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11月 18, 2019

首屆哈佛台灣藝術季 開幕式逾200人觀展

首屆哈佛台灣藝術季策展人及參展藝術家,右起藍凡耘李涵霈,
劉家樑甘泓儒涂豐恩鍾宇善蕭雅云施博堯鄭乃慈。
(哈佛台灣藝術季提供)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整理報導)由一群熱心台灣人籌辦,4人策展,5名來自台灣,目前在美的繪畫,設計,建築,文物,攝影藝術家參展的首屆哈佛台灣藝術季,1113日在哈佛大學史密斯中心開展,將展至22日。16日揭幕時,逾200人觀展,盛極一時。
藝術季總召藍凡耘向觀展者解釋展出作品。(哈佛台灣藝術季提供)
             藝術季總召藍凡耘是哈佛大學台灣學生會前任會長。他在開幕致詞時表示,自己在台灣出生,長大,刻在哈佛修讀博士,從小受益於台灣的環境與人文多元化,來美後發現哈佛和台灣有共同價值觀,也鼓勵多元化,促使他和志同道合者萌生心念,想藉由藝術,來視覺化展現台灣多元背景裏的包容,自由與民主。
             揭幕(Reveal)”為主題的這一展覽,安排有甘泓儒,施博堯,涂豐恩,劉家樑,王其萱等5人,依序展出他們的繪畫,建築,文物,攝影,繪畫等作品。
116日開幕式這天,由劍橋合唱團以快閃方式演唱台北的天空張三的歌,拉開活動序幕,現場分區佈展各藝術家作品,還安排放映了3場,由台灣電影展協會推薦,林佑學執導的垃圾山水,以及畢業於耶魯大學藝術史系的麻州藝術學院教授嚴守智出任與談人的藝術家座談
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徐佑典(右)致詞。(哈佛台灣藝術季提供)
參展藝術家中的甘泓儒,1993年出生,台灣藝術大學畢業,目前在麻州藝術設計學院研修平面藝術,主要探討東方古典和西方當代藝術共有的美學概念。他用壓克力和油畫來鋪陳霧狀形象,揉合台灣曾經被荷蘭,中國,日本統治,本世紀接受來自東,西方各種不同文化洗禮的記憶感情
劉家樑是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研究生,小時候被祖父交給他的一台佳能550D相機吸引後,就一頭栽進攝影世界,當過一年婚紗攝影助理,還跨進拍電影產業。在這次的展覽中,他以膠捲拍攝台北街貓和人類的互動,藉以展示數位攝影和影片拍照可以和諧共存。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徐佑典(右)和劉家樑討論作品。
(哈佛台灣藝術季提供)
施博堯曾就讀淡江大學建築系,2016畢業於南加大建築系,2019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目前住在紐約布魯克林,有志於在現有城市環境中更進一步的探討把社交功能納入空間應用的設計構思,以及翻新與保存建築物。在這次的展覽中,他挑了三項建築物翻新作品來展現挑戰傳統保存建築物的做法。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歐宏偉夫婦(右)聽施博堯講解她的作品。
(哈佛台灣藝術季提供)
涂豐恩於2019年取得哈佛大學東亞語言系的歷史博士學位,目前是哈佛燕京圖書館的東亞數位人文馮氏學者。他曾在台大數位人文中心任職,這次的參展作品是台灣:香水之島,藉由從燕京圖書館收藏品中挑選出來的文物,展示台灣是如何變成香水之島的,以及殖民歷史和台灣島之間的關係,台灣又是怎麼變成日本新興香水業的整合地。
王其萱20195月取得哈佛設計學院碩士學位,目前在紐約的Richard Meier & Partners建築師事務所工作。她這次的參展作品是聲明(日記型式)”,捕捉了她對台灣及其複雜特徵模糊記憶的系列。她認為台灣直白,荒誕,又兼具仁愛,精緻特色的文化氛圍,使得台灣在亞洲各國中別具一格,有如色彩盤一般,藏著令人無法預測的驚喜。這次參展的作品嘗試反映她每次回台灣時所捕捉到的印象。
麻州企業發展署助理署長范文南(左)聽施博堯講解作品。
(哈佛台灣藝術季提供)
藝術季工作人員包括總召藍凡耘,執行秘書鍾宇善,策展及展場設計施博堯,鄭乃慈等人。
包括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徐佑典,科技組組長謝水龍,僑教中心主任歐宏偉,波士頓本地來自台灣藝術界名人,譚嘉陵,朱蓉,謝茵,新台北奈米生醫科技執行長朱景沛,以及麻州企業發展署助理署長范文南(Nam Pham),麻州難民移民辦公室主任張瑪麗(Mary Truong)兩夫婦,這天有眾多嘉賓出席。
劍橋合唱團演唱台北的天空。(哈佛台灣藝術季提供)
活動贊助包括美南報系,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科技部,蕭惠菁,呂宗禧,彭淑敏,劉泰國,歐陽露,以及在GoFundMe上捐款的許多人。
波士頓經文處長徐佑典和康麗雪,譚嘉陵等部分出席者自拍留影。
(康麗雪提供)





新台北奈米生醫科技執行長朱景沛(右起),哈佛大學醫學博士
賴文福,波士頓經文處長徐佑典一起看畫。(康麗雪提供)
石雕藝術家謝茵和畫家甘泓儒在會場合影。(朱蓉提供)

首屆哈佛台灣藝術季在史密斯中心展出。(哈佛台灣藝術季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