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昨(二)日在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董事長,原任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的廖曉淇,以及刻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現任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的傅自應,雙雙出席的隆重中,獲贈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所撰的「為了十三億人的教育」等六套親筆簽名著作,以及八十套,485冊「中華再造善本」。
廖曉淇指出,李嵐清退休後,擔任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名譽主席,復旦管理科學獎勵基金會會長,積極推進中國教育事業發展。他本人更身體力行的不斷讀書、創作。
昨日的贈書儀式,由於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館長鄭炯文出差在外,由哈佛大學收藏發展部的Dan Hazen代表接受,哈佛大學東亞文明系系主任伊維德(Wilt L. Idema)、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蒙惠等人出席主禮,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藏書圖書館員(Librarian)馬曉鶴任司儀兼翻譯。
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收藏部馬曉鶴表示,燕京圖書館在「中華再造善本」第一期工程於2006年完工時,已斥資採購了一套700多種善本。由於中國圖書館收藏的古籍善本,數量本就不多,為保護國家文化,中國也早就開始禁止出口善本,這採用現代科技,無論材質、編印都仿如原著的再造善本,對海外研究中文的學術界,以及如伊維德等學者來說,就更珍貴了。
Dan Hazen指出,哈佛大學是全美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內有五大學院,約21000名學生,其中約六千人為大學本科生,一萬一千人為研究院學生。校友多達323,000人,其中約有五萬二千餘人來自美國以外地區。
Dan Hazen 也解釋,哈佛大學是個極端分權(decentralized)的學校,校內共有十一個單元,七十三個圖書館,收藏有一千六百萬冊圖書,其中的善本書收藏量,可與國會圖書館媲美。燕京圖書館轄屬於文理學院,是這一體系內第三大的圖書館,僅次於懷德納(Widener)和法學院圖書館。目前哈佛已跨入第六年的圖書館數位化計劃,合作對象包括北京的中國國家圖書館。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為向到訪贈書的嘉賓介紹該館,昨日還特地準備了一套介紹資料,介紹該館有中文藏書734,563冊等資料外,還附了三篇中文的文章,分別為前任館長吳文津所寫的「哈佛燕精圖書館中國方志及其他有關資料存藏現況」;燕京圖書館善本部主管沈津在世界漢學創刊號上所發表的「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的中國古籍藏書」,李明華訪問鄭炯文館長的「擁書權拜小諸侯」。
促成這一捐書儀式的,是目前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新世界項目做訪問學者的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他昨日在贈書儀式中表示,李嵐清不只是政治家,也是思想家,不只是領導者,也是學者,有著推動中國做思想改革的勇氣。他預祝李嵐清的書,不只豐富了哈佛大學的教育資源,也能為有興趣研究中國的學者們,提供更多素材。
據悉,由於李嵐清近年致力撰述、篆刻,他所創做的篆刻作品,前一陣子在俄國展出時,極受歡迎。有關人士正籌劃在哈佛大學內辦展。
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董事長廖曉淇等一行人,昨日在贈書儀式後,還去參觀了因「鐵達尼號」而更出名的懷德納圖書館,以及哈佛大學的體育中心。
圖片說明: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教育參贊岑建君(左起)、目前是哈佛訪問學者的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董事長廖曉淇、由哈佛大學收藏發展部的Dan Hazen、哈佛大學東亞文明系系主任伊維德(Wilt L. Idema)、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蒙惠等人出席「李嵐清先生著作贈送儀式」贈書儀式。(菊子攝)
李嵐清在送給哈佛燕京圖書館的書上,用毛筆簽名。(菊子攝)
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董事長廖曉淇(左)代表李嵐清贈書,哈佛大學收藏發展部的Dan Hazen代表哈佛大學接受。(菊子攝)
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送給哈佛的「中華再造善本」包括明代篇。(菊子攝)
李嵐清送給哈佛的書包括「為了十三億人的教育」。(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