩容表示,近年來的確有不少人考慮回台灣發展,這場會議的資訊,對許多人來說很有參考價值,該會歡迎需要進一步資料者洽詢。查詢BTBA詳情可上網 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僑務電子報: https://ocacnews.net/article/357631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