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健康(Partners Health)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David Torchiana。 (周菊子攝) |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夥伴健康(Partners Health)集團為期三日的2018世界醫藥創新論壇,4月25日落幕,1700名與會者從各種角度探討人工智能(AI)對醫療世界的影響,絕大多數認為變化可能天翻地覆,但個人隱私,法規管制,數據的蒐集、整合,病人及醫生對人工智能的接受度等等許多複雜元素,仍將是漫漫長路上需要超越的挑戰。
麻州州長查理貝克(Charlie Baker)。(周菊子攝) |
今年是夥伴健康集團第四度舉辦”世界醫藥創新論壇”,繼神經科學,腫瘤癌症,心臟等針對疾病的主題後,呼應世界潮流,探討對醫療界有全面影響的”人工智能”。
夥伴健康首席學術長Anne Klibanski在開幕致詞中透露,該公司有員工74000人,每年的研發經費支出逾17億元,在數據整合,管理,計算上,長期投資。今年的會議將側重交流,促進人工智能在醫療界的實施、應用,讓真正的精準治療得以出現。
夥伴健康執行長David Torchiana表示,今年的會議有來自30多個不同國家的人參加,有140多名專家,業界人士分享經驗,更難得的是還有注重數位醫療(digital
health)的麻州州長親自出席致歡迎詞。
Add caption |
PHS科學長Keith Dreyer(左)訪談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 (Jensen Huang)(右)。(周菊子攝( |
Terason創辦人暨董事長史美芳(左)也在會後向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右)提問。(周菊子攝) |
在6場”爐邊談話”之外,2018世界醫藥創新論壇還安排了14場座談,從人工智能對臨床醫療,基因測序,新藥研發,藥物或醫療費用,醫院行政作業效率,急診室環境,醫患之間的倫理道德等的影響,做各種角度探討。
不少醫生坦言最期待的就是人工智能可以減輕他們在醫治病人之外,還需要承擔的撰寫醫療報告等行政作業負擔,讓醫生們有更充裕時間過正常人生活。
PHS醫療長Gregg Meyer(左)訪談美國醫療護理及醫療補助服務局行政長 Seema Verma(右)。(周菊子攝) |
今年的"第一眼"有麻省總醫院(MGH),布里根醫療(Brigham Health)的19人獲選,各做10分鐘介紹。來自麻省總醫院的Sabine
Wilhelm醫師,以及來自布里根及婦女醫院(BWH)的Ziad
Obermeyer,獲得Peter K. Ranney創新獎,拿到獎金10000元。
PHS請12項可能顛覆醫療領域科技的發明團隊代表出席解說。其中 唯一的亞裔面孔為Long Le(左五)。(周菊子攝) |
”顛覆的一打(Disruptive Dozen)”部分,則是由伙伴醫療系統(PHS)的教授們,挑選出可能在未來10年內對醫療護理有重大影響的12種科技。(部分圖片已於4/24發表)
左起,PHS的醫療長Gregg Meyer,學術長Anne Kilbanski,科學長 Keith Dreyer為大會閉幕致詞。(周菊子攝) |
MIT前校長Susan Hockfield(右)也列席其中一場座談。(周菊子攝)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