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岳林(左起),講者陳笑儀,郭威賢。 (陳笑儀提供) |
(Boston
Orange 整理報導) 綜合武術(Mixed
Martial Arts, 簡稱MMA)、太極、咏春拳,這些搏擊,功夫需要分高下嗎?
中國一綜合武術手在去年4月,今年3月,先後挑戰太極,咏春好手,都在極短時間內得勝引發的熱議,3月27日晚也在哈佛大學的講座中延燒。
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的學術組,為這話題,請來兩名武術專家從健身,防身,美學,甚至文學等層面做討論。
應邀講談的兩名武術專家,一個是曾多次在國際武術大賽中取得多項金牌,有著國家一級武術運動員和一級武術裁判員頭銜,目前住大波士頓,在衛斯理學院擔任武術教練的陳笑儀,一個是實用永春拳創始人溫鑑良的入室弟子,曾應香港浸會大學、科技大學邀請,講授武術,開辦了紐約Gotham
Martial Arts武術學院的郭威賢。

郭威賢及主持人岳林也分別發表了看法。當晚的出席者有許多武術界人,討論得十分熱烈。
網路上有一位平時寫軍事專欄的朱江明,也以”咏春丁浩敗給徐曉東冤枉嗎?”為題,詳細評論了這場比賽,在網上眾多頗為偏激的談論中,算比較中肯。他認為丁浩沒有格鬥的抱纏摔打概念,然後體力不濟,輸得不算難看。他也指出,在歐洲,許多練咏春拳的人,也在摸索參加格鬥(MMA)比賽的可能,英國的咏春拳手Josh Kaldani就曾多次在MMA比賽中擊倒對方。
![]() |
陳笑儀(右二)和郭威賢(中)與出席的師傅合影,(陳笑儀提供) |
朱江明的文章還提到2004年時李小龍被UFC主席Dana White尊為西方MMA之父,言下之意,無論是太極,咏春,都是已揉合進MMA的武術。(初稿)
陳笑儀發言稿:
捍衛中華武術
捍衛中華武術的名譽和價值
![]() |
部分出席者合影。(陳笑儀提供) |
所以,當我聽到,有⼈人以⼀一兩次對打,就揚⾔言要挑戰整個武術界,首先的感覺是,這樣的⼈人也許需要好好學習⼀一下武術的基礎知識。同時,聽到這樣的事情,坦率地說,我⼼心裡還是有些不平靜的,覺得有話想說。所以,我今天發⾔言的題目就是,“捍衛中華武術的名譽和價值。”武術是中華⽂文化⼏幾千年的⼀一種傳承,今天仍在不斷地發展。在世界各地,都有眾多中華武術的愛好者。我自⼰己在比賽和教學中,結識了不少不同國家的武術家,他們⼤大多數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其中也有練MIMA,也就是綜合格⽃鬥的⼈人,卻特別想好好地學⼀一下中華武術。他們對中華武術的知識和體會,他們的格⽃鬥本事,我想不會比那種說⼤大話的⼈人差。所以,我可以用自⼰己在美國親身體驗的事實,來捍衛中華武術的名譽和價值。
中華武術有各種門類,多種門派。不同門類有不同的功用,不同門派有不同的特點。 (我們都知道武術有健身和防身的功能,有的項目強調健身,有的項目強調防身,包括對打和格⽃鬥。那麼現在我們就事論事:有⼈人以綜合格⽃鬥術挑戰了⼀一位太極拳師和兩位詠春拳師。詠春拳有郭先⽣生在這⼉兒,我們⼀一會⼉兒聽他做專家講演。
我試著來講講太極拳。首先,武術中的拳術⾄至少有數⼗十種,我自⼰己就練過⼗十⼏幾中。太極拳也許是最有名的,但並不意味著是最好的。不是說它不好—它非常好,但是還有其他拳術也是很好的,只是特點
不同。現在全中國全世界⼤大多數⼈人練太極拳,是以健身為目的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太極拳沒有防身的功能。不過我認為,太極拳不是⼀一種以主動攻擊為特點的拳術。對比之下,少林拳的特點是比較主動攻擊的,剛勁勇猛,簡短精悍,這可以從它的套路看出來。現在,我試著為⼤大家做⼀一下少林拳的示範 -- 因為場地的關係,只能像徵性地做⼏幾個動作。我想⼤大家對太極拳都比較熟悉,那麼可以從少林拳來看這種拳的不同。
再說太極--太極是武術的⼀一部分,⼀一個很⼤大的門派,太極拳只是其中⼀一種門類,還有多種其他的,比⽅方說太極棍,太極劍,太極扇,太極拂塵、太極推⼿手等等。那麼現在,我試著給⼤大家示範⼀一下太極佛塵 –剛才我說,太極拳不是⼀一種以主動攻擊為特點的拳術。為什麼呢?因為我認為,太極拳以及所有太極門類的武術,基本概念是以柔克剛。所以我剛才示範了太極佛塵。 ⼤大家知道,佛塵並不是武器。但是在太極佛塵的套路中,它是作為武器來使用的,因為它可以“四兩撥千⽄斤” -- 在與對⼿手的交⼿手中,太極門派強調躲閃騰挪,出其不意,借⼒力打⼒力,以故意的被動來實現攻擊。比⽅方說,如果對⼿手伸⼤大臂出拳,⼀一般會身體重⼼心靠前。如果你側身閃過,迅速轉身,以扇⼦子向對⼿手的背側出擊,就有可能能
使他失去重⼼心⽽而倒地! 。這就是為什麼說,太極不是以主動攻擊為特點的,但它仍然是⼀一種以攻擊為目的武術。
講到那位綜合格⽃鬥⼿手與那位太極拳師的對打,我看了視頻。我不想對那位太極拳師做任何評判,只想說,現在多數練武術的⼈人,是沒有以格⽃鬥作為日常訓練的。現在的武術⼤大師,也不是以誰打架厲害稱之⼤大師,⽽而是對武術的理解有多深,多精。所以那位太極拳師在現場顯得對格⽃鬥沒有任何⼼心理準備,格⽃鬥經驗不夠,與對⼿手第⼀一接觸,倒地和出鼻⾎血後,就似乎⼼心理崩潰了。以⾄至於他根本沒有展現出任何太極拳的功夫和技能。我相信,這位拳師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太極實戰訓練,和太極的⼈人實戰、和練習其他各自不同拳術的⼈人每天實戰格⽃鬥練習,使自⼰己在⼼心理和技能上適應格⽃鬥,有了格⽃鬥的經驗,表現⼀一定會是不同的。因為綜合格⽃鬥就是每天練習實戰對打,太極練習⼀一般都是個⼈人套路的演練,練習的側重點不同,並不代表太極沒有實戰作用。另外,如果他真的想找⼈人挑戰對打,他應該去挑戰武術散打的⼈人,練習散打的⼈人就是每天練習兩⼈人之間的格⽃鬥,經驗非常豐富,相信結果會⼤大不相同。
還有⼀一點,舉個例⼦子,比如,現在⼈人們最實用之⼀一通訊⼯工具就是⼿手機,以前⼿手機只是用來打電話,現在的⼿手機可以上⽹網、拍照、導航很全面的作用,它的這些功能不是單獨完成的,需要物理、⼯工程、科技、技術等結合⼀一起的結果,這就是說明好的、實用的東西,都是需要多種結合完成的。太極也是⼀一樣,太極就像是舊款的⼿手機,它的出現就是為了防身,不⼀一定是治敵,(散打治敵更實用)那麼經過時代的變化,現在的太極不僅僅可以防身,又可以修身養性、參加演出、比賽、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等等。那麼,我認為,要想太極更加實用,有實戰效果,可以結合武術其他不同拳術、散打、摔跤等等在⼀一起,相信實戰效果⼀一定不同。
另外,作為⼀一名武術裁判,我想指出,這種不同項目之間的交⼿手,如果沒有專家認真研究,制定裁判規則,是不可能公平進⾏行的。這是很顯然的道理,我就沒必要多說了。總之,以這樣⼀一次對打,就說太極拳輸給了MIMA,是不會讓⼈人信服的。如果,⼀一位太極拳⼿手確實展示了太極拳的特點,⼀一位綜合格⽃鬥⼿手也展示了綜合格⽃鬥的特點,那麼不論勝敗如何,都可以,才可以,對這兩種不同的門類進⾏行比較。
話說回來,這兩次綜合格⽃鬥⼿手的挑戰,對武術界有所震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武術的某些類別,今後加強⼀一些對抗性技能,我覺得,對武術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好,我先說這些。我很想听下面郭先⽣生講詠春拳,和岳林博⼠士作學術性的評論,更希望聽到在所各位觀眾朋友們的見解 – 謝謝⼤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