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女戰士”一書改編成的電視劇,還被“美國今日(USA Today)”評為1995年最佳電視劇。
湯婷婷在2003年出版的“和平的第五本書(The Fifth
Book of Peace)“也備受矚目。2011年她還又出版了“我愛我生命中的廣泛邊界(I
Love a Board Margin to My Life)“。
薩福克大學“詩“項目主任Fred Marchant透露,經他動用與湯婷婷的個人好友關係,把已是薩福克大學傑出訪問學者的湯婷婷第五度邀來訪問該校,與本地師生,社區大眾交流。
在四月廿一日至廿三日之間,湯婷婷分別於該校的現代劇院,華殊劇場,以及“詩中心”等地舉辦了朗讀作品會,亞美文學及移民故事討論,世代寫作工作坊,以及放映“每場戰爭都有兩個輸家”影片後的討論戰爭,和平與文學之間的關係。
在薩福克大學教授鄭達的亞美研究課上,湯婷婷透露了不少自己當年成長的情況,包括早上九點至下午三點進正規學校上課,回家幫忙做洗衣店工作一小時,五點到七點接著上中文學校。她笑說自己曾經發誓,長大後決不做洗衣工作,但在過去這一生人中,她也遇到過已是第三代移民的華裔後代,從未踏出華埠,說話仍帶濃重口音,可見個別差異還是存在的。
她也以自己母親的經驗指出,許多移民非常缺乏安全感。她母親曾經被關押在天使島,一直都很害怕一不小心就被遣返。
湯婷婷笑言有反叛性的人,大概比較有機會從生活中看到許多故事。她認為自己算是比較有反叛性的人,不但嫁給“老外”,還為爭取和平,走進抗議遊行行列。當然她父母都是絕佳的說故事者,給了她許多意象豐富的資料。
談及移民紀錄時,湯婷婷坦言在華工參與建鐵路時,到底有沒用竹籃子載送華工上下懸崖上,她個人從訪談印象中認為有,史丹福大學製作的紀錄片資料卻說沒有,讓她此後覺得名校不見得一定正確。
圖片說明:
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所長薛龍(Ron Suleski,左起),文理學院院長Kenneth Greenberg,“詩“項目主任Fred Marchant,亞美研究項目主任鄭達,和名作家湯婷婷(前)。(菊子攝)
湯婷婷透露,她母親所保存,當年紀錄應付移民局答案的一捲紙,在一場大火中被燒了。(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