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展示她的新書,封面是她年輕時 的照片。(周菊子攝) |
![]() |
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前左三)和來自台灣的學生,遊學者 合影。前排左一起為,經文處副處長陳銘俊,Ashley Esarey, 經文處處長洪慧珠,遊學團大使游麗珠。後右一為哈佛大學 東亞法律系系主任William Alford。(周菊子攝) |
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前右二)和來自台灣學生合影。前 排左起,哈佛法學院教授,學生,波士頓經文處長洪慧珠 。 哈佛大學東亞法律系系主任William Alford。(周菊子攝) |
今年六十九歲的呂秀蓮,迄今是中華民國歷史中唯一的女性副總統,也是唯一做滿兩任的副總統。她曾因美麗島事件被判刑十二年,入獄五年多,其後歷任立法委員,桃園縣長,再於2000年,2004年和陳水扁搭檔競選,一連做了八年副總統。
哈佛大學東亞法律系系主任William Alford(中)邀新出共同 作者Ashley Esarey(右)和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合影。 (周菊子攝) |
呂秀蓮談及過去,指當年日本無條件放棄(renounce)台灣後,蔣介石是在被毛澤東“推翻(throw)”後,才撤到台灣。1947年二月廿七日時,一名女煙販和一名男子被射殺,約一個星期後,恐怖開始,約三萬大軍入台,約一萬名台灣人被殺,一萬多人被捕,台灣的精英階層,幾乎被消滅殆盡。
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在會後談呂秀蓮時,稱她 是個勇敢的人。(周菊子攝) |
她說,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蔣經國決定公開審判,發現事情和他所想的不同,決定沒人應該被處決。台灣後來陸續開放黨禁,報禁,奠定了民主基礎。
呂秀蓮指出,台灣至今已經歷過兩次和平政黨轉移,要說台灣當年的經濟奇蹟令人驕傲,她認為台灣的民主奇蹟,更值得稱許。最近的“太陽花”學運,更把台灣的民主帶到另ㄧ個新篇章。
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回母校哈佛大學演講。(周菊子攝) |
她認為台灣過去以來,至少有兩大成就,一是不暴力,一是女性參與社會發展。
昨日的講座,由哈佛大學東亞法律系系主任William
Alford做開場引言。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的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哈佛公衛學院教授李敦厚都側身座中。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有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陳銘俊,組長陳佩瑩,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到場接待。
呂秀蓮稱這本書為她的自傳。合撰該書的另一作者,曾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的加拿大阿爾伯塔(Alberta)大學訪問助理教授Ashley
Esarey則表示,他在呂秀蓮在桃園縣當縣長(1997-2005)期間,和呂秀蓮成為好友,其後兩人都有寫書想法,由他陸續做了許多訪問,才寫成這本「我為新台灣的奮鬥」一書,目前僅有英文版。他相信將來會出中文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