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講座探討失智症。 |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美國境內每3名耆英,就有1人死於失智症或老人癡呆症,比死於乳癌及前列腺癌加起來的人還多。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 (NEACP) 4月7日晚特地邀請亞裔婦女健康聯盟創辦人黃千姬談說「精神健康及失智症」。
 |
亞裔婦女健康聯盟創辦人黃千姬。 |
黃千姬來自台灣,在中國發生天安門事件,柏林圍牆倒塌的1989
年到波士頓唸研究所,畢業後結婚,留在美國發展,一切都很美好,直到女人40
一枝花的那年,晴天霹靂的,她發現自己染患乳腺癌,抱病求醫期間,又發現有許多亞裔婦女和她一樣,由於語言文化的隔閡,尋找社區內的援助資源很不容易,於是她做了一個「亞裔乳癌計畫」,培訓亞裔婦女宣導、防治乳癌。2012
 |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林致中。 |
年成立非牟利組織,把服務內容從疾病防治擴大到與亞裔社區一起探討如何活得更健康,藉由教育、賦權、回饋,來幫助人們改善身體與生活。
亞裔婦女健康聯盟最近還加入協助美國衛生署
(NIH)推廣「我們所有人
(All of Us)」行列,鼓勵亞裔參加研究調查,以協助研究者取得更全面的研究數據。
 |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理事林思妤。 |
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等資料,失智症其實已經是一個全球性議題,全美現有大約600
萬名失智症患者。黃千姬指出,從英國發起,美國也有的「失智症之友 (Dementia
Friends)
」組織。麻州目前有500
多個失智症之友倡導者,約9000
多名失智症之友。由於這相關病症的醫藥費累計高達3550
億元,教育與預防的重要性已不容人忽視。
 |
哈佛大學退休教授李小玉。 |
總體來說,亞裔染患失智症的比率比白人低,但亞裔在獲取服務時卻面對更多障礙與歧視。老年痴呆症患者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
的一份報告稱,34%
的亞裔在尋求醫護時,覺得受到某種歧視,有這種感覺的白人只有9%
。
 |
蔡燕中分享個人經驗。 |
黃千姬指出,由於語言障礙,文化差異,或者因為貧窮,身為新移民,對環境不了解等等因素,亞裔求醫或做醫療篩檢的比率比其他族裔都低,亞裔對於失智症的理解也普遍不夠。
失智症(Dementia)其實是很多症狀的統稱,包括記憶力減退和其他思維能力的改變,嚴重到讓人很難去做日常活動。老年痴呆症
(Alzheimer)是最常見的失智症,佔了60%到80%。總的來說失智症會隨時間惡化。
 |
Sadie指台灣社會普遍還不重視失智症這類病症。 |
在和失智症患者溝通時,要尊重他們,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聲音及語氣,表情盡量用正面,友善,要有耐心,不要打斷他們等。
 |
老年痴呆症協會數據。 |
黃千姬表示,最重要的是失智症並不是正常老化的必然現象,通常是由腦部疾病引發的,一旦染病,受影響的不只是記憶力,思維,溝通及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都會受影響,染患失智症者想要過有品質的生活仍然是可能的,有些失智症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症狀輕微。
當晚的講座由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理事,曾主修護理的林思妤主持,出席者包括蔡燕中,李小玉,許祐湉,Sadie等人在討論環節發言熱絡,還分享各自的經驗。其中還有一人非常熱心的表示願意加入黃千姬的工作行列,為亞裔社區服務。
會末,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林致中提醒下個月5月5日的講座,邀請成功大學的Tai-Hua Yang講談”不可忽視的滑鼠手: 淺談腕隧道症候群"。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